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

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




会议简介


时间:2002年5月26日至29日

地点:云南昆明

主办单位:中国史学会

承办单位:云南大学

会议主题:“21世纪中国历史展望”

2002年5月云南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总结,畅谈了对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展望。中国古代史组的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见解和改革建议。这对今后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中国史学会会长  金冲及

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中国史学会和云南大学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现在开幕了。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讨论会呢?

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中国历史展望",当然不是说要在这次会上预测21世纪内中国历史学将怎样具体发展,那是不可能做到的,正如刚进入20世纪时人们不可能预想到今天中国历史学的现状一样,会议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想在我们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一起来对中国历史学在新的世纪应该怎样发展,共同交换一下意见。

进入21世纪,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国也好,世界也好,周围一切的变化实在太快太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两极对峙的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正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这一切,对我们的社会结构、生活状况、人们的需要和关注的问题以至思维方式等等都将带来以前想像不到的深刻变化。

江泽民同志最近两次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同样重要"、"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进入剧烈而深刻变化的21世纪的时候,中国历史学应该怎样发展,也遇到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大概是我们每个从事史学工作的学者都在思考的。正因为许多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大学难免会存在一些困惑或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

比如:新中国的历史学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没有疑问的。大家也知道:马克思主义不是现在的标签,而是探寻真理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是封闭的学派,总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那么,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适应变化着的时代条件,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不是简单化地以至教条式地去理解和对待它?

比如,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无疑需要从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包括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怎样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成果和方法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举一个例子:摩尔根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古代社会》,对恩格斯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的巨大影响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这以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又继续有许多科学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值得我们吸取。这些年,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将更加深入,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对待这种局面?同时,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出现一些简单地照抄照搬、对历史事实不是下功夫进行具体分析而是硬套到某些现成的理论中去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我们又应该怎样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比如:中国中一个具有特别悠久的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这要世界上是少见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东西。罗素曾经盛赞过"东方的智慧"。那么,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的史学遗产中究竟有哪些优良的东西,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手中中断或丧失?

比如:历史学有它特殊的社会功能:既要看重当前,又要顾及长远;既能直接地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现实问题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又有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养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事物,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这两个方面中,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忽略,都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它在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历史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应该怎样创新?

再如,学风问题在当前历史学发展中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健康成长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大家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这些也是史学界的朋友经常谈到的重要话题。去年举行的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上,还提到专和博,充分掌握可靠的原始材料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关系等问题。那么,当前中国史学界在学风上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培育良好的学风,促进一代又一代史学工作者健康成长,把中国的史学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此等等。这里只是举例,应该说到的问题肯定还有很多。

这类问题都是大家指导工作共同关心的,希望能够你谈心一样相互交换意见。可惜,以往很少这样的场合。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史学界一次难得的盛会。到会的学者,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几乎涵盖史学领域各大学科,有受到大家尊敬的老学者,有已经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中年学者,也有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比较年轻的学者。这样多学者不远万里,聚集昆明,对大学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自在地交换意见,实在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在过去可能还不曾有过。据我所知,很多学者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珍惜这个机会,放下手头的重要工作来参加会议,有些学者还是改变了自己的原定议程或者取消了原来准备参加的活动而来的。

会议准备先由齐世荣教授、林甘泉研究员、张海鹏研究员、贺圣达教授、王文光教授五位学者作大会发言,随后分几个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的原则,就是前面所说的"自由自在地交换意见",只要觉得是21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都可以谈,没有预设的框框,在范围上也不受限制,只是对发言时间请适当控制一下,以便使更多的学者有发言的机会。最后的大会发言有两项内容:一是请各组介绍一下本组讨论的内容,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分别加以介绍;二是由每个组再推一两位学者讲讲他们在小组中发言的内容,以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流。

这次讨论会不准备作什么结论,也不可能作什么结论。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很多学者从会上提出的问题中受到启发,在以后还会进一步思考。在新世纪之初举行这样一次会,无非是开一个头罢了。

云南大学对这次会议的举行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作出巨大的努力,等于已经把一个舞台搭好,各个学者便可以在这个台上自由唱戏。我想代表中国史学会和与会学者向云南大学和会议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后评价


2002年5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史学会和云南大学举办的“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在云南大学召开。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展望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人类进入剧烈而深刻变化的21世纪的时候,中国历史学应该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