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张学成毛笔庄

张学成毛笔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张学成毛笔庄




张学成毛笔庄古文记载


“夫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制笔之艺始自稽古。昔黄帝垂拱以治,而兴文明;仓颉氏俯仰天地万物之形,然后作字,而泣鬼神;嬴秦做主中国,斯相变字古法,而书同文,蒙将军损益聿工,而笔同制,后世以为制笔之师、祖也;汉魏以降,历代高手匠人各有增益;至于唐宋,则璨然大备;而有清一代,制笔之艺愈精,多有前代之未发明者,更以陇海路为界,有南北派之分。

张学成毛笔庄者,创自清光、宣年间,属南派赣系,与吴兴“湖笔”同一祖源。自曾祖开基,绵延至今,几近百年。民国初,避兵乱,祖父西迁入滇。初,因不合滇云装口,惨淡经营而已;遂潜心钻研,结合滇人(昆明)使用习惯,改革制笔工艺,又推出发岔包修服务,遂声名渐响,先后在正义路、武成路购置铺面以“前店后坊”式经营,至此张学成毛笔庄初见规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昆颇有名气。

现主事人明杰先生自幼随父学艺,青年时曾游历齐鲁陕甘诸路,与北派同行研讨切磋、共相发明,是以能兼得南北派之精义(南之羊毫、紫毫;北之狼毫、兼豪)。后并入合作社,忽值风雷改,旋至蹉跌,困而弥笃,始终坚信:制笔者如用笔者,心正则艺能精,艺精则笔正。以心正为上,虚怀若谷,总齐四德(尖、齐、圆、健)。改革开放以后,为弘扬民族手工艺,回报广大老滇人数十年之支持、厚爱,张学成毛笔庄重新挂牌营业,逐渐恢复各种名牌笔的制作销售,技术上精益求精,同时随时代发展,力求有所变,又有所不变;恢复“发岔包修”,推出“当面试写”的服务;又与时俱进,恢复和发展了具有观赏和纪念性质的“人发”和“胎毛”笔的制作。

正所谓:“上古结绳,易以书契;经天纬地,错综群艺;日用不知,功盖万世。”(晋郭璞)

张学成毛笔庄品种


一、祈福笔

朱衣笔,亦即胎毛笔,是将顾客提供之小儿胎毛制成笔,以祈求子女健康成长、聪慧能干。

春秋笔,也称祈寿(福)笔,是将顾客提供之老者头发或胡须制成笔,以祈求三星高照,赐给持此笔者多寿、多福、多喜。

五色生花笔,也称文昌笔,是将顾客提供之将参加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之学子头发制成笔,并用五色丝线缠绕,以祈求文昌帝君庇佑,赐给持此笔者多智、多慧、多禄。

二、纪念笔

夫妻结婚纪念笔:将顾客提供之夫妻二人头发制成笔,取结发同心之意,刻字纪念。

夫妇结婚周年纪念笔:将顾客提供之夫妻二人头发制成笔,作为结婚周年的见证,按结婚年限,笔杆分别取竹、木、牛角、象牙、金属、景泰蓝等,刻字纪念。

友谊常青纪念笔:将顾客提供之多人头发制成笔,可两人、三人、乃至多人,取同心同德之意,刻字纪念。

江右商帮曾经辉煌


张学成推着独轮车,从江西到昆明,整整走了48天。

那应该是民国初年。张学成为避兵乱,西迁入滇。后不久,在昆明这片土地上,就有了一家“张学成毛笔庄”。

走进历史的年轮,可以很清晰地了解:这位成就百年老字号的人,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江西商人,但,也是与“江右商帮”有关的江西商人。

江右商帮,是一个已不太能为国人所记起的名字。显然,谈起商业、商人,人们说得更多的是晋商、徽商,或者宁波帮、潮州帮。确实,它们红极大江南北,财流五湖四海。

而江右商帮,只能算有“曾经的辉煌”。

历史赋予它的活跃期是,500年。从元末明初兴起,明朝前期独领风骚;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前期,与晋商、徽商成三足鼎立之势;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向衰落。在那个时期,中国有十大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宁波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

所谓的江右商帮,指的其实就是江西商人。魏僖著《日录杂说》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古代江西商人习称江右商帮。当然,十大商帮的区分,所依据的绝不仅仅是地域,重要的是不同的经商之道。江右商帮的特点,以现在的话说,是充满了“草根”色彩。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如此描绘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江西商人的小本经营状态跃然纸上。

“无江西商人不成市场”,在幅员辽阔的古老帝国里,江右商帮的“草根”们,靠着双脚,挑着担子,走州过府,深入城乡村舍,融通着有无。它不像后来崛起的晋商和徽商,要么搞垄断经营,要么靠官府力量。它以人数众多、积极活跃、不避艰险、渗透力强著称。挟小本,收微货,随收随卖,操业甚广:“挑担灯芯草,一路卖三年。莫看生意小,盖楼又买田。”

可以想象,张学成就是这样随着祖先的脚步,来到云南昆明,做起了卖毛笔的小本生意。不仅是他,昆明的“张学林笔墨庄”、“张学文笔墨庄”,也都为江西人所有,甚至整个昆明的毛笔市场,都由江西人垄断着。历史可查,当时有20多位江西抚州一带的人,在昆明做着大大小小的毛笔生意。这是江右商帮与云南的渊源,更具体地,是抚州商人与云南的渊源。

明朝时,曾在云南做官的浙江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滇云地旷人稀,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论及当时的商业之盛,他又感慨:“作客(外出经商)莫如江右,江右莫如抚州。”

王士性的记载绝非虚言。在云南普洱的茶马古道上,至今仍矗立着十几座江右商帮的会馆。这些会馆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流传到了东南亚。至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仍有江西会馆留存。由此,江右商帮“曾经的辉煌”可见一斑。

但它终究走向了没落,为何?

有人说,江西文化受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影响太重,或者“小富即安”,往往是在外赚了一点钱,便回家买田置地而不再经商。有人说,“人稠地狭”是驱动它原来商业精神的根本动力,某段时期的人口锐减改变了这样的状况,江西人也就开始安享“土里刨食”的生活。而走州过府的辛苦,作客他乡的艰难,开始被视为畏途。江右商帮逐渐消失了,江西人的商业精神也随之被尘封。还有人将其归结为江西商人竞争意识不强、“做大”意识缺失、危机意识淡薄、冒险意识不足……一言以蔽之,江西商人多商业智慧,少商业精神。可以印证的是,现今,也有很多江西商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也确有一定的业绩,但其规模及影响与外省同类竞争者相比,似乎总少了一份独领风骚、傲视群雄的霸气和决心。

盛与衰,究其原因,现难有定论。

可江西人不能不反思、探究:祖先吃苦耐劳,擅长经营的特质为何未能传衍?新一代的赣商崛起又在何时?为重现昔日商战雄风,后人又该如何拼搏?

口述历史


“那时政府办公都用我们的笔”

桂焕兰(张学成毛笔庄第四代传人张明杰的夫人)

我的娘家也做毛笔,不过不如张学成毛笔庄有名气。

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四点。要做好一支毛笔,共有四大工序,一百多道小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首先是选料,狼毫要东北冬天黄鼠狼的尾须,羊毫要江浙一带的羊毛,笔杆可以从西山区墨雨龙潭选上好的竹子……

第一道大工序是“水盆”:在水里梳理毛须,无论天寒地冻,一律不准用热水,还要脱脂;第二道大工序是“干作”:做笔杆,装笔头;第三道工序是“整笔”,就是把笔头梳理得美观齐整;第四道就是“刻字”,在笔杆上镌刻下什么笔,出自哪里。小工序很多,要说清太难。

我的后辈,没有一个会全部制笔工艺。大儿子还算好,能刻字,近些年我做的毛笔,字都是他刻的,但关键的笔头,他还是不会弄。

其实,我们也没想过要后辈来学这门手艺,除了用毛笔的人少了的原因,也跟当年我一家子受的难有关。

毛笔生意开始不好,是从1952年开始的。1958年,各种各样的原因,张明杰被“劳改”,一直到1983年才放出来。那些时候,我30岁不到,一个人养着一大家子,苦呀!去看张明杰的时候,他有时会问:“还做毛笔没?”我就赌气说,都家破人亡了,还做什么毛笔。其实,我说的也是真心话,后来小孩长大了,我也没想让他们学这个手艺。

不过,为了糊口,张明杰出来后,还是做起了毛笔生意,先是在大观街上摆小摊,后来,又到现在的小巷(西安马路)租了小铺子。毛笔都是我和张明杰在家里做的,后辈有时帮点杂活,但也不怎么弄。2000年,张明杰的眼睛又失明了,做不成毛笔,最后就只剩下我做了。

在这里开了那么多年的小铺子,每个月其实赚不了多少钱,除了房租就没什么了。你看我在这坐一天,就没几个来买毛笔的。也算好的了,现在还有些人喜欢练书法,小孩子也学点毛笔字,也还有些人识货,就喜欢我这的笔,找着买,说是很多商场卖的笔质量很不好,就是没有“四德”,用不了多久就坏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只要我还卖笔,笔就还是像老样子,做得“扎扎实实”的,你是不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交通厅那些政府衙门,办公用的都是我们的笔。龙云的秘书来买笔,我们最多也只是给七折。

还有,原来的“发叉保修”、“当面试写”的服务,我也会坚持,做生意要实在嘛。

金字招牌,绝佳口碑


买毛笔可以试墨,不好包退阿允畅(原昆明某报记者)

1987年11月21日,在昆明大观街一个毛笔的小摊上,摆设着各种大小不同的毛笔,棚顶悬挂一块张学成笔庄的招牌。一位银发闪闪,红光满面的老叟在售笔。一些中国书法爱好者正在挑选,端详着一支支的笔锋……

这位售毛笔的白发老叟,叫张明杰,祖籍江西,是有名制笔师张学成的后代。解放前,张学林、张学成兄弟的毛笔覆盖了云南。记者小时读私塾,用的都是张氏兄弟的毛笔,据张明杰老师傅说,从他父亲起,在云南制毛笔,已足足有90多年。直到1956年,张学成毛笔庄才没有做笔。文革中,他又被遣送农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又使沉寂了30年的张学成毛笔庄苏醒了。

张明杰说,制作一支好笔,要用好的原料和精致的工艺。他为了恢复名品,满足各方需求,花高价去买好原料来制作。

他对来买毛笔的顾客说:“我的毛笔可以试墨,如果笔锋发叉,包退。”待顾客选好笔后,如果试,张明杰就打开摆在摊上的墨盒让顾客蘸墨试书。这在春城还是鲜见的。

相关分词: 张学成 张学 学成 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