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蓦回首

蓦回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蓦回首




书籍简介:


书名:蓦回首

作者:王琥生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字 数:332千字

页 数:261

版 次:第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编者之语:


我出生于1925年,蓦然回首,已经过去整整七十年。

这是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激动人心的七十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出生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列强欺凌、充满苦难的年代;三十到四十年代我读书和开始工作时,正是中华民族饱受殖民统治的屈辱而奋起抗击,大批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前途和出路的年代;四十年代末到五六十年代我走上革命道路后,同绝大多数人一样,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充满激情、忘我献身于新中国建设的日日夜夜,以及接二连三政治风暴的磨炼和洗礼;到了六十年代末,在“史无前例”的十年,人们又走进了并逐步艰难地走出惶惑,重新审视和认识周围;七十年代末以来这十多年,经过拨乱反正和清算“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以后,人们这才开始在比较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个领域向当代世界的科学高峰攀登。

探索、磨炼、惶惑、攀登,正是我与我同龄这一代知识分子人人都经历过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历程。尽管每一个人的具体经历不完全一样,但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每个人的足迹中,无一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为了让子孙们了解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时代,激励他们创造远远胜过父辈们所处环境的美好未来,我一直想把自己七十年来走过的路,以及自己在充满动荡和变革年代中的思想和感情写出来。多亏在我手中仍保存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时所写的三十几本读书笔记、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甚至还有六十年代末在农村插队时的“劳动手册”,使我能够从这些日期并不连贯的记载中,把旧日的思想、感情变化和生活、工作历程,连接起来,写这部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年的回忆录。

当我写完以后回头来看:路,原来是这样走过的!希望子孙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攀登的道路上,比我们这一代人走得更快,更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探索

一、家世和童年 4

二、我记忆中的“九一八” 9

三、天主堂英文中学 11

四、走上谋生之路 15

五、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大学生活之一 21

六、“八一五”后的混乱动荡彷惶 28

七、重 新 探 索

—— 大学生活之二 38

第二章 磨练 50

八、新 的 起 点

——参加革命前后 50

九、东北统计局的生活 60

十、接二连三的政治风暴 72

十一、在“大跃进”的年代 81

第三章 惶 惑

十二、“ 造 反 有 理 ”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一 91

十三、大苇塘中搞“斗批改”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二 105

十四、难忘的“三家沟”插队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三 115

十五、建昌五年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四 138

第四章 攀 登

十六、拨乱反正后的社会科学殿堂

——研究日本问题的六年和第一次访问日本 151

十七、在 思 想 库

—— 新的攀登和再度访日 170

十八、离 休 以 后

—— 伦敦之行 179

王 琥 生 自 撰 年 谱 198

历年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著作及译文目录 208

原文摘录:


……

在我的记忆里,我只见过祖母和外祖母,没有见过祖父和外祖父。不过小时候看到过一张祖父的照片,那照片上写着“民国元年王风阁在桓仁县税捐局任总收支员时代”。“总收支员”是个什么“官”,我搞不清,大约是个“总会计”之类的角色。据小时候听祖母说,后来祖父辞职回老家铁岭,经营一个小杂货铺,不久杂货铺倒闭,祖父也死了。我祖父王凤阁,一共兄弟四人,都是曾祖父王玺的儿子。祖父排行老大,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二叔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两个儿子便是我父亲王辅臣(斋亭)和他的弟弟王弼臣,亲妹妹王淑英。由于祖父没有儿子,我父亲虽是二叔祖的儿子,却过继给了我祖父。三叔祖也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叫王汉臣,二儿子叫王晋臣。四叔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叫王乃臣,女儿叫王振英。

在我祖父这一代中,我见过并有印象的,是我祖母和姑母(即我祖父的妻子和女儿);我三叔祖和他的大儿子王汉臣,我称作四叔的;我四叔祖、四叔祖母和他们的儿子王乃臣(我称作老叔的);再就是我父亲的亲妹妹,我的亲姑母王淑英。

我祖母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平时很少说话,坐在炕上做些针线活。我十三岁读初中二年级时,有一天清晨,同祖母睡在一铺火炕上的大表姐找我母亲说:“奶奶身上很凉,早晨一直未醒。”大家忙去看时,祖母已经瞌然长逝,无疾而终,活了八十八岁。我祖母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嫁给住在铁岭县城北关的刘耀先,我称作大姑父。大姑母有两个儿子都比我大,大儿子刘英一,小儿子刘英启。我读小学时,每当寒暑假,总要随父亲或母亲去铁岭大姑母家住几天。当时大姑母家住在一个独门独户的四合院 ,有门房、左右厢房和正房 。院子里种着很多花草。正房里窗明几净,屋子里八仙桌、字画,都很考究。但大姑父整天无所事事,好像是靠向佃户收租和在营口做生意的收入生活,他是我家亲属中最富裕的一个。不过后来坐吃山空,1940年左右大姑父死去,大表哥刘英一到外地去谋职,小表哥刘英启读完中学考入铁路做雇员,到梅河口火车站去工作,1944年以后断了联系。

我父亲的亲弟弟王弼臣,我一直未见过。据我母亲说,这个叔叔十几岁时(大约是1920年以前)自己去了哈尔滨,听人说到俄国当华工去了。1930年以后,父亲曾在当时的报纸上刊登过“寻人”广告,寻找这位弟弟,但杳无音信。有人说是去俄国当华工死在俄国了,也有人说曾在“北满”见过他。

……

相关分词: 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