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中南财经大学新闻系,它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1948年中原大学创建之初设立的新闻专业。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拥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文化传播研究所、涉法文学研究所、中日韩动漫研发中心等四个研究所和图书馆分馆及新闻广播电视实验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系所专业


学院下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设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文化传播研究所、涉法文学研究所和中日韩动漫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


截至2009年4月25日,学院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50人,正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学院教师承担了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办学特色


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了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文化产业特色方向,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了动画特色方向。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

交流合作


学院重视广泛领域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马来西亚董教总、新纪元学院、英豪多媒体传播学院、韩国东西大学等国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定期交流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互访计划。学院鼓励、支持师生到海外教育机构访学深造,与韩国联合培养影像、动漫专业双学位班已规模招生。

实践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在校外建设了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上海电视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广西日报》以及澳亚卫视等30多家媒体为主的教学实习基地。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主流媒体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的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部门领导;还有一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

发展前景


面向未来,学院将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人才培养


新闻学专业(文科、理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新闻、文学、经济或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报社、电视台、电台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从事宣传和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专门型人才。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以新闻学为核心,兼有经济学或法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为报社、电视台、电台培养具有新闻学和经济学或法学知识的复合型记者、编辑、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以及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和企业的文化传播专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 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有关知识。

2. 熟练掌握从事新闻记者、编辑和新闻事业管理或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所必须掌握的采、写、编、评、管等基本知识和实务技能。

3. 熟悉与新闻宣传有关的经济、法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4. 了解新闻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5. 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学知识修养、较强的汉语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审美意识。

6. 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8.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9. 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较高的外语水平,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大众传播学、新闻评论学、经济新闻概论、广告学、新闻摄影、马列新闻论著选读、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中外新闻史、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等。

四、特色方向

本专业设有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

经济新闻主要特色课程为:经济新闻报道、新闻策划、媒介营销、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市场营销学、投资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等。

法制新闻主要特色课程为:法制新闻概论、法制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法、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原则上为四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原则上为四年,学生可在三至六年内 完成学业。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总学分150+12学分 (其中课内学分为136,实践环节学分为14,课外学分为12),符合毕业条件者,方可准予毕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文科、理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编辑、采访、策划、节目主持、宣传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特点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广播电视新闻学为核心,跨经济学、管理学或法学等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培养合格的高级传播人才。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

2.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采访、写作、编辑、摄像、播音、主持、经济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3.熟悉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法规。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审美意识。

6.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9.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干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广播电视采访写作、电视作品分析、媒介经营管理、中外新闻史、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大众传播学、经济新闻概论、广告学等。

四、特色方向

本专业设有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

经济新闻主要特色课程为:经济新闻报道、新闻策划、媒介营销、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市场营销学、投资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等。

法制新闻主要特色课程为:法制新闻概论、法制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法、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原则上为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时间为3--6年。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总学分150+12学分,(其中课内学分136,实践环节学分为14 学分,课外学分为12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方可准予毕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科、理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中国文学素养和中国文化底蕴,具备熟练的语言表达技能,了解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和理论工作,适应国家机关以及新闻、出版、影视等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立足我校中文、新闻方面充足、完备的师资,依托我校经、法、管、哲等优势学科,把学生培养成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核心,兼具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中文专业相比,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结合我校优势学科,重视汉语言文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结合与融通。学生应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具备较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技能;

2、了解中国文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掌握人文领域、文艺学领域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状况和国家的文化战略、文化政策与法规,熟悉国际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则和模式,掌握文化产业设计、策划、宣传、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6、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特色方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文艺理论、美学原理、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写作。

2、特色方向:文化产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为了适应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产业的巨大社会需求,并结合我校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学科优势而开设的。

本专业方向在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侧重于文艺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应掌握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法规,具备文化产业管理、营销、策划、经纪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外文化产业的基本状况和运营模式,具有开拓精神、合作精神和领导艺术。

主要课程:文化学概论、艺术生产原理、传播学原理、广告策划、管理学通论、法学通论、统计学、投资学、市场营销学、公关策划、秘书学、影视编导、戏剧艺术原理、视觉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文化产业概论、企业文化。

四、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课堂教学: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3学分,其中必修课 105学分,专业选修课26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

2、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实训、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

3、课外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学科竞赛、等级水平考试和科研活动等,学生应修满的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数为12学分。

五、学制、学位与毕业

学制原则上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完成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堂学分143,实践教学15,课外素质教育12),符合毕业条件者,方可准予毕业。

艺术设计专业(动画方向)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学校“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和我院 “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为指导;以创新、专业、审美、融会人文精神为教学宗旨;以中国哲学、文化、艺术为根基,以建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系列专业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宽阔艺术视野和综合素质,注重理论、技术和实践的掌握,为国家输送艺术设计、动画创作方面的高级创新专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影像数字内容的摄影、非线性编辑、动漫画制作、动画特效、网络游戏、互动设计、数字音乐制作等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能在各大网站、报社、电影电视、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公司、游戏公司等岗位上从事动画游戏的设计、编导与创作。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

本科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与设计、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的艺术和设计原理,具备影视动画节目的策划、创意、编剧、设计、制作、市场运作、审美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在影视动画系统及相关部门从事三维动画编导、撰稿、策划、摄影、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掌握影视动画、网络游戏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影视动画、网络游戏设计及制作的技能;

3、具有影视动画、网络游戏的编导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知识与修养;

4、了解国家文艺、宣传、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及影视、动画、网络政策法规;

5、了解国内、国外影视动画、网络游戏创作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理论研究动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作、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设计(动画方向)

主要课程:结构素描、色彩理论与实践、人体动态速写、美术人体解剖学、漫画基础、动画概论、游戏设计基础、构成艺术、动画音乐创作基础、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情节串联图版制作、三维动画基础、动画剧本创作、原画设计、动画角色设计、互动设计、动画数字后期合成编辑、3D模型角色设计、摄影、CG绘画、3D动画高级创作、游戏设计原理、游戏创作等课程。

(四)基本框架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课堂教学。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8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8学分,专业基础课21学分,专业课39学分,专业选修课26学分,公共选修课14学分。

2、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实训、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

3、课外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学科竞赛、等级水平考试和科研活动等,学生应修满的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数为12学分。

(五)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依据中南大教字(2005)15号文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修业管理办法》的要求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条件授予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完成总学分163+12(其中课堂教学148学分,实践教学15学分,课外素质教育12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应该修读的全部课程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与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三、实践环节

除学校安排本科生应参加的社会实践环节外,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性教学环节:

1、军训:第一学期为期三周的军事训练;

2、实践:有关规定课程的上机实习(如MAYA动画设计、2D、3D动画造型、游戏软件);

3、学年论文:第六学期完成学年论文或学年设计,培养收集与分析资料,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4、实训:第六学期安排51课时的实训课,主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习:在第三学年暑假参加为期8周的校外实习设计,并写出3000字以上的实习设计报告;

6、毕业论文(设计):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0字。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实习、实训、试验课分别按中南大教字(2005)15号文件相关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