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缩写为CISAR。2001年4月27日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亲自授旗成立,由中国地震局、某工程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



简介


中国地震局牵头负责国内外组织协调、装备保障、信息保障、后勤保障、搜救技术研发指导、日常培训演练、建筑安全性鉴定、灾评科考等任务,某工程部队承担搜索救援、搜救犬培训等任务,武警总医院承担医疗救护、医疗设备维护等任务。建立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组建单位与救援队的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督办联席会议决定的各项事项。

9年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派出数百人次出国进行培训、交流和参加国际演练,也邀请瑞士、德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救援专家来华培训、交流,与瑞士、日本、德国、新加坡、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救援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派队员参加国内举行的各类型的专业培训和演练,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的同时,也为全国27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主要任务


救援队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组建,形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的专业救援队伍。

机构设置


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由某工程部队(170人)、部分地震技术专家、急救医疗专家和搜救犬搜索专家(60人)组成,总人数为230人左右,设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3名,总队部和直属队20-30人,下设3个支队,每个支队约65人,内设支队长、副支队长,下设分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配有8大类300多种6000多套(件)救援装备和约20条搜索犬。

重大贡献


在东汽中学,国家救援队队员成功救出女学生马晓凤。图为王念法抱着马晓凤走出废墟。

2009年11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成为全球第12支、亚洲第2支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救援队,具有了在灾后48小时内抵达灾区,可同时在2个救援现场持续10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开展救援行动,在倒塌建构筑物尤其是在钢混结构中开展高难度搜索和营救,同联合国和灾区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和及时信息沟通的综合能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不辱使命”的精神,依照联合国INSARAG行动指南,成功开展了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巴姆地震、印度洋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尼日惹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11次13批国内外救援活动,共救出53名幸存者,医治17000余名伤病灾民,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国内外救援界的一致好评,

赢得各级领导、灾区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树立了中国作为负责国家的良好形象。2010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完成扩编工作,队伍规模将达到480人,并增加相应的装备配备。中国国际救援队将不断加强训练,参与更多实战,扩大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为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大事记


队员们一抵达震区,就展开了搜救幸存者的行动

2001年4月27日,国家地震灾难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主要依托工兵团某部,由国家地震局应急司主管,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负责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物资保障。

中国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旅游风景区内,占地近20亩的。除了教学楼之外,还有虚拟仿真训练馆、地震废墟综合训练场、体能训练馆、游泳馆、救援装备库等。这支专业救援队伍可以在指挥、搜索、营救、结构、通讯、医疗救助、条件保障、公共教育课程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

该救援队是目前中国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伍,曾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名义参加了多次国际救援,前往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爪哇岛、伊朗等多个国家参与救灾工作,在这些国际救援中获得了很好的经验。

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2250多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应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员组成了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年5月24日抵达阿尔及利亚,参加抗震救灾工作。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在海外执行任务。当年在阿尔及利亚参加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克尔曼省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中位于古城巴姆附近。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巴姆,成为首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姆连续工作了46个小时,虽然没有找到幸存者,但排查了22具遇难者尸体,对大量伤者进行了医疗救护。

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爆发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派遣了4批救援人员,前往严重受灾国泰国、斯里兰卡、印尼,开展救援。直到2005年2月,最后一批救援队员才在圆满完成任务后返回中国。在此期间,中国国际救援队接诊灾区患者上万人次。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巴基斯坦地震重灾区巴拉考特,救援队搜救分队成功救出了3名幸存者,是20多支国际救援队中成功救出幸存者的两支队伍之一。医疗分队救治了大量受伤灾民,有病历备案的就达591人。

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至少造成6000人死亡。当年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5吨医疗救援物资抵达印尼灾区。在历时18天的抗震救灾期间,救援队救治伤员3015人,成功实施了300多例手术,同时向印尼政府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地震灾评报告,对灾区重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规模现状


2008年5月14日下午,在绵竹汉旺镇,国家救援队队员救出17岁的高二学生李春阳

2009年11月14日从中国地震局获悉,中国国际救援队(又称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目前有队员二百二十二人,即将扩编到五百人。

中国国际救援队当天下午在北京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从而成为全球第十二支、亚洲第二支得到联合国认可的国际重型救援队。而通过联合国组织的分级测评并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现已具备管理、保障、搜索、营救、医疗救护和灾害评估等六大能力,并配有八大类三百多种救援装备及二十余条搜索犬,是一支符合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2001年4月,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中国组建了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国内外地震紧急救援任务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由解放军某工程部队官兵、地震技术专家和急救医疗人员等组成。

评价


中国国际救援队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有紧密联系,配合中国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人道主义紧急救援事务,如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组)、UNDAC(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等,同友好国家的救援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瑞士、新加坡、德国、荷兰等。

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的官员曾经评价说:“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为国际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宝贵的力量。”

最新动态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飞抵玉树机场

2010年4月14日赶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又称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经过4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于14日晚20时15分许飞抵青海玉树机场。记者随机抵达。

100多人的救援队,包括搜救分队61人,医疗分队30人。另外,救援队还携带了9条搜救犬。救援队在机场卸载物资后即将赶赴震区实施救援。

4月15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继昨夜今晨先后搜救出一男一女两名幸存者后,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不间断的紧张、科学搜救,15日中午又在距玉树县政府不远的一处废墟下,成功搜救出4名幸存者。

现场看到,这4名幸存者被担架抬出后身体状况良好,有位幸存者是扶着救援队员臂膀自己从废墟中走下来,整个搜救过程未对幸存者造成一丝皮毛伤害,救出后随即转入医疗分队进行相关护理工作。

之前,在这处当地人称之为“西北牛”宾馆的倒塌废墟上,先是搜索犬发现有生命迹象,救援队随后动用先进的生命探测设备,包括光学影像探测仪、生命雷达探测仪、声波震动探测仪等,确认废墟下有4名幸存者,立即开展紧张、忙碌而又有条不紊的搜救工作,直至最后全部被成功救出。

多次参与中外地震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在救援现场说,看到生命的重生,他非常感动,在情况非常复杂、非常困难且余震不断情况下,一次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也表明中国地震救援队具有世界一流救援水平。他表示,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次还要争取救出更多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