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扎西烈士陵园

扎西烈士陵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扎西烈士陵园




扎西烈士陵园

陵园坐落在威信县城扎西北面的小山丘上,占地面积4.67公顷,是为缅怀解放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云南游击支队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革命烈士建筑物。

扎西烈士陵园的前身为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1977年8月奠基,1978年8月1日正式落成。1984年12月县委、县政府在省、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中心,动工修建扎西烈士陵园,1987年8月建成。初为县级陵园,1988年7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座北向南,正大门上嵌刻有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高治国题写的“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八个大字。陵园从山下到山顶,建有门亭2个、六角亭3个、蘑菇亭2个,屏风式大碑4块,分别刻有扎西红色烈士陵园碑记、155名烈士英名录、毛泽东同志书写的长征诗、张爱萍将军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题词,山顶屹立高12.26米、底脚宽4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南北两面分别镌刻有铜制毛泽东书体“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大字,碑后整齐地树立有徐策、殷禄才等83位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陵园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37000平方米。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式活动场所。每年接待游览观光、瞻仰扫墓的各级领导、烈士后裔、社会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次,已成为威信革命老区的重要纪念地,闻名于川滇黔地区。

历史背景


1935年初,红军一渡赤水入川南,北渡长江受阻,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折向云南扎西集结,并于2月8日至10日在威信大河滩、江西庙、水田寨相继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根据敌我形势变化,确定了回师黔北,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整编部队,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扩大红军;在川滇黔边缘结合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战略部署。“扎西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决定以张闻天代替秦帮宪在党中央负总责,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红军长征以来首次研究全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重要会议,它完成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的一系列决定和部署,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根据“扎西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全军主力部队中抽调干部和武装人员,在扎西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周恩来(军委副主席)到会作动员,宣布特委和纵队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由徐策(红三军团六师政委)、余泽鸿(军委干部团上干队政委)、戴元怀(原红八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组成,徐策任特委书记,徐策牺牲后由余泽鸿继任,余策鸿牺牲后由刘复初继任。

红军北上后,特委带领纵队在“边区”二十余县迂回穿插,纵横数千里,宣传发动群众,与数倍、数十倍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进行了艰苦卓越、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间,特委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于1936年9月,在威信组建了滇东北特区区委和红军云南游击支队,任命红军干部陈华久为特区书记,殷禄才为特区区长,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机构——特区革命委员会。红军云南游击支队在纵队的领导下,以威信为中心,建立郭家坟革命根据地,在川滇黔结合部的威信、镇雄、珙县、兴文、叙永等县开展游击战,部队由几十人的农民武装发展到近千人的红军游击队,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开辟了方圆数百公里的游击区,直到1947年春,终因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纵队和支队领导及多数同志均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残阳如血》,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伟大而壮丽的历史事件。

在历时12年的对敌斗争中,川南游击纵队师长曹德钦、政委徐策、张凤光、龙厚生、参谋长曾春鉴、特派员李青云及云南游击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殷禄才、陈华久、阮光明、易德胜、刘少成、邓登山、杨世龙、曾子云、殷禄坤、孙德龙、张占彪、张慧成、董玉清、陈宏、张治高等83名红军官兵牺牲在威信这块土地上。

地理环境


威信县位于云贵高原腹地的乌蒙山区,在云南省的区位是滇东北的边缘地带,北与四川省接壤,西南与本省的镇雄、彝良相连,东与贵州省的毕节毗邻,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幅员面积1397平方公里,辖2镇9乡,总人口37万余人,是一个边远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县境中部偏南,属县政府驻地,海拔1192.5米,距昭通市275公里,距有航空通道的沪州市和宜宾市各200公里,成都、重庆、贵阳均可朝发夕至。

陵园管理


为加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的管理,中共威信县委、威信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成立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隶属于县民政局。

规模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建有高10米、碑体边长2米、占地1189平方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四周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成排树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周围,隐现于花草丛中,整洁优雅,庄严肃穆。看烈士生平,联想到红军为中国革命铸就的辉煌,红军长征精神令人叹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陵园还建有仿古亭、台、楼、阁、廊等六坐建筑1500余平方米,公共活动场所12000余平方米,陵园绿化达37000平方米,兴游其间,绿荫敝日,曲径通幽,但闻人语,无分远近。

教育基地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是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式活动场所,每年接待游览观光、瞻仰扫墓的各级领导、烈士后裔、社会各界群众达10万余人次,县级机关、团体及中小学校每年都要前往进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驻威部队每年在此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它已成为威信革命老区的纪念地,闻名于川、滇,黔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