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鲑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鲑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鲑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情概述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 of salmonids,VHS)又名鳟鱼腹水病(abdominal dropsy of trout)、埃格特维德病(Egtved disease)、肝肾肠道综合症(entero-hepatic-renal syndrome)、流行性突眼病(epizootic exophthalmia)、出血性病毒败血症(hemorrhagic virus septicemia)、传染性贫血(infectious anemia)、传染性肾肿大和肝变性(infectious kidney swelling and liver degeneration)、传染性肾水肿和肝变性(infectious renal hypertrophy and liver degeneration)、新鳟鱼病(new disease of trout)、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等。本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内脏性疾病。

地理分布及危害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流行于整个欧洲。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丹麦、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波兰、瑞士、瑞典、前苏联已有正式报导,而在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日本未见报告。

许多鲑鳟鱼对VHS病毒敏感:Atlantic salmon、Brook trout、Brown trout、Golden trout、Trayling、Lake trout、Pike、Rainbow trout、Sea bass、Turbot、Whitefish等,在大流行时,渔场损失常高达80%。在欧洲的一些地方流行并引起很高的死亡率,通常当水温10℃或稍低时在虹鳟稚鱼及一龄鱼群中流行。偶尔也影响成年虹鳟及几种其它鲑鳟鱼类,甚至也会引起非鲑鳟鱼苗死亡,但不多见。

病原


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呈枪弹形,长165-240nm,直径67-75nm,有囊膜。含单链RNA和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根据它的结构蛋白组分应划归狂犬病毒类。病毒对氯仿、酸(pH3)、热(56℃)不稳定,极易失活,分离时注意材料新鲜。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20-1.22g/ml。VHSV有3种亚型。

流行病学


鳟鱼的出血败血症是一种欧洲地方病。急性流行时各种年龄的鳟鱼均可患病,给鱼造成毁灭性打击,其死亡率可达80%。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的渔场水中每升水里有1000个病毒。病毒随粪、尿、精卵液排出,通过水被鱼吸收。在鳟鱼的精、卵液中能找到病毒,VHSV也能通过污染了的饲料传播。无临床症状的带毒鱼是病毒的贮藏所。即使在疾病恢复期,病毒也能在体内持续好几周。

临诊症状


明显出血是本病病理解剖学上的特征。外部观察鳃发白,鳍条基部充血。剖检发现肝、脾、肾、胰出现纤维状血纹坏死。有急性型(体黑、眼突出,肌肉、脂肪组织、口腔和鳔出血,死亡率高,常见流行初期)、慢性型(动作迟缓,贫血,低死亡率,常见流行中期)和神经型(运动失调,螺旋状旋转游动,缓慢死亡,常见流行末期)3种类型。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出血是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但实际上出血通常是有限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变性变化及坏死是更为常见。肾是靶器官,造血组织破坏比排泄组织更严重。肝也是另一个靶器官。出现坏死病灶和变性,细胞空泡化或固缩化。但没有发现有诊断意义的包涵体,而且与核无法区别。脾组织的出血性变化与肾相似,肠和鳃一般正常。

防治方法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主要通过加强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与卵,避免购入患病鱼和卵。防止环境、工具等被病毒感染。一旦发病,将鱼全池销毁,池塘消毒3个月后,再重新放养健康鱼。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