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紫阳古街


紫阳街是浙江第一古街,千年古城的缩影,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岁月的沧桑洗刷不了它的无穷魅力。走在大街上,会不禁的感悟它的历史,它的民俗风情。



介绍


紫阳街浙江第一古街,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岁月的沧桑掩不去它的无穷魅力。漫步紫阳街,让我们一起感悟它的历史,它的民俗风情,它的文化内涵和它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而成的独特魅力。

街名的来历


紫阳街原来是有街无名。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临海县志稿》绘制《临海县治附郭图》上,这条街没有街名的记载,而按照古迹、人名、地名而称呼这条街的所在地,当时称街的北端黄坊桥,南头揽秀楼,中间地段,从北至南称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桥头、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门周、腊巷口、安乐天、炭行街等50多处地名,由于地名众多,给当时的市民通信带来许多不便。为了统一街名,抗战时期,国民党县长庄强华对临海城关街道,选择了一些名人作了命名。命名的有文庆街、刘墩街、鸣雷街,将现在的紫阳街命名中正街。街名定了,当地市民还是继续称呼原来的地名为街名,中正街名在实亡。

1949年5月29日,临海和平解放,于1951年,临海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临海城关地区街名命名的决定。并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参照历史实际,对城关街名、巷名作了统筹规划和命名,为了纪念临海的和平解放,将中正街命名解放街,解放街一直沿用50年之久。同时,也将刘墩街改名为劳动路,睢阳街改名为继光街,保持了文庆街,其街名沿用至今。

历史文化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识志士将解放街的历史,作了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改街名的依据和理由。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冠名为紫阳街。改名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卒于元丰五年1082年,寿99岁,居住临海城关樱珠巷。张伯端著作《悟真篇》一书中,倡导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说,与魏伯阳《参同契》并居道家正宗。特别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为探索延年益寿秘密,历尽艰辛,倾其毕生精力,为人类健康与生存作出贡献。《西游记》六十九回至七十一回,还讲述紫阳真人救朱紫国金圣皇后的故事,说的是麒麟山有一妖怪大王赛太岁,得知朱紫国金圣皇后“貌美姿娇”,使用妖法将其摄入洞府,当作夫人。为不使皇后受辱,紫阳真人张伯端驾临麒麟山,把身上穿的一件“旧棕衣”变为“五彩仙衣”送给大王,作为“新妆”,妖王十分欢喜,送给皇后,皇后穿上此衣,妖王无法接近,一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难忍,故皇后身居妖洞,仍安全无事,后来孙悟空救出金圣皇后,夫妻得以团圆,但团圆不能近身,紫阳真人得知,从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没有“毒刺”,终于使国王与金圣皇后仍复天伦之乐。紫阳名声大增,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高位置,是一位杰出人物。在当今人们中流传尽广,紫阳街的街名就由此而来。

古迹的吸引力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

有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张伯端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原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历十九年?1591?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凤坊”,遗址尚在。在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这条街上,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历代人们爱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卫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盖,盖边有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现在的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冷却,吃起来比放冰箱更爽口。经修复的千佛井?即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尽多,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还有白塔,建于宋代,“文革”被毁,遗址在白塔桥饭店对面,保留完好。

“防火墙”


在紫阳街,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坊”,称“防火墙”,有《悟真坊》、《奉仙坊》、《迎僵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建造“坊”,前人用心良苦,设计出别具一格建筑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当今已成为街区的一道风景线。相传“奉仙坊”,说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养性,这里是百姓供奉过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则是另一种传说了,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百姓安康,人间生活幸福美满,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临海,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这些都是传说。但紫阳真人创造气功理论,对于后人养生、长寿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实话。 紫阳街历代出过名人张伯端、陈涵辉、王观澜等。有的故居仍还在。王观澜,是我党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患病期间,毛主席亲自前去看望,并给王观澜同志亲笔题词“既来之,则安之……”。解放后,他任中央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1906年出生于紫阳街240号。紫阳街的交界处,诸天巷14号,就是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和郭凤韶烈士纪念馆。街上众多的古迹,增加了人们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流连忘返。

百年老店显活力


紫阳街,是千年台州府所在地的一条又宽又长的台州府街,人们也自然而然地称呼它为台州府街。历史以来,商业发达,生意兴旺,是台州六县的商贸中心,紫阳街南头就是江厦街的码头,东面?现在龙兴寺旁?是天宁车站,水陆交通便利。古街上有34家百年老店,名扬省内外。商业兴旺发达,充满着活力。可在清咸丰六年?1856?、清光绪十七年?1891?的35年中,发生两次大火灾。特别是咸丰六年这次,从十字街口至白塔桥头,沿至千佛井处,有300多间房子被烧。后知府李鸣梧,研究防火措施,先后拨款建成9堵防火墙,每堵墙高三丈一尺,宽三四丈和五六丈之间,厚一尺半,拱门高一丈四尺,后又在防火墙旁边掘井蓄水,以备灭火之用。紫阳街大火过后,勤劳的市民,重建家园,积累资本,继续开店做生意。发扬老店的传统,面向全国,做活生意,使古城的紫阳街很快成为台州府一条商业繁华大街,有台州各县的,也有浙江各地商人,纷纷走进临海,经商开店。在当时来说,外地人在临海开店做生意是台州之首。

商店发展历史


追溯街上的商店发展历史,从宋代开始,十字街口?即紫阳街中段?与西大街、小街头,南门头沟通,十字街口已成为当时古城商业中心,市民云集。随着时间推进,到了清代,十字街口至诸天巷口一带,商店密布,商品众多,成了台州地区物资交流的中心。光绪二十年?1894?后,各种店有400多家。商家保持了历史经营传统,经营南北货、食品、布匹、医药、饮食糕点等等。到底紫阳街上有多少名店和老店,我经多方面了解和请教与我一起工作过的任忠岳同志;才搞清百年老店、名店。当时,在饮食糕点方面有:同受和茶食店、稻香村糕饼店、王天顺马蹄酥店、泰白象、冠春园、安乐天的饮食店,一洞天茶馆店、同康酱油店等8家。中西药店有方一仁、遂生源、岑震元、毛永隆、罗义记、大吉昌等10家。百货店有王森泰、林达源、锦顺、开泰等6家。南北货店有明昌、同庆和。还有杨茂聚五金店、江泰和漆店、李文宽笔庄、曹永和烟草店、蔡永利秤店、天一银楼等10家。

在百年名店老店中的方一仁、遂生源、岑震元和罗义记西药店,都配有坐堂名医,既看病又卖药,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童叟无欺、价格合理,从无出卖过假药。如方一仁药店抓中药时,非常讲究准确,几克、几钱都是称过,分帖极为均匀,受到顾客信任,名声远场,远至上海、杭州,近至宁波和台州各县都来这里购买药品。同受和茶食店开设光绪六年?1880?,创办人童氏,“童”与“同”谐音,而取名“同受和”,他自研配方和工艺,生产月饼,名扬全国上海一家食品店还曾派人来临海学习制作月饼。紫阳街的153号蔡永利秤店,创办于咸丰十一年?1861? 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第五代传人蔡雪贞,她是一位不简单的女子,继承父业,刻苦好学,学得一手好手艺,所制的木杆秤受到用户欢迎。王天顺马蹄酥老店,坐落紫阳街51号,他生产的马蹄酥,形状像马蹄,易保管,香甜松脆,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在紫阳街一百多年的商海拼搏中,有的坚持下来,继续营业,成名,也有的改换门庭,移作它用。为了振兴紫阳街商业,近几年来,市委、市府领导极为重视,从各个方面给经营者的帮助和支持,千年古街又焕发生机,各种商店星罗棋布,招牌,品牌,满目皆是,预示着紫阳街商业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老店发新枝,充满活力,新店出新芽,更有魄力”,紫阳街商业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充满无限魅力


“潮平潮落又潮涨”,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已修复的紫阳街,保持了古老的风格,展示了新的风貌,浙江第一古街的临海紫阳街,无论是它的房屋建筑,还是街道石板,都显示出古色古香、明丽的景色,一座座木结构、砖头墙,顶上铺木椽盖泥瓦片的江南古代建筑与街面石板路的泥土芬芳,一起发出清香,如一首诗,一幅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如来自上海一位客人说,我到过不少古街,临海这条古街无论从古,从内涵,从长度,都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现在的紫阳街,她正显示着无限魅力。

紫阳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当人们漫步在紫阳街上,无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紫阳街有今天,靠的是市委、市府领导,也是城建、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供电、电讯、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和市民支持的结晶。

房屋和店面的布局


紫阳街百年古代房屋和店面的布局有着严格规定,房子二层楼,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栏杆,安排得非常合理,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成为“前店、后坊、住房”三位一体典型住宅区,使人们广开眼界,增加见识。古代建筑,百姓从“福”、“运”、“平安”方面考虑尽多,房柱雕梁画栋,“狮子”、“鹿”等和“花鸟”“龙凤”,紫阳街柱头、门上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就是有“木雕、灰雕、石雕”三雕结合,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石板路


紫阳街的石板路,是全国各地城市街路中难得的一条路,唯有临海紫阳街仍保留着,当人们踏着石板,无不记起元、明至清代,这里是一条泥土街,到了民国初年,由当时叙丰园老板潘小掌出钱,铺上一排石板,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党专员庞镜塘与临海县长庄强华又在东西侧加上一排石板,就形成三排石板的街面,长期以来,遭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石板严重破损。解放前流传着“破破烂烂的临海城,灯不明,路不平”。如今紫阳街在地下埋了各种管道,并对电线、电话线、广播电视线,“三线”入地,解决了历史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为城市提供了美观和亮度。如今,凸现了明清建筑风貌,集商旅居和谐一起的紫阳街,呈现在人们面前。

古街


紫阳街,是台州府地一条古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条古街,它记载临海发展历史的兴衰,它有着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还要慢慢看,慢慢品味着,就会品出“古建筑、古石板路、古商店,古迹名胜,古民俗风情”的“五古”之味,就以古风遗韵来说,紫阳街就有许多习俗,元宵节之夜不在正月十五,而在十四之夜,中秋节不在八月十五而在八月十六,状元秦鸣雷的父母逢十五之日吃素斋,鸣雷为孝顺母亲而改之,后人随之。还有七月三十日,传说“地藏王”生日,每逢此日紫阳街香火插遍街上,成为“地上银河”。无论是古建筑、古街道、古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显示了紫阳街的无限魅力。

7

相关分词: 紫阳 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