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鄞州区

鄞州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鄞州区


鄞州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域。

中文名称:鄞州区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宁波

下辖地区: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咸祥镇

地理位置: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

面积:1381平方公里

人口:77.66万人

气候条件: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东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寺、梁山伯庙阿育寺



地名释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yín ㄧㄣˊ 古地名 [Yin county]。春秋时属越,即今浙江省鄞县

〔~县〕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邮编:315100 区号:0574

拼音:Yin zhou qu

鄞州简介


概况

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 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东西向最大长度7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2.3千米。总面积1380.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千米,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77.66万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4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

所辖地区

鄞州区现辖6个街道、17个镇、1个乡: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集士港镇、东钱湖镇;龙观乡。其中: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行政区划上均仍属于鄞州区。

鄞州区情


规模

鄞州区东西北三面紧依宁波中心城区,是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的宁波市辖区。全区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乡、4个街道,人口77.8万。

历史

鄞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乡三联村卢家桥发现的原始公社遗址,已有5000年的历史,其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层。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称:“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赤堇山或称堇山,在今奉化境内的白杜。鄞县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于公元前222年置鄞、贸阝、句章三县。汉袭秦制,仍置三县。东晋时刘裕戍句章,筑句章新城于小溪镇(今鄞江镇)。隋初三县合一,总称句章县。唐时改为贸阝县。五代初改为鄞县,从此鄞县名称沿袭至今。北宋时,鄞县先后析出6个乡,或置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 或划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北仑区),此后县境辖地稳定少变。宁波市区过去一直为鄞县县治,原称明州,明朝时为避讳,改名为宁波。解放后宁波析出置市,鄞县先后为宁波专区(地区)及宁波市辖。鄞县在历史上地位重要,汉至南朝为大县,唐时为上县,宋时为望县,元时为上县。自隋至清末鄞县(句章、贸阝县)均为为附郭县,县治(小溪、宁波)历来兼为州、府、路、道的治所。鄞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鄞州山水秀丽,人才辈出,素有“诗书之乡”的美誉。区内有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浙江第一大淡水湖东钱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天童禅寺、阿育王寺、横省与庙沟后石牌坊和东钱湖石刻群,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传说发源地象征的梁山伯庙,也有诞生76名进士的“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和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高等学校宁波诺丁汉大学。贺知章、王安石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宋代大儒王应麟、清代史学家全祖望,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书法大家沙孟海、昆虫学家周尧等是鄞州人的骄傲。民国以来,鄞县也是道、省辖行政区、专区的首县。秦时所置的县,全国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为数很少,鄞县历二千多年的漫长时代仍保持着始置时的原名。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

经济

鄞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0多家,区内有国内知名企业中国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奥克斯集团、欣达集团等,已形成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汽配、食品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明州、鄞州、望春三个工业园区的逐步开发建设,构筑了鄞州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鄞州社会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区)第十一、浙江省第三、宁波市第一。2003年鄞州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3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增长40.3%。鄞州也是“红帮服装”的故乡,拥有雅戈尔、杉杉、洛兹等一大批知名服装品牌。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全区上下发扬“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目标,全面推进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平安鄞州“五大鄞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亿元增长到421亿元,翻了一番多,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7亿元增长到75亿元,增长了1.8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省首批科技强区、省教育强区、省文化强区、省体育强区、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一批荣誉称号。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各县(市、区)第11、浙江第3、宁波第1位。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继续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亿元,增长15.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25.7%。

经济发展方面,组织实施以优化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双优”战略,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要素密集型工业向先进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全区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44家,先后获得蔺草、雪菜、浙贝、竹笋、桂花5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37亿元,拥有工业销售上十亿企业6家、上五亿元企业20家、上亿企业20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到25家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5家,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2%,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文具文教、新材料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新型金属材料和省级新型计量仪表两大特色产业基地。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61件,其中发明专利106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增加到6件和14件,建成国家级新型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雅戈尔等5个品牌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创建浙江唯一服装品牌基地。世界第五大贸易和零售集团麦德龙已落户我区,沃尔玛、百安居等一批国际连锁巨头成功落户,世界四大快递企业之列的德国DHL和荷兰TNT已在我区开设分公司。依托宁波国际空港和交通网络优势开发的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明州现代物流中心正抓紧建设。建成五龙潭景区、梁祝文化公园2个国家4A级景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名列全省前茅;外贸出口持续强劲势头,完成自营出口43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建设

城市建设方面,涵盖基础设施、城镇体系等主要内容的新鄞州工程顺利完成,累计实施重大项目54个,完成投资300亿元,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城区建设深入推进,累计投资已达240亿元,综合配套能力达到3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城在绿中、水在城中”的总体形象初步展现。以万达商业广场(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为龙头的北部商贸居住区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中部行政职能带建设基本完成,以商务办公休闲为主体的宁波南部商务区(一期工程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破土动工,五星级南苑明州花园酒店、开元名都酒店等重点三产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30多亿元的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老年公寓等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4.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高教园区集聚了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8所院校和6万多名学生。以东湖花园、格兰云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档次、高品位精品住宅区相继建成。生态区建设扎实开展,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回收体系投入运行,配合宁波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切实加强,市政设施市场化养护机制初步确立,建成城市社区28个。

新农村建设方面,“四个向农村”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 “改造一条街景、开发一块新区、培育一批示范村、构建一张生态网”的“四个一建设”全面推进。姜山、集士港等小城镇综合改造进展顺利,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累计投入49亿元,已建和在建新村住宅517万平方米,30个村创建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城乡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工程已让19万群众喝上水库水,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投入运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惠及11万名学生的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行,4所普通高中成为省一级重点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3%。宁波(鄞州)博物馆开工建设,“星光工程”广泛实施,城市嘉年华、梁祝爱情节、央视动画城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5处,梁祝传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WCBA联赛八一女篮主场落户鄞州。鄞州人民医院新大楼、全省最大民营医院明州医院、鄞州第二医院投入使用,镇乡(街道)卫生院改造顺利推进,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4%。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保障“三个全覆盖”初步建立,21万名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6万多名未进入社保体系的老年人领取政府生活补助,参保农民普遍享受免费体检,57万农民住院医疗补偿水平提高到35%,就业和保障体制顺利实现市区并轨。获得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文明镇乡(街道)6个、文明村(社区)67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0个。

自然地理


地理气候

全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4%;平原面积528.54平方公里,占38.30%;水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占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称。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本区西部,层峦叠嶂,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

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这里平畴无垠,绿原广袤,河渠如网。

境内土壤大体可分三类:东南部沿海地区多盐碱土,宜种棉花;中部平原地区属水稻土,适合种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区多黄壤,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木、果树、杂粮。

鄞州区地处低纬度带,最大日射角为71.7C,最小为36.5C。年平均日照时2070小时,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气温16.2℃,历史上有纪录的极端高温为40.8度(2003年8月1日),极端低温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对湿度82.4%,蒸发量894.4毫米。

鄞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本地四季分明,3~4月为春季,5~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风,较寒冷干燥,但多晴朗天气,光温互补,宜越冬作物生长;夏季盛行东南风,雨热同步,宜水稻等作物生长,其时有台风,年均台风雨1.8次;春秋两季雨量均衡,冷热适中。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

植被

鄞州区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地质、土壤、气候、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给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已鉴定植被种类中,有维管束植被151科,896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92种;稞类植物8科,44种;被子植物19科;760种;苔藓植物48科,165种。森林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为蔷薇科、杜鹃花科、豆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莱莉科等。第四纪大冰期的冰川未严重破坏鄞州区植被,因而鄞州区多遗存古老的残遗种和古树珍贵树木,在植物区系中占有最大比重的被子植物,也含有不少古老的类型。榆科、杜英科和椴树科等在白垩纪后期陆续分化出来的科、种在鄞州区分别有10种、4种和1种。鄞州区山区现存的银杏、香果树和金钱松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日目兰、红豆树等为三级保护植物。此外还保存着一千多年生长历史的“唐柏”、香樟,以及栽植于明、清朝的古松等。鄞州区植被拥有较多数量的特有种、单种属和少种属。鄞州区经济植物中,用材树种有100多种;药用植物有绞股蓝、杜仲等402种;淀粉类植物有壳斗科等80种;芳香类有木兰科、樟科、芳香科、伞形科等61种;油脂类植物有72种,纤维植物100多种。

鄞州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份复杂,热带成分占优势。泛热带成分、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旧大陆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澳洲成分在鄞州区森林植物区系成分中占有主要比重。另外,东亚成分在鄞州区也较突出。此外,该县植物区系有许多种类属于东亚——北美间断型的。还有北温带成分的如松属、刺柏属等裸子植物等。体现了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以及东亚植物区系的区域的特征。

鄞州区植被在长期开发中已逐步人工化,原生植被几乎破坏殆尽,残存的半原生植被也为数无几,仅在天然林场和少数交通闭塞的山地有小片半原生状态的常绿阔叶林。大部分丘陵山地多为次生的针叶林所覆盖,鄞州区的植被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黄山松林、金钱松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草丛等组成;另一类是人工栽培植被。

水资源

全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0.79亿立方米。由于江河贯穿境内,年出入境水量甚为可观,多年平均年入境总水量为20.76亿立方米,出境总水量(含过境水量)达27.73亿立方米。

根据鄞州区的地理特征,水资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以鄞东山地的明阁楼――望海峰――白岩山一线为分水岭,西部为甬江水系,东部为大嵩江水系,甬江水系是鄞州区的主要水系。

鄞江 奉化江支流,发源于四明山中的白肚肠岗麓,越鄞江镇它山堰后河流为鄞江,主干全长10.8公里,河床平均宽度62米,深2.4米,河道坡道平缓,平时为淡水,大旱年咸潮可上溯响岩附近。鄞江全流均在境内。

奉化江 发源于四明山的秀尖山东南麓的刻江,在区境内汇西来的鄞江与南来的东江后始称奉化江(南三江口),东北向流向宁波市。奉化江自南三江口后完全进入区境,水流平缓,两岸平原如砥,江道曲折蛇行,共经八弯至宁波市区,江段长27公里,均宽208米,均深3.5米,水面面积5.62平方公里。

姚江源出余姚市四明山北麓的白岩尖,至歧阳五洞闸附近入鄞州区,作为界河,至望春金仙庙出境。境内江段长18公里,水面面积4.95平方公里,均宽275米,均深7米。其地水阔岸平,江道平缓通航。现为蓄淡江道,在鄞州区境内建翻水站二处,可翻水550万立方米左右。

大嵩江鄞州区第二水系。上游亭溪源于双石岭五都头,在育王楔与自南而来的梅溪合为大嵩江。全长21.2公里,均宽68米,均深3.2米,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1974年在江搀头建15孔大型水闸l座,使江道成为淡水河。平原江道两岸有江塘保护。

鄞东与鄞西均形成三条干流大河,鄞南无大河,各河经楔闸独自入江。

鄞西河流包括上接樟溪,自它山堰上游分流处起(《鄞州区通志》谓光溪桥起)自南水门入宁波市区的南塘河、发源于草湾岗山麓横贯鄞西平原中部的中塘河和源出大隐,至望春桥与中塘河汇合后入宁波市西门口的西塘河。鄞东河流包括发源于金峨乡道成岙九阔岭(横溪水库)的前塘河、承东钱湖之水自莫枝至横石桥与前塘河汇合的中塘河和源出天童山的后塘河(上游建三溪浦水库)。

东钱湖位于鄞东平原中部,东西宽6.5公里,南北3.5公里,湖岸线长45公里, 水面面积19.8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东、南两面为天台山余脉,西北部隔零星平原孤丘与广阔的鄞东平原相连。全湖分外湖、谷子湖、梅湖三部分。梅湖于1960年围垦成农田。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东钱湖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淡水养殖、城市供水和航运交通等综合利用的湖泊,河湖间筑有7道堰坝以沟通船舶航行,并有楔闸5座,每秒排泄总流量63.4立方米。环湖诸山之水汇成72条溪流,潴蓄于东钱湖,并经五个楔闸流入鄞东河网。

全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7862.85万立方米/年,其中低山丘陵区为6294.30万立方米/年,平原区为1568.55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利用水量为2863万立方米/年,其中分布于有集中供水条件的单井出水量大于100立方米/日的宜井地段,总水量为1858万立方米/年,不宜井地段可利用资源为1005.44万立方米/年,其中丘陵山区为805.34万立方米/年,平原区为200.1万立方米/年。全区有深层承压淡水122.6万立方米,灌溉回归水1038万立方米/年。

矿产资源

鄞州区已发现的矿藏有泥炭、铁、锰、铜、铅、锌、萤石、明矾石、粘土、石材、砂石、海盐等20余种,近百处产地。其中金属矿大多是矿(化)点,目前尚无开发利用的价值,近年来,有关部门注目于伴生的贵金属金、银的综合评价,可望有新的突破,非金属及建材矿产在境内占有优势。主要有以下一些:

泥炭 分布于望春与东钱湖两地。以望春山泥炭为佳。莹石 俗称砩石。鄞州区目前有萤石矿产地13处。已经开采和具有进一步探采价值的萤石矿产地有歧阳周家浦、白岳徐家、凤岙藤岭、凤岙岭墩、梅园南吞、鄞江横岭头、龙观大路沿、塘溪大碧浦等8处。其中藤岭与周家浦属小型矿,分别由县办砩矿与歧阳乡地方开采。

明矾石 产于横溪镇南凤凰山。

粘土 粘土类矿产分别有:高岭土(凤凰山、望春山)、膨润土(五乡石山弄)、地开石、叶腊石(大嵩球山)、粘土(莫枝大堰头陶公山、杖锡,蜜岩、鄞江、韩岭等地)等。近年来随着应用领域扩展,也包括了黄(红)土、水底淤质土、紫砂土(鄞西山地毛夹岙、天打岩、龙观到雪岙)等。

建筑石材 本县建筑石材开发历史久远。以鄞江桥所产的小溪石和梅园乡产梅园石较为闻名。小溪石岩石层理薄且均匀,近于水平,节理少,可直接顺层剥制板材,或加工成条石、块石,用于建房,铺路、架桥、筑塘堰、凿刻碑牌等,销宁波等地。梅园石产于梅园山采场,岩石为褐灰色凝灰岩。因单层厚度较大,难以顺层剥成板材,但可按任工,加之石质均匀细密,作碑碣装饰雕刻甚佳。

砂石 鄞州区砂石主要产于余姚江、奉化江、大嵩江中上游河床及河漫滩。用于铺路及建筑政体骨料。除本地民用外,大多运销甬沪等地。

海洋渔业资源

鄞州区海域分布于最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面积为53.5平方公里,其东北为北仑区海域,西南为奉化县海域,东南为象山县海域。海水平均深度约10米,南端最深处可达23.5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滩涂总面积1.63万亩(12.2Km2),可利用面积0.55万亩,其中0.22万亩已被利用,海涂与海底平缓,向南东倾斜,底质由粉砂质淤泥构成。其间零星散布7处石质岛礁。

鄞州区海岸线总长25.66公里,由海塘及山脚线组成,其中海塘21段共24.3公里。 区境内有浅海水面14097亩,内陆水面93571亩。一年中适宜于鱼类生长繁衍的天数达到43天,全年月平均最低水温为6.2℃,月平均最高水温为31~33.8℃。5~9月气候温和,丰沛的雨水为内陆水体补充了水源和营养物质,正好适应了鱼类生长、活跃、摄食量最大的特点。定点抽样测定,证明内陆水域水体水质肥沃,故动物性和植物质的饵料均较丰富。浅海海水水体交换及时,各种指标适于水生动植物繁殖生长。

境内水产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分布在内陆淡水、海淡水潮汐的奉化江,海水象山港。内陆淡水以东钱湖为典型的河湖水体,其水产品由中国江河平原系复合体,南方热带平原系复合体,古代第三纪复合体,海水复合体和北方平原复合体五个鱼类系组成。1982年和1987年全县采样得到的鱼类83种,分属9目20科,其中鲤形目60种,鲤科52种。甲壳类3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2种,软体动物15种;由于潮汐江特点,甬系水系各段生态环境不尽一致,鱼类区系组成属华东江淮亚区,逐步向华南区浙闽亚区过渡的中间类型。具有鄞州区内陆淡水五个区系复合体外,还有中印山区区系体(如缨口鳅);象山港水域有水产品338种,其中鱼类120种,贝壳90种,甲壳类90种,藻类30种,鄞州区沿海常见的有54种。

野生动物资源

该区野生动物在地理分布上属东洋界区系,历史上动物资源丰富。由于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山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和活动范围缩小,加之人为的乱捕滥杀,动物资源日益减少,平原地区在平整土地中拆除大批坟滩,使小动物失去栖息之地。

脊椎动物中,哺乳类多分布于丘陵低山地区。今境内偶有发现毛冠鹿和金钱豹,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獐为二类保护动物。80年代后由于封山育林,各种动物又见增加,常见有14科28种。在鄞州区常见鸟类有34科48种,栖息、活动于山林及水边。1988年调查发现境内常见鸟类基本为食虫类鸟类,常见的食肉类鸟类如鹰科的袅等在70年代初就基本绝迹。鸟类中白鹳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松鸦和环颈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区内常见的爬行类动物7科13种。两栖类以蛙为主,分布在水稻及棉花地区,山溪湿地也常见。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见虾蟹类有8科9种。

节肢动物常见的有中国鲎、圆蜘蛛、娱蚁等,环节动物有蚂蟥、蚯蚓和海蜇等。

昆虫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始、寄生蜂、紫胶虫,白腊虫和家蚕等。

行政区划


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的一个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 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版图轮廓呈蝴蝶状,紧依宁波东、南、西三面。全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现有17个镇、1个乡、6个街道,常住人口76万。鄞州区人民政府现设在宁波市鄞州新城区惠风东路568号。

人文景观


鄞州人文荟萃,唐代诗人贺知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南宋词人吴文英、学者王应麟、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都在鄞县留下了历史遗迹。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生物学家童第周、著名油画家沙耆、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书法家沙孟海、金石书画家朱复戡、篆刻家高式熊、昆虫学家周尧、表演艺术家王丹凤、金采风以及现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星驰以及虎啸周著名的政教运动“藏周教变”发起人周德潘重孙,国际青年思想教育家,政治家周徐生先生祖籍也都是鄞州人,他的《鄞结论》是鄞州乃至全华人的骄傲 《三字经》就是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鄞州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境内有东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十大著名胜景。鄞东太白山麓的天童寺是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自唐以来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为日本曹洞宗临济宗祖庭。与天童寺隔山相邻的阿育寺是禅宗“中华五山”之一,寺内珍藏佛祖舍利宝塔。鄞州鄞江镇它山堰古水利工程,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齐名。与天童寺相连的天重森林公园以“森林、奇石、云海”著称,是中国最早命名的三大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鄞西高桥镇“梁山伯庙”是“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至今仍流传在浙东一带。

鄞州名人

童第周

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用分裂球活体染色法证明海鞘镶嵌型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这样一个胚胎发育的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晚年进行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在发育中关系的研究,证明了在个体发育中,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79年3月,他在为浙江省科学大会作报告时,不幸脑血管破裂,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3月30日逝世,终年77岁。他从教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有不少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整体推进、稳步发展。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6所,在校学生51411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4663人;小学113所,在校学生7.65万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稳步提高,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7.98%,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鄞州区普通高校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继续居全省首位,普通高校、本科和重点上线率分别为98.37%、71.29%、20.48%。率先实施职业高中教育免收学费政策。全区80%的镇、街道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示范镇、街道”。

科技事业

科技工作全面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二,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博威集团工程技术中心成为我区第三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28家。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12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569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3项。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80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123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分别增长54.7%和41.7%。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有力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新型紧缺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8791名,其中高级人才435名,引进的高级人才中有博士24名,硕士196名,副高级以上职称215名,高级技师9名。至2007年底,全区共拥有科技人员64666名。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关系,成功举办“高校教授服务团进鄞州”活动,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等22所全国知名高校的近百名教授、博士走进企业。完善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全年共有84名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来鄞实习,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得到强化。

文化事业

和谐文化建设成效明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同心创和谐、文明在鄞州”主题活动,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已通过市级初验 ,创建市级文明镇1个,文明村32个,文明单位9个。“和美家园”创建率达到40%。深入实施“星光工程”,星级村(社区)创建率达到90% 。成功举办撤县设区五周年庆祝活动、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和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通过“文化直通车欢乐基层行”、“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等活动,形成了三级联动、缤纷多彩的新农村文化新格局。奖励扶持文艺创作,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获得“中国梁祝文化之乡”称号。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突破30万户,广播喇叭达到15万只,数字电视于2007年10月28日正式开通。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享受人数逐步递增。全区有20.32万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人数25.39万名,退休职工2.93万名。有9.72万名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各种补助金计1万人次。共有21.32万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6.32万人参加农村医疗住院保险,实现了门诊医疗与住院医疗保险的统筹,门诊医疗费报销达到37.08万人次。有166.55万人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全面实施老年人员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有9.12万名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障,5.71万名人员按月领取养老金,全年政府累计贴补5.29亿元。实施了农业政策性保险,按照“低保障起步,保大灾为主”的原则,对水稻、生猪、钢架大棚三个品种进行承保,全区参保农户达1775户,保额1.22亿元,保费收入229.34万元,理赔额451万元,参保率达到96%,参保率和保费收入名列全市第一。重视发展慈善福利事业。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扶贫帮困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5家,床位4159张,城乡低保对象3456户、6766人。其中城镇668户、1143人;农村2788户、5623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总人次数1.41万人次,其中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为1.16万人次。

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大力开辟就业门路,实行”零就业”家庭帮扶机制。区镇两级劳动力市场共举办洽谈会69期,进场劳动力10.51万名,提供岗位数13.77万个,有3.43人次劳动者通过两级市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培训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的分别为0.27万名和1.22万名,培训后上岗率在80%以上,获得培训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9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8%,低于3.5%的控制目标。

投资开发


鄞州开发区:“两园区、两中心”作为鄞州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明州、望春两大省级工业园区正在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理想平台,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顺利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吸引外资近5亿美元,象山港畔的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发展优势独具特色。

宁波鄞州工业园区于2003年2月14日正式开园,规划控制面积102.8平方公里。位于宁波市区西南郊,原规划面积102.8平方公里,东起同三高速公路,南、西至鄞州外环线,北接宁波绕城高速。园区确定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重点引进外资、内资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外资集聚的重点区域和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中心梯度转移的高地,建成浙江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工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通过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建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规模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工业新城,成为国内外一流企业的集聚地。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4月17日发布2006年第23号公告,确定宁波鄞州工业园区为第五批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根据园区开发建设实际,鄞州区人民政府确定东至姜山环镇路,南至东江路,西至鄞奉边界线,北至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南角包括同三高速公路连接线对南至东江路延长线范围内的陈托桥地块,西南角包括宁波明州热电有限公司及其以北地块,总面积22. 32平方公里为园区工业开发区块,其中明辉路以东部分面积10. 32平方公里为核心启动区块。

宁波望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东起机场路;西至规划的绕城高速公路;南到栎社机场控制区北部边界,东段为鄞州大道,西段为鄞县大道;北部东段为杭甬高速公路,西段为集仕港镇区北部规划路。按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园区将以建设生态型新城、现代化工业新区为目标,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内有医疗器械专业园、新材料专业园、轻纺服装专业园、外商投资园、中小企业园5个特色园区。园区产业定位为数字化、科技化、外向型、兼顾传统型。园区规划的用地功能结构为“一核、三带、三区、五园”。“一核”即为全区生产、生活服务核心区;“三带”即杭甬高速公路沿线与集古路西侧生态廊道和蜿蜒于工业园区中部的生态景观带;“三区”即集仕港、布政三个居住社区;“五园”即环绕核心及居住社区的五个特色专业园。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引进内外资项目265个,其中外资项目121个,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达到3.1亿美元和1.4亿美元,内资项目144个,“863”项目5个。

鄞州投资创业中心:于2001年6月8日正式启动。中心位于宁波市东南郊,东起71省道,西至沿海大通道,北靠沪杭甬高速公路,南贴鄞县大道,总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开发面积7.8平方公里。中心交通便捷,距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紧靠宁波东部新城、鄞州新城区及沿海大通道和沪杭甬两条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也近在咫尺,拥有一个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开发建设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中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至今已实际投入13亿多元,区域内共已完成高标准道路建设25公里,雨水、污水、供电、供水、通信、煤气等综合管线同步配套完成,区域内实行雨污分流,供电线路全部采用地埋。中心已累计引进项目77个,其中外资项目61个,总投资8亿多美元,注册资金5.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6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亿美元。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6家,占43%;中心还累计引进内资企业16家,总投资约16亿元人民币,大部分为机械、电子类企业。按照目前的开发进度,预计再过2—3年的努力,中心将基本建成,区域内将会有近3-5万职工,所有落户企业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年税收15—20亿元,真正成为鄞州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滨海投资创业中心: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主动适应土地宏观形势变化,缓解土地瓶颈制约,鄞州区政府于2005年3月份全面启动滨海投资创业中心的开发建设。中心位于鄞州区东部的瞻岐镇(象山港畔),背山面海,风景秀丽。中心近期总规划面积10590亩,东起象山港海岸线,西至沿海中线(双向四车道),北与北仑交界,南至大嵩江。中心主要用地性质属工矿用地(盐地),不受土地指标限制,无建筑物,可立即启动。中心距深水良港--北仑港23公里,可充分发展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距宁波市区35公里,交通方便。由于宝瞻公路的连接,滨海投资创业中心与宁波市区、鄞州新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交通相当方便。正在建设的连接北仑、鄞州、奉化的沿海中线一级公路紧靠中心北面贯穿(2006年6月可通车),并直接接入同三高速,是今后宁波沿海经济带的重要集疏通道。中心还可依托附近的黄牛礁建设5000吨--10000吨级运输码头,为将来更便捷的海运打下基础。中心正在建设市政道路46公里(一期为5横2纵); 已建2万吨级自来水厂,主要由梅溪水库引水,由附近110KV大嵩变电站供电,规划另建一座110KV变电站;污水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实行中水回用;供气由中心北侧东海春晓气田提供天然气,设计年供应量为25亿立方;能提供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光纤接入、宽带数据交换等各种通讯服务;800亩的公共服务配套区设施齐全,有行政管理、金融、商贸、职工居住等设施,尤其是规划中的15万平方米的职工公寓,可以容纳2万名职工,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中心北侧与规划中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互为依托,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滨海投资创业中心是鄞州区政府派出机构,受区政府委托,负责鄞州东部滨海规划范围内(西起沿海中线,东临象山港,南至大嵩江,北至鄞州区与北仑区区域界线,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规划的修编、管理、组织实施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区内工商企业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开发建设中涉及有关镇、部门的事宜。中心规划本着“环保、生态、有特色”的创业理念,结合整体性、科学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规划原则,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一、二类工业为主,建设成为集工业、商业、行政办公、居住等设施于一体,环境优美、配套较为齐全的生态型、环保型工业集聚地。

相关分词: 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