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

为进一步加快亳州旅游业发展,明确今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根据《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2009-2011)》,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对皖北旅游工作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形象定位,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健康养生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综合环境,初步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要素健全的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末,旅游业基本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8%左右;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提高景点可进入性;完成主要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车站及主要人口聚集场所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立安装工作;建设水上旅游交通通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新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突出城市特色,推进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建设,依据中药材或中国十大名医名录,为南部新区道路命名,并在主要道路两侧选择种植药材树种,突出中华药都特色;在各主要街口、景区门前、街心花园和公用绿地等制作摆放老庄故事、三国故事、华佗故事、建安七子等雕塑、小品和文化创意作品。

2、服务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开创专业药膳酒楼、药饮茶楼等特色中医药消费服务场所,开展保健药膳、土菜大比拼,精选部分精品药膳进行推广;向进入我市的外地手机发送旅游提示信息;成立古城旅游专用三轮车公司、水上旅游公司、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建设一批高档休闲娱乐会所,上马一批古城休闲吧、夜游项目,推进药都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充分发挥公交班线和出租车的旅游窗口宣传功能,加强管理和培训;集中精力培育和打造养生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统一规划,分门别类,制定优惠政策,招徕和引进地方著名企业和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商品生产厂家"进园进店",发展以经营地方养生保健品、保健食品、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为主的旅游购物店;在全市大型商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亳州地方特产专柜。

3、社会环境营造。培育"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电视、广播、报纸等组织主题为"亳州文化旅游大家谈"的大讨论,充分向市民传播建设亳州旅游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和产业蓝图,让市民了解到发展旅游对亳州带来的综合效应,营造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亳州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着力整治卫生环境,培养市民的文明素质、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加强对旅游区、旅游通道、重要节点、旅游厕所、旅游餐饮、接待设施和接待环节的卫生管理。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加快落实建设一批。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区融资项目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快落实国家信贷资金,推进旅游区内各节点的开发建设;完成地下道出口区改扩建工程建设、北城门楼、北关历史街区立面改造、道德中宫、南京巷钱庄扩建工程,建成华佗文化广场;全面完成花戏楼路改造以及三条专业街店铺改造、街道标识系统安装任务;完成涡河公园景观廊道及旅游码头建设;开通涡河水上旅游线,加快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尽快完成曹氏公园(曹操家族墓群)改名曹操公园报批工作。

2、加紧创建提升一批。按照"功能完善、要素配套"的原则,加快花戏楼景区、老子文化生态园、曹操公园(曹魏文化园)、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园、华佗纪念馆、陈抟故里、庄子祠、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A级旅游景区创建任务。

3、大力招商引进一批。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文化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 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注入旅游业,将景区建设与经营城市结合起来,多项措施并举,"亲商"、"便商"、"安商",推进更多项目更快签约落地;争取中药材商贸休闲旅游区、中华药都养生园(郑店子养生休闲旅游区)、温泉休闲度假中心、老子故里旅游区、白鹭洲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在招商引资工作有突破;尽快完成这些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可研、立项环评工作。

4、加强策划储存一批。完成市内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重点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或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原则,储备旅游景区项目;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建立市县旅游项目库,对重点大项目做好前期策划、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预测和环境评价,为投资商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材料,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三)加快旅游创建工作。

1、旅游强县创建。探索旅游与农业、水利、林业、文化、文物等部门的深度结合之路,整合部门职能、破除条块分割,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各类要素,扶持重点区域,振兴县域旅游;根据各县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创建力度,争取2012年底前,创建2个旅游强县。

2、品牌企业创建。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实行多元经营,着力培养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市文化旅游公司的整合功能,加强其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运能力;引导、培育、整合一批重点旅行社,提升旅行社地接能力,争取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培育一批星级饭店、星级餐馆,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饭店为补充的饭店业发展格局,到2012年底全市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4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到3500张;培育和引导一批旅游商品企业,2012年全市新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6家,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销售企业30家。

3、乡村旅游创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旅游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推进乡镇旅游环境改善和服务提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到2012年底全市新增"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4个、"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创建省级农家乐15家;鼓励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实现多元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四)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1、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主动服务和前置服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旅游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2、推进行业赛评活动。三年内,先后举办"亳州市饭店业服务技能大赛"、"亳州市导游技能大赛"、"亳州市景区(点)讲解员大赛"等赛、评活动,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并使之常态化,争创一批亳州旅游业经典赛、评活动。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采取选送学习、外派挂职、实践锻炼、校企合作、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分管旅游领导、旅游局长、涉旅部门领导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分专题开展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的培训,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人才利用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策划、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五)深入开展旅游市场宣传营销。

1、强化旅游主题形象。进一步明确"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旅游形象定位;制作亳州旅游风光宣传片,编制《亳州旅游指南》,设计出版亳州市旅游交通图、摄影作品集、音像制品、明信片等;在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车站、重点景区、饭店设立亳州旅游形象宣传电子大屏幕或电子触摸屏;加强与国内主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提升亳州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旅游市场推广。按照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方针,加快"内循环",提升亳州旅游在皖北旅游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进"外扩张",加强亳州旅游在"三圈"(以合肥为主的泛巢湖都市圈,以徐州、郑州为主的中原都市圈,为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都市圈)内的形象宣传和市场推广;根据亳州旅游产品的特点,在市场定位上重点抓"一老一少",即老年人市场和青少年市场,策划养生旅游、休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通合肥-亳州旅游直通车,探索其持续发展的办法,积累经验,在其他主要客源地进行复制;出台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亳积极性。

3、培育经典节庆活动。着力办好、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中国(亳州)养生旅游文化节等亳州经典节庆。举办第二届中国(亳州)药膳大赛;举行"亳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4、整合各方宣传力量。整合旅游、文化、外宣、宣传、商贸等部门以及古井、高炉等白酒品牌企业和中药企业的宣传资源,形成合力,在合肥和主要客源地市场联手举办形式新颖的推广活动;结合亳州白酒产业的广告投放,加强亳州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宣传,开展奖励旅游;充分挖掘"亳文化"资源,整合二夹弦、五禽戏、梆剧等地方特色演艺文化,培育一批文化能人和策划精英,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真正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

三、年度任务(见附表)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年度任务按照相关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共设置:重点项目、旅游创建、市场营销、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表格。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旅游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实行月例会、季调度会制,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总结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资金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及其他各类非系统内专项支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各县区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发展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步使用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批,确保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

(三)人才保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旅游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不同层次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研究生以上学历旅游专业人才来亳州工作。聘请市内外旅游专家担任亳州市旅游经济顾问。每年设置2-5个有关亳州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课题,向科研单位招标或直接委托。

(四)政策保障:制定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特产税优惠政策,用地优惠政策(包括租赁、出让等)、招商政策,奖励政策等。至2010年底,形成比较完备的涉旅政策体系。

(五)监督保障:市本级及各县区分别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旅游工作调度协调机制、旅游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领导小组对旅游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市政府对旅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表彰。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均设立旅游工作奖励基金。所需资金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财政另行追加。对于完成当年任务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当年任务的县区主要领导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