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嵩山陈靖姑风景区

嵩山陈靖姑风景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嵩山陈靖姑风景区




嵩山陈靖姑风景区


嵩山陈靖姑风景区位于东庄镇嵩山,顶有象眼观天,象鼻交榕,故亦名象山。海拔79米,山上怪石遍地,古寺深藏,树木郁郁葱葱,风景优美,且有众多文物古迹,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明周瑛《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院后有岩,俗称仙姑岩。岩之后有石壁直立,苔花缘石脉结成“文笔峰”字,磨刮不去。唐慧能大法师多次勘察,派北嵩山少林门徒辟为佛门圣地。一代主持法号即为“嵩山”。唐皇赐“嵩山护国寺”匾。寺门面东,僧众五百,僧房逶迤,传称“嵩山南少林”。1993年初,全国著名专家罗炤曾两次登上嵩山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发表了《莆田嵩山少林寺考察记》。目前,嵩山尚存多处古建遗垣及武功遗迹。临水夫人陈靖姑学法转归故里,修炼于此山石洞,归仙后建三奶庙于石洞上方。至宋真宗二年(999年)雕像,时庙宇巍峨,神光卓著,先后受褒封20多次。大观三年(1109年)赐额“嵩山护国院”。元代,殿宇失修,又一度荒凉。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仕于嵩山的吏部天官李多见,命僧慧性、心芳会同里人重建大雄宝殿,改面东为面南,并在梵林左、仙宫右扩建象山书院,地方学子云集攻读。实现靖姑师父之戒“从仙从佛又从儒”。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建,光绪三年(1877年)和二十七年(1904年)两次重修。现在文物古迹有:文峰石洞、古三奶庙、千年神像、古樟、龙喉醴泉、八卦古井、陆公墓道、五纪荔林、文章司命。古景有嵩山古庙、南海紫云。奇观有练功脚印、石洞探幽、“文笔峰”等。嵩山圣地,儒道释并举,历史悠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0年代初,台胞倡建陈靖姑祖庙。1991年成立祖庙筹建委员会,1995年5月16日成立嵩山陈靖姑祖庙管委会。

陈靖姑祖庙


古田临水宫是陈靖姑成年后主要生活的地方,其神迹主要产生于此,被信奉陈靖姑的大多信徒尊为祖庙。而台湾丁水龙先生经过考证、核实,认为秀屿嵩山为陈靖姑祖庙。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等地信徒纷纷寻根谒祖,焚香膜拜,捐资兴建陈靖姑祖庙。在台胞的倡议下,在离祖殿不远的现址修建了占地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称为陈靖姑祖庙。从山门、戏台、前殿、主殿到后殿,秩序井然。重檐歇山顶的前殿颇有气势,两对大龙柱雕刻精美,殿中开阔,仅立一醒目木制屏风,汪道涵题写贺词,体现出鲜明的两岸交流、同宗同源的信仰背景。主殿屋面三层檐,殿内石柱36根;后有父母殿,两厢有36宫,分别以各类姿态:或抱、或揽、或牵着孩子,分两列排开。主殿与父母殿之间建有百花池、百花桥,主殿前有拜亭;前殿为麟儿殿,主殿前两侧有钟鼓楼、拜亭及偏殿等建筑群,全部为杉木砖瓦仿古结构。主殿的主台高1.56米,殿中供奉顺天圣母陈靖姑坐像高4.18米。整体建筑群大气,格局疏朗,院落开阔,为沿海一带建筑精品。陈靖姑被世人尊称为“陆地女神”。据悉,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800多座临水宫分殿,信众达8000余万人。其中仅台湾崇祀临水夫人的庙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寺庙的也有3000多座,信众数百万人。

嵩山岩


逐级升高的朝圣路上可见一铁门,上书“仙姑妈祖殿”,殿堂上横额则书“嵩山岩”,殿堂左侧石碑题写“兴建三奶庙”。传此庙为陈婧姑归仙后所建,是当地群众决疑、解难、求神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妇孺求生育和保安康的重要场合。1991年,由陈靖姑祖籍地竹林村信徒筹资重建占地150平方米的三奶庙,台胞纷纷前来朝圣,广为尊崇。殿中所奉陈靖姑神像为北宋雕刻的古樟木像,神像背后珍藏着宋代古樟木印章一枚,上刻“嵩山岩敕封太乙真人”及“天赐麟儿”字样和图案。 陈靖姑祖籍嵩山下竹林村,学法后转归故里,修炼于嵩山石洞。山上有一直立的岩石,石上的拳、脚凹陷之迹清晰可辨,传说是陈靖姑的“度剑石”。此山顶端有一大岩石屹立于山间,远望如一蘑菇,稍托在悬崖之顶,人称“风动石”。嵩山岩构造独特,岩中有洞,洞中有洞,别有洞天,深不可测。据说石洞可直通山下海边,人称“无底金鸡洞”。 史载:陈靖姑(904~927年),女,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父陈昌,颇有家产,堂兄陈守元系著名道士。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陈靖姑前往闾山院,学道3年,得“闾山正法”,后嫁与古田人刘杞为妻,在福州一带施法“降妖”,招收弟子。后以斩蛇王宫中,闽王封为“临水夫人”,食古田百户,以一子为舍人,靖姑辞食邑不受,乃赐宫女36人为弟子。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福州大旱,民众求其祈雨,靖姑有孕在身,仍往龙潭壑为民祈雨,幸天降大雨,旱情得解。靖姑却伤胎身亡。闽王加封为“昭惠崇福临水夫人”。后世,靖姑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神道,凡祈雨、驱疫、斩妖、 救产、求嗣,都祈求临水夫人。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加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敕封为“顺天圣母”。民间尊为“陈太后”,并流传至台湾、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古樟名木

明代古樟。倚于巨岩夹缝,盘根错节,蟠屈偃蹇,枝干横飞,宛若巨龙飞舞于悬岩绝壁之顶,历经沧桑仍生机盎然。树高8米多,树径1.7米,观赏之余更具文物价值。《福建通志》载:醴泉未有乡,嵩山先有樟;嵩山未兴樟先在。当地人们介绍,这株樟植于隋唐年代,《莆田市志》载为明樟,树龄500年以上。世事多变,该树几度被劫,20世纪60年代曾枯萎,在当地群众精心养护下,至今仍苍绿茂盛,还发出子树。这株古樟见证了历史,见证了生态变化,历尽自然、人为灾害,坚毅生存,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荔枝林

位于嵩山南侧山腰,现存7株,树龄500年以上,成为一片荔枝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年年均能开花结果,据说每株一年能产近千斤荔枝。荔枝莆田盛产,但多长在平原河流水边,这片长在紧邻海边的荔枝堪称沿海一奇。

古榕林

庙宇往下是一片古榕林,根须缭绕交错,树干如龙蛇飞舞,或伸向山崖,或垂于深谷,株株相并,连理成林。最大的一株榕树盘踞于山岩之上,一条条根牢牢地抓着石崖,其树枝攀上另一巨石又生一株,形成“连理母子树”的奇观。

八卦曹溪井

在嵩山东面半坡处,有一口不太深的古水井,终年泉水横溢,井壁每层用八块石装砌,与八卦方位一致。据传,此井为唐代建筑,现在为数不多。当地人称这口井为“曹溪井”。传说,嵩山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避难南方,为开辟少林,在福建、广东广为择地,后来从家乡广东曹溪又回到嵩山,禅定这里为圣地,并开挖八卦井。当地人为纪念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因他又是从广东韶关南华支后山曹溪来嵩山禅定嵩山时挖掘的,故称其井为曹溪井,至今还是沿用此名。

在嵩山东面半坡处,有一口不太深的古水井,终年泉水横溢,井壁每层用八块石装砌,与八卦方位一致。据传,此井为唐代建筑,现在为数不多。当地人称这口井为“曹溪井”。传说,嵩山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避难南方,为开辟少林,在福建、广东广为择地,后来从家乡广东曹溪又回到嵩山,禅定这里为圣地,并开挖八卦井。当地人为纪念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因他又是从广东韶关南华支后山曹溪来嵩山禅定嵩山时挖掘的,故称其井为曹溪井,至今还是沿用此名。

龙喉醴泉

嵩山是醴泉半岛的高峰,山头小巧玲珑,山的西北面石崖陡峭,东南斜坡,属于缺水山头。可是,在山腰处则有一石缝泉水,终年泉水绝,从未间断过,而且水又特别清澈。过去,周围许多村庄举行盛大宗教活动时,从这里取水,以供神佛茶用。20世纪80年代,由于开采石头,龙喉咙也降到半山腰,但流水仍然不断。许多水质专家考察此泉,认为不但泉水纯净,而且含有矿物质,有人曾想把它开发为矿泉水。传说,过去此泉水是供读书人用的,旧的龙喉尤在。近年,在新建陈靖姑祖庙中,又现出两处泉水,特别是祖庙主殿后山巅,两面断岩裂壁,周围过去是海,现在围海造田,没有高山供给水源,但这石窟却终年有泉。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嵩山岩的地质结构是断裂岩,但此泉从何而来,无法解释,小小一窟泉水,却无法找出源头,实为罕见奇观。

嵩山道德亭

嵩山道德亭为八角亭,二层檐与八卦方位完全一致,

屋顶上有先天八卦图。亭内中间八个方位,紧连八块石碑,以实用八卦图排列,上刻老子道德经81章5000余言。亭用八根石柱支立,柱之间有石椅排列,可供游人阅读欣赏与分析研究道德经之深刻含义。亭门上有著名画家朱成淦题联:“道高龙虎伏;德重人民钦。”中国军事科学院,国家级书法家郭万松题匾“嵩山道德亭”。嵩山道德亭是典型的数、理、形、象的结合体,又是学习《道德经》的好场所。

据嵩山景区陈靖姑祖庙管委会主任卓国良、董事长林孟烈介绍,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东庄镇注重景区旅游开发,挖掘文化底蕴。嵩山景区陈靖姑祖庙管委会正在抓住陈靖姑信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联系东庄镇其他相关景区及浙江、宁德、福州等陈靖姑文化单位,弘扬陈靖姑文化,将东庄嵩山陈靖姑景区打造成两岸品牌旅游基地,促进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