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640工程

640工程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640工程


反弹道导弹工程。

1964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有特殊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时,针对世界核大国对中国实行的核威胁政策,对众人讲到:“有矛就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 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当时毛所指的正是我国的“反弹道导弹工程”,代号640。

其中,观测站南至海南岛,西至新疆喀什,东至山东胶东。指挥中心是位于渭南的 “28号”基地。28基地既是整个地面观测系统的指挥中枢,也是配备最完整的观测 站,原为导弹试验基地,其设施包括前置遥测站、回收站、活动观测站。一期工程 建成的6个观测站有喀什天山站、南宁桂江站、昆明滇池站、海南南岛站、胶东渤海 站、湘西湘西站,后又增设代号“秦岭”的控制计算站、代号“长江”的回收测量 站、代号“前哨”的第一活动站、代号“黄河”的第二活动站和代号“长城”的长春站。导弹跟踪和发射需要若干个观测站协同测控,这就需要极其精密的时统系统 统一时间基准。当时为把这种代号“930”的时统设备安全运回基地,成都军区派了一个机枪连沿途压运,并持国防部特殊通行证,任何人滋事滞阻,格杀勿论。

观测网中既有光电观测仪,也有各式雷达。其中,为640工程专门部署了两部堪称中 国之最的雷达,即7010大型相控雷达和110远程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二者都是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产品。

1981年7月18日,7010雷达站接到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参谋长的电话,要求对19日 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7010连续开机11天,于19日和28日两次观 测到该运载火箭,及时预报了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从测量数据分析,这两枚导弹是苏联未公布的多弹头试验项目,采用低弹道形式发射,目的显然是为了测试分导弹头的导引精度。从事后其它管道获得的信息证明,7010的观测 是正确的。

1983年1月12日,“大球部队”接获上级指示,要求观测并拦截正危险地向地球坠落 的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本来110雷达是当时我国发射功率最大,作用距离最远的大型雷达之一。1980年5月,它在两发东5洲际导弹全程试验中,分别获得了X16秒和 X96秒的跟踪测量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3000公里。在反击一号反弹道导弹试验中, 弹体离架仅10秒钟就被它紧紧抓住,并稳定跟踪,迅速预报落点,为火箭、反导试 验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苏方不公布卫星的轨道参数,雷达转动的巨大天线, 连续工作4个半小时,仍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直到第3天,昆明站才跟踪上了目 标,并向沾益站进行了及时通报。根据通报中的轨道参数,18日和19日沾益两次开 机连续捕捉到了目标,并判明是三个目标,列为1402A,1402B,1402C。

1月22日,张敏参谋长致电该站询问该枚苏联侦察卫星的陨落时间和地点。中央当时 已电令全国X个拦截阵地,万一这枚卫星落入我人口稠密地区,务必在其陨落前将其 拦截、击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天正午,沾益站通过BX-10微机的解 算,得出了1402A的陨落时间为1月24日4时至8时之间,并将这一预测上报了科工委。 1月24日5时,沾益站又报出该星体再入大气层的准确时间为24日6时30分,地点为东 经67.9度,北纬1.1度,不会落入中国境内!这下军委领导才放了心。1402号卫星实 际陨落的时间比沾益站的预报提前了仅9分钟,位移误差为3400公里。美国北美防空 司令部的预报时间较准,比实际时间仅差1分,但位移误差上万公里,比中国的预报 范围大了3倍!这说明中国雷达预警能力在当时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该监测网 负责的我国返回式卫星,也取得了15次发射14次成功回收的佳绩。

说到我国的反导导弹的研制,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红旗-2和红旗-3的进行反导试验。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影响,中国曾于84和86年用改良的红旗-2地 空导弹进行对地地近程弹道导弹的拦截,当时导弹与靶弹发射位置相距100多公里, 第一次使用了13枚导弹对5枚靶弹拦截,击落其中4发;第二次使用32枚拦截11发, 击落7发。在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用红旗-2导弹拦截到至少7枚美军发射的战斧(Tomahawk) 巡航导弹,首创了红旗-2导弹实战拦截成功导弹的战例,之后发展的KS-1也有成功 拦截图强-1靶弹 (红旗-1改装)的记录。

进入80年代后,反导的研究重新启动,但当时国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航空航天业也于1985年对外开放,承接卫星发射业务,因此,纯军事用途的有限资源又被集中用来发展弹道导弹,因此作为技术复杂、投入巨大的反导导弹并没有作 为重点项目开发。但与之相关的航天技术却得到了大力发展。自80年代以来,同卫星发射有关的指管通情系统的建设进入了黄金期,遥测精度不断提高。如今,中国已建成了由陆地、海洋联合卫星(导弹)测控网,还在海外建立了观测站,这也算是反导建设方面的一大成就。 进入90年代,中国反导导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于:

1) 矢量推进和小火箭推进技术逐渐成熟,导弹在发射初期和攻击末期可作大过载机动,对有末端规避能力的弹道导弹拦截效率大增;

2) 研制成功弹载可控编程微处理器,具有整合弹上传感器,并有弹上智能处理的能力,导弹发射后既可作自动拦截,也可经外部操作对制导和对抗软件重新编程以对付突然出现的空中威胁,定位和抗干扰能力更强;

3) 红外线/紫外线双色探测、红外凝视成像技术技术得以突破,加上弹上计算机处 理能力成十倍提高,导弹自导、识别和攻击的能力大大提高,对有干扰手段和复杂天候中飞行的空中目标尤其凑效。

4) 车载机动主动相控阵雷达技术得到突破;车载垂直冷射地空导弹 技术业已成熟。

5) 跨时区地表监测体系已完成联网操作,并在“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返回试验中取 得了圆满成功。

反导离不开大气层外的侦察手段,中国已经在发展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可通过侦测 弹道导弹发射时伴随的声、光、热等特征捕捉导弹发射的位置及其轨道。“神舟” 飞船的发射成功将中国带入了有人太空站的新时代。太空站既可在近地轨道进行航 拍、电子信号侦查、分析等,又可进行有人控制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分析。

1999年8月,美国防部指出中国在陆基强激光方面已经具备击毁近地轨道飞行器的能 力,加以时日,将对美国卫星和洲际导弹投射能力构成威胁。美方并判断,今后中、俄双方很可能在这方面增进相关反导技术和学术方面的交流,联手发展反导技术、 在弹道导弹监控的层次上进行合作,以抵消美国建立TMD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了这样比较全面的技术储备和相当的物质基础,如果再给予充份重视的话,假以 时日,相信研制和建立具有类似美国“爱国者”Pac-3和THAAD高低搭配的区域性二 级反导系统是可以实现的。

面对美、俄两国的超强核武库,中国从前、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都没有能力建立可 以有效对付饱和式核打击的国家反导系统,这当中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现实的 因素。可以相信,中国建立反导能力并不会作为核战争的主要手段,而是为了再次 防止超级大国的技术垄断,同时保障核战争中中央政府机关的有效操作,以指挥核 报复的进行。在后冷战时期,建立有限的反导体系也可避免因突发性误射而导致的 不必要损失。

相关分词: 640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