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云南省道教协会

云南省道教协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云南省道教协会


云南省道教协会是云南省道教界最高管理机构,协会隶属于国家宗教管理局,下辖数十个云南省本地道教协会。云南省道教协会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云南省道教教徒、各宫观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

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协助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传扬道教文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继承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加强道教自身建设,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多年来,云南省各道协之间不断精诚合作、互通有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正飞速发展着我国道教文化事业。

云南省道教协会会长由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李文兴道长担任。

云南省道教协会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龙泉路黑龙潭公园内龙泉观。黑龙潭道教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明洪武27年(1394年)始建神祠,后多次修缮,现存门楼、雷神殿、祖师殿、玉皇殿、三清殿、文昌殿等,以及历史悠久的唐梅、宋茶等景观。

昆明龙泉山道观祖师殿内的祖师神仙,原为立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形象,从者执黑旗。昆明人称之为“披发祖师”。龙泉山道观上门上玄匾“紫极玄都”四字。玄者,黑也。故祖师殿内的神像服饰多为黑紫二色。与金店的真武全金像截然不同。现在殿内所供的真武祖师像,不仅形体太小,且为坐式全贴金,非昔日形象,应予以重塑。

玄武帝君,又称真武祖师。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即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室、壁。《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于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李贤注《后汉书》释为龟蛇合体,故以龟蛇象之,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神,以壮威仪。后又加附会,黄帝时,玄武脱胎静乐国善胜皇后,产母左胁,上而勇猛,不统王位,得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无极上道,命其赴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飞升,玉帝册封为玄武。太和山即因此更名为武当山,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意。宋真宗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黑龙潭祖师殿正中为立式披发祖师像,右侧为一执黑旗从者,祖师右侧有三宿,从右至左为斗、牛、女。祖师左侧有四宿,从右至左为虚、危、室、避。北方七宿名字分别为斗,木榭,名朱佑。牛,金牛,名祭遵;女,土蝠,名景舟;虚,日鼠,名盖延;危,月燕,名坚锋;室,火猪,名耿纯;壁,水睮,名臧富。

祖师殿内左右两旁尚塑有道教四大天师:依次为张天师张道陵、白玉蟾师葛长庚、张三丰真人、刘渊然真人。分别介绍如下:

张道陵(1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极谏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时年二十六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不久遂弃官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汉章帝、和帝诏征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汉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云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唐天宝七载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理宗加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释 文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张三丰(约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 ???),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汉族,中国辽东懿州人(就是今天的辽宁阜新)。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亦有因“丰”字和“丰”的简体字同形而错称为“张三丰”。他的生辰籍贯都有争议,一般认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当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称,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

自称张天师后裔。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卷二中有这样记载:南召县太山庙乡口子河里有“张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后有其草庵遗址。1917年此处立“张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于天宝观”石碑一通。(一说辽东懿州人)由于张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给他三个赐号。即明英宗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史书记载张三丰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雨雪天气蓑衣着身。1258年,宗教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辩论。蒙古大汗蒙哥亲临主持,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遭到惨败。从此,道教日渐衰沉。但一个世纪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新的道派——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

张三丰道术高超、武艺精湛,云游天下。相传,元明间他浪迹云滇,曾在昆明龙泉观传道说法,昆明有许多关于张三丰为民解难的传说。英宗正统元年(1463年),封“通微显化真人”,化成二十二年(1486年)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封为“清虚元妙真君”。

刘渊然(1351~1432年)江西赣县人,道教长春派创始人。幼为祥符宫道士,道号体玄子。先受业于“胡、张二师”,复师事江西于都紫阳观赵原阳。赵原阳见他形貌清奇非寻常人可比,进而探其志存忠孝,认为是修道的“良器”,遂带他到金精山,传授予“玉清宗教社令烈雷,玉宸黄箓太极”等书,呼召风雷,役活鬼物、济拔幽显,立有应验。既而又受金火返还大丹之诀,栖神炼气,玄悟超然。

明洪武二年(1393年),朱元璋慕其名,召至京城,赐号“高道”,擢道录司右正一,永乐初年升左正一。朱元璋命其“建金箓大斋”,从而出现了“醴泉、甘露、鸾鹤”的祥瑞,赢得朱元璋的宠信。嗣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谪至滇,先后在真武祠和黑龙潭龙泉道院传教,收门徒百余人。刘渊然精通道教经典,道行精妙,“凡滇民有大灾患者,咸往求济,无不得所愿欲。”并在龙泉道院以道教符箓大书“万物滋生”大碑,因刻工和视觉关系,碑有立体感,故昆明人习惯称之为凸字碑。原碑已毁,现碑为清嘉庆三年(1789年)追泐,为道教重要文物。

洪熙元年(1425年),刘渊然还朝受封,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诰加“庄静普济”四字,“领天下道教事”,成为全国道教领袖。刘渊然荣耀不忘第二故乡昆明,奏请明仁宗皇帝,改真武祠为真庆观,龙泉道院为龙泉观。并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今保山)三道纪司,以植根其教派。宣德七年(1432年),刘渊然卒于金陵(今南京),但其创立的道教长春派与吕洞宾为祖师的天仙派、丘处机为祖师的龙门派同为明清云南道教的三大教派,尤以长春派在昆明流传最广。该派的最大特点为注重符箓、驱邪赶魔、崇尚医术等。

刘渊然弟子众多,以邵以正、蒋日和、徐道广、芮道才、李道如最为有名。其中邵、蒋二人为名闻全国的道士。 (马颖生)

附加图片为:清嘉庆追泐刘渊然书符箓碑(凸字碑)

刘渊然:明代医家。赣县(今属江西)人。幼年即出家,明太祖、仁宗均闻其名并召见,先后赐号高道、大真人、长春真人,尝著《济急仙方》一卷。

公交车线路大致如下:

9路火车北站--黑龙潭

上行:火车北站 -- 白云路口 -- 大白庙村 -- 颐华路口 -- 盘龙西路 -- 江岸小区 -- 下马村 -- 地质学校 -- 财贸学院 -- 橡胶六厂(云师大龙泉路校区) -- 岗头村 -- 昆烟二部 -- 沙坝营 -- 上庄 -- 小麦溪 -- 蓝龙潭 -- 茨坝路 -- 茨坝新村 -- 昆明地勘院茨坝清真寺 -- 茨坝 -- 疗养院 -- 康复医院 -- 黑龙潭

下行:黑龙潭 -- 康复医院 -- 疗养院 -- 茨坝 -- 昆明地勘院茨坝清真寺 -- 茨坝新村 -- 茨坝路 -- 蓝龙潭 -- 小麦溪 -- 上庄 -- 沙坝营 -- 昆烟二部 -- 岗头村 -- 橡胶六厂(云师大龙泉路校区) -- 财贸学院 -- 地质学校 -- 下马村 -- 江岸小区 -- 盘龙西路 -- 颐华路口 -- 大白庙村 -- 白云路口 -- 火车北站

76路金殿--茨坝

上行:金殿(世博国北门) -- 金殿水库 -- 展忆化工厂 -- 清水河村 -- 龙头街 -- 农业大学 -- 干休所 -- 黑龙潭 -- 疗养院 -- 茨坝

下行:茨坝 -- 疗养院 -- 黑龙潭 -- 干休所 -- 农业大学 -- 龙头街 -- 清水河村 -- 展忆化工厂 -- 金殿水库 -- 金殿(世博国北门)

79路火车北站--农业大学

上行:火车北站 -- 凤凰新村 -- 白云路口 -- 金苑商厦 -- 金星立交桥 -- 金星客运站 -- 昆明市汽车客运北站 -- 江东花园 -- 金安小区 -- 霖雨桥 -- 市政府(月牙塘)小区 -- 沙坝营 -- 红云小区 -- 右营 -- 上庄 -- 小麦溪 -- 兰龙潭 -- 二十一中 -- 水利学校 -- 蒜村 -- 龙都疗养中心 -- 黑龙潭 -- 干休所 -- 农业大学

下行:农业大学 -- 干休所 -- 黑龙潭 -- 龙都疗养中心 -- 蒜村 -- 水利学校 -- 二十一中 -- 兰龙潭 -- 小麦溪 -- 上庄 -- 右营 -- 红云小区 -- 沙坝营 -- 市政府(月牙塘)小区 -- 霖雨桥 -- 金安小区 -- 江东花园 -- 昆明市汽车客运北站 -- 金星客运站 -- 金星立交桥 -- 金苑商厦 -- 白云路口 -- 凤凰新村 -- 火车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