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

原名: Knowledge Assets ---Secu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别名: 知识资产

版本: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发行时间: 2005年4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极富创新意义的著作。马克斯H博伊索特提供了一个简约有力的概念性框架——信息空间,用以考察实物资产与知识资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指出,在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博伊索特提出的知识流视角,对于理解21世纪管理的含义,是一项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马克斯H博伊索特:巴塞罗那ESADE商学院的战略管理教授。他还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索尔斯耐德企业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剑桥大学贾奇管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和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管理研究生院的客座研究员。他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和一些欧洲大企业的顾问,还曾在北京主持和指导了中国第一个MBA课程即中国一欧共体管理项目达五年之久。他著有《信息与组织:作为人类学者的管理者》(1987)、《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学习框架》(1995)等著作。

书评


知识就是资产

知识就是资产,这是目前并不被人认可的事,然而,知识就是资产却是千真万确的。有的人可以出一本书,这本书有可能赚钱,有可能不赠钱,然而,赚钱就是资产,不赚钱难道不是资产吗?这是一部极富创新意义的著作。马克斯H博伊索特提供了一个简约有力的概念性框架——信息空间,用以考察实物资产与知识资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指出,在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博伊索特提出的知识流视角,对于理解21世纪管理的含义,是一项重要贡献。

理解什么是知识资产林永青 2008-01-12

(一)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麦克卢汉宣称,新的传播手段将改变我们的社会,35年后,我们多数人都确定现代的信息技术及其传播、存储和使之变得易于获得的知识,已经不可逆转地改为了人们的工作、技能、产品和经济。今天,很少有人否定知识资产在后工业社会(还有各种称呼,比如“知识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知识比起资本、生产设备,甚至是企业品牌、市场份额等那些概念都更加难以捉摸。知识的概念(被认为)过于简单又过于含混不清,在管理和决策上无法进行分析。毕竟,知识的本质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了!

(二)现今的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反映着上一次世纪之交时(1900~1910)流行的思想,那是以牛顿学说的模型为基础的,这种模型认为组织是为实现规定明确的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受控制的机制;即使在20世纪20年代,“人际关系”的重新发现,使得20世纪未来60~70年中,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分析成为可能,我们今天的企业理论还是远远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但是,人们还是看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近20年来,企业实践者们对于一些看似深奥的问题既有兴趣,又能牢牢加以把握,说明了"知识问题"的解决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不少企业管理者都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例子。查尔斯.汉迪曾明确地表达过,“未来企业的经营者一项重要的竞争能力,就是对于概念的把握。”(大意如此)

(三)看看当前的企业管理理论。比如,关于企业的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关注最大化利润的过程;关于企业的组织理论则关注最大化的控制;而企业的人际关系理论则倾向于强调最大化个人满足、与由此可能带来的个人生产率和创造力。基于知识的理论呢?现在还处在发展的非常早期阶段。主要是关注最大化企业的知识产生、存储和应用过程,其假定是企业是将知识转化成利润的一种机制。

作者博伊索特举了一个例子,人类理解“以能量作为经济的基础”用了大约两个世纪,是否对于“以知识作为经济基础”的相关问题也要用两个世纪?而德鲁克更加乐观一些,他在20世纪50年代说,希望在一百年后(2050年左右)出现和《资本论》一样伟大的《知识论》。——我们不妨可以认同德鲁克的乐观,因为从常识看,知识是加速度地发展的。我个人也不妨做一个更为乐观的估计,从当前世界上这一领域的研究看,以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现时成果看,大约在未来20年、即2030年前后,人类应当对“知识”、“知识资产”等“经济基础”问题取得突破性的、总结性的理论成果,而人们的规模化的实践成果将比这个时间还要早——实践往往是领先于理论的。(事实上,如果玩一个文字游戏,人类规模化的知识实践成果,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

(四)如果采限一元的认识论,那么最大化知识增长或组织学习,就是要进行不断的实验,使企业组织能学习其环境条件,也包括学习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和应付竞争。但这里存在着认识论难题——除非对于环境描述的知识与该组织无关,否则就无法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如果采用的认识论是多元论的,那么企业组织仍然可以被看做是实现知识增长的一种手段,而多元认识论有了更大的解释力。除了实证主义传统所承认的准科学知识外,还包括“组织常规”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将企业描述成为各种类型的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用波拉尼(Polanyi)的术语说,除了外在的“非个人化的”科学知识外,还有“隐性的”、“个人的”知识。比如,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家精神的隐性个人知识,可以通过成立一个企业(建立一个系统)来发挥杠杆作用。

(五)博伊索特的多元认识论是三维的。它用“是否可抽象”、“是否可编码”、“是否可扩散”的三种“特征”为“知识资产”作为框架性定义——“知识”是以从“数据”中提取的“信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能力。(更通俗的表达是,“知识”就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资产产生了一连串有用的服务,从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然而,和实物资产不同,知识资产可以在与人分享的同时保存自己,即使将知识给了别人,自己也还有一份。就象人们常说的“思想可以象火种一样传递”。可是,虽然分享知识资产并不降低它对原占有者的效用,但分享却降低了知识资产自身的(经济)价值,因为知识因分享而丧失了稀缺性。这是知识资产最重要的一个悖论。人们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但这是一种越来越脆弱的制度,因为知识很多时候又需要“扩散”(传播)才能够完成价值。而且,通常“扩散”顺畅的知识都是经过充分“编码”和经过充分“抽象”的。(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知识编码和抽象形式,就是将某种知识做成产品,比如将关于通信的知识做成手机产品;再比如,传送一个人的姓名信息,比描述一幅画的内容要简单得多。)

(六)知识资产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起来的。——除了传播知识,还有创造新知识的情形。——而学习是以适应性的方式充分利用知识传播(“扩散”)的一种能力。许多学习,是从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中获得知识营养的(只能用比喻的说话,抱歉)、以社会方式构成的活动。某些环境鼓励通过分享个人的知识资产存量来从事学习,而某些场合的环境则鼓励通过独自累积自己的知识资产创量来进行学习。有趣的是,知识被结构化(“编码”)和被分享(“扩散”)的程度,可以用来界定不同的文化。例如,官僚制的文化喜欢经营充分“编码的”、“抽象的”和“显性的”知识。然而,这种文化却不习惯于分享它,而是采限行动阻止其“扩散”。早在18世纪,马克思就(正确地)指出,“所有的官僚等级制,其实质是知识的等级制。”相反地,为了让市场更加有效率,自由市场文化却表现出很高的知识分享(“扩散”)程度。当然,市场文化为了鼓励分享,也需要很高程度的对于知识编码和抽象的需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价格”的产生过程。

[我的推荐语] 本书是概念性的,而且对很多人而言,技术性也很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深刻的“知识资产”著作,而且构建了一个有着很强解释力的知识资产描述框架。书中所讨论的概念,对于不久之后企业的组织方式,对于企业在21世纪开始竞争的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Michael Moritz这位风险投资之王,在2007年《福布斯》杂志被选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点石成金者”,他说“未来20年的企业家比未来100年的都多”,这也论证了我之前的一个预言:“21世纪的企业一定是越来越少”,知识经济具有更显著的“赢家通吃”(马太效应)的结果,因此21世纪的前20年非常重要,是决定各个产业格局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媒体推荐


在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已成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这部极富创新意义的著作中,作者提供了一个简约有力的概念性分析框架——信息空间,用以考察实物资产与知识资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帮助读者了解知识在组织中和组织间的流动,以及通过编码、抽象和扩散而发挥的作用,进而指出,在组织战略层次上对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本书视角新颖,内容丰富,是一项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出版后,获得一致好评,并获得2000年度Igor Ansofg战略奖。

目录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序言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从实物资产到知识资产

第二节 知识资产与环境挑战

第三节 知识、信息与数据

第四节 不同种类的知识资产

第五节 技术复杂性与熵

第六节 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信息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新经济

第三节 演化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关于信息的一些经济问题

第五节 信息与环境挑战

第六节 减小熵与降低复杂性

第七节 复杂性的降低与知识的清晰表达

第三章 信息空间 (I-空间)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编码

第三节 抽象

第四节 扩散

第五节 信息空间或I-空间

第六节 I-空间中的社会学习循环

第七节 运用I-空间的表示知识资产

第八节 可从I-空间中导出的一些命题

第四章 价值悖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学上的一些价值概念

第三节 信息产品的价值

第四节 新古典的价值概念

第五节 I-空间中的价值概念

第六节 价值悖论

第七节 价值悖论的一些含义

第五章 新古典型学习取向与熊彼特型学习取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利用技术资产:蓄积还是分享?

第三节 新古典型或N型学习

第四节 熊彼特型或S型学习

第五节 技术系统

第六节 与产业发展的关联

第七节 当前的一些产业发展趁势

第六章 作为知识资产的文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知识资产的社会维度

第三节 作为文化表达方式的技术

第四节 I-空间中的文化与制度

第五节 文化与企业的范围

第六节 文化吸引子

第七节 技术、文化与组织学习

第七章 社会学习周期中的产品、技术和组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知识资产的特技载体

第三节 技术性知识资产的构建

第四节 知识流动应该加以整合吗?

第五节 从学习战略抉择中获益

第六节 理解社会学习周期

第七节 结论

第八章 能力与意图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什么是核心能力?

第三节 核心能力的源泉

第四节 在I-空间中标定核心能力

第五节 核心能力的进化

第六节 保持核心能力

第七节 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核心能力

第九章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在演化的生产函数中的信息技术

第三节 信息技术对I-空间中信息技术的制度影响

第四节 在I-空间中信息技术的制度影响

第五节 证据与含义

第六节 信息技术对于知识资产创造的含义

第七节 对组织过程的启示

第十章 对I-空间的应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程序

第三节 考陶尔兹公司(Courtaulds)的纤维业务

第四节 英国石油集团公司勘探部(BP EXPLORATION, BPX)

第五节 比较

第六节 I-空间的其他应用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一章 要回顾与结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能量经济的相对衰落

第三节 信息经济的形成

第四节 信息经济自相矛盾的性质

第五节 传统管理:追求减小不确定性

第六节 新型管理:不确定性的吸收

第七节 管理知识资产作为一种社会学习过程

第八节 关于信息的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