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位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直辖市,学校创办于1929年,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现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等三校组建新的重庆大学,现有A、B、C、虎溪四个校区,占地57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49000余人。学校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学校主页:

中文名:重庆大学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CQU)

简称:重大

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创办时间:1929年10月12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林建华

知名校友:任正非、向巴平措、丘中建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

主要院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17个

硕士点:199个

博士点:133个

院士:15人

主要奖项: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20个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重大简介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办学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历史沿革


建校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1935年为四川省立大学,1942年成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

学校地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西部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学校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在1934年3月13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沙坪坝视察重庆大学后赞叹学校“颇有蒸蒸日上之势”。抗战时,蒋介石甚至准备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

重庆大学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当时学校全称为“国立重庆大学”。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潘序伦、郑衍芬、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道衡、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潘大逵、王铁崖、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理工,经管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艺术、法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

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的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及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调整到其他高校,经并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后,成为一所以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多科性工业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止1966年,全校共有6个系,15个本科专业。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经管、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法学、环境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奠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

2011年牵头建立了重庆大学联盟,并同北京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势头。6月份,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建立,积聚了大批知名学者。

壮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与改革建设,新增了经管文法艺术体育类专业,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属于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建设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

原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个系,15个专业。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 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三校合并后,为了建设好新重大,2001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明确提出,重点推动重庆大学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尽快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的实质性融合,提高了办学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办学实力。2001年经部市共建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美视电影学院,2002年恢复成立法学院,2008年恢复成立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并于2007年将人文艺术学院调整为艺术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加强了人文科学的学科建设。

院系

重庆大学现设有30个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独立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全日制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0余人,本科生30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继续教育等其他各层次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博士后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个,以及MBA等9种专业学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6个。本科专业88个,覆盖文、法、理、工、经、管、艺、农、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4个。在职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余人,中国工程

院院士4人,另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正、副教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

2011年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14.38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50%,比2010年同期增加1%,年终就业率91.34%,比2010年上升0.74%,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0%和年终就业率85%以上的工作目标

成就

重庆大学经过八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专业学科门类设置较广,师资力量较雄厚,教学科研设备条件较优越的大学之一;成为一所理科基础较坚实,工科实力强劲,经、管、文、法、农、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重庆大学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为国家输送了二十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达40余人 。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重庆大学先后聘请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法学家潘大逵、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著名学者任教;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适逢重庆成为陪都的历史机遇,汲大学名校名家之文化滋养,丰厚其自身科技文化底蕴,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当时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等。

建国后至1978年期间,我国白云鄂博大铁矿发现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教授;我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的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被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著名学者乐森璕教授;研制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补了我国塑料生产空白的高分子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等知名学者在该校先后任教。如今,重庆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是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担任,还邀请了著名影视演员濮存昕担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陆定一、吴玉章、蒋南翔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贺国强、汪洋、薄熙来、方毅、杨汝岱、陈至立、许嘉璐、钱伟长等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建设部、重庆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领导也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师资


名师荟萃

马寅初(1882—1982),男, 汉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1938-1940,任重庆大学教授,商学院院长。

李四光(1889-1971),男,蒙古族。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1946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

吴宓(1894-1978),男,1894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早岁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曾任重庆大学外文系教授。

何鲁(1894-1973),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国民政府时期被评为部聘教授,曾任重庆大学教授,校长。在重庆大学期间,何鲁受国民政府委托,审定了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

潘大逵(1901-1991)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四川开县人。1946年在重庆大学法学院任教,担任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政治系主任。

王铁崖(1913-2003) 原名庆纯,号石蒂,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1913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三)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7年夏负笈西洋,远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国际法学家劳特派特教授,继续研读国际法。20世纪40年代,曾在重庆大学法学院任教。

张洪沅,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创办者之一。193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1-1952年,任重庆大学校长,兼化学工程系主任。1959年,评定为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唯一的一位一级教授。

冯简, 1937—1949年任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工学院院长,后任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国内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短波电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直中,男,1917年4月生,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曾任工学院副教授。

潘序伦(1893-1985) ),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会计之父”。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曾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

叶元龙(1897—1967),经济学家。安徽歙县蓝田村人。1897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生于歙县蓝田村。1915年毕业浙江衢州中学,民国4年(1915)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大同大学,自费留学美、英、法三国,获美国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该校“金钥”奖。1938年-1941年任重庆大学校长。

陈志潜,四川华阳人,1921—1929年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公共卫生学之父”,1950年参与制订了中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九三学社成员。1946—1952年任重庆大学医学院院长、重庆中央医院院长,重庆大学医学院创始人。

陈豹隐,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国内翻译《资本论》第一人。曾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新中国一级教授。

魏寿昆,男,1907年9月16日出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

柯召,男,1910生于浙江,杰出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

候光炯,男,上海人,土壤学家,中科院院士,一级教授。

吴冠中(1919—2010),男,汉族。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曾执教于重庆大学建筑系。

程登科(1902―1992) 留学德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重庆大学体育系主任。

甘祠森(1914--1982)原名永柏,四川万县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银行系。后经陈豹隐引荐,任教于重庆大学商学院。

李紫翔(1902——1979) 安徽泾县人。原名李延瑞,曾用名董志诚。1922年任安源路矿子弟学校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后任重庆大学银学系教授,求精学院院长。

人才战略

重庆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方针,通过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相结合、强化国内外培养,加大引进力度,采取奖励、资助并举的方式,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在职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另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2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正、副教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

办学特色


坚持产学研结合,拓展学生培养空间。

注重学科建设与专业调整,形成了优势学科专业体系。

校园设施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700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8万多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360万余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80余个,其中电子图书16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36900种,建有5个现代化电子阅览室。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61个,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虎溪校区

为实现重庆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大学于2004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位于重庆市规划中的西部新城的重要区域――重庆大学城内,因选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街道(原虎溪镇),故名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以下简称虎溪校区)。虎溪校区离位于沙坪坝沙正街的老校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

虎溪校区占地3670亩,其中,教学用地2628亩,教职工住宅用地和发展用地1042亩。校区浅丘地形,视线开阔,东望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虎溪河沿校区南边界蜿蜒流过,自然环境良好。

虎溪校区于2004年12月18日开始动工修建,计划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高标准、园林式、现代化的一流校园。截止2009年9月,共计15000余名本科一、二年级,1000余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在此学习、生活。虎溪校区环境优美,校内花木繁茂,山林湖泊点缀其间,各类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先进齐全,已成为一个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课题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市级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教学名师9人。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国Siemens、美国Rockwell自动化、IBM、Microsoft、ABB、利宝集团、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日本OMRON、FUNUC、电装株式会社、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近20家境外公司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派出3000多人次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考察等;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新西兰前总理莫尔、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前商务部长古特雷斯、WTO总干事拉米、著名大学校长等不少国家和地区政要、知名人士曾来校访问,杨振宁、李政道、田长霖、克莱茵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韩国、泰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哥伦比亚等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重庆大学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建的澳大利亚拉伯筹大学孔子学院目前也已经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校董会

重庆大学校董会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部属高校第一家校董会,成立于1994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为重庆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多年来,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长期稳定"的原则,校董会成员由初期的14家董事单位发展到目前包括柳工集团、云天化集团、攀钢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讯、中国建设银行、香港美视集团、五粮液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长虹集团、交通银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大型企业在内的共30家董事单位。校董会坚持以“服务经济为先,服务企业为先”和“以贡献促共建、以互利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董事单位与学校的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与学校实行产学研合作,在科研攻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董事单位的进步和发展。校董会以产学研合作方式,为推进重庆大学"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按照“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和部市共建,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创新型校园、和谐的校园,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目标而努力迈进!加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据重庆大学官方网站资料显示,2011年在任校领导为:

党委书记 欧可平

校长:林建华

党委副书记:陈德敏

常务副校长:张四平

党委副书记:肖铁岩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晨光

副校长:杨天怡副校长:黄宗明

副校长:张宗益

副校长:杨丹

副校长:刘庆副校长:孟卫东

历任党委书记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郑思群 1953年12月至1966年8月

第二任 曾德林 1972年4月至1980年5月

第三任 何文钦 1980年5月至1982年2月

第四任 张文澄 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

第五任 程地全 1983年8月至1989年5月

第六任 顾乐观 1989年8月至1997年12月

第七任 欧可平 1997年4月至2000年5月

第八任祝家麟 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

第九任 欧可平 2005年12月至今

历任校长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校长: 刘湘 1929年10月-1935年8月

第二任校长: 胡庶华 1935年8月-1938年7月

第三任校长: 叶元龙 1938年10月-1941年7月

第四任校长: 张洪沅 1941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五任校长: 何鲁 1950年3月-1952年11月

第六任校长: 郑思群 1956年7月-1966年8月

第七任校长: 曾德林 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第八任校长: 何文钦 1980年 5月-1982年 4月

第九任校长: 江泽佳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第十任校长: 顾乐观 1986年12月-1992年 8月

第十一任校长: 吴云鹏 1992年 8月-1996年 8月

第十二任校长: 刘飞 1996年 8月-1997年 7月

第十三任校长: 吴中福 1997年 7月-2003年 1月

第十四任校长: 李晓红 2003年 2月-2010年12月

第十五任校长: 林建华 2010年12月-

学院设置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 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  

著名校友


专家学者

杨明照,男,1909年出生于重庆大足,1930年进入重庆大学文科预科,1932年升入重庆大学国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龙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被誉为“龙学泰斗”。

钱荣堃,男,191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银行系,曾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国际金融专题研究》、《国际金融专论》、《国际金融专题剖析》等。

陈重穆,男,1926年4出生于重庆巴南,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晋升为教授,历任西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重庆市数学会理事长。

李星学,男,1917年出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男,1922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男,1921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学锦,男,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7-1948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尚平,男,1930年出生四川隆昌,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忠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大竹,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男,193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自贡,1948.9-1952.11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明镇,男,1918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效祥,男,1918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39-1941年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知礼,男,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黄尚廉,男,1936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54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男,1931年出生于上海,1949.9-1950.8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中,男,1937年出生于重庆市,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男,1944年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茂才,男,1934年出生于山西岢岚,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康来明,男,1934年生于天津,1962年重庆大学汽车系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著名汽车专家,一汽汽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马庭林,男,汉,1944.8.25出生,河南省武陟县人,1967.7.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吴礼运,男,1933.11出生,安徽合肥人,1956.7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徐尚志,男,1915.11出生,四川成都人,193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熊显彬,男,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文沅,男,1981和1987年分别获重庆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IEEE授予最高学术称号—IEEEFellow,1996年荣获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杰出工程师”奖。

唐远炎,男,1966 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IEEEFellow。

何金良,男,1991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IEEEFellow。

李世蓉,女,1957.11出生,四川雅安人,1978.07-1982.01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1984.09-1987.07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9.6.24,李世蓉被选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全球主席(2009—2010)。

盛湘渝,女,1972年出生,湖南人,1989-1996年在重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英国皇家气象学会高级专业会员,英国环境科学研究所专业会员。

高校领导

陈德文,男,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李晓红,男,汉族,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国林,男,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张卫国,男,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西南大学校长。

张宗益,男,毕业于重庆大学,1988年,1993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陈流汀,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朱祥华,男,1953-1955年在重庆大学通信专业学习,后因院系调整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刘伯权,男,1978年至1982年在重庆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副校长。

张湘伟,男,198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彭小奇,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

张文卫,男,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欣平,男,1982.1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重庆科技学院院长。

贺建民,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

吕明,男,1999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何建平,男,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丹,男,1985.7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仪表专业,1990.4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柯玲,女, 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成都大学副校长。

刘清友,男,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精密制造专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

伍维根,男,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攀枝花市委主委,攀枝花学院副院长。

周哲玮,男,1982.1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伦,男,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黄明,男,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07.1,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周直,男,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1985-1988在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易志坚,男,1985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力学专业,2003.12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施进发,男,1994年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管优秀专家,现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郑旭煦,女,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张学洪,男,湖北荆州人,重庆大学博士后,桂林理工大学校长。

冯涛,男,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后在重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7任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政府领导

刘鹏,男,1951年出生,1979-1982年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蒲海清,男,1941年出生于四川南部,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重庆市市长,国家冶金局局长,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向巴平措,男,1947年出生于西藏昌都,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聂卫国,男,1952年出生于重庆市南川县,197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邦柱,男,193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1993.1任湖南省省长,1995.2任国内贸易部部长,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和志强,男,1934年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县,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85年至1998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秀智,男,193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1993.2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志文,男,194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四川省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碧莲,女,1945.2 生,四川射洪人,1962.9-1967.7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学习,1998.1任甘肃省副省长、党组成员。

李玉光,1953.6生,重庆市人,1973.9-1977.7在重庆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学习,2003.09.16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李先逵,男,1944年生,四川达县人,196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1982年该校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

高峰,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云南个旧,198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1987.08-1990.07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09-1995.11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04任云南省副省长。

秦宜智,男,1965.12出生于河南新乡,1991.09-1994.04 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09-2011.11,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2011.11-现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树基,男,1935.2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51年进入重庆大学矿冶系学习,一年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到云南大学矿冶系就读,1989-1993年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康纲有,男,汉族,1941.4生,重庆江津人,196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专业,2000.1-2007.1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秦敏,男,1963年出生于山西高平,1979.9-1983.7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吴刚,男,汉族,1956.10生,安徽祁门人,1978.03—1982.03 重庆大学金属矿开采专业学习,1982.03—1984.07 重庆大学矿山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09—1992.12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1.2,重庆市副市长。

王晓东,男,汉族,1959.5月,山东无棣人,1978.9-1982.7,重庆大学锻压专业学习,工学学士,2011年2月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企业精英

石启荣,男,四川渠县人,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

刘明忠,男,1982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新兴铸管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国春,男,197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

任正非,男,贵州都匀人,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易军,男,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玉东,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博世中国总裁。

梁尤平,男,195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会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

尹家绪,男,重庆人,1998.4-2002.1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2003.3-2008.6在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景柱,男,河南兰考人,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海汽集团董事长、海马股份董事长、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海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亚雄,1998.6-2001.7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吕华祥,四川南充人,1982.7毕业于重庆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张良,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洪,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代德,男,汉族,1963.4出生,四川安县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劲,男,四川内江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锻压专业,2002年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川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刘加才,男,汉族,四川自贡人,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向德洪,男,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专业,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黄运飞,男,四川省邻水县人,1983、1986本科及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北京土博士企业机构董事局主席。

游忠慧,女,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深圳市海云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高,男,湖北省罗田县人,198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光电精密机械专业,1992、1995年分别在重庆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天极网总裁。

兰晓华,男,1999.9-2003.7在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香港商报传媒公司副总裁。

颜艳春,男,四川南充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机器视觉专业,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长兼CEO。

唐立新,男,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佰腾集团董事长。

李涛,男,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人民英雄

赵化宇,男,1972.5生,1994.7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二级警督警衔,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北京时间2010.1.13,赵化宇在地震中牺牲,烈士。

刘波涛,男,重庆市丰都县人,重庆大学2007级化学应用系学生,2009.7.21,救起了落水女童刘天艳,自己光荣牺牲,重庆大学党委追认刘波涛为中共党员。

孔琳,男,1973年生,重庆人,199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专业,2005.9.18夜,在重庆沙坪坝区石门大桥下的汉渝路码头,两名大学生失足掉入湍急的江水中,孔琳与18岁青年李俊超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将落水的两人救起,孔琳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而牺牲,2005.9.23,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授予孔琳“舍己救人英雄”称号。

文艺名家

阎肃,男,1930.5.9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系。作品有《江姐》、《敢问路在何方》、《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

张国立,男,1955.1.17生于天津,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代表作有电视剧《金婚》,《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李元胜,男,四川省武胜人,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著作有《李元胜诗选》、《城市玩笑》,组诗《景象》获2003年度人民文学奖。

潘杰客,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主持人,上海东方卫视的独立制片人兼主持人,亚洲资本论坛首席主持人。

科研


国家重点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学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工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工学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学 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建筑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工学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工学 矿业工程 采矿工程

工学 软件工程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培育)

工学 冶金工程 钢铁冶金(培育)

管理学 工商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注: *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211工程”(12个)

光电技术及系统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工程

现代技术经济及管理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受信息传输技术

生物信息与生命工程新技术

复合共生矿冶金科学及高值新材料制备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

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

山区岩土工程与现代结构工程

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

先进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

智能计算与软件工程技术

中国法治建设及理论创新

省部级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学科级别 备注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 一级

物理学 理学 一级

力学 工学 一级

机械工程 工学 一级

光学工程 工学 一级

仪器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一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一级

冶金工程 工学 一级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学 一级

电气工程 工学 一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学 一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一级

建筑学 工学 一级

土木工程 工学 一级

矿业工程 工学 一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一级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一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一级

工商管理 管理学 一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法学 二级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学 二级

设计艺术学 文学 二级

计算数学 理学 二级

植物学 理学 二级

电路与系统 工学 二级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工学 二级

软件工程 工学 二级

科学技术哲学 哲学 二级 立项建设

人口、环境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 二级 立项建设

经济法学 法学 二级 立项建设

新闻学 文学 二级 立项建设

应用数学 理学 二级 立项建设

物理化学 理学 二级 立项建设

化学工程 工学 二级 立项建设

药物分析学 医学 二级 立项建设 注:19个一级学科共覆盖72个二级学科,共重点二级学科数80个。

重庆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2个,以及MBA等9种专业学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

研究中心/平台

“985”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及其涉及学科如下: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际研发中心

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设)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

飞行器测控与通信(已经通过立项评审)

教育部工程中心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省级重点实验室

制造系统工程实验室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冶金工程实验室

电工新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实验室

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工程灾害实验室

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热工实验室

岩土工程实验室

材料物理实验室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实验室

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污染防止与废物资源化实验室

建筑技术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轻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中心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摩擦副与传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轻金属材料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功能基因及调控技术实验室

重大院系调整


(此部分参考《重庆大学校史下册1949-1994》,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以及2009年的《漫步重大》创刊号):

1952年重大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部分老师调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52年重大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西南财经大学;

1952年重大法学院参与组建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即西南政法大学;

1952年重大体育系科调入西南师范学院,即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

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农业系科调入西南农学院,即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筑参与组建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1953年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1955年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

1956年在重大地质系的基础上成立四川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

1952年调入重大有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川南工业学院机械科和电机科,石油专科学校钻探和机械科,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机械科。

1952年调整中,文,商,法,医学院全部调入他校,工科专业有进有出,理学院暂时保留未动。

1952年9月20日,以何鲁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重庆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开始着手搬迁事宜。从9月28日起,到11月19日,一个半月的时候,调整搬迁工作基本结束。但是对重庆大学的调整远没有结束。

1953年理学院全部调入四川大学,1955无线电系全部调出 ,1956地质系全部调出,

1952大调整中,工学院是唯一保持了较强实力的学院,因为此时整个重大只剩下一个学院--工学院。工学院自身也受到重创,无线电系和地质系全部迁出,土木建筑系也全部迁出,1958年重大曾增设了国防科技专业的6个新系,1962年时这6个新系又被调整组合,重大仅保留了无线电专业。第一次调整后工学院所存在的6个专业为:机械制造系,动力系,电讯系,采矿系,冶金系,地质系。

第二次调整后所设置专业为:机械制造系,动力系,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至此,风雨飘摇中颠簸着艰险成长的重大只有5个专业。

校歌

江汉思禹功,

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

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

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科学,

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

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

誓作前锋。

歌词作者

校歌歌词是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先生在1936年撰写的,共55个字。这首70多年前创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爱国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歌。胡庶华生于1886年,湖南攸县人,1968年在北京逝世。他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北京译学馆毕业,1912年公费留学德国,获铁冶金博士。192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件,曾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192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庆大学校长。

曲作者许可经先生,1904年9月出生,四川三台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先驱者,1936年任重庆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歌词注解

1.“江汉思禹功”

江汉可注为长江、汉水,也可借喻为江汉平原或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思——怀念的意思。

禹——大禹。大禹,据考是四川人,是4200多年前的部落首领。

功——指的是功劳、功业、伟绩。

(1)校歌一般都是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从学校诞生时的背景入手。《重庆大学成立宣言》对重庆地理位置描述的第一句话就是“重庆外受江汉委输,……”重庆的地理位置在长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是西南地区的重镇,是长江上游的交通中枢。歌词一开始就用宣言所用的“江汉”,巧妙地道出了地理位置。

(2)用“思禹功”道出了重庆最早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大禹是4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人物。中国工程师协会不少人都认为大禹是中国最早的工程师。胡校长作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对大禹的业绩是很熟知的。胡校长在这里用这个词,可以说是内涵很深,又贴切。

2.“教化溯文翁”

指的是四川学校的开办,起始于2100多前年的蜀太守文翁(名党,字仲翁,一说翁仲)。

溯——就是追溯,寻求事物本源的意思。

歌词起始的10个字,从大禹治水谈到了四川办学的本源,从4200年前谈到2100多年前,说明歌词是从历史动态发展的角度写的。

3.“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讲的是重庆大学的开办,气势不凡。

4.“考四海而为俊”

考——即考核、考察、选取。而——连接词。

为——做,行。俊——才智超群的人、出色的人才。

“考四海而为俊”的意译就是从各个地方选取才智出色的可造之才成为重大学生。

5.“障百川而之东”

障——捍卫、保护。

“障百川而之东”这六个字可以作这样理解:选取的学生具有民族的气节和爱国的情怀。胡校长用的“障百川而之东”是有出处的。山西平遥古城有对联 “障百川而之东和府九泉”。宋朝文天祥《致秘书王监臣》诗云:“人生晚节良不易,颓波直下谁障东?”“颓波”指侵略势力、恶势力。当铺天盖地的侵略势力袭来的时候,谁来捍卫、保护百川流域之疆土?反映的是一种民族的气节和爱国爱民的精神。

6.“研究人文,振兴理工”

这八个字涵盖的意思是要科技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要培养科技人才。

7.“启兹天府”

启——开发,发展之意。

要开发四川,发展四川。这与办学理念中的佑启乡邦、造福四川民众是一个意思。

8.“积健为雄”

积——聚。

健——强也,有力也。

雄——杰出的人才。

这四个字讲的是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杰出人才。

9.“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兮——加重语气的感叹词。

意思是我们宣誓,一定要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前锋。

相关分词: 重庆大学 重庆 庆大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