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0全国煤炭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讨会

2010全国煤炭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讨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全国煤炭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讨会


煤炭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效果研讨会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协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全国各省市专业物探测量队伍及物探研究院所为协办单位,我们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也是协办单位之一。会议时间为2010年3月17-18日两天时间,会议地点为云南省昆明市。总局副局长孙升林到会并主持会议,云南局副局长等领导到会。参加会议人员有各省物测队及煤矿企业领导、技术人员,总人数约一百五十多人。会议内容主要为各单位交流近几年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及物探新技术。主要交流内容有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现状、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应用、三维地震岩性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山区、戈壁、黄土塬等复杂地表三维地震技术应用等,物探设备及软件厂商进行了新设备新软件介绍和演示。会议编辑论文集一部,其中收录论文57篇,我队交流论文8篇。 与会专家和领导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海南地震勘探技术交流会上统计的地震勘探准确率在地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达到75%,本次会议统计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准确率可达80%,在条件一般地区准确率为60-70%,山区约为50%,特别复杂地区仅约为30%。因此,复杂条件下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还有待提高。

从技术交流中,我们可以借鉴和下一步应该注意加强研究的技术主要有以下:

1、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淮南矿业集团与石油部门合作进行了高密度、高覆盖次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其他几家单位也有尝试,取得了高分辨率的、比较满意度的勘探成果。高密度就是加密野外采样密度,CDP间隔由我们通常采用的10*10m加密为5*5m,覆盖次数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淮南地区采用32次以上。该技术在石油物探领域目前应用较多,原来石油物探CDP一般25*50m,采用高密度技术可加密至10*20m。这种技术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争议,高密度不等于高分辨率,高覆盖次数也不一定有利于地震分辨率,关键是采集参数、仪器设备、处理技术应用是否是按照高分辨的要求来做,另外还存在较高资金投入问题,效果的改善是否与投入的增加成比例,投资方是否接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在项目招投标中提出应用该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亮点”。

2、 地震属性技术的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近几年的热门前沿物探技术,在小断层的检测、煤层顶底板岩性分析、煤层变焦等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地震资料所含地质信息非常丰富,目前真正的利用率仅25%左右,属性技术是充分挖掘地震资料所含地质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大力推广地震属性技术。目前各物探技术研究院所及软件技术公司推出了各类先进的物探资料解释新软件,其中都把属性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点。目前我队的地震资料解释软件版本较低,属性参数仅有三瞬及几个相关振幅属性,在较新的版本中可以达到四十几个属性参数,而且把属性应用模块放在了突出位置,解释人员可以自己做属性分析,不用再让工作站专业维护人员来做。就像电脑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一样,属性模块的易用性解决了工作站维护人员专业不精,一般解释人员不会应用的难题,可以大大推动属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应该考虑更新解释软件,或者引进专业的属性分析软件。

3、 叠前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构造勘探领域成就斐然,在岩性勘探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逐渐转向高陡、复杂构造条件地区,地震成像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勘探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成像质量的叠前偏移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我队在两年前就开始重视该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制定了相应硬件、软件设备的引进计划。目前该计划进展较慢,我队应抓紧时机,下决心引进该项技术,以保持我队在煤田物探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4、 岩性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交流论文中有多项是岩性地震勘探相关内容。中国矿业大学崔若飞教授做了“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进展”演讲,介绍了地震反演、地震相分析、谱分解等岩性地震勘探新技术。我队2006年完成的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与应用科研课题使我队岩性地震勘探技术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但也要意识到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岩性地震勘探技术会逐渐成熟,应用领域逐渐拓宽,我们还应抓住机遇,继续做好岩性地震勘探研究与推广工作。

5、 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地震勘探技术逐渐转向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地区,如云贵山区、丘陵区,西部沙漠隔壁区,湖泊沼泽区等。本次会议这方面交流论文约占了一半以上,说明大家都在进行攻关。就像有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谓复杂条件,千变万化,各种困难都有,有的是山区高差大,难以成孔和通行,有的是黄土塬区激发接收困难,地震波衰减现象严重,有的是戈壁沙漠区工作环境恶劣,有的是高陡、复杂构造区,有的是煤层复杂区。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静校正问题、低信噪比问题、偏移成像问题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和地震勘探技术之所以在复杂条件下的成功应用有赖于物探装备的更新和一些新技术新软件的成功研制,如层析静校正、叠前偏移等。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各家交流经验不一而足,总之一个字,“细”,这不是什么高、深、新技术,但从设计到试验、低速带测试、高程测量、到成孔、激发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入微,根据具体条件找到合适的施工设备、方法,尽可能取得精细的测量、地震第一手资料。我队这几年从云贵山区到新疆、宁夏、内蒙戈壁沙漠,到微山湖区,有丰富的勘探实践经验和一些不成功的教训可以总结,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