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胡适卷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胡适卷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胡适卷




图书信息


作 者:胡适,麻天祥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7066939 出版时间:2008-12-01 版 次:1 页 数:60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宗教 > 佛教

内容简介


《胡适卷》精选了现代著名学者、佛学研究名家胡适对佛学的重要著述,全书分为佛教史研究、佛教典籍与史料、佛教人物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书信与杂记五大部分。内容包括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从《牟子理惑论》推论佛教初人中国的史迹等著作。

目录


1 佛教史研究

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

论禅宗史的纲领

禅学古史考

中国禅学的发展

楞伽宗考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从《牟子理惑论》推论佛教初人中国的史迹

禅宗在中国:它的历史和方法

2 佛教典籍与史料

《四十二章经》考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楞伽师资记》序

《顿悟无生般若颂》的全卷

北宋惟白和尚关于西天祖师偈颂来历及《宝林传》、《圣胄集》等书的记载

跋《宝林传》残本七卷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

《金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

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

校写《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后记

记日本“人唐求法”诸僧的目录里的“南宗”资料

记李朝正的《重建禅门第一祖菩提达摩大师碑》阴文

所谓“六祖呈心偈”的演变

嵩山(会善寺)故大德净藏禅师身塔铭

郎瑛《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里的“六祖”

跋《神会语录》第三残卷

跋《南宗定是非论》残卷

跋《神会语录》第一残卷

跋《顿悟无生般若颂》

《神会和尚遗集》序

宗密的神会略传

《宋高僧传》里的(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

关于“开元二十年”的一条小注

新校定的敦煌写本神会和尚遗著两种

神会和尚语录的第三个敦煌写本:《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刘澄集)

《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

《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原作“檀经”考

记中央图书馆藏的宋宝祐本《五灯会元》

论刘世珩翻刻《五灯会元》的“贞治马儿年”

记“恭仁山庄善本书影”里的<五灯会元》书影

记宋椠本容安书院藏与求古楼藏贞治戊申刊本《五灯会元》

宝祐本的抄补与配补

明成祖御制《佛曲》残本跋

跋《销释真空宝卷》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序

记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葛思德东方书库藏的《碛砂藏经》原本

《楞严经》的来历有七种不同的说法

记日本最近八十年中校印的四部《大藏经》

宗密自记他得《圆觉经》及后来作疏的始末

伦敦大英博物院藏的十一本《阎罗王授记经》

李华《左溪大师碑》及《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

所记南北诸宗世系

能禅师与韶州广果寺

3 佛教人物研究

菩提达摩考

记嵩山老安

弘忍门下的“十人”

荷泽大师神会传

慧忠与灵坦都是神会的弟子?

《宋僧传》卷十所记神会弟子

神会(年谱)札记

范缜、萧琛、范云的年岁

考范缜发表《神灭论》在梁天监六年

《续传灯录》的作者居顶和尚

三勘《虚云和尚年谱》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

4 佛教与中国文学

禅宗的白话散文

佛教的翻译文学

《西游记》的沙和尚的来历

十殿阎王

魔合罗

5 书信与杂记

与周叔迦论牟子书(二通)

致日本人矢义高函(十封)

致柳田圣山

致周法高

致黄彰健

海外读书杂记

朱子论禅家的方法

《佛法金汤编》记朱熹与开善道谦的关系

元僧熙仲的《历代释氏资鉴》十二卷

《大般涅槃经》里极端排斥女人的话

读王小徐先生的《佛学与科学》

编校后记

前言


佛教自传入中国,至今2000余年,作为制度化的宗教,在组织上蓬勃发展,在思想理论上的诠释也层出不穷;尤其自宋以下,佛教文化的渗透无所不在。思想家游走儒、释之间,士大夫玩习庄、禅,风流余泽,丰富了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虽然,佛教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同样需要坚固信仰,以凝结教团而求其发展,觉悟的追求异化为对十方诸佛的顶礼膜拜,而求福田和瑞应;但是,佛教毕竟以“觉悟”为终极追求,表现了高度理性思辨的哲学特征。初传与鼎盛时期,中国思想家也多在佛门,至少同佛门有着割不断的思想上的纠葛;西行求法,也不同于基督、伊斯兰教礼拜耶路撒冷、麦加,而在于学问。正因为如此,近代思想家一再强调, “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思想的广泛渗透也导致其自身由缁衣而流入居士长者之间,至20世纪,以科学理性为显著学术特征的知识分子,公然与往圣大德同气相求,而研究佛学。他们弄潮涛头,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以科学和理性的学术精神,考校史迹,辨析源流,厘正文献,梳寻义理,“同情理解,广搜精求”,续佛慧命。显而易见,近百年的佛教研究,是建立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佛教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也就堂而皇之登上“赛先生”的讲台,作为系统的学术思想也在百年的科学领域焕发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