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


分报告一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第一章 毕业去向

1. 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83.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5%的人自主创业;有9.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准备国内或国外读研,6.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2%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575.4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毕业半年后调查时有480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8万余人自主创业,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2. 2010届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的比例较2009届减少了1.1个百分点,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2.7个百分点。由于就业形势好转,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更多的人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读研。需要注意的是,尽管2010届研究生扩招了5.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2010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得更多(8.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也可能是读研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

3. 2010届本科毕业生最大的变化是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增加,2010届(82.6%)比2009届(77.8%)增加了4.8个百分点,而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0届(7.6%)比2009届(9.4%)减少了1.8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4.7%)比2009届(7.4%)减少了2.7个百分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大的变化是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2.2%)比2009届(79.5%)增加2.7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8.8%)比2009届(11.8%)下降了3.0个百分点。

4.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占26.0%;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占24.5%;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占23.1%。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6.8%、26.0%和23.1%。

5. 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7%在直辖市就业,30%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3%在地级及以下城市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6个百分点(分别为20%和14%)。

第二章 就业数量分析

1.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的阴影。2009届和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

2.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居各经济区域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首位(92.8%),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居各经济区域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首位(90.5%)。

3. 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9%),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9.1%)。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能源动力类(95.9%),最低为中医学类(83.9%);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建筑设备类(93.8%),最低为临床医学类(70.6%)。绝大多数专业门类的2010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均比2009届有明显上升。

4.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2.0%,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9.6%)和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8.8%)。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15.3%)、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1.3%)和行政/后勤(9.0%)。

5. 2010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量增加最快的职业类均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6.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工作最多的行业类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就业比例为12.9%,其次是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10.7%)。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工作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9.0%),其次是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8.7%)。

7.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量增加最快的行业类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量增加最快的行业类是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8. “民营企业/个体”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0%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3%毕业半年后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另外本科院校中有10%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就业,高职高专院校这一比例为5%。

9. 在各专业门类中,经济学和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的就业比例最高(分别为42%和36%)。材料能源大类和交通运输大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分别为66%和31%)。

10. 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1人以上的大型单位(28%),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36%,高职高专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为50人以下(28%)和51-300人(27%)的中小规模。

11. 在各专业门类中,经济学和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在3001人以上规模用人单位的就业比例最高(分别为43%和40%)。材料能源大类和制造大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3001人以上规模用人单位的就业比例最高(分别为37%和30%)。

12. 2010届各类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失业人群中,大多数毕业生还在继续找工作。本科院校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中有20%为“待定族”(不求学不求职),高职高专院校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中24%为“待定族”。

13. 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为临床医学(30.7%),其次为法律事务(19.2%)。

第三章 就业质量分析

1. 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009届、201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479元)比2009届(2130元)增长了349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0届(2815元)比2009届(2369元)增长了44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0届(2142元)比2009届(1890元)增长了252元。“211”院校2010届月收入增长了649元,增长最为显著。

2. 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变化的最大特征是高收入人群增加,中低收入人群减少。收入的增加与就业率的上升是一致的,体现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强。2010届本科毕业生有10%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2009届这一比例仅为4.7%;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1%,比2009届(2.4%)高出0.7个百分点。2010届本科毕业生有6.2%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而2009届这一比例为14.8%;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为18.9%,比2009届(29.9%)低11.0个百分点。

3. 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其月收入为302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491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其月收入为2586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713元)。

4.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其月收入为3488元,其次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3450元)。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为矿山/石油(2822元),其次是电力/能源(2524元)。

5.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3370元),其次是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3190元)。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矿业(2579元),其次是水电煤气公用事业(2411元)。

6. 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本科为3368元,高职高专为2383元。

7. 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3001人以上的大型单位就业的人群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本科为3257元,高职高专为2470元。

8. 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就业的人群半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174元,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就业的人群半年后月收入最高,为2327元。在陕甘宁青区域就业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低,分别为2437元和1828元。

9.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前3位的城市为上海(3815元)、深圳(3596元)和北京(3497元)。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前3位的城市为上海(2826元)、深圳(2632元)和北京(2605元)。

10. 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69%,高职高专为59%,均比2009届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2008届(本科71%,高职高专61%)。

11. 2010届本科专业门类中,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5%),最低的为历史学(47%)。而高职高专对口率最高的专业门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86%),其次是土建大类(81%),最低的为法律大类(33%)。

12. 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为63%。在60%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6%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13. 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14. 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农学的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31%,工学最低,为18%;在各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54%,材料与能源大类最低,为20%。

15. 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

第四章 专业预警

1.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2.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第五章 能力与知识培养质量

1. 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和高职高专基本持平。

2. 2010届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重要度均为76%),而其满足度则均为86%。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重要度为70%),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重要度71%),其满足度为78%。

3.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重要度均为72%),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重要度为65%),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重要度70%),其满足度为78%。

4. 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知识,其满足度较低,为78%;其次是教育与培训知识,其满足度为82%。

第六章 求职分析

1. 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1057元)相较2009届(1134元)下降,但仍然高于2008届(998元)的求职成本水平。2010届求职份数(8份)也比2009届(9份)有一定的下降,可以看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

2. 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连续两届上升。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2010届这一上升趋势略有缓和,但仍比2009届上升约300元。这个急剧的月收入期待变化可能与对经济景气的乐观和物价快速上涨有关。

3. 2010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23%)。

第七章 自主创业

1.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0.9%)。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09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1.0%)高0.5个百分点。

2. 2010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均为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3. 2010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6.2%),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4.5%)。

4.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占首位,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本科7.7%,高职高专6.2%)。

5. 2010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小学和中学教育行业(3.0%)、互联网运营和网络搜索门户业(2.7%)。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服装零售业(3.6%)和建筑装修业(2.8%)。

6. 创业理想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1%、高职高专42%),只有7%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6%。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才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7.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本科80%,高职高专82%),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4%,高职高专1%)和政府资助(本科2%,高职高专2%)的比例较小,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

8.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位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其中判断与决策的满足度最低。

9.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知识前两位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其中销售与营销的满足度最低。

第八章 读研、留学与专转本

1.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09届下降。“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09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09届(7.7%)下降1.8个百分点。在今年就业明显好转的形势下,可能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继续读研。

2. 2010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30%研究生转换了专业。其中,转换专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环境与安全类,有79%的读研学生转换了专业,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法学类,为1%。

3. 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比例最高(11.8%),其中28%的人研究生转换了专业。

4. 2010届本科专业类中读研比例最高的是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为22.7%;读研比例最低的是艺术类(2.7%)。

5.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31%)和职业发展需要(27%),有7%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读研时转换专业的人群最主要的动机是符合兴趣爱好(27%)和就业前景好(23%)。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4%)和学校的牌子(24%)。

6.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前3项分别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26%)、专业课程知识(23%)和研究方法(19%)。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的创新能力。

7. “211”院校201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09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非“211”本科院校2010届的留学比例为0.65%,比2009届略有降低。2010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有近一半选择工商管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45.1%)。

8. 2010届专转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是法律实务类(6.7%),其次为临床医学类(6.0%)。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2%)和就业前景好(29%)。

第九章 高考志愿填报

2010届本科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是兴趣爱好(27%),值得注意的是有22%的本科毕业生是因为大学调剂被动选择了专业就读。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专业前两位的理由是兴趣爱好(28%)和该专业找工作容易(24%)。

第十章 校友评价

1. 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上升,总体上升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校友满意度为82%,高于2009届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校友满意度为76%,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

2.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和西南区域经济体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最高(84%),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最低(80%)。西南区域经济体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最高(81%),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最低(66%)

3. 2010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是61%,高于2009届10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51%,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各类型院校的校友推荐度均比2009届有很大的提高。

4. 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

分报告二 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

第一章 三年后毕业去向

1.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有89.7%受雇全职工作(本科92.0%,高职高专87.4%),4.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2.8%,高职高专6.9%),1.8%的人“无工作,正在读研”(本科3.2%,高职高专0.5%),0.1%的人“无工作,正在读本科”,2.4%的人“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本科1.2%,高职高专3.5%),还有1.1%的人无工作,并且既没有求职也没有求学(本科0.8%,高职高专1.4%)。

2. 42%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转换了职业,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33%,高职高专为50%。

3. 在2007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法学的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最为频繁,职业转换率为40%,其次为文学和农学(均为39%),医学的职业转换率最低(21%)。高职高专中旅游大类的职业转换率最高(68%),其后是农林牧渔大类(60%)和公共事业大类(59%),公安大类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的职业转换率最低(均为28%)。

4.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类中,最热门的是销售,有17.1%的人转换职业后从事销售,其次为行政/后勤(8.0%);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也是销售(19.9%),其次是行政/后勤(8.5%)。

5. 46%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转换了行业,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39%,高职高专为53%。

6. 本科管理学专业门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最为频繁,行业转换率为46%,其次是文学(45%),医学专业门类的行业转换率最低(21%)。高职高专公共事业大类的行业转换率最高(63%),其次是旅游大类(62%),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的行业转换率最低(25%)。

7.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最热门的前两位行业是其他各级党政机关(4.0%)、小学和中学教育(2.4%)。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最热门的前两位行业是工业机械制造业(2.9%)和其他各级党政机关(2.0%)。

第二章 三年后就业质量

1.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388元,其中本科5296元,高职高专3480元。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其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109元,其中本科2483元,高职高专1735元。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来月收入涨幅平均达到2279元,涨幅比例超过了一倍;其中本科涨幅达到2813元,涨幅比例为113%,高职高专为1745元,涨幅比例为101%。

2.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有9.4%的人月收入达到了10000元以上,有16.1%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处于3000元以下;而高职高专毕业生仅有2.5%三年后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有42.3%的人三年后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3. 2007届本科毕业三年后有8.1%的人学历提升为硕士学历,2007届高职高专有25.1%学历提升为本科学历。

4. 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为4445元,接近于学历一直未提升的人群(4375元)。本科毕业三年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人群月收入为5369元,学历仍然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5289元,注意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很快就追上了一直工作的同届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后学历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3521元,学历仍然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月收入为3461元,专转本的毕业生收入也不低于一直工作的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提升学历所中断的就业并未给2007届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明显的收入劣势,毕业时间短还不能展示学历提升带来的更大的教育回报。

5. 2007届本科专业门类中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的毕业生,为6164元,高于该专业门类半年后月收入(2934元)3230元。其三年后月收入涨幅也在各专业门类中位居首位。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历史学(3920元),其三年内涨幅仅为1947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其三年后月收入为4058元,涨幅最高,高于半年后月收入(1949元)2109元。月收入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三年后月收入为2914元,其三年内涨幅(1428元)也是最低。

6.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比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3213元)上升了4295元,月收入涨幅比例达到了134%。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4450元),而月收入涨幅最大的是销售职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4276元,涨幅为2270元,涨幅比例达到113%。月收入最低的也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2366元,涨幅为1053元。

7.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在金融、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类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7119元,月收入涨幅也是最高,高于毕业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人群月收入(3187元)3932元。月收入最低的是教育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3724元,涨幅比例不足一倍,仅为1690元。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在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4215元,高于毕业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人群月收入(2202元)2013元,月收入最低的也是教育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2676元,涨幅仅为1201元。

8. 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其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达到6111元,比2007届半年后在该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2939元)高3172元,月收入涨幅最高,涨幅比例超过一倍(108%)。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3742元),比2007届半年后在该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2026元)高1716元。在民营企业/个体单位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最高,涨幅达到1793元,涨幅比例约为一倍(99%)。

9.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6058元,三年内涨幅最大,达到3203元,涨幅比例为112%。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就业(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4102元,涨幅为1933元,涨幅比例为89%。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就业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3976元),三年内涨幅最大(1993元),涨幅比例超过一倍。在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的人群月收入最低,为3119元,涨幅仅为1469元,涨幅比例为89%。

10.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59%的人获得职位晋升。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8%,略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60%)。

11. 2007届本科毕业生管理学专业门类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63%;医学专业门类获得职位晋升比例最低,为44%。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医药卫生大类最低,仅为39%。

12.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1次,其中本科为0.9次,略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1.1次)。有35%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1次晋升(高职高专为30%),有7%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3次及以上的晋升,而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11%。

13. 2007届本科管理学门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0次;医学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2007届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14. 2007届本科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5次,职业类为社区工作者的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2007届高职高专从事酒店/旅游/会展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7次,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为0.5次。

15. 2007届本科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高职高专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6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16. 2007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45%)、扩大社会人脉关系(35%)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4%)。而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和扩大社会人脉关系(均为41%)最重要,其次是假期实习/课外兼职(32%)。

17.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3%,低于2007届半年后(66%)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8%,低于半年后(70%)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三年后专业对口率58%,低于半年后(62%)4个百分点。多数大学专业的对口率会随职业的发展而降低。

18. 本科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法学(55%),但法学专业比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50%)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可能是三年内通过了司法考试,有更多的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文学专业门类的专业对口率三年后下降最多,下降了7个百分点(2007届半年后76%,三年后69%)。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和公安大类(均为81%),最低的是旅游大类(38%)。高职高专的旅游大类专业对口率三年内下降最多(下降了38个百分点)。

第三章 三年后工作稳定性

1. 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其中本科的平均雇主数为2个,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2.6个)。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2. 2007届本科专业类中,环境生态类和艺术类毕业生三年内更换雇主最为频繁,其平均雇主数均为2.4个;本科地矿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最少(1.4个),工作最为稳定。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农业技术类和旅游管理类的平均雇主数最多,均为2.9个;高职高专中电力技术类和护理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最少(均为2.0个),工作最为稳定。

3. 有41%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31%有2个雇主,8%有4个及以上雇主。而高职高专毕业生更换雇主更为频繁,仅有23%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28%有2个雇主,而雇主数为4个及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了21%。

4. 过于频繁地更换雇主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带来收入的增加。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549元;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245元。

5.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0个月,其中本科为23个月,高职高专为17个月。有18.6%的本科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有接近三分之一(32.7%)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

6. 2007届本科专业类中,地矿类和护理学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均为30个月;艺术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8个月。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23个月;艺术设计类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时间最短,为13个月。

7. 从事矿山/石油、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航空机械/电子职业类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持续的时间最长,平均都为31个月。餐饮/娱乐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5个月。从事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职业类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为26个月,从事美术/设计/创意和媒体/出版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2个月。

8. 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9%,高职高专为78%。离职过的毕业生中有99%的毕业生发生过主动离职,有11%的本科毕业生曾经被解雇,高职高专为14%。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第四章 三年后基本能力分析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

第五章 三年后自主创业分析

1. 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有1.2%的人(本科0.7%,高职高专1.6%)自主创业,三年后有4.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2.8%,高职高专6.9%),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

2. 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仅有36.4%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有59.1%的人选择了全职工作,还有2.7%处于无工作状态;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仅有36.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有5.2%处于无工作状态。

3. 2007届本科三年后自主创业的人群在其毕业半年后有80.8%是全职工作状态,仅有7.8%在其毕业半年时到三年后一直在创业,还有9.5%的人在其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而2007届高职高专三年后自主创业的人群在其毕业半年后76.8%的人处于全职工作状态,仅有6.9%在其毕业半年时到三年后一直在创业,16.3%处于失业状态。

4.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7717元,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5296元)46%。2007届高职高专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为4790元,高于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3480元)38%。

5.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总经理与日常主管(本科12.9%,高职高专6.4%)和销售经理(本科5.0%,高职高专4.6%)。

6.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其他培训业(3.1%)、互联网运营商和网络搜索门户(2.7%)、小学和中学教育(2.5%)、服装零售业(2.4%)和在线购物及邮购业(1.9%)。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建筑装修业(3.3%)、服装零售业(2.4%)、电子产品和电器用品零售业(2.3%)、其他娱乐和休闲产业(2.1%)、五金用品制造业(1.9%)。

7.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5项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谈判技能和理解他人。

第六章 培训

1.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有74%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5%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6%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而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有61%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9%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4%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24%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

2. 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主动接受自费培训前3位的原因都是为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在现有工作单位做好工作或晋升、为转换职业和行业做准备。

3. 2007届大学毕业生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为68%)。还有26%的本科毕业生接受了外语培训,而高职高专毕业生更多的是接受在职学历教育(24%)和IT技能培训(23%)。而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

第七章 校友评价

1. 2007届大学毕业三年后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78%,其中本科三年后满意度为83%,高职高专为73%。

2. 2007届大学毕业三年后的校友推荐度为57%,其中本科毕业三年后校友推荐度为63%,高职高专为50%。

3. 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都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前4位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

第八章 校友服务

1. 有68%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希望可以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其他较受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校友服务有建立校友联系网(61%),组织在本人所在地的校友聚会活动(46%),组织在母校的校友聚会活动(如校庆活动)(45%)。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希望母校提供的校友服务类型前两位是建立校友联系网(59%)和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52%)。

2. 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都认为基础知识面的扩展(本科62%,高职高专54%)、人生观的建立(本科45%,高职高专39%)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科39%,高职高专41%)是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的活动。

分报告三 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

第一章 人口流动及人才吸引

1. 2010届中西部地区生源的大学毕业生有35.3%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39.8%,高职高专为30.7%。从2008~2010届三届大学毕业生来看,中西部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比例2009届(32.2%)较低,尽管2010届上升了3.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08届水平(38.5%)。

2. 2009届、2010届中西部地区生源的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人群所集中的行业是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所集中的行业是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业、工业机械制造业、五金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中西部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因素之一。中西部生源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行业主要是电子电气和通信相关行业。

3. 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3%,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1%。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本科、高职高专均为32.3%)。

4. 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但并不在本区域就学的2008~2010届本科毕业生有83.8%回到了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83.6%),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学的本科毕业生(包括本区域生源和非本区域生源)有92.2%毕业后留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更高,为96.2%),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6.0%既不是本区域生源也没有在本区域就学过(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21.5%)。

5. 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人才吸引力三大指标中,北京市生源在外地就学后回到北京就业的比例最高,为88.7%。;在上海市就学的毕业生(包括上海市生源和非上海市生源)留在上海就业的比例最高,为86.9%;深圳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94.8%属于既非深圳市生源又没有在深圳就学,该指标比例最高。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青岛。

6. 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仅有2.5%在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大低于中西部生源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就业的比例(35.3%)。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3.3%,高职高专为1.7%。从2008~2010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没有增加,低于2008届的水平。

7. 2009届、2010届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本科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所集中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发电、输电业,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储蓄信用中介和其他各级党政机关。高职高专毕业生所集中的行业是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发电、输电业,建筑基础、结构、楼房外观承建业,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建筑装修业。东部和沿海生源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相关行业。

8. 中西部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32.3%。

9. 中西部生源但并不在中西部地区就学的2008~2010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3.9%回到了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31.3%),在中西部就学的本科毕业生(包括本区域生源和非本区域生源)有55.8%毕业后留在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62.0%),在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仅有7.3%既不是中西部生源也没有在中西部地区就学过(高职高专为3.7%)。可以看出,相比较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

10. 中西部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重庆、西安和武汉。人才吸引力三大指标中,成都市生源在外地就学后回到成都就业的比例最高,为44.3%。在重庆市就学的毕业生(包括重庆市生源和非重庆市生源)留在重庆就业的比例最高,为41.8%。武汉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38.6%属于既非武汉市生源又没有在武汉就学,该指标比例最高。中西部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武汉、重庆、西安。

第二章 家庭教育背景与职业阶层变迁

1. 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85.2%的人是其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81.8%,高职高专为88.5%。从三届趋势来看,这一比例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逐渐上升。

2. 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67.5%的人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本科64.4%,高职高专70.5%),这一比例高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65.4%)2个百分点(2009届本科为63.8%,高职高专为66.9%)。

3. 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其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9.0%);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2.6%)。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其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5.9%);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8.8%)。

第三章 离开“北上广”

1. 2007届毕业半年后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17.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7.3%。

2. 2007届本科有20.0%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比女性毕业生(12.8%)高出7.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男性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比例为29.9%,女性为21.4%。可以看出,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男性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性。

3.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低收入阶层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比例最高,该收入阶层中有22.0%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越高,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越低,但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9000元以上的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较高(20.9%),仅次于2000元以下收入阶层的比例。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越低,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越高,有29.8%的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可以看出,经济压力会会更迫使低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而最高收入阶层的本科毕业生又因为其能力强,选择空间更广,可能是因为更好的职业选择而离开“北上广”。

4. 毕业半年后在民营企业/个体单位就业的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比例最高(本科21.3%,高职高专28.0%)。

5.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中有40%去往既非家乡且非原大学所在省就业,有32%回到家乡且在原大学所在省就业,有6%回到非家乡但是原大学所在省就业。而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有一半回到家乡且在原大学所在省就业,有36%去往既非家乡且非原大学所在省就业,12%在家乡而非原大学所在省就业,仅有2%在非家乡但在原大学所在省就业。

6.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在其半年后月收入为3081元,三年后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后月收入为5620元,上升了2539元,涨幅比例82%,要高于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5296元)。而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3272元,三年后月收入为6781元,上升了3509元,涨幅超过了一倍。尽管一直留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涨幅更高,但由于“北上广”的房价水平更高,因此相较离开“北上广”人群,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明显优势。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月收入为3568元,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为4136元,相差仅568元,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差距更不明显,但均高于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3480元)。

7. 2007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人群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6.0%,远远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6%),也高于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4.9%)。高职高专毕业生这一差距更为明显,离开“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8%,明显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6.8%)。离开“北上广”可能会增加自主创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