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




基本信息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

ISBN:978-7-5495-0800-6

作者:徐琛

出版日期:2011-9-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9.00

内容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引领各个时代的艺术与生活潮流。而20世纪近百年的历史为中国工艺美术提供了广阔且复杂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使得整个工艺美术学科在与人类生产技术、不断变更的生产方式、文明意识形态相关连的部分显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变更化的发展演进态势整个20世纪的工艺美术发展极为突出地表现出近百年不同于过去历朝各代的丰富变化,呈现出波峰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感于此,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们重新梳理了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

作者简介


徐琛,女,1967年生于上海,祖籍上海。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学系,获美术学硕士学位。曾任《美术观察》杂志记者,栏目主持人兼责编,特邀栏目主持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个世纪的故事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概述

第二节 历史回眸:视角与态度

第二章 冲突与融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第一节 时风新俗:亦新亦旧

第二节 传统:承继古代

第三节 现代内涵:兼容并蓄

第四节 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第三章 抗拒与变迁: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第一节 衰退没落的局面

第二节 繁荣兴旺的态势

第三节 工艺美术运动

第四章 对抗与反击:1949~1966

第一节 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

第二节 十大建筑的装饰和建国瓷

第三节 《装饰》杂志创刊

第五章 复杂与曲折:1966~1978

第一节 文化萧条中的繁荣:工艺美术

第二节 停刊:《装饰》杂志的命运

第三节 政治化地滥用:装饰题材

第四节 内销和出口:畅销工艺品

第六章 繁荣与多样:1978~1985

第一节 壁画新时代的开启

第二节 重提工艺美术概念

第三节 市场因素的介入

第七章 发展与变革:1985~1989

第一节 兴建与出租工艺美术馆

第二节 铺展工艺美术教学

第三节 转型期的工艺美术研究

第八章 重合与多元:1989年至世纪末

第一节 恒定发展的传统手工艺

第二节 激流勇进的现代手工艺

第三节 势头强劲的现代艺术设计

第九章 台湾香港工艺美术

第一节 港台设计理念的形成

第二节 台湾工艺美术

第三节 香港设计

第十章 中国工艺美术理论研究

第一节 工艺美术研究所

第二节 工艺美术教育

第三节 工艺美术理论

第十一章创世纪的历史人物

第一节 跨越古今的人物

第二节 创世纪的人物

第三节 与历史同行的人

第四节 历史时期的理论人物

第十二章 百年理论沿革

第一节 世纪初:关于“工艺美术”的时代论争

第二节 抗战时期:关于“工艺美术”的争论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关于“工艺美术”的时代争议

第四节 20世纪中后期:关于“工艺美术”的时代争议

第五节 20世纪晚期:关于“设计”的时代争议

第六节 传统性的设计与现代性的设计

附录一:年表

附录二:政策法规

自序


作为一个接受了系统教育和训练的文字工作者,如何将一系列关于某个问题的思考具体地落实到某个门类的归类研究,作出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推演,并纠正以往历史的偏见和疑惑,是一个显现智慧与技巧的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的空白和曲解,将独立见解和自我主张,运用新历史主义的逻辑推导,潜在地将某种固执和坚定,一如既往地执行下去,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与判断、一个拥有自我主张并坚信独立立场的历史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笔者在最初接触关于《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基础材料时,一方面被大量鲜活的显现出生命张力的历史文献所感动,另一方面又为大量被遮蔽的历史现实所迷惑。

在愈来愈接近历史真相的史实面前,笔者作为一个试图接近真理的历史工作者的良知被唤醒,一种试图纠正谬误的勇气激荡着内心。如何超越历史的局限,选择认识的真相,选择符合历史自然逻辑的推演方式,而不是借用某个时期淹没了历史声音的那些虚假、造作和矫饰,选择运用自己的预想和设定,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认识出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借助大量史实、文献、材料、口述历史等去获得接近历史真相的逻辑推演,成为本书一个重要的值得参考的方面。

借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去颠覆一个政治时代以来对历史阐释的误解和歪曲,试图纠正以往的偏见和谬误,也是本书着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研究,应该是尊重历史事实,选择有角度地叙述,并将某些纠偏工作放在用事实说话的层面,从而获得一种贴近历史真相和历史逻辑的真实演绎;历史研究,从来不应该草菅人命,带着一手遮天的自私、专横和霸道,蛮不讲理地霸占某个位置,而是运用逻辑推理、史实材料和真相判断来连贯起历史的真实。

那些政治时代的声音似乎仍在耳边萦绕,那些政治时代的谬误仍在大范围地推演着一幕幕悲剧,但是,不同于那些在谬误阶段接受认知的上一代青年,笔者认为从自小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知识年龄阶段出发,依据比较健全的知识结构建构,选择有效和清醒的方式,爬梳与确立有关一个世纪中国物文化结构的历史体系,从而大胆地获得真知灼见,去获得接近真理的推演,把自己带有鲜明判断的观念统筹到那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的事件中,将那些被忽略的问题、那些被扭曲的真相、那些被遗忘的真实串联起来,是一个有智慧的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在统筹运用那些历史材料和史实文献时,恰当运用散落在某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的观点和文献,以带有自我见解的一定的历史角度将之串联起来,并使其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力,使得观点和材料严整合一,使得观点与逻辑运用顺畅自然,使得一个逻辑起点的推演获得延伸与拓展,使得生命认知重新焕发出活力,是一个新时代给予历史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

将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自我的人生选择有机结合,并将之延续下去,似乎已经成为融于我们这些研究者血液的一个重要问题;将历史变革与历史逻辑演绎得精彩妥当、丰满有力,同时显现出人文色彩,似乎又显现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智慧与巧思。

在一个有了自由选择的时代,恰当地运用历史逻辑获得超越历史谬误的真实,显现得相当的有意义和精彩。

我认为:这也许正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不同之处!

徐琛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