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云南光唇鱼

云南光唇鱼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云南光唇鱼


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马鱼,花鱼。体细长,侧扁,腹部圆;头小,锥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口小,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后伸达鼻前缘的垂直线。上唇较厚,光滑,紧贴于上颌外表,上唇沟深而明显;下唇缩在下颌边缘之后,分为两部分成为侧瓣,其间距约等于眼径的2/3。下颌外露,无角质边缘。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

中文学名:云南光唇鱼

二名法: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鲤科 Cyprinidae

属:光唇鱼属 Acrossocheilus

种:云南光唇鱼 A. yunnanensis



简介


为中下层的定居性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性杂食,以丝状藻为主,水草次之,也食一些动物性饵料。5-7月在流水中产卵,个体不大,常见多为15-20厘米。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肉可供食用。产量颇大,具一定经济价值。卵有毒,尤以产卵期毒性最大,误食鱼卵而中毒者,症状为腹胀、腹痛、恶性呕泻、头昏头痛等,须及时治疗。

云南光唇

鱼体长1~1.5米,重15~30公斤。大可达50余公斤。由于数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捞强度加剧,目前濒临灭绝。解放前,浙江沿海常有捕捞云南光唇鱼,视为上等补品,尤其是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产区


云南光唇鱼主要产区在广东沿海与闽南渔场。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一般体长为1~1.5米,大者可达50公斤以上。该鱼以虾、蟹等甲壳类及小鱼为食。喜逆流浑水,厌强光;3~6月向沿岸洄游,产卵繁殖。在此期间,由于其鳔内空气振动在水下传出媚媚动听的声响,时强时弱,且有音乐之旋律,100米周围海区可闻其声。以往,温州洞头、南、北麂渔场及瓯江河口段也时有捕捞。

繁殖习性


根据历年捕获的云南光唇鱼性腺发育的资料统计,东莞海域,天然生长的云南光唇鱼,体重要达15kg以上时,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达鱼体重的20%,卵粒大小如鲤鱼卵,吸水后比原来大30-50%,估计为粘性卵。云南光唇鱼在清明至谷雨左右产卵,东莞海域的产卵场,在龙穴到大虎一带的狮子洋海域,该处虽为河口,但洋面开阔,各处水流情况不同、深浅不一,最深处有30多米,沉船较多,底部为沙质或蚝壳底。产卵后雌性云南光唇鱼腹部鳞片粗糙,疑是产卵时,磨擦硬物所致。

种类品种


按鱼体外型区分,云南光唇鱼有两种,一种头钝,叫大鸥,又称排口或大头云南光唇鱼,栖息在10米以上的深水处,纯海水区域较多;另一种头较尖,叫白花,又称尖头白花,栖息咸淡水河口海域的中上层。东莞海域两种云南光唇鱼都有,大头云南光唇鱼较少见,尖头白花较多。 渔民捕捞云南光唇鱼的经验介绍,大头云南光唇鱼出水后,由于水压的突然变化,会出现胃被压到口中、爆膘、突眼等异常现象,容易死亡。而尖头白花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出水后不会死亡,可以进行活鱼运输和养殖。

生物学指标


云南光唇鱼体型呈长的纺锤型,背部隆起,腹部从胸鳍至肛门较平直,臀鳍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鱼头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侧扁;吻稍尖,吻长大于眼径,眼径大于眼间距;口前位,口裂从吻端向下侧倾斜,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有齿,尖细;体长为体高的3.4倍,为头长的4倍,为尾柄长的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4倍;头长为眼径的5.75倍,为眼间距的7.2倍,为吻长的3.8倍,为口裂长的2.9倍。

其他种类


虹彩光唇鱼

(Acrossocheillus iridescens)

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五杠鲮,火烧鲮,花榄鱼,花鱼,疴肚鱼。

体长,侧扁,尾柄较细,背部在背鳍前呈弧形,腹圆而平直。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吻皮稍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不与上唇相连,其边缘完整。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肉质,上下唇宽度约一致,下唇分左右两侧瓣,相距颇宽,约为口宽的1/3或超过。下颌外露,具角质边缘。须2对,吻须短于颌须,颌须约等于眼径或稍短。背鳍刺粗壮,后缘具强锯齿;尾鳍大,分叉甚深,末端尖长。体侧有5条橙黄色横带。雄性成熟个体的吻部及臀鳍第4、5分枝鳍条出现珠星;体长超过15厘米的雄性个体,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及第1分枝鳍条延长呈丝状,其长度超过头长。虹彩光唇鱼为江河中下层鱼类,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

云南光唇鱼

的溪流中。性杂食,以着生藻类、水草为主食。体长约10厘米的个体即达性成熟,每年2-5月为其繁殖季节;6月以后,性腺退化,体内大量积累脂肪,以备越冬。

虹彩光唇鱼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各江河。中型个体,常见体长为12-20厘米,大者可达30厘米,分布广,产量相当可观,为产区的常见经济鱼类。鱼卵有毒,误食之会引起中毒,轻则腹泻,重则恶心、呕吐、头晕等,须及时治疗。

厚唇光唇鱼

鲤科 学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体长,侧扁,背部弧形,腹部圆。头侧扁,其长约与体高相等。吻钝,突出。口下位。下颌弧形,前缘露于唇外。唇厚,下唇分两侧瓣,在颏部中央互相接角虫。须2对,颌须稍大于眼径。背鳍刺极细,后缘光滑,末端柔软.雌体体侧有6条垂直黑狭条;雄体中轴具纵纹,垂直条纹在侧线之上。

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小型鱼类。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急流处。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

半刺光唇鱼 鲤科英文名字: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

俗名:石斑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头锥形,头长小于体高。吻尖突。口下位。唇较厚,下唇侧瓣相接处有一小沟。下颌稍外露。须2对,颌须与眼径约相等。背鳍刺基部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鳃盖和尾基各有一黑斑。 生活在山区溪流,喜栖息在底层多砾石的流水环境。常集群。以着生藻类为食。个体不大,常见体长100~200mm。2~3月产卵,卵巢有毒。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

温州光唇鱼

鲤科 学名Acrossocheilus wencho wensis Wang

体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头尖。吻较长,一般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唇厚,下唇侧瓣肥厚,在中央互相接触。下颌前端为侧瓣遮盖,不外露。须2对,较长,颌须长略大于眼径。背鳍刺稍粗壮,后缘具细锯齿。体侧有6条垂直黑斑条。

生活于石砾底质的溪流。以刮食着生藻类或苔藓为生。个体中等大,一般体长150~00 mm。卵巢有毒。

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

长鳍光唇鱼

鲤科 学名: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 俗名:花榄鱼、

五杠鲮、火烧鲮、阿肚鲮体高,侧扁。背、腹缘均隆起。吻较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下唇侧瓣间隔颇宽。下颌外露,具锐利角质。须2对。背鳍外缘内凹,硬刺后缘具强锯齿,生殖季节,雄鱼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和第一根分枝鳍条均延长呈丝状。

栖息于江河中下层,主食着生藻类和水草。3~5月产卵。体中小型,体长100mm已成熟,大者超过1kg。肉肥多脂,但卵巢有毒。

分布于珠江水系。

烹饪方法


酥光唇鱼

主料辅料光唇鱼1000克,醋15克,川盐30克,胡椒粉5克,白糖30克,葱段15克,料酒30克,姜15克,味精3克,熟菜油500克,酱油30克,鲜汤300克

烹制方法

1、选每条约50克的光唇鱼,经剖杀,去鳃和内脏洗净后,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呈金

黄色时捞起。2、锅内留油100克,烧至五成热时,下葱段煸香,掺鲜汤,下川盐、白糖、酱油、醋、料酒烧沸,放入炸好的鱼,用小火慢至汁将干时,加芝麻油、胡椒粉、味精,推转起锅,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1、光唇鱼剖杀后不心去刺,用盐少许稍腌,成菜口味更佳。

2、中火温油,炸酥炸透,连皮带骨一起吃。

风味特点

1、光唇鱼学名圆口筒鱼,又名水密子、水鼻子、肥索。属鱼纲鲤科动物,

产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肉嫩脂肥,味道鲜美,是名贵淡水鱼品种。在川东奉节(古奎州)有"三月桃花筒鱼肥,銮州府入此为珍"的咏赞。奉节入吃鱼也很讲究,民谚云:"鲤鱼的尾,鲫鱼的背,水密子全吃一张皮。"对大一点的光唇鱼,带皮清炸带皮吃,小的光唇鱼就带骨刺酥炸,连皮带骨一齐吃。2、此菜是川东地区传统名品,酥软化渣,鱼肉肥美,乃佐酒佳肴,可作冷碟入席。

相关分词: 云南 光唇 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