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珠光体

珠光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珠光体


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图为光学显微镜200倍下薄壁铸件基体.经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可见磷共晶体,片状石墨,珠光体及少量铁素体。

珠光体分类


屈氏体、索氏体区别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根据片层间距分为屈氏体和索氏体。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片层间距为0.25~1.9μm),称为珠光体。

在600倍以上光学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片层间距为30~80nm)的称为屈氏体(托氏体也译做屈氏体)。

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索氏体。

三者总称为珠光体。

形成原因

1)片层间距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片层间距的倒数与过冷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3)片层间距的细小程度受可能获得的驱动力限制。

奥氏体化温度、转变前奥氏体晶粒大小,只影响珠光体团的大小,对片层间距无影响。

相关分词: 珠光体 珠光 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