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当代经济史

中国当代经济史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当代经济史


中国当代经济史指中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目前成为国内外发展经济学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论述有二元经济论、时间序列分析法及发展阶段论等。



历史概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实行类似于苏联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被称作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实行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趋向严重。自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体制由旧有的不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的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与日韩模式相似。在这种改革下,在农村实现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农业合作社,工业企业中的企业领导层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允许私人经营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并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外资。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GDP总量世界第四,人均GDP从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00美元,对外贸易规模世界第三,173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二(次于美国),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发动机,外汇储备8000亿美元,2006年经济竞争力排名世界第19。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52-1976年,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运行轨迹宽幅振荡,计划调控痕迹明显,经济发展大起大落。1959年创下GDP历史最高增速,1961年GDP历史负增长记录。

可分为四个周期:1959-1961年,1964-1968年,1969-1973年,1974-1976年,后三个周期振幅减小。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周期

1977-1980年,恢复性增长周期

1976年负增长,1977年大幅恢复性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1979年,1980年继续恢复性增长。

第二阶段第二周期

1981-1990年,回落振荡周期

1989年出现投资、消费双膨胀

1989-1990年两年“治理整顿”

第二阶段第三周期

1991-1993年,快速增长周期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1993年GDP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峰

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经济高涨

第二阶段第四周期

1994-2001年,软着陆周期

使过快过热的经济增长逐步降温,1995年-1997年实现经济软着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凸显总需求不足,出现通缩趋势

1998-2001年连续4年增长率下降,2001年达到回调最低点

第二阶段第五周期

2002年至今,经济高涨期

此一轮宏观经济高涨主要来自钢铁、电解铝、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

人民币汇率沿革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方式,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规定人民币官价为1美元=2.6元人民币,此一汇率保持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汇率因为汇率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外币黑市,最高时,美元兑人民币超过1:10。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2l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初始化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稍后中国央行发布一篮子货币的构成:美元、日元、欧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比重尚未透露。

发展经济学比较


通常在发展经济学比较上存在四种不同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纵向与民国时代如1949年经济状况相比

横向与若干不发达国家比,尤其是与邻国印度相比

1960年代开始与(前)苏联相比,主要是农业方面

1980年代开始与邻国日韩以及亚洲四小龙相比

20世纪末开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是经济增长率

在欧美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这种比较往往是第二和第四种

发展模式转型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采取了日韩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在2000年代,随着大量贸易盈余引发的中美、中欧贸易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大陆的经济管理部门意识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大国经济需要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日韩,中国在发展过程的较早阶段转入了创建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借以调节诸如过高的亚洲储蓄率和过高的美国消费等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关分词: 中国 当代 经济史 经济 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