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郑尖兵

郑尖兵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郑尖兵


【郑尖兵内容简介】

姓氏

籍贯:江西省广丰县人

出生年月:1987年8月

解释:

NO1;郑

郑 zhèng

<名>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Zheng 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4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wanton 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5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6姓

一、寻根溯祖

姓氏:郑 祖籍:河南

祖宗:郑桓公 郡望:荥阳郡

分类:以国为姓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 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郑 玄:汉代创立郑学。

郑成功:明末名将。

郑 和:明航海家。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六、宗亲社团

40年代后期起,组织或恢复、改组成立的宗亲团体有台北郑氏宗亲会、嘉义县郑氏宗亲会、彰化鹿港郑氏宗亲会、台南郑氏宗亲会、全台郑氏宗亲会,台北市郑氏宗亲会、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等多个宗亲会、家族会。这些宗亲会在各地均建有宗祠,多数且设有各类教育、文化基金和经济、慈善、互助等分机构。冠以“世界”两字的宗亲会,除个别无固定会址者外,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宗亲团体没有隶属关系。 1974年4月29日,海内外郑氏宗亲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章程》,成立了组织和管理机构,选举出《总会》领导人。郑彦(台湾)当选为理事长,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正式成立。总会的宗旨是:"阐扬祖德,增进宗谊,团结互助,共谋福利,并为宗亲举办各项服务与福利,及致力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

据宁都蔚背岭状元及第郑獬墓碑及《宁都郑氏三修族谱》载:西晋因“怀帝变”(即永嘉之乱)郑鹰从山东莱州迁江西豫章西山(今南昌),其后迁宜黄候坑、石城南桥岭。郑玉付于唐大中九年由南桥岭迁宁都西关,为宁都始祖。五世郑义郎于五代后汉商居湖北安陆。七世郑獬,字毅夫,宋皇祐五年高中状元及第。八世三郎(郑宣义)宋元间领全家返徙宁都,并扶三代灵梓归葬宁都蔚背岭“美人献花”形,据此,郑獬应定为宁都籍,亦为赣南第一个状元。北宋天圣间郑清之徙竹笮郑屋定居。明景泰后期郑德仁移居会同桃枝。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载:“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郑氏)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至“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年),兄弟迁徙南康郡揭阳县(今江西宁都)石鼓逯速……后移居南桥岭。”又据谱牒及史志资料载:南唐时,郑彦华祖先二代为福建刺史,郑彦华荫隶,累升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旋从后主归宋,太祖称其勇,封牛尉在磁针军。郑彦华祈归养,携子孙迁居汀州宁化石壁与长汀,为入汀州的始祖。后裔分迁汀州诸县、闽南与粤东。清初郑氏有迁深圳与香港、台湾等地。一系郑清之从永定迁连城宗溪,后入长汀河田开基。郑居中,居宁化,后裔万九郎郑环迁汀州城定居。郑姓南迁,越千年发展成客家较大的一个姓氏

郑吧

主要服务:取名,起字,改名,姓名饰物,姓氏(字母)情侣饰品,姓氏钥匙扣,姓氏马克杯,姓氏文化笔,姓氏笔记本,姓氏礼品,文化用品,礼品,姓氏居家饰品,生肖姓氏青铜器纪念文物,饪食器系列、酒器系列、水器系列、兵器系列、乐器系列、古钱币系列、其他铜制艺术品、家族服饰,民族服饰,古典服饰,喜庆择吉,男女合婚,举办婚礼,出生礼,冠礼,笲礼,射礼,投壶礼,宴会礼,生日庆典,春节、元宵、春社、清明、半年节、中元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上巳节(女儿节)、花朝节、等节日,成人仪式,节日庆典,人事咨询,建筑设计,决策顾问,形象策划,修家谱,公祭活动,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少昊颛顼祭典,黄帝祭典,妈祖祭典,泰山石敢当习俗,楹联习俗,灯会,浦江板凳龙、民歌,周礼、周易、文化民俗、故事演绎、古韵、郑风,郑声,郑学,郑码,编辑出版姓氏丛书,图书出版和发行,家谱系列产品的开发,祖先画像及神位,家旗纪念品,族徽纪念章,家族吉祥物,姓氏谱牒研究、姓氏文化电子光盘,资料编辑、信息咨询、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组织文化和艺术活动、电子商务、礼品设计、书画研究。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郑王陵旅游等活动。

为本族及国内外各不同姓氏仿古谱牒的印制;采用雕刻木版、石版、铜版及亚克力版等,用宣纸印制并线装。为本族设计建设仿古祠堂、修建修复古遗迹;设计并雕塑人物等高级雕像;代理本族及国内外各不同姓氏寻亲寻谱寻遗迹等。代理续修、撰写、研究、核准不同姓氏的族谱等。网络综合商务、专项电子商务,服务于家族的往来及稀有物品的远程订购配送;加工制作、技术服务、筹建中华郑氏大宗祠、复原郑国宗庙、编辑出版《郑国史》、《郑姓史》、《中华郑氏宗族大总谱》等项目。

NO2;尖兵

1.释义

尖兵,是担负行军警戒的连以下分队。按兵力大小称为尖兵班、尖兵排、尖兵连。蒹有战斗搜索、侦察敌情、观察地形地貌的任务。

2.相关书籍

书名:尖兵

作者: 无名书生(原名:韭菜煎鸡蛋)

类别:军事历史

【尖兵内容简介】

黄猛,出生于军人世家,全国五大王牌师876师师长黄野第二子,从小跟随哥哥黄潜刻苦训练,但是渐渐长大的黄猛并不想像父亲、哥哥一样成为一名军官,他只想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

天性好斗的黄猛在迪吧打架伤人,被父亲严管,强行送往部队接受锻炼,他的班是当年在演习中让876师颜面尽失的尖刀班,黄猛的军人生涯究竟如何继续.....

忠诚铸就战士热血军魂

青春垒起祖国铁血长城

无数战士用肩膀顶起那片美丽蓝天

无数军人用血肉之躯支起茫茫乾坤

火热的军营,火样的热情

红色的尖兵,红色的雷霆

他们注定是兵中的尖刀

战斗,不停的战斗便是他们终生的宿命!

书名:尖兵悍装

作者:大醉

作品类别:玄幻

作品性质:公众作品

【内容简介】

卫雨晨一名无意间拥有超级进化力量的学生……

一种名为罗姆的急速进化生物出现在茫茫宇宙中…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3.相关电影

【大型革命现代剧-尖兵颂】

分类:电影-艺术片-20开-60年代-国产影片

简介:

淮阴市京剧团1964年排演《尖兵颂》

【淮阴市京剧团简介】

1960年12月,淮阴专区从所辖沭阳、宿迁等6县的京剧团中挑选出演职员200余名,成立淮阴专区京剧团(后改名淮阴地区京剧团)。淮阴专署拨款7万元为剧团添置服装,划定一宅大院、一个礼堂作为宿舍和排演场。主要演员有宋长荣、姜素娟、陈玉华、王瑶华、白剑华、王倾梅、曾云鹏、张长富及周正雯、季鸿奎、曹正豹、王正良等。

1961年,宋长荣拜苟派创始人荀慧生为师。1961年至1963年,该团先后加工排演《望江亭》、《满江红》、《锁麟囊》、《谢瑶环》等剧,深入苏北农村,并赴苏、皖、浙、赣等地巡回演出。1964年排演《尖兵颂》、《送肥记》、《打铜锣》、《红灯记》等剧。1965年,创作的《六塘河儿女》、《雪夜》,参加全省京剧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获好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停演。

1970年2月,省戏曲学校分配16名京剧班毕业生到剧团,逐步恢复演出。从1973年到1977年,先后排演了《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1978年排演传统戏《小刀会》、《逼上梁山》等,中断舞台生活14年的宋长荣复排荀派名剧《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等。1979年,剧团南下南京、常州、苏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小剧团轰动大上海”(1980年1月23日《新华日报》)。1980年,剧团北上,演于徐州、济南、天津、北京,并进入中南海。一曲《红娘》动京华,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红娘》的演出实况,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红娘》拍摄成彩色戏曲片。文化部颁发l万元奖金,表彰淮阴地区京剧团。从1979年至1982年,剧团足迹遍及全国14个省、市,《人民日报》、《戏剧报》等26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及赞诗200多篇,中央、省级20多家电台和电视台,录制和播放了剧团演出的录音、录像。

1983年,淮阴地区京剧团改名淮阴市京剧团。1984年,淮阴市京剧团赴香港演出,剧目有荀派旦角戏《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花田错》、《金玉奴》、《香罗带》、《鱼藻宫》,裘派花脸戏《赤桑镇》、《遇后龙袍》、《铡美案》、《锁五龙》、《盗御马》、《姚期》,程派青衣戏《锁麟囊》、《亡蜀鉴》,叶派小生戏《小宴》、《叫关》等,主要演员有荀派花旦宋长荣、裘派花脸齐啸云、程派青衣陈玉华、叶派小生江其虎等。演出期间,香港16家主要报纸共发表评介文章、报道143篇,登载剧照、速写等近80幅。

淮阴市京剧团为市级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1987年,全团有职工78人,其中业务人员55人;固定资产原值71.4万元,其中演出装备20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1924平方米,其中排练、练功用房464平方米。是年,演出剧(节)目10台,演出71场次,观众7.5万人次,无农村演出;全年演出收入6.8万元。

相关分词: 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