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M1919系列机枪

M1919系列机枪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M1919系列机枪


M1919系列机枪是美国勃朗宁公司生产制造的机枪系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M1917式机枪的基础上,去掉抢管上外罩的水筒,将水冷式改为气冷式,重量大幅度减轻,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机枪。比较著名的是M1919A4、M1919A6。M1919A6在M1919A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结构几乎一样,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换,改进枪管套筒、两脚架、提把和枪托等零部件。M1919系列机枪最终被M60通用机枪所取代。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M1919系列机枪尽管不够完美,但其足迹还是遍布五洲,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有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



历史


M1919系列机枪有着光辉的历史,但它的成功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研制过程整整持续了16年。

1910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展出了他设计的第一挺样枪,但直到1917年该枪才受到军方的关注,这便是M1919系列机枪的早期型M1917。究其原因,美国在一战期间从法国购买了38000挺M1915绍沙机枪。该枪在射击过程中极不稳定,且半圆形弹匣易损坏,导致其在美军中口碑不佳。据说,有些美国士兵在欧洲战场上甚至干脆将不适用的绍沙机枪扔掉了。鉴于此,美国国防部开始着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于是勃朗宁的M1917机枪才能够得以一展才华而初尝胜果。

绍沙机枪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枪机和枪管后坐行程过长,而M1917机枪则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枪弹击发后,枪机和枪管只共同后坐一小段行程,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的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节套,单独后坐;枪管节套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运动,一方面压缩枪管复进簧,一方面迫使加速机构后转,促动枪机加快后坐速度,继续压缩复进簧。后坐过程中,枪机上方的取弹器从弹带中抽出一发枪弹,其前端的T形抽壳钩则从弹膛内抽出发射过的弹壳。枪机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缩,推动枪机复进,抛壳挺撞击弹壳,使之向下方抛出。枪机继续复进,完成推弹入膛、枪机与枪管的闭锁动作。在枪机与枪管共同复进过程中,打击枪弹底火,完成一个自动循环过程。

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M1917机枪进行试验时,两万发枪弹顺利地“穿膛”而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于是,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能够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发射。勃朗宁机枪的出色表现,使那些抱怨者闭了嘴,并获得了1万挺机枪的定单。到一战结束,勃朗宁总共提供了56608挺机枪。

形成系列


一战结束后,美军大约拥有14万挺机枪,这在和平时期显得太多了。但是这一时期M1917机枪的发展却一帆风顺。军方将刘易斯机枪和维克斯机枪存库备用,而将M1917机枪的改进型M1917A1列为制式机枪。按照军方要求,勃朗宁又针对一些不足作了如下改进:托底板易裂,以环箍加固;采用新的弹链输送杆和改进的机匣盖固定销。二战期间,生产商向军方提供了近5.4万挺M1917A1机枪。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所以在朝鲜战争中还在使用。尽管军方满意,但勃朗宁并没有停止改进的步伐,在M1917的基础上逐步推出了M1919的一系列机枪:笨重的水冷式机枪不适合装在飞机和坦克上,也不适合骑兵使用,所以勃朗宁将水冷式改为气冷式,推出了装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供骑兵使用的M1919A2这些机枪的自动方式未变,仍然是枪管短后坐式。此后,又研制出了M1919A4机枪,质量14kg,其中三脚架约6.5kg。部队把它当作轻机枪,用以在中、近距离上对步兵进行火力掩护,还可以在侧翼支援步兵进攻,在防御阵地实施火力支援。但M1919A4在进攻中赶不上步兵的速度,所以不适合作为进攻性武器。美国武器局再次对其加以改进,于是出现了M1919A6,但M1919A6却是勃朗宁M1919系列机枪中的一个败笔。

败笔M1919A6

M1919A6的金属枪托使射手在射击时,贴腮处感觉很不舒适。该型轻机枪虽然采用了“减肥”枪管(2.11kg),但全枪连同两脚架质量仍然大于M1919A4的14kg,其中后托质量达0.8kg。该枪的其他结构实际与M1919A4一样:由于质量偏大,行进间射击时弹链供弹故障频繁。

另外,M1919A6在以150发/分的射速连发发射时,5分钟以后,枪管就开始发烫。半小时左右,平均射速不超过75发/分,此时则需要冷却枪管。再者,更换枪管需要3分钟,更换枪机需要两分钟,也令人感觉不快。与之相比较,马克沁机枪则快多了,更换枪管和枪机耗时才分别为30秒和15秒。在战场上,这个时间差会给士兵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在朝鲜战争期间,机枪射手在可能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好枪管、枪管节套及枪机的整套配件,这样可节省两分钟的时间。

由于M1919A6存在诸多缺点,美国于朝鲜战争后又改用M1919A4。因此原装M1919A6现在很少能够见到。

跨出国门

M1919系列机枪虽然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并没有很快被淘汰,仍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使用。作为轻机枪,它的质量达14kg,的确太重。而后来被装在M48、M60主战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改进型则经受住了考验。仅在二战中就有73万挺投放市场,直至战后许多国家的军队还继续装备了一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法国军队侵略越南期间用该枪对越作战。后来,南越军队将M1919A4装在巡逻艇上的转环形枪架上使用。冷战时期,M1919A4又焕发了第二次青春:澳大利亚军队于1964-1974年间引进该枪,命名为0.30L3机枪;奥地利将其装在M47坦克上,命名为MG A4,一直用到1963年;中国到1974年为止总共进口了5.1万挺;就连联邦德国的M42坦克上也装配了1590挺M1919系列机枪,直到1960年代才撤装。此外,哥斯达黎加、牙买加、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以及乍得也订购了M1919A4。危地马拉在1970年代之前也装备了M1919A6。即便是今天,久经考验的“勃朗宁”仍然在中东冲突中发挥余热。

今天,勃朗宁机枪仍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它正在民间收藏市场上大放光彩。它的诱惑力不仅在于技术,而且还在于其神话般的经历。另外,在美国市场上还有改造过的半自动勃朗宁机枪。

相关分词: M1919 1919 系列 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