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澧州荆河戏

澧州荆河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澧州荆河戏




简介


澧州荆河戏是湘西北以及湖北荆州、沙市等地广为流传的古老戏曲,以其流行于长江荆河段(既荆、襄、府、汉四派中的荆河派)而得名。解放前以班社进行活动,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目;抗日战争期间,又有“楚剧”、“汉剧”、“湘剧”等号。1954年,湖南省文化局对全省民间职业剧团定点安排,定名为荆河戏。

源流、沿革及传承发展


荆河戏的发祥地,存有两说:一说先在湖南澧州形成,后渐向湖北沙市、荆州等地转移;一说先在湖北荆州沙市形成,再渐南移到澧州、津市一带。不论何说,均表明荆河戏形成于湖南澧州、津市和湖北沙市、荆州一带。之后,以今湖南澧县为中心,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遍及湖南常德地区的澧县、临澧、石门、安乡、津市;岳阳地区的华容、岳阳;益阳地区的沅江、南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龙山、永顺、桑植、大庸、慈利;湖北的荆州、沙市、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恩施、鹤峰、鄂西自治州;贵州的铜仁;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地区。

另,据1962年在临澧举办的荆河戏遗产挖掘继承工作委员会的老艺人瞿翠菊、许宏海、翦同荣等座谈:荆河戏起于明初永乐年间,但已无从查证。康熙四十二年(1703)顾彩在《容美纪游》中提到的“终带楚调”,就是指当时流行于这一带的地方戏曲。由于它深深地植根于当地语言、风俗、乐舞、俚歌之中,所以“初学吴腔,终带楚调”。由此可见,楚调已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和艺人心中,学别的腔调免不了要带出本地的楚调来。这种楚调,就是区别于吴腔、梆子腔的早期荆河戏。

明末清初,李自成攻占澧州(1643)随军带来了秦腔剧班,后这些艺人流散各地,把他们带来的秦腔逐渐与楚调相结合,演变为荆河戏的“北路”,约顺、康年间,基本完成了这种楚调与秦腔的“南北结合”,形成了荆河戏弹腔“南北路”。

1954年,荆河戏民间职业班社定点为五个荆河剧团,即:澧县荆河剧团、津市荆河剧团、石门荆河剧团、临澧荆河剧团和湖北省石首县荆河剧团。

传统剧目


荆河戏的传统剧目,现在保留下来的有514个。其中整本戏451个,散折63个。剧目的来源,少数出于元、明杂剧、传奇和民间传说、故事,大多数题材与历史演义、章回小说相似。如:《马踏冀州》、《百子图》、《斩三妖》等约20出与《封神演义》相同;《楚宫抚琴》、《搜孤救孤》、《清河桥》等约40出与《东周列国志》相似;《凤仪亭》、《群英会》、《大会荆州》等50多出与《三国演义》相同;《三兴瓦岗》、《双验马》、《薛刚反唐》等30多出与《说唐》相同;《沙滩会》、《两狼山》、《天门阵》等30多出与《杨家将》近似;《翠屏山》、《调叔》、《二招安》等20多出与《水浒传》相同;《反武科》、《两狼关》、《疯僧扫秦》等20多出与《说岳》近似。源于传奇的有《赵五娘》、《秦雪梅》、《三娘教子》、《清风亭》、《白蛇传》、《一捧雪》等。还有些剧目是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中移植改编的,如:从围鼓移植改编的有《八百八年》等7本;从皮影戏移植改编的有《诸仙阵》等5本;从曲艺移植改编的有《四下河南》等8本。

传统剧目中,主要是弹腔戏,只有少数几个昆腔戏和高腔戏。此外还有些剧目是用吠腔和小调演唱的。昆腔戏有《天官赐福》、《大封相》、《小封相》、《祖师登殿》、《玉清观》、《福禄寿》、《古城会》、《薛刚哭城》,《八仙过海》等;高腔戏有《祭头巾》、《尼姑思春》、《双下山》、《蒋豆》、《程济赶车》等;吠腔戏有《打跋骡》、《三搜索府》、《二元会》等;小调戏有《小放牛》、《打花鼓》等。弹腔剧目,绝大多数是与其他皮黄剧种大同小异的“江湖戏”。常演的“看家戏”有所谓“三杀”、“五图”、“十二山”。此外,还有些连台本戏,如《封神榜》、《西游记)) ,《薛家将》、《杨家将》、《精忠报国》、《彩楼记》、《粉妆楼》等,长的能演六七天至半个月,短的也可演两三天。

传统特色乐器


堂鼓:用牛皮蒙于圆形木框的L、下两方,以竹钉或铁钉固定。早期堂鼓直径约50厘米,框高约30厘米,中间部分略向外突出,重约4公斤。用木质鼓钹敲击发声,一般用于“大堂”或开打。

成都钹:因原系成都制造,故名。荆河戏早期“单钹路子”时使用。一副两用,每面直径40厘米,中间“奶”高8厘米,直径10厘米,每面重约2公斤。“奶”中间有小孔,以红布带穿过,内打死结。两面的布带相连,演奏时,布带挂在演奏者的颈上,将钹吊在胸前,左右手挽住布带,手握“奶”部撞击。升帐、发兵、行军、射猎、演武、战场、迎宾等场面用之。今则为使用汉钹的双钹路子。

土锣:又称大锣,直径约70厘米,重约5至6公斤不等。边缘卷起部分宽约3厘米。锣面平展无“奶”无“脐”,因打击的部位不同,分别发出“汤、浪、淌、光”四种音响效果。锣钹用茶木或杂木车制而成,长约17厘米,头部圆而光滑,尾部略粗,以绳穿之。演奏者将绳套于右手小指或中指上,将锣挂于锣架上演奏。起堂、争战、上下朝、迎宾及各类武戏中用之。

云锣:直径约11厘米,卷边高约2厘米,上端有两孔,以细线穿系。演奏时左手拇指穿入线中挂住,右手执小锣片敲击,一击一抛,多为起“笛堂”或走“神仙”时用之。

马锣:因常用于洗马、备马而得名。与云锣同属小锣演奏者兼任的乐器。直径约14厘米,卷边高约2. 5厘米,重约0. 16公斤。因边缘无孔,故不系绳。演奏时左手握锣沿,右手以锣片击之,左手随即向空抛出,以敞其音。一击一抛,一般高0. 3米至0. 7米,会击者可抛至2米。音色浑厚而凄枪,多用于渲染悲壮气氛,或夹在唱腔中用之,极有特色。

月琴:琴盘直径约30厘米,厚约3厘米,中空。琴颈长约8厘米,上有4孔,安4较4弦,内外弦各两根,分五度“55/22"。琴颈和琴面用胶粘上小竹片以分音阶,用牛骨拨子弹拨。

唢呐:木杆铜帽,杆用柏木或梨木制作,正面7孔,底面1孔,杆长50厘米,下端空心直径5厘米,上端2厘米,喷片多用芦苇秆自制。演奏时一般用两支“双吹”,讲究“转气”。音色高昂洪亮,为荆河戏早期使用之乐器。

艺术特色


荆河戏与其它皮黄剧种一样,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在音乐、表演、服装、习俗等各方面,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但作为荆楚一带的地方大戏,它又有独具的特色,除了舞台语言用澧州官话以别于其它剧种之外,荆河戏最大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音乐方面:

1、呔腔呔调,独具特色

荆河戏北路唱腔,无论生、旦、净、丑至今都保留有由秦腔向弹腔衍变过渡后期的呔腔。据老艺人谈:呔腔是用以刻划山、陕一带北方藉人物如关羽、赵匡胤、高振、路遥等人物的专用唱腔。如《三元会》中高振唱的《这一位状元真出奇》、《打洞》中赵京娘唱的《叫罢一声苦》的呔腔导板,《三搜索府》中施有伦唱的《金牌召来银牌宣》乃至《有魏虎跑殿角》等,都不同程度保留了呔腔。这为其它皮黄剧种所无,确属荆河戏所独有的特殊唱腔。

2、南北交融,韵味别致

荆河戏有一种北路唱腔用南路定弦演唱的叫《南反北》,又称《子母调》(母调用5//2定弦,子调用1//5定弦)和北路一样,有导板、一流、慢二流、流水、快打慢唱、三流等一套完整板式,用以表现人物思虑、悲伤、恐怖等情绪,而子调则表现病危、死亡等情绪(又称阳调)。前者如《捉放曹》陈宫所唱《一轮明月照窗纱》、《八义图》中程婴唱的《一片忠心反落空》、《芦花荡》中周瑜唱的《忆昔当年九里山》等;后者如《玉清观》中孙策唱的《说罢一会长叹气》,《芦花荡》中周瑜的《周公瑾自幼儿操弓演箭》等,如泣如诉,令人魂销。这在其它皮黄剧中亦属少见。

3、特殊唱法,亟待传承

荆河戏南北路唱腔中,还有很多特殊唱法,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的“净腔”比一般生腔音域要高四、五度,又有十八板、十三板、正八句、龙摆尾,南路有正反《马头调》、正反《老板头》、《八块屏》等等。

4、锣鼓一响,观众满场

荆河戏的武场以打双钹为其特色。过去多在野地演出(谓之唱“草台”),为了召引观众,必须由武场打一通锣鼓(谓之“闹台”)南昌这时往往鼓师未到,无人指挥。于是就由操头钹者代理司鼓指挥,编排了一套相互连接的武场曲牌,看头钹的眼神、握钹的姿式、击法等统一指挥,循序不乱。以后又把打击乐和唢呐结合成为“吹打南路”(或称“打点子”)至今民间婚丧喜事,都要雇请服务。

长期以来,荆河戏以它特有的唱、做念、打,在不到三十平方米的舞台上,艺术的再现了历史的兴衰起落,趣事轶闻,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荆河戏形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成为荆楚人民自觉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湘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寄托。

重要价值


1.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荆河戏历史悠久,名角辈出,音乐与表演均极富有特色,历400余年兴衰更替而幸存。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珍贵的原始曲牌、堂曲、打击乐谱以及数百出传统剧目,它在语言学、民俗学、民族音乐研究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荆河戏行当齐全,表演程式丰富且美,音乐伴奏特色鲜明,与我国其他剧种交相辉映,它不但深受本乡本土观众喜爱,而且受到其他剧种同行推崇与海内外的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3.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荆、楚大地久盛不衰的荆河戏,具有较好的美感与教化作用。在不到30平方米的舞台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兴衰起落,趣事逸闻,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成为荆楚人民自觉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湘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与寄托。

现状


近年来,荆河戏日益濒危:专业荆河戏剧团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支队伍(湖南4支:澧县、临澧、石门、津市;湖北1支:石首)减少到今天仅存唯一一支具有演出实体的澧县荆河戏剧团。民间业余荆河戏剧团也由原来的40余支减至仅剩荆州市荆河戏围鼓堂、澧县荆河戏围鼓堂等两支队伍。

2006年,荆河戏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澧县荆河戏剧团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相关分词: 澧州 荆河戏 荆河 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