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赵全营镇

赵全营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赵全营镇


赵全营镇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西北部,地处顺义、昌平、怀柔三区交界处,北依军都山脉、京密引水,南俯首都机场、六环高速,东邻101国道,西有京承高速纵贯属地南北;镇域面积6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00个法人单位,总人口24995人(农村人口21000人,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亩);属地势平坦、林木茂盛,路网发达、电力充足,产业结构、环境状况不断得到优化,后发优势日益凸显。2006年,被区总体规划列为四个重点镇之一。



现状布局


赵全营镇原分为赵全营乡和板桥乡。1997年乡镇合并后为赵全营镇,镇政府驻地赵全营。随着京城高速公路的建成,镇工业区合二为一设于板桥村东,镇中心也逐步向板桥迁移。

赵全营镇现辖25个自然村,包括:前桑园、后桑园、北郎中、西小营、豹房、红铜营、忻州营、去碑营、小高丽营、白庙、西陈各庄、小管庄、大官庄、马家堡、燕华营、解放村、河庄营、联庄村、西水泉、板桥、东水泉、东绛州营、西绛州营、稷山营。总面积64.45平方公里。

人口特点


赵全营镇所辖25个自然村,2005年户籍人口22214人,其中农业人口20411人,非农业人口1803人。劳动力人口99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2428人,二产4095人,三产3069人,剩余劳动力332人。暂住人口3610人,主要为企事业单位人口。

根据赵全营的有关调查统计数据和各村庄的问询情况,村庄的实际居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部分非农人口实际还居住在村庄,有部分宅基的空闲现象,来村镇的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16%,多为在村镇企业工作的单身劳动人口,外出打工人口一般在镇区和邻近村庄的企业,少量在顺义新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3.3%,总体来说剩余很少。

现状人口东部密度大,人均土地少,是城镇化人口来源的重点区域,也是实施村庄改造的难点和重点区。

现状人口大于1000人的村庄有11个:板桥、北郎中、白庙、赵全营、西小营、小高丽、去碑营、后桑园、红铜营、前桑园、燕华营。

现状人口小于500人的村庄有5个:大官庄、东降营、东水泉、小官庄、河庄。

经济发展


位于京郊的赵全营镇尽管交通便利,处于大首都经济圈的范围内,但实质上没有受到太多的来自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而是更多的受到涓滴作用的影响,面临资源流失,村镇发展失去活力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赵全营镇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发掘自身资源禀赋,提高在区域中的竞争实力。其中,北郎中村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实现了这种“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整个赵全营镇乃至其他小城镇提供了发展的范本。

水文地质


顺义区属暖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1.5℃,平均年降水量622毫米。

赵全营镇镇域处于潮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8~50米。土壤西部为褐潮土,东部为湿潮土。境内东部有小中河,西部有方氏渠、白浪河、牤牛河、三号线排灌渠。七、八总干渠在豹房分叉,属北运河水系,地下水埋深约4~7米。京密引水渠在其北侧东西穿过。

小中河

发源于怀柔孙、王史山和本县李家史山一带,沿红铜营、相各庄、东海洪、沙陀、头二营入通县境流入北运河。在县境全长42公里,是县西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之一。1960年由东海洪经县城北至潮白河挖一条分洪减河,建闸一座,属潮白河水系。上游23公里,流域72.49平方公里,下游19公里,流域68.07平方公里。

方氏渠

发源于前后桑园一带,是一条排水河道。县志载:“清高宗时,直督方观承所浚,宽二三丈至五六丈不等,长约三十里,东起蛮子营(今文化营)。东北汇南北草场野水,流经张喜庄、南郎中、前渠河、桑园水注入之。”方观承因高宗赴丫髻山,出京第一站,汤山沐浴,第二站三家店休息,故修河以利通行。此河全长15公里,流域55.36平方公里。经羊房、南北王路、自唐子头村西南入温榆河。

西牤牛河

又名苏峪沟,发源于怀柔县苏峪口北部山中。流经本县武各庄,东西绛州营、板桥、高丽营、出境入昌平蔺沟河,汇入温榆河。境内流程16.5公里,流域43.56平方公里。上游属山前河道,沟深坡陡。上游怀柔境内有黑山水库。下游1974年与高丽营乡修建了14孔拦河闸,旱季可蓄水7万立方米,浇地5500亩。

白浪河

又名沙峪沟,发源于昌平、怀柔两县山区,流经怀柔沙峪口进入本县良善庄、西范各庄、由联庄村出境入昌平境,入蔺沟河汇入温榆河。在本县流经7.63公里,流域20.3平方公里。该河为季节性河流,夏季常因山洪暴发而成灾。1959年在怀柔王家峪村西北修建沙峪口水库一座,蓄水控制山洪涝灾。

水建设利


七干渠

建于1958年,渠首在李家史山村西南,与京密引水渠相接(京密引水渠未建时与白河灌区引水总干渠相接),渠尾至天竺公社薛大人庄,全长24公里,纵贯顺义县西部地区,流经北石槽、赵全营、马坡、张喜庄、南法信、后沙峪、天竺等地区,是白河灌区的主干渠。沿干渠有支渠63条,建筑物90座。其中较大的建筑物有李家史山的进水闸,豹房分水节制闸,二十里堡跌水闸(跌差为7米)。上游输水能力25立方米/秒,从八干渠分水处以下,输水能力12立方米/秒。七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7.5万亩。1974年,由于首都机场扩建,七干渠在马家营南被切断。为保证天竺、后沙峪两公社的农田灌溉,七干渠在马家营村改线向西再向南,绕机场而过。改线工程历时4个月,动土石20万立方米,用工22万个工日,国家投资94.8万元。

八干渠

建于1958年,渠首在赵全营乡豹房村西,与七干渠相接,渠尾在后沙峪乡田各庄村西,向西南入温榆河,全长17公里,流经赵全营、板桥、张喜庄、后沙峪等地区,灌溉面积8万亩。

东水西调工程

顺义县西部地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1975年10月动工,1978年9月竣工。工程由怀河低扬水站,输水渠道,群井工程,红铜营扬水站等部分组成。怀河低扬站是工程的始端,在牛栏山镇大孙各庄村东南怀河岸边,以怀河水为源。低扬站共有6台148H-28A离心泵,提水量1.5立方米/秒,扬水高程3.7米。输水渠道从低杨水站至红铜营杨水站,全长10.65公里,底宽4米,渠深1.8米。群井工程由30眼机井组成,分布在输水渠道两侧。机井所提地下水,通过暗道送至低杨水站输水泵,进入输水渠道。红铜营扬水站在赵全营乡红铜营村东南。扬水站为半地下机房,底层为集水池,池内安装8台208H-19A型水泵。提水量4立方米/秒,扬水高程14米。该扬水站将低杨水站和群井工程输送来的水提至扬水干渠,输入白河灌区七干渠,供七、八干渠沿岸农田灌溉。东水西调工程总投资319万元,动土石50万立方米,用工72.8万个工日,他在密云水库水源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方氏渠治理

1994年7月12日大雨,前、后桑园和北郎中、西小营4村街道大水横流,百户民宅进水,4万亩农田被淹。1995年10月,赵全营、张喜庄、高丽营三个乡镇对其予以治理,投入350万元,动土方32.66万立方米,11月竣工。

白浪河治理

1973年按20年一遇抗洪标准设计,50年标准河道进行治理,疏挖拓宽筑堤,将暴泉沟从赵各庄渡槽至后营村北截流往西,折向南入白浪河,将白浪河从范各庄渡槽往南河段截直,共动土方72万立方米修桥10座,待机闸涵12座,跌水闸3座。

修筑红陈排水

为了防涝,牛山公社在1967年从红铜营到陈各庄修筑排水渠。

教育发展


赵全营镇成立于1997年,1997年4月撤销板桥乡与赵全营乡合并为赵全营镇。据2007年统计,全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2所(赵全营中心小学、板桥中心小学),初中校2所(赵全营中学、板桥中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共有5个班,入园幼儿140名;2所中心小学共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11名(其中外地务工经商人员子女374名);2所初中共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5名(其中外地务工经商人员子女94名)。

赵全营镇加大资金投入,使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但全部消除了危房,校园环境、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和完善。中心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睡眠室、室外大型玩具一应俱全,能够保证幼儿学习、活动、中午睡眠需要。中小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其他专用教室齐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在赵全营中学内,与赵全营中学资源共享,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能够满足各种学习培训所需。

卫生发展


赵全营卫生院

始建时间及简单情况

赵全营卫生院始建于1973年初,当时职工10人,房屋租的是民宅8间,无一人有学历和职称,均是本地中医和部队转业卫生员,除听诊器、血压表外没有任何检测仪器和手段,单一的坐堂行医。

1974年在现在的院址建了一排砖木结构平房,250平米,以后于1978年、80年分别盖了第二、三排房,总建筑面积800平米,随后逐渐分来了几名中专毕业生,因条件艰苦简陋,分别调离。

1992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卫生院改为差额补贴单位,实行了自负盈亏的市场运行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如履薄冰地艰难行走。

1994年安装了暖气,从此卫生院告别了煤球炉取暖的年代,1995年翻盖了第一排和第三排房,功能未变,调拨了一台200mAX光机,购置了一台东芝B超机。

相关分词: 赵全营镇 赵全 全营 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