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庄瑞源

庄瑞源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庄瑞源


庄瑞源

男,民国6年(1917年)出生于晋江安海。少时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受其三哥庄瑞霖早年从事文学创作的影响,爱好文学。抗战前夕,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入学后,对文学的兴趣有增无减,在萧乾编辑的《大公报》副刊、黎烈文主编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许多散文、小说。抗战期间,他随校先后迁往赣州、桂林、昆明,作品散见于《文艺阵地》(茅盾主编)、《中原》(郭沫若主编)、《现代文艺》(王西彦主编)及西南、东南一带报刊上。

民国28年(1939年),庄瑞源在香港初晤萧乾,巴金在座,萧乾向巴金推荐这位文坛新秀。一向热心扶植青年作家的巴金为他编选散文集《贝壳》(收散文11篇),列入他主持的《文学丛刊》第6辑中,于1940年初出版。其后,庄瑞源在文艺界前辈郑伯奇、朱雯等的扶持下,陆续出版《乡岛祭》(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合集)、《穷巷之冬》(短篇集)、《生——远景》(散文集)、《孤独者的灵魂》(短篇集)等。俞元桂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对他的散文作过中肯评价。他刻意在文体上多方进行探索,扩大创作题材,增强作品的现实感;长于抒情,不时以诗化的语言抒发出一种沉闷的灵魂独白,构成他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庄瑞源不仅创作成果丰硕,也热心于编辑、出版事业。抗战期间,他与黎丁、林蒲在桂林创办今日文艺社,编辑出版“今日文艺丛书”14种,均为进步作品。民国32年(1943年),他在屯溪行医之余,创办新生出版社,编印“新生文艺丛刊”(第一辑《暴风雨》);停刊后,又办“新生文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瑞源任南京军事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他在孔罗荪关怀下,加入江苏省作协,繁忙医务之余,先后译出德国安娜西格斯《死者青春长在》、波兰普鲁士《傀儡》等,均为洋洋巨著。1977年病逝。

相关分词: 庄瑞源 庄瑞 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