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章丘铁匠

章丘铁匠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章丘铁匠




书籍


书籍作者: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图书售价:5.00元

图书类别:历史

出版时间:1988-09

印刷时间:1988-09

电视连续剧


片名:章丘铁匠

编剧:张法贵

集数:4集

语言:国语

类型:剧情片

地区:中国大陆

时间:开机1995年5月22日

内容:描写了战争年代章丘铁匠支援抗日的故事。

荣誉:山东省优秀电视剧奖

相关资料


20世纪50年代初统计,章丘境内人口为73万,约有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又有一首童谣唱道:“毛嫩小子学打铁,挣了零钱腰里掖;回家塞给二爹娘,赶集籴粮不挨饿。”

章丘铁匠何其多

章丘自古有“三多”:打铁师傅多、出门商人多、中药店铺多。形容这里铁匠众多,过去有歌谣作证:“庄庄净是叮当响,锤点压过寺庙钟;家家不用打鸣鸡,锤声连连报五更。”穷乡僻壤是铁匠的“滋生地”,解放初,章丘山顶庄有913口人,会打锤的584人之多;十九郎庄有430户,以打铁为生的290余户;万山村有830口人,会耍铁匠手艺的近600人……过去是“一人生火,全家打铁;祖辈相传,子孙续接。”袁庄族谱记载:十三世祖袁斗宝家有五子,分别起名袁金、袁银、袁铜、袁铁、袁锡以作纪念。

章丘铁匠缘何多?因为一不需高深的学问;二不用高超的技术;三是红炉占用人手极少。旧时,多为“老少炉”(丈夫掌钳,妻子拉火,儿子抡锤)、同辈炉、亲友炉。上世纪50年代初统计,章丘境内人口为73万,约有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又有一首童谣唱道:“毛嫩小子学打铁,挣了零钱腰里掖;回家塞给二爹娘,赶集籴粮不挨饿。”

过去,铁匠铺每年开春要组建三人团伙的红炉队,标准有三:一是身材高大,腿脚灵便;二是不惜力气,不怕吃苦;三是无病无恙,敢出远门。

铁匠古有“三大难”

“铁匠先祖在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树杈有座老鸹窝,窝下茅屋有两座……”这是历史上流传的一首歌谣。说的是明朝定鼎之后,皇上旨令山西百姓东迁,老鸹窝下的兄弟二人袁峰、袁岭便沿途以打铁为业,流落到章丘相公镇北一片荒滩上扎根落户,世代繁衍,收徒打铁,定居地盘形成村落名曰“袁庄”,这里自然便成为章丘铁匠的发源地。

外行人知道干铁匠这一行当是“现接力”,当年就有“回头子”,全家人便有了“安乐窝”。殊不知铁匠一生有“三大难”。一曰难穿新衣裳。他们终日和火神爷打交道,锤点一落,火星四射,浑身衣裳被烧成像马蜂窝一样稠密的窟窿“眼睛”;二是“剃头净面难”,春秋四季烟熏火燎,铁末扑脸入发,面庞就是“黑包公”,鼻眼就像“黑烟筒”,削发剃刀便会逆豁卷刃;三为相亲娶妻难。铁匠不仅相貌黑不溜秋,钱也挣得极少。旧时,掌钳师傅一年才净赢4000多斤高粱,所以经不住女方打听,一相亲便告吹、泡汤。大多数等到30露头、40挂零才完婚成家,或找个“二茬女”(再婚),将就着过活。

那时,曾有《铁匠娶妻》的歌谣唱出这一悲惨的情景:“有女不嫁打铁郎,成年累月守空房;正月初三打跑铁,出门带的狗干粮;临走缺少盘缠钱,跪了二叔求大娘;走了一载无音讯,愁得青丝挂寒霜。离家两岁不捎钱,家中老少炊断粮。出走三载无踪影,料定尸骨埋他乡,梦里约定

见一面,醒来泪水洒满床;又恨又气铁匠汉,活该你去见阎王。”所以说解放前铁匠生涯的创业史,便是一部血泪浸泡的辛酸史……

打跑铁的血泪史

过去,有首民谣是这样描述铁匠干活的:“早打锄板午打镢,汗洗衣衫溻半截;夏打镰刀秋打筢,累得腰酸脊背驼;后晌开工不掌灯,省下油钱买窝窝……”铁匠一生干的净是重活计,所以手艺粗拉,欠缺精细。但也有少数师傅技艺精湛,在铁匠行业中称魁夺冠、独树一帜。如李明贞制作的“徘徊月牙镰”有“连割百亩谷子不卷刃”之美誉;砚池村吴运茂出产的轻便耐用炒勺,有“锻打三万六千捶,勺底铮明颜色白”之美言;埠村“双葫芦”菜刀名传泉城,需要“见面先交钱,五天把货还”,产品成为畅销货。师傅也由此名扬遐迩。他们大都有定点、命名的铁匠铺。

另有一种便是四处云游、“八方盲流”的“打跑铁”的帮伙。

“二把车子三张嘴,一箱、一钳、一手锤。早行鲁中胡山下,晚宿蒙岭料石堆……”这就是当时打跑铁汉子生活真实的写照。他们大多数奔胶东、上河北,下鲁西、闯关东,约占铁匠人数的五分之三。在东北海伦县、绥化、青刚、阳泉等各县境内,均有红炉250多盘。有民谣唱曰:“关东红炉多如林,一听口音章丘人;问声老乡饥和寒,满面阴云泪纷纷……”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画外音曾提及:解放前,冀鲁豫为讨食求生的将近3000万人,由此粗略估算,章丘打跑铁的人数可达60万人之多,他们终年在死亡边缘上奔波、奋争……

助农援军创伟业

1938年以后,章丘铁匠大部搭伙为伍,投入军工生产,为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生产兵器。当时有歌谣记之:“章丘铁匠改了行,深山密林建厂房;不打锨镢造刀枪,专杀鬼子蒋匪帮。”如桑园刘家章师傅手艺绝妙、威望高,他组织起30多盘红炉,为章丘武工队制造“五七”快枪、掷弹筒,仅一个月的工夫便生产出160支“捷克式”快枪,45支“马步枪”等;袁庄师傅袁绍德资历老,人缘好,他一人便征集了160余名铁匠师傅,利用土方妙法,凭借手工人力,生产出“挂牌撸子”(短枪)、转盘机枪;南凤村的解统斌师傅秘密建立了地下造枪厂,在一无图纸参照,二缺机械设备的简陋车间里,神奇地诞生了小型迫击炮、三八式大盖枪……像这样隐藏身份的军工铁匠,当时章丘有中、小型团伙57帮,为抗日、抗战胜利提供了及时的援助和坚定的保障。

1947年底,章丘已是解放区。有一首歌谣表现出铁匠翻身当家作主的欢悦景象:“土改喜煞铁匠帮,分了良田又领房;铁匠铺子有了家,打跑铁的回故乡……”所以,1953年政府提出农业要走合作化道路,文祖镇的洪沟村立马成立了“铁木业合作社”,共有6盘红炉;三德范村以王延君为首组织了义兴铁业社,计有70多名铁匠;李家埠由李兆钧挑头组成了“铁业加工社”;侯庄以张敬江为首领导的铁业

社共有80盘红炉,一时队伍壮大,实力雄厚,被誉为全县的先进典型……当时以村为单位组织的铁业合作社在全县有780余支,成为恢复和壮大农业生产强有力的“后勤部”。有歌谣赞曰:“炉火照得东方亮,锤声如鼓震天响;造出农具一排排,就像队伍排成行。”

铁匠功业传千秋

20世纪60年代中期,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履,章丘铁匠大军也发生了历史性变迁。组织体制由“社”变“厂”,产品类型由内销型变成“外加工”。生产方式由笨体力实现了机械加工,分配办法由工分制改为工分加补贴,铁匠师傅的称谓也由“打铁匠”改为“亦工亦农”职工。

查旧庄高丕约率先成立了拖拉机配件厂;北套村孟传祥组建起化工机械配件厂;焦家庄高洪盛建立了农业机械配件加工厂;贺套村组成了劈铁拆钢加工队;袁庄诞生了拖拉机配件锻造厂……像如此规模的企业一如雨后春笋,章丘县境内大约有570家左右。不仅壮大了公社集体经济实力,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社员们手头也富了,贺套村便出现了“万元胡同过亿街”。那时有歌谣赞曰:“骑着铁牛去耕地,牵出钢马跑运输;灌田不请龙王爷,水泵方便又省力。”

20世纪80年代,章丘铁匠大军在改革中振兴,章丘农具一厂改建为章丘电机厂,章丘农具二厂扩建为章丘鼓风机厂,农具三厂组建成章丘皮革生产加工厂,农具四厂扩建为重型汽车配件厂,县级企业计有60余家。由于实行厂长负责制,“包”字进厂到车间主权行事,极大增强了以铁匠出身、铁匠后辈为主的工人队伍的亲和力和战斗力,同时,惠民良策在东风化雨的滋润下开花结果。两年前,章丘经济便亮翼腾飞,跃居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之中。有歌谣赞之:铁匠晚辈技艺棒,改革时代当厂长。先进设备显神通,机器飞转财源旺。凝心聚力创奇迹,社会提前进小康,万紫千红逢阳春,铁匠就是“牡丹王”;青史永记“老功臣”,手锤、虎钳、旧风箱。

相关分词: 章丘 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