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朝代

中国朝代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朝代


中国的朝代是一种记录历史时期划分的方式,以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为基础,以王朝的建立或取代上一王朝为一个时期的起点,到这一王朝灭亡为止,作为一个大的类别,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总的概述作为历史时期的依据。中国的王朝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王朝统一整个中国,另一种是和其他王朝并存,作为事实割据势力存在。



中国朝代简表


夏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商 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


前11世纪-前256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

东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战国 前476-前221

秦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220 西汉前202-9

新9-23

(玄汉 23-25)
东汉25-220

三国
220-280 魏
220-266 蜀汉
221-263 吴
229-280


266-420 西晋266-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420-589 宋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西魏
535-557 东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隋581-619

唐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国907-979 (契丹)

916-1125


960-1279 北宋
960-1127 西夏
1038-1227

南宋
1127-1279 金
1115-1234

(大蒙古国 1206-1271)
元1271-1368
(北元 1368-1402)

明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后金 1616-1636)
清1636-1912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七言口诀

黄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言口诀

唐尧虞舜禹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朝代简表


朝代 年代 开国首都 同时期中国大地主要国家(不能称为朝代)

国家名 年代 开国首都

夏 约前2070-1600年 阳城 
 
 

商 约前1600-1046年 商丘 
 
 

周 西周 前1046-771年 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阳 
 
 

秦 前221-207年 咸阳 
 
 

汉 汉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西安 南越 前203—前111 广州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新 公元9年-23年 西安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汉(蜀汉) 221-263 成都

吴 222-280 南京

两晋与十六国 晋 十六国

西晋 265-316 洛阳 成汉 304-347 成都

东晋 317-420 南京 汉(前赵) 304-329 临汾

后赵 319-351 邢台

前凉 320-376 民勤

前燕 337-390 朝阳

北燕 409-436

夏 407-431 靖边

前秦 351-394 西安

后燕 384-409 定县

西凉 400-421 酒泉

后秦 384-417 富平

西秦 385-431 榆中

后凉 386-403 武威

南凉 397-414  乐都

北凉 401-439 张掖

南燕 398-410 益都

非十六国

西燕 384-394 长子

冉魏 350-352 临漳

西蜀 405-413 成都

代 338-376 和林格尔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南京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 北魏 386-534 大同

东魏 534-550 临漳

西魏 535-556 西安

北齐 550-577 临漳

北周 557-581 西安

隋 581-618 西安 燕(王须拔) 615-616 

唐 唐 618-690 西安 夏(窦建德) 618-623 永年

凉(李轨) 618-620 武威

西秦(薛举) 617-618 天水

定杨(刘武周) 617-619 朔州

梁(梁师都) 617-628 

梁(萧铣) 618-621 岳阳

郑(王世充) 619 洛阳

燕(高开道) 618-620,621-624 

吴(李子通) 619-621 江都

宋(辅公祏) 623-624 南京

705-907 吐蕃 7~9世纪 拉萨

大燕(安姓) 756-763 邺城

南诏 738-937 大理

武周 690-705 洛阳 渤海国 698-926 宁安

五代十国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开封 吴国 892-937 扬州

南唐 937-975 南京

后唐 923-936 洛阳 前蜀 891-925 成都

后蜀 925-965

后晋 936-947 开封 闽国 893-945 福州

楚 896-951 长沙

后汉 947-950 南汉 905-971 广州

北汉 951-979 太原

后周 951-960 南平 907-963 荆州

吴越 893-978 杭州

辽宋金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大理 937-1094 大理

1095-1254

大中 1094-1095

南宋 1127-1279 杭州 西夏 1038-1227 银川

辽 907-1125 蒙古巴林左旗 
 
 

金 1115-1234 哈尔滨 
 
 

元 1206-1368 北京 天完政权 1351-1360 浠水

宋(韩林儿) 1351-1365 亳州

周(张士诚) 1353-1367 高邮

汉(陈友谅) 1360-1363 武昌

夏(明玉珍) 1360-1366 重庆

明 1368-1644 南京 北元 1370-1402 

大西 1643-1646 武昌

大顺 1644-1646 西安

后金(后改清) 1616-1636 新宾

清 1636-1911 北京 南明 1644-1661 南京

周(吴三桂) 1678-1681 衡南

太平天国 1851年—1864年 金田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满洲国 1931-1945年 长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1937 瑞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北京 
 
 

各朝代简述


(夏朝 约前2070-1600年 华夏族 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也称殷) 约前1600-1046年 华夏族 亳(后迁都殷))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亳(念:bó。今河南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仍有殷墟文化遗址)。所以,商朝亦叫殷商。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西周简述:(西周 前1046-771年 华夏族 丰京(文王时)、镐京(武王时),今都在西安市)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烽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东周简述 (东周 前770-256年 华夏族 洛邑)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秦朝 前221-207年 华夏族 咸阳)

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族长安

新朝 9-23年 汉族 长安

东汉25-220年 汉族 洛阳

汉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东汉定都洛阳。

西汉

(前206年-公元25年)

秦暴政,天下乱。刘邦斩白蛇起义。

亡秦后,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垓下。

刘邦定都长安,国号为汉。

高祖刘邦死后,经惠帝刘盈,刘邦后吕稚专权,文帝刘恒,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北击匈奴,南定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后经:

昭帝刘费陵、宣帝刘询、元帝刘爽、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kan)。

公元6年,王莽摄政,8年,篡政,改国号新。

东汉

(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灭王莽。迁都洛阳。

光武帝后经:

明帝刘庄、章帝刘炟(da′)、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三国220-280

魏 220-265 汉族 洛阳

蜀 221-263 汉族 成都

吴 222-280 汉族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晋265-420

西晋 265-316 汉族 洛阳

东晋 317-420 汉族 建康(在今江苏南京市,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 304-439 汉族和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南北朝420-589

宋 420-479 汉族 建康

齐 479-502 汉族 建康

梁 502-557 汉族 建康

陈 557-589 汉族 建康

北魏 386-534 鲜卑(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 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阳

东魏 534-550 鲜卑 邺城(古邺城漳水之北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漳水之南在今河南安阳县境内,所以安阳有‘邺下’之称)

西魏 535-556 鲜卑 长安

北齐 550-577 鲜卑 邺城

北周 557-581 鲜卑 长安

隋朝581-618

汉族 长安

大隋太祖武元皇帝 隋太祖 杨忠【隋高祖追崇】

大隋高祖文皇帝 隋文帝杨坚 年号:开皇、仁寿(581-605)

大隋世祖明皇帝 隋炀帝杨广年号:大业(604-617)

大隋世宗成皇帝 隋成帝 杨昭【隋恭帝追崇】

大隋世宗恭皇帝 隋恭帝杨侑 年号:义宁(617-618)

皇泰帝 杨侗年号:皇泰(617)

秦王帝 杨浩年号:大业(沿用)(618)

唐朝618-907

汉族 长安

一、李渊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高祖

在位:618——626(8年) 生卒:566——635(70岁)

皇考(宋代以前一般尊称亡父为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

年号:武德(618——626)

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

二、李世民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在位:626——649(23年) 生卒:598——649(52岁)

皇考:高祖(李世民为高祖次子)

生母:窦氏

年号:贞观(627——649)

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

三、李治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在位:649——683(34年) 生卒:628——683(56岁)

皇考:太宗(李治为太宗第九子)

生母:长孙皇后

年号:永徽(650——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0)永隆(680——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

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

四、李显(又名李哲)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庙号:中宗

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 生卒:656——710(55岁)

皇考:高宗(李显为高宗第七子)

生母:武瞾

年号:嗣圣(684)神龙(705——707)景龙(707——710)

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五、李旦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 生卒:662——716(55岁)

皇考:高宗(第九子)

生母:武曌

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

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六、武曌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庙号:无 ,自立为“武周皇帝”

在位:690——705(15年) 生卒:624——705(82岁)

国号:改“唐”为“周”,史称“武周”或“南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皇考:武士彟

生母:杨氏

年号:天授(690——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

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

七、李重茂

谥号:少帝

庙号:无

在位:710(十天)

皇考:中宗

年号:唐隆(710)唐元(710)

八、李隆基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在位:712——756(44年) 生卒:685——762(78岁)

皇考:睿宗(第三子)

生母:窦氏

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

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九、李亨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庙号:肃宗

在位:756——762(6年) 生卒:711——762(52岁)

皇考:玄宗(第三子)

生母:杨氏

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

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十、李豫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在位:762——779(17年)

生卒:726——779(54岁)

皇考:肃宗(长子)

生母:吴氏

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

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十一、李适

谥号:神武圣文皇帝

庙号:德宗

在位:779——805(26年)

生卒:742——805(64岁)

皇考:代宗(长子)

生母:沈氏

年号:建中(780——783)兴元(784)贞元(785——805)

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十二、李诵

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在位:805(1年)

生卒:761——806(46岁)

皇考:德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永贞(805)

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十三、李纯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庙号:宪宗

在位:805——820(15年)

生卒:778——820(43岁)

皇考:顺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元和(806——820)

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十四、李恒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在位:820——824(4年)

生卒:795——824(30岁)

皇考:宪宗(第三子)

生母:郭氏

年号:长庆(821——824)

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

十五、李湛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在位:824——826(2年)

生卒:809——826(18岁)

皇考:穆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宝历(825——826)

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

十六、李昂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

庙号:文宗

在位:826——840(14年)

生卒:809——840(32岁)

皇考:穆宗(第二子)

生母:萧氏

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840)

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

十七、李炎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庙号:武宗

在位:840——846(6年)

生卒:814——846(33岁)

皇考:穆宗(第五子)

生母:韦氏

年号:会昌(841——846)

陵墓:端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

十八、李怡

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庙号:宣宗

在位:846——859(13年)

生卒:810——859(50岁)

皇考:宪宗(第十三子)

生母:郑氏

年号:大中(847——860)

陵墓: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十九、李漼

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庙号:懿宗

在位:859——873(14年)

生卒:833——873(41岁)

皇考:宣宗(长子)

生母:晁氏

年号:咸通(860——873)

陵墓: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二十、李儇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僖宗

在位:873——888(15年)

生卒:862——888(27岁)

皇考:懿宗(第五子)

生母:王氏

年号:乾符(874——879)广明(880——881)中和(881——885)光启(885——888)文德(888)

陵墓: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

二十一、李晔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庙号:昭宗

在位:888——904(16年)

生卒:867——904(38岁)

皇考:懿宗(第七子)

生母:王氏

年号:龙纪(889)大顺(890——891)景福(892——893)乾宁(894——898)光化(898——901)天复(901——904)天祐(904)

陵墓:和陵(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太平山)

二十二、李柷

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

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

在位:904——907(3年)

生卒:892——908(17岁)

皇考:昭宗(第九子)

生母:何氏

年号:天祐(904——907)

陵墓: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死,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979

后梁 907-923 汉族 开封

后唐 923-936 汉族 洛阳

后晋 936-947 汉族 开封

后汉 947-950 汉族 开封

后周 951-960 汉族 开封

十国 907-979 汉族

宋960-1279

北宋 960-1127 汉族 汴京(东京汴梁,即现在的开封市)

南宋 1127-1279 汉族 临安(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辽西夏金907-1234

辽(契丹)907-1125 契丹族上京(今蒙古巴林左旗)

大理(南诏国)937-1254 白族大理

渤海(北昭国)(698~926年)靺鞨 旧国(今吉林敦化)

西夏 1032-1227 党项族兴庆府

金 1115-1234 女真族(后融入汉族,非满族)会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后迁都燕京,即今北京)

元明清1206-1911

元朝(前期是蒙古帝国) 1206-1368 蒙古族大都(今北京)

明朝 1368-1644 汉族 南京(后迁都北京)

清朝(前期称后金国) 1616-1911 满族北京

其他

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而为之。

相关分词: 中国 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