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锥膛炮

锥膛炮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锥膛炮


“锥膛炮”是一种将炮管设计成后粗前细的“锥形”反坦克炮,其发射的弹丸的弹芯是一个细长碳化钨圆柱体,中部环绕着用软质金属制作的“弱带”或“弹裙”。发射时,弹带密封火药气体,并逐步受膛管挤压而变细,当弹丸出膛时,弹带已变成薄壳,其大部分被磨平后聚成一团,附在碳化钨弹芯的后面。这种弹丸的速度很快,穿甲动能增大,而碳化钨这种材料硬度又很大,所以,“锥膛炮”发射的弹丸的穿甲厚度大大提高。



起源


锥膛炮的原理并不新颖,早在20世纪初它就已被人们发现,此后曾经多次尝试将其运用于军用或运动步枪,但都未能获得成功。而在二次大战中,一个名叫格里什(Gerlish)的德国人却将这种原理成功地应用到了一种反坦克炮上。

格里什的设计


简介

格里什的设计是一种内膛直径从炮尾的28mm均匀缩小到炮口处的20mm的锥膛炮,同时,膛线的缠度也逐渐增大,因此,弹丸在身管内的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其转速也不断增加,从而可以保证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当然,制造这种火炮,特别是加工带锥度的身管,具有极大的难度,但它的初速可以大幅度提高。这种火炮发射的是一个带有碳化钨弹芯的直径为20mm的弹丸,初速达到4600ft/s(1402m/s),在1941年,这确实是一种前所未闻的速度。在800yd(731.2m)距离以内,这种弹丸的穿甲能力非常好,但在800yd以外,穿甲能力则明显下降。与其性能相比,它的重量轻得惊人,战斗全重刚刚超过500lb(227kg),还生产过一种专供空降部队使用的变型武器系统,采用的是看上去非常单薄的管式炮架,它的重量仅为260lb(118kg)。 然而,总的说来这种火炮并非理想。

性能

首先是在性能方面。说它的性能“好”,只是相对于像它这样的尺寸而言的,严格地说,它的穿甲威力只比已经过时的35/36式37mm反坦克炮略好一点,而在穿甲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不能由所节省的重量加以补偿。

弹药

其次是在弹药方面,这种火炮的弹丸实际上就是口径为20mm的普通弹丸,所不同的是在其周围安置了一个用轻合金制作的金属软壳和两条用软质材料制作的环形弹带,以便与锥膛炮的起始膛径相适应。射击时,由于弹带紧贴内膛,因此能可靠地密封火药气体,防止外泄。随着弹丸向前运动,膛径逐渐缩小,弹带不断受到挤压,到弹丸飞离炮口时即变成一个直径为20mm前面带有一颗沉重的碳化钨弹芯的金属长棒体。与普通弹丸相比,制造这种弹丸所需要的生产周期要长得多,技术难度也高得多。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它的弹丸必须由碳化钨制造,而战时德国这种材料的供应又极为缺乏,因此不可能大量用于制造反坦克炮弹。

其他缺点

除了上述之外,这种火炮还有其它一些缺点。这种锥膛火炮只能发射穿甲弹,不能发射榴弹,而且它的身管寿命也只有大约500发左右,超过500发后,身管即告报废。磨损和烧蚀最严重的是炮口,因而炮口部位的磨损量最大。

由于上述原因,这种被定名为41SFzb式28mm火炮的生产数量很少。但它制作精巧,并且采用了一种在方向和高低上可以自由转动的新式结构,射手只要推动手柄,而不是转动手轮,就可在方向和高低上任意转动火炮。尽管这种火炮的使用数量十分有限,但它却开创了一种新的样式,这种样式曾为后来的几种火炮所沿用。

42/30式锥膛炮


另外一种锥膛炮是42/30式锥膛炮,或称之谓41年式42mm反坦克炮。顾名思义,这种火炮的内径,在炮尾处为42mm,到炮口处缩减为30mm。这种火炮的生产数量也很少,但它却试图打破锥膛炮只能发射单一穿甲弹的先例,因而研制出了一种榴弹,然而榴弹弹丸的重量仅有10oz(283.5g),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这种火炮所使用的炮架与35/36式37mm反坦克炮相同,但射击方式与41SPzb式28mm火炮一样,即只需一名炮手就可进行发射和操作。

Pak 41锥膛炮系列


德国的第三种锥膛炮就是75毫米Pak 41锥膛炮系列,克掳伯公司设计的则是一种新的锥膛火炮,为了与其它火炮加以区别,将其取名为41式反坦克炮。由于40式反坦克炮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优点,因此赢得了合同,并且投入了大批生产。这种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卓著,而它所具有的在1000m距离上,着角为30度时,可以穿透94mm(3.7in)装甲的穿甲威力,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令人满意。

41式反坦克炮


后来,在一段时间以后,又提出了第二种计划,因为必须为这种火炮的简单性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火炮重达1t9cwt(即1498.2kg),炮手班难以进行操作,而在俄国境内,在春季雪融或冬季泥泞时,有很多性能完好和得心应手的火炮,就是由于炮手班无法将它们拖到拖拉机能够到达的地点,而不得不被忍痛抛弃掉。虽然撤消了41式反坦克炮合同,但作为德国在武器发展中所一贯遵循的“双管齐下”政策的一个有机部分,还是安排了少量生产。总共生产了大约50门,下发给执行特种任务的团队,他们一直使用到后来弹药供应完为止。这种火炮具有一些新颖的特点。它的身管由两部分组成,后半部分是一根普通的等口径身管,前半部分是一根滑膛的锥膛身管,到炮口时,弹丸的直径被压缩为65mm。弹丸自然还是通常那种周围带着“裙形”弹带的碳化钨弹芯结构样式。而正是由于这种弹丸才导致了这种火炮的衰亡。

因为当时钨材料供应十分短缺。以致在1941年以后。凡是用钨制作的弹丸都不得不全部停产。这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因为这种火炮的性能非常优越,如果不是出现了钨材供应短缺这种状况,它很可能会在莱茵-博西格金属公司的设计方案之前被选中。它的穿甲威力比40式反坦克炮高约50%,火炮全重则比后者轻300lb(136.2kg),而且配用的是一种独居一格的既低又轻的炮架。它的防盾本身就是炮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可用于支撑炮身,又可用于支撑大架。炮身吊在一个位于防盾前面的球轴上,因此,在方向和高低上转动非常轻便。身管前半部份(滑膛部分)的寿命为500发,在阵地上依靠炮手班自己的力量即可将其旋下更换,在整个身管全部报废、专用弹药全部用完以后,这种火炮中有一些,在换上它的竞争对手——40式反坦克炮的身管以后,仍在继续使用。

相关分词: 锥膛 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