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国家社会党

中国国家社会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国家社会党




基本简介


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国家社会党前身是再生社,简称国社党。由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于1931年10月在北平发起成立,寓再造中华民国之意,发行《再生》周刊,在北平设总部,天津设特别区委,上海、武汉设立分部。1934年10月张君劢在天津召集再生社临时代表大会,即国社党成立大会。国社党标榜国家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为“绝对的爱国主义与渐进的社会主义”。抗战时期曾加入统一建国同志会及由它演变而成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8月与海外的民主宪政党合并,改名为中国民主社会党。

中国国家社会党临时代表大会


1934年 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成立国家社会党(成立时 间尚无定论,一说1933年4月,一说1934年7月或10月)。通过党纲党章,选出党的领 导机构中央总务委员会,由张君劢、张东荪、 罗隆基、胡石青、诸青来等11人组成,张君肋 兼总秘书。纲领共98条,政治上“以民主政 治为根本原则,依国情充量实现之”,“政治制 度中使专门家占有地位,以减少党派操纵与 裨阖之作用”;经济上“确认私有财产”,“确立 公有财产”,“依国家计划使私有财产渐趋于 平衡与普遍,碑得人人有产,而无贫富悬殊之 象”;教育上“发扬民族文化,普及国民教育” (《我们所要说的话)1932年2月28日,(再生)创刊号,1932 年5月20日)。

中国国家社会党抗战纪略


相对于青年党来说,中国国家社会党的规模要小得多。而影响却并不逊色,虽然其正式以“国家社会党”为党名活动应该算在1934年,但历史却可追溯到清末,其领导人均为社会名流,如在1936年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总务委员为张君劢、张东荪、汤乡茗、罗文干、陆鼎揆、诸青来、卢韩昌,执行委员则有梁实秋、梁秋水、徐公勉、黄炎培。

国社党的所遵循的“国家社会主义”,也就是在强调爱国的同时,一面反对共产主义一面避免“重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点”,从而推行“渐进的社会主义”。张君劢一贯“反共”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同时进行。于是,国社党也如青年党一般,即被共产党敌视,又为国民政府所打压。北伐时期,北伐军占领上海,立即封闭国社党创建的吴淞政治大学,张君劢也曾被国民政府绑架,以至于一条腿受伤,终身残疾。

在抗战爆发时,国社党的党员据他们自称有10000多人,在全国除陕西和甘肃之外均有党部,其中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等省规模较大。但作为党魁的张君劢虽然是宪政专家和学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政党领导人,在提高本党声望和力量方面并不在行。如青年党一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从而进行抗战,国社党力有未逮,因此,国社党的抗战主要是在政治层面。

所谓政治层面,国社党的作为主要为两点:其一,促成中国的政治统一,各党派团结,一致抗日;其二,积极推动国府行宪,实现战时宪政。

1938年4月13 日,张君劢以国社党代表身份,致信蒋介石与汪精卫,言道:“……同人等更愿本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之意旨,与国民党领导政局之事实,遇事商承,以期抗战中言行之一致,此同人等愿为公等确实声明者也。更有进者,方全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一致拥护而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表达了放弃以往政见和恩怨,服从政府,一致对外的态度。

“七七事变”后,张君劢作为国社党的实际领袖,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召开的庐山谈话会,后又带领国社党参加了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

至于推动战时宪政,功过是非,实难有个中肯评价,但其出发点绝非借国难而发展本党在朝势力。张君劢其人,极有原则与操守,即使是参加抗战后所召开的“伪国大”,因为对政府对宪政打了折扣,便不但本人不接受任何职务,还拒绝民社党(国社党和民主宪政党后合并为民主社会党)人接受内阁部长职位,仅仅派一人充当行政院政务委员,可见其并非争权夺利之人。推动战时民主宪政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宪政与民主才能真正凝聚全国人心,集合全国力量一致对外。

是不是国社党就没有人直接参加武装抗战呢?也不尽然,有一个公案,值得在这里一说。

上文有关青年党的抗战事迹,说到东北抗日铁血军司令苗可秀,而与苗可秀并肩作战的还有一位少年英雄赵侗。一般人认为,苗与赵都是青年党员,但据很多与赵侗共过事的共产党员的回忆,赵侗是国社党员。

赵侗与苗可秀一样,都是东北大学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与苗一起入关,后又一同出关参加邓铁梅的自卫军。邓铁梅殉国后,与苗可秀组建少年铁血军与日寇作战。1935年苗可秀殉国后,赵为铁血军司令。由于铁血军在战斗中损失太大而又得不到补充,赵侗不得不入关寻找救国会谋求给养,由白承润代理司令。然而,赵入关后不久,铁血军就在日寇的围剿下失败。赵侗于是在北平一带组织国民抗日军与日军周旋。其母赵洪文国也是位巾帼英雄,全力支持儿子的抗日事业,毁家纾难,四处购买军火,做抗日宣传,被誉为“游击队之母”。

赵侗的国民抗日军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而赵侗始终未加入共产党,后脱离队伍南下重庆。在这里便出现了悬疑,共产党说赵侗是叛变,意图拉走部队而未得逞,国民党方面则说赵侗是奉国府之命南下述职。在重庆,赵侗及其母亲受到极高的待遇,被誉为“当代岳飞”,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1939年6月29日,赵侗奉命率200人组成“抗日挺进队”北返河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12月,途径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的陈庄时,突遭伏击,赵侗战死,时年仅28岁。其妹赵理智亦同时殉难,年仅20岁。

令人痛心的是,伏击赵侗所部的,是第十八集团军120师所部。这一点,可从《聂荣臻回忆录》和当时重庆出版的林夕所著《赵侗之死》得到双重印证。这自然只是当时抗日敌后战场诸多“摩擦”中的一个而已。

究竟赵侗的党派身份是青年党还是国社党,笔者手头资料难以最后确定。而无论其为何党何派,均为民族脊梁,抗战英烈。是值得后人追悼与怀念的。

相关分词: 中国 国家 社会党 社会 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