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淇澳后沙湾遗址

淇澳后沙湾遗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淇澳后沙湾遗址




简介


淇澳后沙湾遗址位于淇澳岛东部后沙湾的沙丘坡地上,地形呈弯弧月状,西靠望赤岭,东临海边顶轮坡小山,北背牛婆湾,西南倚山坡梯田,东南面向伶仃洋。现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高出海平面4.5米左右。1984年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晚期时代到夏商时代遗存的彩陶文物,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历史年代较早的古文代遗址之一。

遗址背景


站在淇澳岛上最高峰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香港机场、深圳蛇口港。那海是一片幽蓝。对岸的一抹细腻的沙滩,千百年静静地与海水共处。2009年初,就在这片看似宁静的沙滩上,人们先后捡到一些有粗糙纹路的陶片。经考古学家考证,这里是一处史前文化遗址,命名为“小沙澳湾遗址”。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广东省和珠海本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对小沙澳湾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挖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史前文化遗物,文物中有陶豆、夹沙釜、石球、水晶块和五六个品种的圈足盆,其中一件由三道刻划缕点花纹作为装饰的圈足盆,为省内考古首次发现。据中科院测试,其所处年代距今4450多年。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史前文化遗物的出土,为研究珠海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小沙澳湾遗址是珠海地区早期海洋文明研究的一个重要标本和素材。

地理环境


小沙澳湾位于珠海市淇澳岛东南部,海湾湾口朝东南,其余三面为山岗,东北为白头石山,北为望慈岭,西南为老虎山,呈漏斗状。山岗上长满了树木杂草,多股山泉从山岗上的不同方向流向海湾,形成自北向南的一条溪水从遗址的两边流过。因受海浪侵蚀及人为盗沙的影响,海湾湾口已向内收缩,湾口两端呈岬角状。而小沙澳湾遗址位于小沙澳湾近湾口东南部的沙丘上,与山岗相连。

出土文物


1989年5月上旬,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与珠海市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108平方米,最深为3.88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也派人专程前来考察,采集标本进行测试研究。 第一期文化遗存距表土(即距现代地面)2.8米处,即第6层,厚度为0.25米至0.3米。出土遗物有陶器、红烧土等。其中陶器有彩陶圈足盘、彩陶罐、白陶豆、夹砂陶釜、夹砂陶钵,以彩绘、镂孔、刻划、压拍印细绳纹、条纹、压印编织纹为主要装饰。据热释光对彩陶的测试,年代为距今近5000年。

第二期文化遗存距表土0.5米至1.2米处,即第2层和第4层。出土石器有石凿、有段石锛、梯形石锛、石球、石网坠、石环和砺石等,出土陶器有夹砂陶釜、夹砂陶罐、泥质陶罐、陶箅、陶纺轮、陶支脚等。陶器装饰主要有绳纹、条纹、刻划纹、绹索纹、长方格纹、叶脉纹、凸弦纹、云雷纹、方格条纹、曲折纹、附加堆纹和素面等。据热释光对陶片的测试,年代约距今4000年。两期文化地层叠压关系清楚,中间有一层纯净黄沙土间歇层。

该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和白陶是珠海地区极为罕见的文物,远与湖南的大溪文化所出土的相接近,近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龙穴、深圳大黄沙、东莞万福庵、增城金兰寺、高要蚬壳洲、澳门路环、香港深湾等遗址所出土的相似。这是唐家湾最早有先民来开发的地方之一,反映了当时的渔猎和采集的经济生活。

该遗址于2006年被定为珠海市香洲区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详情


发现

独特地理环境,史前部落定居

“这样的地理位置,存在史前部落的可能性较大,有淡水经过,且地面平整。”参与小沙澳湾遗址考古挖掘的珠海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回忆发现该遗址时的情景,说:“这里周围都是一些耕地,表面猜不到什么东西,考古人员就根据正规的探沟铺方,当挖到一米深左右的地方,就发现有早期人类的遗存了。”

目前在珠海已经发现79处沙丘遗址。总的看来,珠海所发现的沙丘遗址都有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位于海湾岸边沙堤内侧,背山面海,堤内有古泻湖,有淡水流经遗址入海。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原始居民们攫取生活材料是十分便利的。小沙澳湾位于珠江口西岸,咸淡水相交,有很多的鱼类、虾类生长,同时,这里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地理环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先民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渔猎和采集。陈振忠认为,小沙澳湾遗址是一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史前部落留下的。虽然部落并不是很大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就说明当时这个部落是长期定居在这里的。

挖掘

出土文物众多,研究价值巨大

这次小沙澳湾出土的文物之多,是超乎所有工作人员想象的。

“看!这是珠海先民曾用过的陶纺轮!”珠海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肖一亭拿着一枚小沙澳湾遗址出土的文物对记者说。肖一亭当年曾参与挖掘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宝镜湾遗址。他说,小沙澳湾遗址出土的二十多件陶纺轮,数量之多,在珠海已发现沙丘遗址中所见不到的。这说明当时的纺织业已有一定发展水平,这也成了这次考古发掘的亮点之一。“这些陶片上还有烟熏的痕迹,说明当时珠海的先民已经懂得吃熟食。”肖一亭估计,这次出土文物估计有几十件可以复原,目前现场发掘工作刚刚结束,文物修复专家正在进行陶器的拼对。

小沙澳湾遗址出土遗物丰富,陶片较多,同时出土有五十多件小件。据介绍,这些陶片以泥质陶和夹砂陶为主,纹饰有绳纹、交错绳纹、方格纹、曲折纹、重菱形纹等,泥质陶还有部分素面,器形有釜、罐、豆、箅形器等。“这是一个完整的石锛,是珠海先民用于木作的工具,说明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渔猎生活。”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郭雁冰说,出土的此类小件生产工具还有石镞、石砧、石斧、石凿、石刀、砺石、网坠、穿孔石坠、环砥石、纺轮、陶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各种生活情况。如网坠、穿孔石坠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业情况,纺轮、陶拍等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情况。“这个是石璜,是装饰用的,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精神方面的追求。”郭雁冰认为,这次出土的部分石器较为精美,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加工技术的水平,而石璜、水晶碎片、环砥石等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

价值

研究珠海海洋文明的重要标本

小沙澳湾遗址是迄今在淇澳岛东南部海湾一带发现的8处遗址之一,其中经正式发掘的有后沙湾和东澳湾两个遗址,今年已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小沙澳湾遗址正好位于这两个遗址之间。

专家认为,小沙澳湾遗址的发现和挖掘是珠海市境内又一重要考古发掘。珠海市博物馆馆长张建军说,小沙澳湾遗址属于商周时期的海湾沙丘遗址,是珠海早期古文化遗址中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一种遗址。谈到该遗址的性质,张建军如是说:“尽管规模较小,但小沙澳湾遗址是珠海地区早期海洋文明研究的一个重要标本和素材。”

根据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香山岛属于百越海屿之地,是海岛散布型的地理环境。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存特点是,数量相对前一时期明显增加,而且空间分布范围更广泛,一些偏僻岛屿也有分布,特别是在一些淡水资源丰富的海湾地带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地理分布较为稠密,反映了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在淇澳岛周围一带大小海湾都有珠海先民生活的遗迹发现,典型的如东澳湾遗址、南芒湾遗址等等,都与小沙澳湾遗址属同一时期。

沙澳湾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又一次表明了,在远古时代,珠海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架舟航海技术和水上停船技术,以渔猎为生,创造了中国文明史上远古海洋文明。长期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生存,珠海先民逐步养成了勇于冒险的精神,海洋文明更是珠海地域文化中开拓精神的发轫和源头。对于研究沿海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经济模式,探索早期人类发展规律,完善珠海古代编年史,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术研究价值。

链接

沙丘遗址保护的两种模式

沙丘遗址是早期海洋文明的缩影,珠海的沙丘遗址可以说是珠海文化的根脉,而且对环珠江口史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珠海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人们长期在沙丘遗址挖取建筑用沙,后沙湾沙丘遗址和东澳湾沙丘遗址已遭到一定的破坏。加上一些农耕户在这里放牛、搭篷,遗址遭到加速度破坏,其它已发现的沙丘遗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的破坏情况。

张建军研究认为,沙丘遗址的保护可以有两种模式:

其一,对于规模大、位置好的沙丘遗址,可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划定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依法永久保护。在这种保护方式中,也可以对遗址所在的环境做整体规划,采用遗址公园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利用,比如在遗址表面铺上草皮,这样既美化环境又固沙固土,这是沙丘遗址保护的一种良好选择。如果能在原址建立遗址博物馆保护则更好,对遗址进行挖掘后,房屋、墓葬、窑址、作坊等等这些数千年前的珠海先民居住的痕迹就会一一展现,然后复原一些场景,让今天的人们看看我们的祖先当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的场景。

其二,对于规模小、环境差的零星小遗址,在不具备原状永久保护的情况下,可以逐一进行考古发掘,采集标本,建立数据库,形成系列,在珠海市博物馆珠海历史陈列中对外展出,再将原遗址填埋。

报文描写


古丘上的千年珠海 史前文明熠熠闪光 历史价值大 珠海特区报

引言

从古至今,文化之神奇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咏叹,文化的力量更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今年以来,“文化大省”、“文化盛市”等战略相继提出,文化对一个地区发展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看,这里有多少宝贝啊,套用印第安人的说法:你不小心一脚踢到的石头,可能就是上千年的文物”,珠海博物馆的肖一亭研究员感慨地说。

不熟悉珠海历史的人,可能很难相信肖一亭这里指的就是珠海。作为新兴城市,珠海容易给人“根底浅”的感觉。其实,有多少人知道:现在的海滨泳场,就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珠海先民的居住地之一呢。

市区里的先民遗址如今当然已不可见了。但在许多岛屿上,仍然可以找到6000到3000多年前珠海先民的生活遗迹。

肖一亭就是在淇澳岛的一处沙滩上说这番话的。他是南海史前沙丘遗址研究方面的专家,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课题《南海沙丘遗址文化与生态研究》就由他主持。

前些天,肖一亭特意陪我们去淇澳岛看沙丘遗址。稍稍留心脚下,就可以拣到各种瓦陶碎片。肖一亭说,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生活遗存。淇澳岛已经发现有5处史前沙丘遗址,分布于东澳湾、亚婆湾、牛婆湾、南芒湾和后沙湾,其中后沙湾遗址由于其重要性,曾经有学者建议将环珠江口史前文明命名为“后沙湾文化”。

沙丘遗址代表的是海洋文明,专家认为其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中原龙根文化并存为中国三种文明形态。在环珠江口史前文化圈中,珠海正好居于珠江入海口,其历史遗存的价值不言而喻。

一个曾被认为是“文化沙漠”的城市,实际上却有着熠熠闪光的史前文明,这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据肖一亭推断,虽然珠海已经发现77处6000到3000年前的沙丘遗址,几乎遍布人们能叫出名来的所有海岛,但一定还有不少遗址有待发现。

其实珠海的文化积淀还远远不至于史前遗存。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珠海附近海域堪称要道,有多少宝藏失落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渔民在外伶仃和荷包岛海里捞起来的两批唐代陶瓷多半只是冰山一隅。而宋元大海战,一定还有许多沉船正静躺在珠海水域。

10年以前就有专家建议珠海进行水下考古,而今,先行一步的阳江明年将正式打捞有上万文物的宋代商船,并打算以此为基础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就在这次的淇澳之行中,在沙丘上寻寻觅觅的我们突然发现一堆半掩在沙土里的瓷片。肖一亭一望之下立刻兴奋起来:可能是宋元的瓷碗!而且,大瓷片里套小瓷片,说明碗是重叠放置的,那么可能不是日常用品,而是商贸船上的。莫非附近就有沉船?

未知的历史总容易令人遐想:珠海到底有多少史前遗址?为什么这些遗址的生活堆积在3000年前嘎然而止?先民们来自哪里?又都去了哪里?高栏岛宝镜湾岩画上那些谜一样的线条到底述说了怎样的故事?

“淇澳访古”被作为珠海十景之一是精辟的:淇澳岛上除了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还有宋元时期的江树山遗址,有宋代祖庙,有清代白石街,有苏兆征旧居,她很像珠海的一个缩影:在南中国海小小的一角,波光粼粼,绿树掩映,历史悠长。

相关分词: 淇澳 沙湾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