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




榜单编制说明


1、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是TCM研究与评价中心针对成渝经济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以及各县(区、县级市)进行进行的独立调研。

2、本榜单调查内容则包括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市场表现、创新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成渝经济申报至今GDP年增长率等,具体指标参见成渝经济区栋力城市评价体系说明。

3、本榜单所采用数据来源系各调研城市2004、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若所采用信息、数据若有误,请以各上榜城市核定数据为准。

4、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仁寿县、丹棱县、三台县、绵竹市、罗江县、龙泉驿区、温江区、涪陵区、江北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合川区、铜梁县、开县、宜宾县等县(区、县级市)数据来源于2004、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筠连县、泸县、雨城区等县(区)数据来源于2005、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武胜县、邻水县、宜宾县、江安县、高坪区、阆中市、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沿滩区、船山区等县(区、县级市)数据来源于2005、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忠县、丰都县、大足县、潼南县、綦江县、长寿区、石柱县、邻水县、岳池县、广安区、通川区、达县、开江县、大竹县、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高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顺庆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内江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资中县、威远县、古蔺县、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荣县、富顺县、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蓬溪县、大英县、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东坡区、彭山县、洪雅县、青神县、涪城区、游仙区、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广汉市、没有2004年、2009年或2010年完整公开统计公报数据,该项则为0分。

8、叙永县、九龙坡区、蒲江县等县(区)有公开数据,但无法打开网页。

9、在评价指标中,若没有公布数据,则该项得分为0。

成渝经济区城市评价体系说明


为准确、科学地评价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经营业绩,洞悉成渝经济区城市潜力,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投资和促进成渝经济区城市经营管理水平。2011年,TCM研究与评价中心组织评价领域有关专家,成立“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课题组”,借鉴国内外城市、企业绩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结合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特点,研究建立了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多角度反映成渝经济区城市的业绩,在衡量城市发展能力的同时,兼顾城市的成长、风险、资产质量和市场表现。旨在为百姓、公司投资者、研究机构、媒体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取成渝经济区城市真实业绩的相关资料及信息,并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现将该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说明如下。 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在研究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体系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城市、企业评价经验,根据公开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公报数据,紧密结合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特点,突出反映成渝经济区城市的市场表现,研究建立了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试图探索城市经营投资回报特性。政府的根本属性是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放在市场经济语境下考察,政府不仅要实现城市治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本评价体现以城市经营的投入产出为核心,充分反映城市的发展能力。

在评价的五个方面中,有两个方面主要反映发展能力,一个是从城市的角度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即盈利能力,占35%的权重;另一个是把政府也看做一个市场主体,从市场角度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即市场表现,占15%的权重。盈利能力主要从投资人(政府投资人与社会投资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反映,体现在城市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上,城市增值水平主要体现在投资回报率上。所以,本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体现城市经营投入产出特性。

其次,构建了多层次的立体城市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基本评价指标和修正评价指标两个层次,两层次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递进的修正和验证关系。首先,通过10项基本评价指标计算出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经营业绩评价得分;然后,通过19项评价指标对基本指标评价分数进行验证和修正,从而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第三,首创了城市线性评价标准。对某一个评价指标而言,传统的评价标准只是一个数值,最多也只有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两个评价标准。而在本评价体系中,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创立了城市线性评价标准。具体而言,每一评价指标分为A、B、C、D、E等五档标准。这五档标准反映在坐标上就是一条曲线,即城市评价标准线,线标准不仅能为评价计分提供准确的计算依据,还能描述不同评价指标的经济特性。不同的评价指标有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曲线,只有线标准才能实现更加科学的计分。

第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设计本评价体系时,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将可操作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首先,要求欧所有的评价指标能够从公开的市场上能够获得;其次,评价标准要做到符合实际,即考虑到中国城市的普遍情况,又考虑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的实际特点。

2.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有些统计数据时常遭遇诟病,所以不能仅从城市GDP情况评价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经营业绩。TCM研究与评价中心认为,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经营业绩应包括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市场表现、创新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对于每一方面,我们设置了若干财务指标反映其真实状况,具体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只有五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客观反映城市的真实经营业绩。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选定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尽可能排除偶然因素或异常事项的影响。如果不能完全剔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则通过调整相关指标的权数以降低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二是各项指标的设立在整体均衡的基础上应突出相互的制衡性,整个指标体系要具备“此消彼长”的内在机制,提高操控整个指标体系的困难程度。

三是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成渝经济区城市的特点,而且所有指标的计算、取值只局限在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公报的数据内,不尝试获得个城市进一步的内部信息资料,即在现行法规框架下,通过对部分必要信息的分析判断,取得尽可能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突出财务效益。政府的根本属性是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单在城市经营理念下,本评价体系以城市投入产出为核心,从政府价值和公民价值两个角度来反映城市的盈利能力,主要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两个财务指标来体现,占35%的权重,核心是突出投资效益,体现政府价值和公民价值最大化。

城市资产收益率,反映城市持续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反映城市占用总资产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对社会投资者和公民的回报。当然,反映城市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还有很多,TCM研究与评价中心重点从城市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率、盈利是否有现金保障、投入资本获得的收益等多角度对城市的盈利能力进行修正,目的是更加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城市的盈利能力。

第二,关注城市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本评价体系从产业增长的角度反映城市的成长性,采用的主要指标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和产业投资收益率,权重15%。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反映城市产业的业务发展状况,产业投资收益率反映城市产业投资盈利状况。同时,还采用产业经济比例关系和产业增长率指标对城市成长性进行修正。

第三,重视城市市场表现。在我国,尽管政府不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参与者,本课题仍然很重视城市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将市场表现作为城市业绩的重要考评内容,采用的主要指标是外资利用率和消费品零售增长率,占15%的权重。市场投资回报率反映城市投资获得的收益,外资利用率和消费品零售增长率反映城市市场经济活跃程度以及认可度。通史,利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收益和股份制及其经济收益比重等指标进行修正。

第四,捕捉城市创造力。创新在城市经济、商业、技术、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要性,用举足轻重几个字来形容是不够的。我们市场听到这样的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纵观人类发展史,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颗不能没有新思维、新发明、新理论。创新是改革的结果,成渝经济区的设立相对于之前行政区划下的发展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成渝经济区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创新。

本评价体系将创新能力作为城市业绩的重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指标是科技投资率和专利获批率,占15%权重。科技投资率反映城市科技项目投入资金在城市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专利获批率反映城市创新能力的认可度。同时,采用从业人员率和在校学生率就行修正。

第五,落脚生活质量。生活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显而易见,我们工作是为了有质量地生活。城市存在的价值在于,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本评价体系将生活质量作为重要评价内容,采用的主要指标是消费价格承受指数和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率,占20%权重。同时,还采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以及人均卫生、文化、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等指标对老百姓生活质量进行修正。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这一刻,川渝人民共同等了足足等了7年多,2500多个日日夜夜。

2004至2011年,对于四川和重庆来说是不平常的几年。从宏观数据看,四川省全省生产总值从突破6000亿元大关,跨入15000亿元俱乐部,增加了10333.6亿元,增长率为157.62;重庆市全市生产总值从不足3000亿元增加至7800亿元,翻了两番多,增长率为192.68%。川渝人民共同见证了一桩桩彪炳史册的大事:重庆直辖十年,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定位,成渝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唱红打黑,西部大开十年、两江新区设立……

这些年,川渝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继续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力不断增强,区域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中国经济第四极雏形初现。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基于具有法定意义的2004年和2010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从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市场表现、创新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不同视角,从城市发展力构成的不同层面,来分析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力格局。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从全国视角来分析成渝城市的整体位置,包括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同时提出成渝城市的全国发展战略。这也为各市、县(区、县级市)分析自身发展力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第三方参考意见。

1.评价报告相关声明

自2007年起,TCM研究与评价中心便开始关注成渝经济区的任何申报进展情况。时年,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创始人参与策划、采编的《读城》杂志2007年8月刊“成渝试验”和9月刊“椭圆城系”专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专程来信,称赞该专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创新的思维,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思路和建议,是一篇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是TCM研究与评价中心编制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的信心之源。

但是,限于TCM研究与评价中心的能力和水平,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未免有各种各样的瑕疵甚至差错。为此,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就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声明如下:

一、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是由TCM研究与评价中心试水编制的首份第三方成渝经济区评价报告。编制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独立的经济区研究与评价制度,为进一步评估成渝经济区年度发展报告乃至中国经济区发展报告做准备。

二、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的研究与评价方法,综合了TCM研究与评价中心栋力城市评价体系、《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价体系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评价体系,尤其是将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创造性地引入到城市业绩评价中。

三、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中,评价数据不完全统一来源于2004年和2010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另外还有三组评价数据:第一组,筠连县3个县(区)数据,采用的是2005年和2010年统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第二组,船山区等19个等县(区、县级市)数据,采用的是2004年和2009年统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第三组,武胜县等9个县(区、县级市)数据,采用的是2005年和2009年统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在成渝经济区194个参评城市中,非2010年数据参评率城市为15.98%。因此,首份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未免存在评价数据不公允的情况。

四、紧接第三条声明,成渝经济区各市、县(区、县级市)统计数据严重不透明,致使评价的完整性遭受重创。这也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如第三条声明所述,有些县(区、县级市)评价基准年份2004年和2010年的数据无法获得;第二种,叙永县等3个县(区)虽然有2010年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但是所在网站网页无法打开,致使这些县区未能参与评价;第三种,忠县等73个县(区、县级市)无法查询到2009年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成渝经济区194个参评城市中,2009年和2010年数据缺失率城市为39.18%。

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网站这一发布政府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办好政府网站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及时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处理结果。只有互动、解决问题,才能吸引群众。TCM研究与评价中心期待,在成渝经济区获批一周年之际,也就是编制2012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报告时,成渝经济区各市、县(区、县级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完全达到公开化、信息化。

2.综合发展力:又好又快创造财富和幸福

在本报告里,综合发展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成渝经济区各各市、县(区、县级市)发展潜力的显性缩影,指的是一个城市又好又快创造财富和幸福的能力。综合发展力排名先后,潜台词就是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城市在财务效率、发展潜力、经济增长力和幸福指数等方面表现的好坏。

2.1 行政级别不是万能的,县(区、市)占半壁江山

首先,我们对成渝经济区综合发展最好的前20位城市(见表2-1)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表2-1 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TOP2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综合得分
(100分) 

1 双流县 C1 80.77 

2 重庆市 A 75.58 

3 成都市 B1 73.65 

4 崇州市 C2 72.55 

5 锦江区 C3 71.46 

6 遂宁市 B2 69.89 

7 德阳市 B2 69.78 

8 武侯区 C3 69.16 

9 新津县 C1 68.40 

10 郫县 C1 67.81 

11 新都区 C3 66.38 

12 宜宾市 B2 66.23 

13 成华区 C3 64.93 

14 绵阳市 B2 63.93 

15 达州市 B2 63.13 

16 渝中区 C3 61.99 

17 都江堰市 C2 61.76 

18 乐山市 B2 61.46 

19 筠连县 C1 60.81 

20 广安市 B2 60.71 

双流县、重庆市和成都市名列前三甲。成渝经济区最具发展力的前10名城市依次是:双流县、重庆市、成都市、崇州市、锦江区、遂宁市、德阳市、武侯区、新津县和郫县。

除重庆市外,四川城市占据发展力前10名,渝中区进入前20强。前10名中,直辖市1个,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5个,县4个,区5个。

在成渝经济区城市20强中,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双流县独占鳌头。双流,一个三级行政区,竟然赶超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这是不多的不可思议?!同时,大家无疑会第一时间质疑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首先,在行政区划上,双流县与重庆市、成都市就不是一个当量级的,似乎没有任何可比性,何况双流还属于成都市的辖区。论GDP,仅以2010年为例,重庆市是双流县的16.76倍,成都市是双流县的11.78倍。也就是说,从总体行政地位和经济实力来看,上看双流远远被重庆和成都落在后面。但是,请注意本报告比较的并非GDP,而是综合发展力。这是大城市的尴尬,却是小城市的荣光,当把政府看做是城市的运营商时,财务效益等考量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务效益良好、产业质量高、市场表现优异、创新能力强和幸福指数高的城市综合发展力最强,双流不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三级行政区,还有崇州市、武侯区、新津县和郫县。这5个县(区、县级市)占据了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TOP10的半壁江山。在评价榜前20位的三级行政区还有5个,它们是新都区、成华区、渝中区、都江堰市和筠连县。也就是说,评价榜前20位中有50%的席位被仅仅是三级行政区的县(区、县级市)夺得。

发展核心和发展带,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实现成渝经济区错位发展的重要战略。重庆和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核,没有理由不榜上有名;渝中区既属于重庆发展核心区,也是沿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流县、崇州市、锦江区、武侯区、新津县、郫县、新都区、成华区、都江堰市均隶属成都发展核心区;宜宾市、乐山市和筠连县则是沿江发展带的重要代表;此外,成绵乐发展带、成南(遂)渝发展带和渝广达发展带均有城市进入评价榜前20强;而成内渝发展带则颗粒无收。

2.2 成渝经济区城市错位发展

成渝经济区正在形成金字塔形的城市发展体系。经计算,成渝经济区参评的87个城市综合发展力得分为51.21,形成了以20强为核心,以20~40名为中坚,以40~87名为基础的高中低相称的西部城市体系,验证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总体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差异明显。重庆发展核心区和成都发展核心表现优异;沿江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成南(遂)渝发展带和渝广达发展带发展迅速;但成内渝发展带稍显乏力。

成渝经济区城市呈现错位发展趋势。2007年7月开始,四川省分两批授权59个县(市)开展“扩权强县”试点,三年多试点效果明显,10个县(市)挤进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TOP20,再次证明“省管县”的治理模式有其优越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未就“扩权强县”做出规划,但是二分之一的力量已经在诉说,不论是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和谐社会,现管的县一级政府举足轻重。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自不必多说,达州等7个地市级城市仍然是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中坚。以四川为例,地市级城市的发展于2011年初被省委、省政府提到了“大城市群”计划的战略高度,除攀枝花外,成都、绵阳、南充、自贡、宜宾、泸州、内江、达州又皆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支点。

下面分别从从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市场表现、创新能力和生活质量五个方面对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逐一说明。

3.财务效益:城市经营能力的晴雨表

财务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两个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和四个修正指标(投资利润率、发展现金保障倍数、税收收益率和资产规模系数)。我们对成渝经济区财务效益最好的前10个城市(见表3-1)和财务效益最差的10个城市(见表3-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几点预想不到的结论。

表3-1 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最佳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35分) 

1 双流县 C1 33.12 

2 崇州市 C2 30.37 

3 重庆市 A 28.30 

4 郫县 C1 28.22 

5 德阳市 B2 27.49 

6 新都区 C3 27.14 

7 成都市 B1 25.45 

8 新津县 C1 24.56 

9 什邡市 C2 23.94 

10 都江堰市 C2 23.02 

表3-2 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最差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35分) 

1 船山区 C3 0 

2 大邑县 C1 0 

3 高坪区 C3 1.54 

4 安居区 C3 1.64 

5 江安县 C1 1.86 

6 仁寿县 C1 1.87 

7 沿滩区 C3 2.18 

8 华蓥市 C2 2.20 

9 五通桥区 C3 2.35 

10 宣汉县 C1 2.45 

在具体分析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前,有必要对近10年来中国城市管理模式中经常提到的两个热词“经营城市”和“城市经营”做个界定。本报告使用的经营城市,是把政府看做运营城市的公司,摒弃政府对市政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引入财务效益这一概念,考察政府投资城市的盈利能力。当然,这里的盈利能力不是像企业那样仅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点审视的是政府年度投资创造的财政收入和社会效益,提倡通过城市经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唾弃误入歧途、圈地卖地、损害人民利益。

简单地说,城市财务效益就是考察政府运营城市的支出与收入的关系,看起是否实现了政府价值和公民价值的最大化。

2010年或2009年,成渝经济区87个参评城市的财务效益平均得分为12.5785分,较该项单项权重平均分17.5分还低5分左右。财务效益在平均分以上的城市仅有21个,除了表3-1里的10个城市外,还包括遂宁市、阆中市、筠连县、宜宾市、绵阳市、璧山县、乐山市、南充市、锦江区、武侯区和青白江区,占参评城市的24.14%。这说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城市的理念尚未大面积改变,经营城市与城市经营的理念还需继续推广。

分析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最佳TOP10,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大小不决定其财务效益好坏。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城市经营理念毋庸置疑,这其中2003年以来成都市实施的城乡一体化计划便是城市经营的最生动例证。值得关注的是,双流县、崇州市、郫县、新都区、新津县、什邡市和都江堰市,又是7个县级城市占据了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最佳TOP1070%的席位。这是巧合?绝不!县级政府的城市经营能力并不必地级市政府差,成渝经济区14个地级城市仅有德阳市入围。

而在表3-2的评价结果,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成渝经济区内县级政府的城市经营能力并非所有的都优秀。虽然财务效益得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县级城市有13个,占成渝经济区城市财务效益最佳TOP21的48.15%,但是绝大多数的城市经营能力显得乏力。

在财务效益状况中,排名第一的双流县,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71.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5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10.3亿元。与之相比,排名倒数第三的高坪区,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6.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4亿元,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0828亿元。仅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双流县的收入与支出比例为0.5645,而高坪区的收入与支出比例为0.0252,收入与支出比例系数越大,城市财务效益越好,城市的盈利能力越强。

4.产业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定调的“十二五”发展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核心在于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因此,产业质量成为TCM研究与评价中心考量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的重要指标。

产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和产业投资收益率两个基本指标,以及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收益率和产业经济比例关系四个修正指标。成渝经济区城市产业质量缩影见表4-1和表4-2。

表4-1 成渝经济区城市产业质量最佳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15分) 

1 重庆市 A 14.61 

2 成都市 B1 14.47 

3 渝中区 C3 13.95 

4 锦江区 C3 13.86 

5 青羊区 C3 13.73 

6 双流县 C1 13.50 

7 泸县 C1 13.47 

8 金牛区 C3 13.33 

9 绵竹市 C2 13.27 

10 什邡市 C2 13.23 

表4-2 成渝经济区城市产业质量最差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15分) 

1 眉山市 B2 5.45 

2 自贡市 B2 5.51 

3 泸州市 B2 5.70 

4 资阳市 B2 6.03 

5 绵阳市 B2 9.39 

6 旌阳区 C3 9.49 

7 纳溪区 C3 9.80 

8 大渡口区 C3 10.05 

9 武胜县 C1 10.06 

10 开县 C1 10.07 

2010年度成渝经济区城市产业质量平均得分为11.62分,是五项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项之一;低于平均分的城市有32个,占参评城市总量的36.78%。

从表4-1可以看出,占据区域核心的城市产业质量一般较高。重庆和成都皆是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核,而渝中区、锦江区和青羊区则是发展核之核,所以他们包揽前五名占尽先天优势。但表4-2却令人意外,眉山市、自贡市、泸州市、资阳市和绵阳市等地级市却榜上有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有观点认为,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城市亦然。

利用上述两个原理,我们来看看重庆市和眉山市的产业比例关系。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重庆市第一产业比重低于中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中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中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9。第二、三产业比重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有成长空间。

2010年,眉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0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3.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4亿元,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79.4%、14.9%。眉山市第一产业经济贡献比重低于中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中国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中国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1。

综上,重庆市三次产业比重关系更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比重。因此,在成渝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各城市应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和就业能力强的三次产业。

5.市场表现:业绩治市的探测器

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的主旨在于倡导“业绩治市”,优良的业绩也就是卓越的政绩。在本报告里,我们把全国甚至全球的城市经营看做市场经济行为,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社会消费,都是城市这个市场里的经济行为,各级政府是这个市场的重要主体,市场表现是业绩治市的探测器。

市场表现评价指标包括外资利用率和商品交易率两个基本指标,以及国有、民营、外资股份制及其经济经济收益比重四个修正指标。成渝经济区城市市场表现较好的前10位见表5-1。

表5-1 成渝经济区城市市场表现最佳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15分) 

1 锦江区 C3 14.78 

2 金牛区 C3 14.49 

3 武胜县 C1 14.25 

4 青羊区 C3 13.97 

5 武侯区 C3 13.87 

6 崇州市 C2 13.67 

7 三台县 C1 13.54 

8 筠连县 C1 13.46 

9 泸县 C1 13.30 

10 大邑县 C1 12.98 

2010年度成渝经济区城市市场表现评价平均得分为9.54分;得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城市为49个,占参评城市总数的56.32,是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和市场表现三项评价指标中各城市成绩在平均分以上最多的一项。

在评价该项指标时,我们重点关注城市招商引资能力和市场活力。以市场表现第一名锦江区为例,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指标。

一是2010年锦江区招商引资成绩。《锦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0年,锦江区共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企业793家,包括联泰大都会、三菱重工、苏格兰皇家银行、韩国现代、鼎和财险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43.3亿元人民币,实现实际利用外资74895万美元,同比增长73.3%。

二是2010年锦江区市场活力。锦江区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92亿元,同比增长18.9%。

在这两组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考察实际招商引资额在全年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这能洞悉一个城市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比重高则该城市吸引力大,反之则弱;同时,测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比重约大则城市活力强,反之则弱。

总体看来,成渝经济区城市市场表现较好,得分在10分以上的城市有43个,得分在9分以上的城市为52个。但是,也有的城市市场表现令人担忧。成渝经济区城市市场表现最差TOP10依次是,金口河区2.06分、仁寿县4.06分、彭州市4.11分、什邡市4.17分、五通桥区4.27分、双桥区4.41分、万州区4.46分、内江市4.75分、梁平县5.01分、南川区5.09分。

当把城市运营也推向市场,城市的蜕变也就是时间的事了。

6.创新能力:城市经济竞争的核心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TCM研究与评价中心采用的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科技投资率、专利获批率两个基本指标,以及从业人员率、特殊人才率和在校学生率三个修正指标。作为现代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考量国家和城市的创新能力,人才和创造力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如何?且看看表6-1,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最佳TOP10。

表6-1 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最佳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15分) 

1 五通桥区 C3 14.14 

2 青羊区 C3 12.68 

3 成都市 B1 12.62 

4 江北区 C3 12.47 

5 资阳市 B2 12.42 

6 武侯区 C3 12.41 

7 锦江区 C3 12.34 

8 大渡口区 C3 11.85 

9 宜宾市 B2 11.76 

10 自贡市 B2 11.36 

2010年度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平均得分为6.99分,较单项总分低8.0;换句话说,总体创新能力不强。

若是按照咱们熟悉的百分制60分及格,那么成渝经济区参评城市创新能力在9分以上的有34个,占参评城市总数的39.08%。除了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最佳TOP10外,这些城市依次是:合川区、绵阳市、雁江区、眉山市、达州市、成华区、遂宁市、安居区、乐山市、德阳市、泸县、新津县、船山区、泸州市、南充市、梁平县、南岸区、渝北区、重庆市、雅安市、渝中区、双流县、万盛区和广安市,其中广安市恰好得9分。

在2010年度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榜中,还有一组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城市名单,称得上是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最差TOP14,它们是金牛区、荣昌县、金堂县、开县、云阳县、武胜县、垫江县、雨城区、渠县、射洪县、华蓥市、沿滩区、江安县和金口河区。创新能力在及格分数以下的成渝经济区城市有53个,最差TOP14占其中的26.42;同时,最差TOP14占总参评城市数的16.09%。这不是一组值得欣慰的数据,因为成渝经济区城市创新能力最差TOP14的城市得分均为0分。这些城市真的就没有创新能力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它们未公布相关数据,得0分,我们唯有为之惋惜。

成渝经济区的设立,就是创新的最好例证之一,属于制度创新——经济区域一体化运营,这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要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设定的2015年和2020年发展目标,辖区内的近200个城市着实需要在制度、管理、经营、科技等方面下大力气。

7.生活质量:科学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在编制2009中国栋力城市榜和2010中国栋力城市榜时,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唯GDP论的城市评价标准,探索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创造力、幸福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栋力等几大指标综合评价城市业绩,其中城乡居民的幸福力是我们关注的重心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编制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时,我们延续了对每个城市城乡居民的关注。

本报告的生活质量指标包括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率、消费价格承受指数两个基本指标,以及人均医疗资源率、人均文化资源率、人均存款余额率、社会保障率四个修正指标。成渝经济区城乡居民幸福吗?通过表7-1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质量最佳TOP10,便可管窥蠡测。

表7-1 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质量最佳TOP10

序号 城市名称 行政系数 财务效益
(20分) 

1 锦江区 C3 12.38 

2 金牛区 C3 12.15 

3 青羊区 C3 12.11 

4 渝中区 C3 12.00 

5 武侯区 C3 11.95 

6 涪陵区 C3 11.95 

7 双流县 C1 11.90 

8 遂宁市 B2 11.70 

9 新都区 C3 11.70 

10 龙泉驿区 C3 11.65 

2010年度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10.68分,若是按照咱们熟悉的百分制60分及格,那么成渝经济区参评城市生活质量及格率为95.40%,是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五项基本指标中最高的。

在生活质量评价TOP10中,有三点非常值得注意。一是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双流县、新都区和龙泉驿区均属于成都市,占据了TOP10的7个席位,这结果与休闲、安逸的成都城市生活气息是非常吻合的。二越是成渝经济区发展核心的城市,生活质量越高。三城乡生活质量仍有不小差距。

当然,我们依然不会忘记成渝经济区城市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稍显落后的后10个城市,它们是资阳市、雅安市、纳溪区、南岸区、江北区、万盛区、罗江县、垫江县、高坪区、双桥区,其中最高分双桥区10.05分,最低分资阳市9.30分。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预计到2015 年,成渝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 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 缩小到2.8∶1;到2020 年,成渝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0 元,城镇化率达到60%。这是美好得愿景,期待川渝人民届时能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提升生活品质。

8.结语:仅是第三方智力参考

与成渝经济区发展同行,与中国城市化第二波浪潮俱进。

《2004-2011成渝经济区发展报告》在延续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城市研究经验的前提下,分战略成渝、经营成渝、鸟瞰成渝、解码成渝、栋力无畏和城市咨询等部分,或进行理论研究、计量研究、案例研究、主题研究,或扩大研究视野,或转换研究视角、或创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

在理论研究上,首先引入了“投入与产出”的评价理念,其次提出了个人、公司、城市兑现中国梦的思维支票这一新观点。

在计量研究上,一是开发了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体系;二是编制了2011成渝经济区城市业绩评价榜;三是将TCM研究与评价中心历年开发的有关栋力城市、栋力公司、栋力人物和栋力公益的榜单呈现出来,以佐证本报告研制的经验积累。

在案例研究上,首先是邀请成渝经济区相关城市政策研究室研究2004-1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其次是发布了TCM研究与评价中心调研、编制的《邻水模式:配角经济的西部范式——邻水县“十一五”基地型配套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和《邻水县“十二五”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在主题研究上,经营成渝、鸟瞰成渝、解码成渝、栋力无畏和城市咨询每个部分的分主题都是为“2004-2011成渝经济区发展报告——第四增长极:融城理想引领下的成渝经济区”这一主题服务的。

本报告的最大亮点,是首次以财务效益、产业质量、市场表现、创新能力和生活质量五项指标及其10项基本指标和19项修正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参评城市不仅可以了解自身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发展位置,而且还可以了解成渝经济区城市发展力格局,各相关部委和城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了解到自己分管的相关分项发展力格局。

本报告仅为一家之言,编制目的在于为蓄势待发的成渝经济区城市提供第三方决策参考。

节选自TCM研究与评价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报告(2004-2011)——中国第四增长极的融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