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经济史


侯家驹先生花费11年时间撰写本书,全书讨论了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演进的轨迹,并将中国自秦汉起区分为三个一元体制与两个多元体制时期,对于各个体制的政经制度、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评估其财经得失。除了根据具体史实从一般经济理论观点予以评论外,还提出了地盘成本(保障成本)及制度成本的概念,以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图书信息


中国经济史

作 者: 侯家驹 著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883000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802253827

定价:¥85.00

作者简介


侯家驹,台湾中兴农经所毕业,澳洲新英格兰大学农经硕士,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国贸系与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私立东吴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

毕生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国经济思想史》、《先秦儒家自由经济思想》、《先秦法家统制经济思想》、《国际贸易的挑战》、《周礼研究》、《经济统一论》、《中国财金制度史论》等。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第一节 经济史与史学

第二节 经济史与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第二章 经济史演进的轨迹

第一节 经济史的主体及其追求目标

第二节 经济史中的制度因子及制度成本

第三节 经济发展趋势与阶段论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大小国之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史阶段划分暨写作大纲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史上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本书撰写方式

第二编 古代社会

第四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传说时期

第二节 唐虞时期

第三节 夏商二代

第五章 西周(前1027-前771年)——封建制度之建立与衰落

第一节 出现近代国家雏形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划时代意义

第三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优点

第四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缺失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东周(前770-前222年)——由封建社会到重商主义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崩颓

第三节 战国的重商主义

第四节 东周财经的优异面

第五节 东周财经的缺失面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编 第一次一元体制:秦汉——郡县制度

第三编附录 公元前中国经济发展之阶段——由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

第七章 由封建制度到一元体制:演变与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专制

第二节 经济趋于统制

第三节 社会趋于管制

第四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缺失

第五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贡献

第六节 大一统与中国治乱循环

第八章 大一统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从户口变迁看南方之逐渐开发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土地兼并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第四节 财经职官概述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政策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七节 社会福利政策

第九章 大一统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

第二节 科技进步及企业家的出现

第三节 农业发展与重农措施

第四节 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第五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之分布

第六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七节 秦汉财经得失

第八节 大一统的崩溃

第四编 第一次多元体制:后汉末至南北朝——坞堡经济

第十章 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乖离

第二节 经济趋于隔离

第三节 社会趋于疏离

第四节 战火蹂躏下的破碎经济

第五节 隔离与疏离的经济效果

第六节 多元体制对经济的贡献

第十一章 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南方崭露头角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宗教勃兴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第四节 政风与财经官制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福利政策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十二章 多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新整合

第二节 科技发展与公共建设

第三节 农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第四节 商业发展暨经济中心

第五节 国际贸易的曲折发展

第六节 多元体制下的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由分裂趋向统一

第五编 第二次一元体制:隋至盛唐——府兵制度

第十三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开明专制

第二节 经济趋于放宽统制

第三节 社会趋于松弛管制

第四节 略论隋唐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节 长安:世界性首都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第二节 人民生活与由俭入奢

第三节 财经官制

第四节 府兵制度下的田制与税制

第五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

第五节 隋唐对外贸易

第六节 隋唐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天下又由合而分

第六编 第二次多元体制:中唐五代两宋——区域经济

第十六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离而少乖

第二节 经济离而不隔

第三节 社会离而鲜疏

第四节 乱世经济残破及救济措施

第五节 财经制度的变革

第六节 此一期间经济之病象

第十七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宗教发展与社会伦理

第二节 东南愈重与西北愈轻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四节 财经官制

第五节 赋役制度之演变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第七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八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互助

第十八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产业暨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治水与养士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第五节 对外贸易之拓展

第六节 中唐至两宋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天下再由分而合

第七编 第三次一元体制:元明清——中央集权

第十九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益趋专制

第二节 经济益趋统制

第三节 社会益趋管制

第四节 中学西传与欧风东渐

第五节 元代经济扩大掠夺与明清对经济的干预

第六节 资本主义在明代萌芽?

第二十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民智渐开与逐利渐炽

第二节 南方担当财经重任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四节 财经官制

第五节 税制之演变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第七节 财政之疲敝

第八节 货币制度

第九节 信用制度

第十节 社会救助与福利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交通与学校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工匠与行会

第五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第六节 对外贸易之起伏与移民

第七节 元明清财经得失

第八节 小结:天朝沦为弱国

附录 强迫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肇始

第八编 结论

第二十二章 结构间结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条件

第二节 政治分合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政治循环的经济因子

第四节 战争与经济

第五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六节 政府与经济发展

第七节 文化与经济发展

第八节 家族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三章 结构内结论

第一节 崇本观念与农业发展

第二节 抑末观念下的工业停滞

第三节 商业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第五节 科技与经济发展

第六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七节 土地与经济发展

第八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九节 产权、人权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四章 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回顾

第二节 展望

章节详情


第一章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经济史是一种混合学科,既属于历史,又属于经济学,所以,在说明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以前,要分别说明经济史与史学以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是相当后起的学科,若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算起,到现在只不过两百多年,而真正的经济史著作,则出现得更晚,就西方言,主要是出版于19世纪——中国正史中虽有《食货志》等类记述,实则只是历史的附庸,而且多为财税材料之堆积,谈不上有系统的著作(《史记》中《平准书》与《货殖列传》除外)。西方的经济史既然后于经济学之发展,照说,其内容应受经济理论之指引,但揆其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将探讨于第二节。在另一方面,历史学在发展上虽然早于经济史甚至经济学很多,但在发展上——尤其是近代的发展上,却深受经济史及经济学的影响,这将在第一节析述。

关于经济史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接受经济理论的指引,反映出以往经济发展过程实况,帮助读者明了目前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归纳经济发展史实,以丰富甚或批判经济理论的内容。至于经济史的范围、定义,以及撰写经济史的指导原则,主要是从历史学,尤其是从新史学领域中所撷取。

第一节 经济史与史学

经济史的直觉性了解,厥为经济方面史实的陈述,是以,从史实的陈述观点看,经济史应该是属于一般性历史中的一支,因为“简单的说,历史(亦)只是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纪录而已”[1]。可是,无论中外,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实质上都是政治史,中国廿五史的本纪,固皆为政治,列传中除《儒林》、《文苑》等类外,亦均属政治范围,西方亦是如此,所以,英国史学家Freeman干脆地说:“历史是过去的政治。”[2]这些都可统称为旧史学,鲁宾孙(J.H.Robinson,大陆译为罗宾逊)曾将这些史学家的通病,归纳为三点[3]:

1.随便包括人名地名,并没有什么意思,不能激起读者的思想同兴味,适足以压下他的精神;

2.不讲别的重要事情,专偏重事实的记载;

3.喜述最不普通的故事,不是因为它们可以说明人类状况的进化。

或者某时代的一般情形,只是因为它们在编年史上很特别。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书名:中国经济史

图书编号:233849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25.0

ISBN:722406998

作者:何炼成

出版日期:

版次:

开本:

简介:

本书注意运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是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以历史分析为主;二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三是具体分析与抽象分析相结合,以具体分析为主;四是单独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以单独分析为主:五是实际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实际分析为主;六是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而是以实际资料收集多少而定。

本书论述的体例,首先是从横向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类,共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外贸、货币与金融、交通运输、财政与区域经济等八章;然后每章从纵向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现代一般写到新中国成立时为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史拟在本教材再版时再增补。本书中的引文和资料出处,一般采用脚注的方式,以供读者查阅时参考。

目录:

导论

一、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内容

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农立国五千年

第一节 古代农业

一、原始农业

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农业生产

三、先秦时期的农业经济

四、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

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经济

六、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七、两宋时期的农业经济

八、元、明时期的农业经济

第二节 近现代农业及其发展

一、清代农业经济

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农业经济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农业经济

四、新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三节 农业经济的管理

一、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一手工业和工业

第一节 古代手工业

一、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门类区域分布及生产技才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 近现代工业及其发展

一、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门类

三、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工业及其管理体制

一、古代手工业的两种管理体制

二、机器工业初期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三、民国政府发展工业的计划

四、国民政府发展工业的政策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管理体制

六、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管理体制

第三章 商业与市场价格

第一节 我国古近代商业轻重观

一、西周时期的商业观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轻重观

三、秦汉以后的商业轻重观

四、近代思想家的商业观

第二节 两种对立的商业管理观

一、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两种商业管理观

三、西汉思想家的商业管理观

四、东汉至清末的商业管理制度

五、近代思想家的商业管理观

第三节 市场价格管理思想

一、西周时期的市场价格管理思想

二、子母相权的价格管理思想

三、各种平价管理思想

四、货币流通调节论

第四节 市场价格管理体制

一、国家直接调控

二、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三、自由放任价格

第四章 对外贸易及其发展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外贸观

一、周文王的《告四方游旅》

二、姜尚与管仲的外贸观

三、先秦儒家的外贸观

第二节 西汉时期外贸的重大发展

……

第五章 货币经济与金融业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业

第七章 财政管理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编后记

相关分词: 中国 经济史 经济 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