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0年美国-东盟峰会

2010年美国-东盟峰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年美国-东盟峰会


2010年9月24日美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在纽约举行峰会,双方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这是在美国本土召开的首次美国-东盟峰会。美国专家认为,尽管这次峰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却意味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步骤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美方态度


本周五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联合国的会议期间与东盟十国领导人举行第二次美国与东盟首脑峰会,根据美联社提前公布的一份声明的草案,这次峰会的焦点之一将是南海问题。从2010年7月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宣布美国在南海有所为的国家利益之后,美国再次高调介入南海事务,而且这次主谈的是总统本人奥巴马。

近半年来,美国与东南亚各国高层会谈,军事演习也是接连不断,奥巴马还宣布要重新发现东盟的重要性,美国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重返东南亚的一种新战略。

会议议题


这是美国与东盟国家的第二次领导人峰会。双方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内容涉及经贸、反恐、地区安全等议题。美国助理国务卿埃斯特布里默在会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经济问题。从声明内容看,有关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内容确实占据了相当篇幅。 值得关注的是,安全问题也是声明的重要方面。声明第18条写道:“我们重申地区和平与稳定、海上安全……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尽管声明未直接提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领海争端,但会后白宫发表的相关新闻简报明确指出上述声明内容适用“南海”。

对此,布里默回避了本报记者关于“峰会是否针对中国”的提问。但美主流媒体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宣言,甚至认为联合声明矛头直指中国。

《洛杉矶时报》称:“在会议准备阶段,一些东南亚国家希望在联合声明里加入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威胁’对南海宣示主权。”《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联合声明的措辞意义重大,对中国而言可以说极具挑衅性。报道还引述亚洲外交官员的话说,许多东盟成员虽然对先前提出的声明草案表示支持,但认为措辞需要调整,以避免引起中国政府的敌对情绪。《洛杉矶时报》则认为,措辞最终软化了的联合声明依然将矛头清晰地指向中国。

当然,美国媒体对此次峰会的解读,并非所有美国学者都认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就认为,美国与东盟加强关系之举是在平衡中国在东南亚日益扩张的影响力,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是“良性竞争”。

具体内容


峰会地点

决定峰会城市出于技术原因

早些时候曾经有消息说,因为美国要赋予此次峰会“高度的政治象征意义”,因此把峰会地点选在了首都华盛顿。但最终确定峰会在纽约召开,因为美国不希望由于缅甸的领导人访问华盛顿而为其提供“作文章”的机会。

不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以及美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所”东南亚项目主任鲍尔都认为,会址的选择并非出于“政治原因”,而是因为技术原因。他们认为,利用东盟国家首脑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举行双边峰会,从会议安排的技术层面看,要比在华盛顿开会更加方便。

包道格认为,缅甸出席会议的不会是最高领导人,所以,即使把他们邀请到华盛顿开峰会,也不至于给缅甸“军政府”政治上加分。

意义指向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009年11月美国与东盟举行首届峰会后,今年的峰会首次在美国本土召开。鲍尔认为,此次峰会将聚焦经贸和安全两大议题。

首先,以美国-东盟峰会为核心,构建地区安全机制。鲍尔认为,除了美国-东盟峰会外,美国还将于明年首次参加东亚峰会;今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还将出席在河内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美国参加这一系列本是亚洲国家参与的机制,为的是参与东南亚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并发挥领导作用。而这一安全机制的核心,就是美国-东盟峰会。

其次,美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是峰会议事日程中的重点之一。美国把21世纪的经贸重点放在了亚洲,东盟则希望美国在扩大双边贸易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不过,包道格认为,由于美国在峰会上是在与东盟10个不同的国家打交道,除了在经贸、安全以及人道救援等大框架议题上笼统地讨论外,很难期望双方会在非常具体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他认为,此次峰会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重返亚洲

从去年到今年,美国对与东盟的峰会一直保持高调。包道格和鲍尔都认为,这是为了显示美国对东南亚重视,并将其视为实施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步骤之一。

所谓“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洲”,并非奥巴马政府刚刚提出的,早在1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有了这种战略构想。但近10年来,美国深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财力,所谓“重返亚洲”成了空谈。

如今,美国已经从伊拉克抽身,结束阿富汗战争也是迟早的事。不管在这两个国家的战果如何,美国可以从中抽身,将精力投放到亚太地区,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

包道格认为,过去两任政府对重新建立与东盟的联系并没有成功。1997年克林顿政府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的消极态度,使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很失望;2004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泰国和印尼是重灾区,布什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强有力的援助,但当时布什政府与东盟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努力还“不完整”;现在奥巴马政府在重建与东盟的战略关系方面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今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清晰地表达了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路线。报告明确将东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包括菲律宾和泰国在内的“正式盟友”;包括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战略伙伴”;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在内的“可预期的战略伙伴”。该报告称,美国有意“加强”与马尼拉及曼谷的联盟关系,“深化”与新加坡的合作,并同雅加达、吉隆坡和河内“发展新的战略关系”。

南海问题

今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时曾表示,美国深切关注中国与东盟“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争端”,因为“争端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事关美国“国家利益”。

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公开明确表示介入南海争端,并把本属于双边问题的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使“南海问题”成为中美关系大局中的一个新的摩擦点。此次美国东盟峰会的议题会否涉及“南海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美联社19日发自马尼拉的报道称,奥巴马将在峰会期间向东盟领导人呼吁各方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双方在峰会后还将发表一份“包含美国看法”的联合声明。根据美联社预先得到的声明草案,该声明将反对“任何争端国试图在南海争议中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声明还将按照美方的提议,重申“航行自由”以及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尊重国际法以及在南海的“无阻碍贸易”。

报道还称,一份峰会准备会议的秘密报告显示,美方在准备会议上对东盟各国大使表示,希拉里在越南的表态“已经获得回报”,中国“明显退到更合作的道路上”。报告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最近一次在北京的会晤中,美中双方讨论了如何期待争端国在南海地区的表现问题,美国官员令中国官员确信,希拉里的言论“不是针对中国”,而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包道格认为,美国与东盟加强关系之举并非“遏制中国”,但事实上却是在平衡中国在东南亚日益扩张的影响力。他认为,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并非“零和竞争”,而是“良性竞争”。

鲍尔也认为,美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峰会上即使谈及“南海问题”,也将是“间接的”。他说,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经贸联系,中国在该地区保持活力,对东南亚所有国家都有利。

事件评论


其实,美国纵然有情,东盟也未必有意。“没有任何一个东盟国家会联合美国一起反对中国”,中国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断言。中美争斗对本地区而言有害无益,两只大象打架,最先遭殃的肯定是那块草地,况且相关国家还要面临“选边站”的难题。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刘鸣也认为,东盟国家不赞成遏制中国战略,他们希望一边维持与中国良好经贸关系,一边借助美国实现地区力量平衡。 此外,有专家质疑,美国媒体如此高调鼓吹本次峰会针对中国,是否背后别有用意呢?借助所谓中国与东盟南海争议,美国是不是企图将东盟与其利益“捆绑”在一起,以便更好控制该地区?联系到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选择,这种判断或许并非凭空臆测。

对此,东盟相关国家并非没有察觉。印尼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印尼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班达尔托班多罗指出,在本次峰会上,东盟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没有将会议主导权交给美国。而从最终结果来看,本次峰会似乎与上次新加坡会谈类似,很大程度上象征性高于实质性。一方面,会谈是在联合国大会的会议间隙进行的,时间紧凑,东盟国家中的“领头羊”印尼总统苏西洛也未参会。另一方面,声明内容都只是给出了粗放框架,具体务实的内容并不多。这或许正是当前美国与东盟关系的写照。

相关分词: 2010 美国 东盟 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