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


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是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自设置以来,一直将农村经济法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便在全国法学专业中率先开设了“农业法”课程,承办了首届全国农村经济法制理论研讨会,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论文,完成了全国第一项有关农村经济法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以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司法部和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契机,在农村经济法制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95年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品质量法学研究”在全国首次将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纳入研究视野,被国内同行专家鉴定为“填补了法学理论研究的空白”。1999年,李昌麒教授应邀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第九次法制讲座上,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主讲了“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其中许多观点为中央决策所采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农”问题法律对策的研究,2000年,学校批准成立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2003年,中心以其良好的研究基础、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规范的运作,被确定为首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而在我国实现了农村经济法制省市级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

中心现任主任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巴渝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卢代富。

学术团队


中心学术团队由校内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在团队成员中,有的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有的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有的被遴选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有的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的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副会长职务;有的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城乡统筹办公室、重庆市工商局等单位的法律顾问等职。

科学研究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围绕上述研究方向,中心取得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李昌麒教授主编的《农业法教程》和《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刘俊教授独著的《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等,均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A级)“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把农村分配问题作为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主要方面加以重点研究。此外,中心还承担了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与发展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问题研究”、“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

人才培养


中心恢复了曾一度中断了的“农业法”课程的开设,并一如既往地把农村经济法制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此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高层次人才。

社会服务


中心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为促进国家和地方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年来,中心成员经常参加国家、地方立法和决策论证,提出了数百条立法建议。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了由重庆市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等单位组织的“重庆市白市驿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设计,就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提出了具体对策。中心与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人民政府、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签订了《建立农村调研基地协议》,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同时为基层政府和农村提供法律服务。

平台建设


中心先后建立了“李昌麒经济法网”、“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网”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网”,以展示中心的建设成果,反映农村法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法律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经济法博士精品文库》,注重农村经济法制研究的博士论文选题;与群众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经济法论坛》,现已出版5卷,每卷均开辟“农村法制”专栏,已发表了20余篇有关农村经济法制的学术论文;与厦门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了《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列》,现已出版专著8部,其中有3部为专门研究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作品。

科研体制改革


中心始终以开放的态度来吸纳专兼职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科研成果奖励、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些关于科研体制改革的尝试,使中心在科研成果的产出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科研人员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由我校对农村法制,尤其是农业法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骨干教师组成,同时,又在我国一些著名院校中聘请了一批有志于农村法制建设研究且有建树的兼职研究人员。 “中心”专兼职人员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在专职研究人员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获得了博士学位。从年龄结构看,虽然60岁以上的研究人员仅占8%,75%的研究人员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我们认为,梯队的结构还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