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周天军

周天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周天军


周天军,1969年生,山东龙口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气候模拟、海气相互作用、亚澳季风变率和东亚气候变化研究。

中文名:周天军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9年

职业:研究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学历:博士



个人简历


学历

1996年9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学专业,博士。

1991年9月—1994年7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气候学专业,硕士。

1987年9月—1991年7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物理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01年6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8月—2001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994年8月—1996年8月:中国气象局,助理研究员。

国际合作经历

2009年9月-12月,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循环研究中心(HyARC),访问教授

2009年1月—2月,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CRD),访问学者

2008年5月—7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大气和气候研究所(IACETH),访问学者。

2006年6月—8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访问学者。

2001年10月—2002年1月,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研究中心(NERSC),访问学者。

2000年5月—2001年1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动力气象实验室(LMD/IPSL),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2010 - 至今: Lead Author (LA), IPCC WG1 AR5

2010.01-2015.12: Regular Associate of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CTP)

2009年3月--至今: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变率和可预报性计划 (CLIVAR)亚澳季风工作组AAMP(Asian-Australian Monsoon Panel)委员

2011年6月-2015年10月: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GEWEX)辐射工作组(Radiation Panel)GRP委员

2007年--至今: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联合会(IAMAS)中国委员会 委员

2009年5月--至今: 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9年5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8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群“圈层相互作用与亚洲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顶层设计专家组成员

2007年--至今: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专家组成员

2004年10月--2008年9月: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

2011-至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APJAS), Editor

2011-至今:《气象学报》常务编委

2008-至今: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责任编辑

2009-至今:《大气科学》常务编委

2010-至今:《气象科学》编委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气候模拟和海气耦合模式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亚澳季风变率研究。主要学术成就有

(1) 围绕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机理,系统开展季风变率模拟研究,模拟证实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增暖是导致全球陆地季风区降水减弱的重要因子,证明其对东亚季风减弱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揭示了印太暖池增暖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西伸的机理,诠释了东太平洋遥强迫和局地海温强迫对副高年际变化、亚澳季风年际变化的强迫作用;

(2) 围绕东亚季风和亚澳季风年际变率的机理,揭示对应ENSO衰减年和发展年的两种东亚季风年际变率主导模态及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发现西北太平洋季风降水和局地海温异常关系对ENSO位相的依赖性并给出机理解释;揭示赤道中东太平洋遥强迫和局地海气反馈作用对亚澳季风降水年际变率可预报性的影响,合理解释基于海温强迫的亚澳季风环流变率的可预报性;

(3) 合作发展多圈层耦合的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LASG/IAP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利用气候系统模式进行海洋热盐环流变率机理研究,进行了过去百年和千年气候变化的归因研究,指出全球模式在模拟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方面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了观测海温驱动下不同季风环流变化的可预报性,指出了导致东亚季风可预报性偏低的原因。

(4) 系统开展东亚气候变率分析诊断研究,合作揭示了东亚气候年代际变化的三维结构,指出了不同季节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关联,解释了以北大西洋涛动为主要特征的中高纬度过程与东亚气候异常的联系和云辐射反馈过程等机理,合作揭示了东亚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主要主持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气相互作用和季风》(资助号:41125017),主持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制与评估》(2010CB951900)第四课题“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不确定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第4课题《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40890054),主持人。

财政部/科技部公益类行业专项《东亚对流层温度的年代际和年际变率及其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GYHY200706010),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千年三个特征时期气候的模拟与比较”(40675050),主持人。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大尺度季风-海洋相互作用以及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的跨海盆遥相关”(40628006)。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助理、课题组长。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延续项目“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理论”(40221503),课题组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2006CB403603),课题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东亚季风形成和变异的诊断、模拟及其可预测性研究”(40523001),课题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气和海洋的极向热输送量的估算及其气候影响研究”(40375029),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洋热盐环流对气候变率的影响研究”(40005004),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洋环流的变率研究”,主持人。

主要论文


张丽霞,周天军,曾先锋,陈昊明,包庆,2011:积云参数化方案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的影响,大气科学,35(4),777-790

郭准,吴春强,周天军,吴统文,2011:LASG/IAP和BCC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云辐射强迫之比较,大气科学,35(4),739-752

李忠贤,周天军,孙照渤,陈海山,倪东鸿,2011:GAMIL模式海气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及其对大气环流年际变率模拟效果的影响,大气科学,35(2), 311-325

刘景卫,周天军,吴春强,郭准,2011:海气耦合模式FGOALS_gl模拟的水汽和云辐射反馈过程[J]. 大气科学, 35(3): 531-546.

李博,周天军,林鹏飞,包庆, 2011: 冬季北太平洋海表面热通量异常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式模拟,气象学报,69(1),52-63

任雪娟,杨修群,周天军,房佳蓓,2010: 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的比较分析:大尺度特征和瞬变扰动活动,气象学报, 68(1), 1-11

黄建斌, 王绍武, 龚道溢, 周天军, 闻新宇, 张自银, 朱锦红 2010: 近千年的大气涛动. 科学通报, 55, 1932-1936

李博,周天军,2010:基于IPCC A1B情景的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多模式集合结果及其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研究进展,6(4),270-276

满文敏,周天军,张丽霞,2010: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大气科学,34(6): 1141-1154

满文敏,周天军,张洁,吴春强,吴波,2010:一个气候系统模式对小冰期外强迫变化的平衡态响应,大气科学,34(5),914-924

王璐, 周天军, 吴统文, 吴波, 2010: BCC大气环流模式对亚澳季风年际变率主导模态的模拟,气象学报,67(6), 973-982

相关分词: 周天军 周天 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