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真菌分类系统

真菌分类系统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真菌分类系统


真菌分类系统

人类认识和利用真菌的历史在西方已有3500年以上,我国已有6000年之久。真菌分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却是在近200年左右。1729年,米凯利(Micheli)首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真菌,提出了真菌分类检索表。1735年,林奈在《自然系统》等书中将真菌分为10属。以上工作即为真菌分类研究的起点,当时设置的一些属名至今仍沿用。1772年,林奈“双名法”的采用,对真菌分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据林奈最早提出的两界说,真菌一直被列入植物界。现代分类学家已趋向于将真菌划分成一个单独的界——真菌界(KingdomFungi),在界下设真菌门和粘菌门。历史上的学者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观点建立了许多分类系统,在近30年中就出现了10多个新分类系统。其中几个影响较大的分类系统如:贝塞(1950)将真菌界划分为粘菌类、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惠特克(1969)在界下设立三个亚界:裸菌亚界、双鞭毛亚界、真菌亚界;在真菌亚界下又设了后鞭毛分支和无鞭毛分支;在后一分支下才划出了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安斯沃思(Ainsworth,1971、1973)的分类系统,在真菌界下设立两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将藻状菌进一步划分为鞭毛菌和接合菌,将原来属于真菌门的几个大纲,在门下升级至亚门,共有五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马古利斯(1974)的分类系统把粘菌排除在真菌界之外,将地衣包括进来,在界下直接设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和地衣菌门。亚历克索普罗斯(Alexo-poulos)(1979)将真菌界分为裸菌门(即粘菌门)和真菌门,后者又分为鞭毛菌门(分单鞭毛菌亚门、双鞭毛菌亚门)、无鞭毛菌门(分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阿尔克斯(1981)将前人归入鞭毛菌亚门(纲)的一些种类独立提出,将其升级至门,设立了粘菌门、壶菌门、卵菌门和真菌门;在真菌门划出六纲:接合菌纲、内孢霉纲、焦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产生多个分类系统的原因,是学者们在考虑真菌的亲缘关系时,对一些有用的标准评价不一。一个理想的分类系统应该能正确反映真菌的自然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在现今已有的众多分类系统中,还没有一个被世界公认而确定合理的分类系统。在将多个分类系统加以比较之后,多数人认为安斯沃思和亚历克索普罗斯二人的系统较为全面,接近合理,又反映了新进展的内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安斯沃思将真菌门分为5亚门,18纲,68目。

相关分词: 真菌 分类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