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重修儒学记

重修儒学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重修儒学记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重修儒学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东阳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古之论学者有三:其上为道德,其次则为事功,又其次则为文章。凡以为世道计者,挟此以往,虽其所施不同,然皆足以泽天下及后世。其弊也,则专事进取,不知其所以仕,乃或因而假之若芻狗然[1],既有所得,则委置不复顾。而古之所谓学者,荡乎无有矣。论学之政者亦然矣。大则正伦理,厚风俗;其次或试其政事,或课其辞藻,皆有所成就,然必群之以馆舍,养之以廪禄,齐之以号令条格,使有所系而悦其心,有所据而致其力,有所警动感发而成其业。然后为可其獘[2]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或又而为善不待惩而不为恶。今学校遍天下,而圣贤不时出,则学之不修,岂非为政者之责哉?

泰和[3]萧公自南京主事为湖广按察司佥事[4],慨然以风纪为任,成化[5]甲午至永之祁阳,观其学舍敝陋,集县官师儒而问焉。兹学也,肇宋历元复于国朝之初[6],盖历百年于今矣。公曰:“吾与二三子实任其事。”其无所与让,乃命知县吴君谦,董其役训导,熊君威佐之,始于十一初七日,终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日月一币而成[7]。萧公乃临而观之,则告于郡属曰:“学之政有废有兴,政有本末,施有先后,顺理者为善治,具举者为全功,尔诸君其黽勉倡廉[8],使尔政与学俱新也”。众皆曰:“敢不夙夜惟公之命!”则又告于诸生曰:“士不患无名,患学之不成;不患不能学,患不知所以学耳。”诸生归而求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学其俱新也。众皆曰:“敢不夙夜惟公之命!”退则相与议曰:“惟公之嘉志伟绩,不可以无纪。”于是教谕王君冕,具书牍训导,杨君正考绩上京师,以请于余。惟吾宪侯之盛举,鄰君之美政与诸君之有志于教与学,皆可书也。遂为记之,俾刻于学宫,以诏后人。萧公名祯字并祥,余同年进士也。

作品注释


[1]芻(zōu):古“齺”字。齿相咬。

[2]獘(bì):通“毙”字。仆倒。

[3]泰和:明代县名,时属江西吉安府。

[4]按察司:官名。佥事:官名,其职务为协理郡政,总管文牍。

[5]成化:明朱见深(宪宗)年号。公元1465—1487年。

[6]肇(zhào):开始。宋:宋代。历:经历。元:元朝。国朝:本朝。

[7]日月:日子,这里指时间。一币:一匝,一周,环绕一周叫一币。币,同匝,读zā。这里代表一个月。

[8]黽(mǐn)勉:尽力,努力。

作品赏析


该诗选自《永州府志》。李东阳,明代大学士。文章记叙了当年与作者同考取进士的湖广按察司佥事萧祯重修儒学、重视培养人才的事迹,指出办学与为政的辩证关系,说明重修儒学的重大意义,并将此文“俾刻于学宫,以诏后人”,昭示写此文的目的。

文章以“记”为主,“记”“议”结合。“记”得具体,“议”得深刻中肯,把“重修儒学”的主题说得清楚明白。文章围绕中心,逐层递进,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论说中,正反结合,事理通达,说服力强。文章成功使用了类比、反问等修辞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相关分词: 重修 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