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西文化十一讲

中西文化十一讲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西文化十一讲


基本信息

作者:邓晓芒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535552099 [十位:7535552099]

页数:435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内容提要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

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最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题目大都来自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它们在课堂上获得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共鸣,而且在各种场合的讲座中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具体包括“我们为什么没有真信仰”“西方伦理精神探源”“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中西艺术精神比较”等。

图书目录

(一)我们为什么没有真信仰

(二)西方伦理精神探源

(三)中西怀疑论比较

(四)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

(五)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六)黑格尔辩证法与中西哲学

(七)中西艺术精神比较

(八)中西生死观比较

(九)中西法制思想比较

(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十一)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反思

后记

文章节选:

(三)中西怀疑论比较(本文为2002年12月2日于吉林大学逸夫楼十六阶讲演的记录稿,经本人整理)

非常高兴能到吉林大学和同学们见面,吉林大学是我很早就仰慕的地方。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中西怀疑论的比较》。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来谈。是因为当前国际和国内思潮的现状引起的一些思考。哲学与现实结合得很紧密,我考虑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中国当前的现实和上个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兴起的一股怀疑论思潮出发的。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经讨论了许多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文精神的讨论就涉及这个问题,一些文学作品里面也包括有这种倾向。当代中国的怀疑论是一个主流思潮,也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思潮。在西方有后现代,从尼采以来西方人也陷入了价值失落和虚无主义的境地。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包括一般老百姓,表现在文学里面,包括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文学,都表现出对价值的怀疑,对神圣的东西采取否定和鄙薄的态度。

作者介绍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三大批判精释》(合译),胡塞尔《经验与判断》(合译);发表论文(含译文)20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