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宕昌古城

宕昌古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宕昌古城


宕昌古城


座落在岷江江畔三河交汇、五峰对峙的山城宕昌,不仅以当归、红芪交易中心著称,也是我国古代宕昌羌、宕昌国、宕昌城之民族名、国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保留至今的唯一城镇。 宕昌古城建筑在宕昌城关镇西侧高出岷江江面50米的黄土台地上。1987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确认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羌水东南流,迳宕昌城东"的古宕昌国都城。古城东南方是与官鹅河汇合东流的岷江(即羌水);北面是大沟河,河沟低于城池约20米,可供城内用水,隔河是高庙山;西面是塔子山,山势平缓,层层梯田分布山腰,山顶灌木覆盖。从城关石磊街由东到西延伸的大道贯穿城内,形成一条街道和东西两城门。城内现有城关第一小学和一百多户人家,称旧城村。城为正方形,边长600多米。城墙夯筑,墙底部厚约4米,顶部约3米,呈梯形状。城门两边的延伸墙长4米,高3米,中间距离2.5米。城墙四周与外围表面筑有梯形防护墩,厚1.5米,宽2.5米,向外突出,每边4个,共20个。城墙垛口已毁。1975年在此遗址内曾发现古铁器作坊一处,内有铁铧、铁刀、铁勺、铁墩、冶铁炉及大量已损兵器和碎陶片。古城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外的砖瓦场、旧城农场及周围岷江两岸的董家堡、高庙山、岷江林业总场、大堡子村等处,发现大批村落遗址,其中以董家堡遗址最为丰富,出土大批齐家文化文物,并有几件石器上刻有符号。特别重要的是,1988年和1989年,在城关附近先后发现了古宕昌羌的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伯长"。两方印均存宕昌县文化馆。 古城对面岷江南岸拔地而起的羊马城山巅,是前后相连的3个古城堡,这就是著名的羊马城。羊马城山垂直高度近千米,山岭高峻,三面陡绝,仅后山有小径通往山顶,其险峻与仇池山极为相似。山巅的前城最大,长约120米,宽约70米,设内外城墙,内外城墙间距5米。城墙依山坡地势筑就,外侧高达20米,内侧高约3米。东西设对称城门。中城有外围防护墙,上为垛口,长100米左右,宽60米。后城最小,削山头筑墙。前、中两城墙边有大量滚石及历代不同时期的陶片及砖、瓦,并发现宋代藏文碑石一通。羊马城这一名称,早在杜佑《通典》中就有详细记述,而宕昌羊马城经文物工作者考察,也是唐以前遗迹,但在历代曾不断维修利用。可知这峻岭之上的古城堡,当与仇池山一样,是古宕昌国被北周大将田弘攻灭时"拔其七十六寨"中的一重要寨堡。 宕昌古城东100多米处石磊街有一株千年以上的古槐,居民称为神树。相传宕昌国三公主与她作战中俘获的中原将军王玉连结为夫妻后共守城池。某日,忽有一雁落在槐树上鸣啼,被守城士兵射落,雁翅下系有一封王将军的家书。王将军感大雁传书之义,派人将雁埋葬在岷江岸边的山头下,从此,这座山头称为"修修格"。当地藏语,"修修"为大雁,"修修格"为大雁坟。大槐树年久成仙,当地居民旧时常用枝叶熬煎治疗眼疾。又传,羊马城山中埋有宕昌国镇国之宝金鸭。清同治年间,来当地传教的外国洋人盗走金鸭,于是羊马城山北坡山体崩塌,堵塞岷江成湖,几乎淹没了宕昌城。至今,崩塌的山体坡面仍不时掉落山石。 地方志书民载,宕昌城北贾河乡峪岭山七竜村一带木家七族,是宕昌羌人的后裔,宋时曾归属吐番木令征部,后随木令征归附宋朝。

相关分词: 宕昌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