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月亮

月亮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月亮


1 地球天然卫星

月亮古称太阴,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虽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实时月相赏月,是中国的中秋习俗,始于魏晋时期。根据访问IP及服务器时间,百科定位您所在城市及城市的天气情况,为您展现当地的实时月相。点击左侧flash,呈现更多天文知识及月相形成原理。月相及天气数据由北京天文馆、中国天气网权威提供



^物理特性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5.27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京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虽然很大,但不及亚洲的面积大。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月亮上有许多下陷的坑,有反光作用。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 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 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同步自转


月球的自转和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地形


环形山

环形山的命名源于伽利略对其的称呼。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湖”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月亮上有许多下陷的坑,有反光作用。

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 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 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月亮本身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的,所以本该是西升东落。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所以给我们造成的实际视觉效果就成了月球的东升西落了。

^物质介绍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月 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 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直到月面呈红铜色。

^基本特征


^渐离地球

月球以每年三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十亿年前,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一半长。月球目前距离地球大约60倍地球半径。但是,由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的影响,月球正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慢离地球远去。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速度也逐渐变慢. 也就是说,以前月球比现在更靠近地球,而地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更快。

证据就在科学家发现的“二枚贝”化石上。二枚贝的成长速度会随着潮汐的涨落而变化,一边成长一边形成树木年轮一样的条纹,条纹数量和宽度依潮湿的大小而异。根据这些条文数量和宽度,科学家发现,大约5亿年前,地球一天只有21小时,1年有410天。

^月球构造

据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可能在与地球擦过时被地球吸引,有了轨道。在探测月球时,发现,在被地球吸引时,表面开裂,水倾斜而出,导致地球的“诺亚洪水”,后来月核填补了此开裂,月球从此无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说明月球内部有大量空气存在。但这一理论有待深入考察。

^运动月相

月相定义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相成因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球的运动

月球绕地球旋转叫月球的公转。月球的运动是自西向东的,它的轨道同所有天体的轨道一样也是椭圆状的,距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而离地球最远的那一点叫远地点。月亮向西运动的证据是它每次西沉的时刻平均要推迟49分钟,若相对恒星来说,它的运动周期约27.3天,即在此时间内,它在空间运转360;

但与此同时地球也一直不停地绕日运转,因此月亮要完成它的一个相位周期,即从 新月开始经满月又回到新月就应再增2天多,共计约29.53天。

因此月亮的恒星运动周期约27.3天,叫恒星月;而相对日地联线的运动周期约29.53天,叫朔望月;朔望月便是月份的依据。

月相更替

月球的表面是由岩石和尘土构成的,它和地球一样自己不会发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相位是月亮反射阳光的部分,自新月开始,相位在一个太阴月内的变化次序是:新月、上弦、望、下弦。在太阴月内,自新月算起的时间长度叫月令,如望的月令为14天等。在新月的前后从地球看到的月亮日照面呈娥眉状,上弦时可见到半幅月轮,而望的前后,月亮的日照部分呈凸圆状,上弦月与下弦月不同,因为上弦时从地球上看到的是其月轮的西半幅,而下弦时见到的则是它的东半幅。

^月球轨道

月球相对于固定的恒星以27.32天的周期完整的绕行轨道一周(它的恒星周期)。然而,因 为地球间同时间也绕着太阳转,它对地球呈现相同相位的时间就会较长,大约是29.53天(它的会合周期)。于其他行星大多数的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比较接近黄道平面,而不是地球的赤道平面。月球的轨道受到太阳和地球许多小、复杂并且相互影响而难解的摄动,例如月球轨道平面的渐进转动,这影响到月球其它的运动状态。卡西尼定律以数学叙述出后续的影响。其中主要的轨道变化有:偏心率变化、轨道倾角变化、拱线运动、交点西退、中心差。

^轨道变化

月球轨道偏心率变化在1/15到1/23的范围内,偏心率的平均值为0.0549,接近1/18。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671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逆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逆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逆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数值是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拱线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在它自己的平面上也不是固定的,其椭圆的拱线(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连线)沿月球公转方向向前移动,每8.85年移动一周。中国早在东汉,贾逵就提出月球视运动的最疾点每九年运动一周,这实际上正是拱线运动的结果。

^倾角变化

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交角(黄白交角)变化在457~519之间,平均值为509。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交点西退

白道与黄道的交线,其空间位置并不固定,而是不断地向西运动,每18.6年运行一周。这一现象早在东汉末年就为刘洪发现,并用于月食预报计算中。

^中心差

由于月球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形,月球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月球运动同均匀的圆周运动比较,时而超前,时而落后,其半振幅为6.29,周期为27.55455日。

^几何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又由于月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白道面),而白道与黄道又有约5度的交角,因此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纬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周日天秤动。

如同绝大多数天体运行,月球轨道远离的现象会到目前轨道的大约1.4倍为止,然后再慢慢绕回来。

^相对大小

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大小是最大的:直径是四分之一,质量是1/81。就卫星与行星的相对大小比例来说,它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 (虽然凯伦与矮行星冥王星相对来说更大) 。

然而,地球和月球仍然被认为是一种行星-卫星系统,而不是双行星系统,因为它们的质心,一般所谓的质量中心,位于地球表面之下1,700公里 (大约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观月错觉

月球有着异常低的反照率,它的数值与煤炭相当。尽管如此,它仍是天空中继太阳之后第二亮的天体。这一部分是因为对冲效应的增强效果;在弦月时,月球只有十分之一的亮度,而不是满月一半的亮度。 此外,在视觉系统的颜色恒常性重新校准天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为周围的天空是比较黑暗的,被太阳照射的月球会觉得是比较明亮的天体。满月的边缘感觉上会比中心明亮,并没有周边昏暗的效应,这是月球土壤的反射特性,它反射向太阳方向的光多于其它的方向。月亮出现在靠近地平线时会显得比较大,但这纯粹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月球错觉,最早的叙述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 。月球在天空中最高的高度变化:虽然它有与太阳相同的限制,在一年当中它会随着季节与月相变化,满月在冬天到达最高的位置。18.6年的焦点周期也有些影响:当月球的升交点在春分点,月球每个月的的纬度可以到达28。这意味着月球会出现在赤道到纬度28之间的天顶,反过来 (降交点在春分点) 则只有18。月球的新月方向也取决于观测者的纬度:接近赤道的观测者,可以看见微笑状的新月。

月球的表面是否会随着时间改变,在历史上仍有争议。今天,许多这些主张被认为是虚幻的,是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观察的结果,不良的视宁度,或不当的绘图。但是,偶尔会出现出气现象,还有小部份的报告可以归因于瞬变月面现象。最近,有人认为月球上一个3公里直径的区域在一百万年前被释放出的气体改变。月球的外观,像太阳一样,也会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常见的是当月光通过高空的卷层云时,会受到冰晶的折射形成22的晕环,通过薄云也会有相似的冕环。

^潮汐效应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来自月球牵引地球两侧引力强度的渐进变化,潮汐力,造成的。这在地球上造成两处隆起,最清楚的是海潮,海平面的升高。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是月球环绕地球速度的27倍,因此这个隆起在地球表面上被拖曳的速度比月球的移动还快,大约一天绕着地球的转轴旋转一圈。海潮会受到一些影响而增强:水经过海底时的摩擦力与地球自转的耦合,水移动时的惯性,接近陆地的平坦海滩,和不同海洋盆地之间的振荡。太阳的引力对地球海潮的影响大约是月球的一半,它们相互的引力影响造成了大潮和小潮。月球和靠近月球一侧隆起的重力耦合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个扭矩,从地球的自转中消耗了角动量和转动的动能。反过来,角动量被添加到月球轨道,使月球加速,使得月球升到更高的轨道和有更长的轨道周期。结果是,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增加,和地球的自转减缓。通过阿波逻任务安装在月球表面上的月球测距仪,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发现地月距离每年增加38毫米(虽然每年只是月球轨道半径的0.1 ppb)。原子钟也显示地球的自转的一天,每年约减缓15微秒,在UTC的缓慢增加被闰秒加以调整。 潮汐拖曳会继续进行,直到地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与月球的轨道周期吻合;然而,在这之前,太阳已经成为红巨星,吞噬掉地球。

^相关探索


^月球研究初期

在天文学发展的早期天文学家已经对月球周期有深刻的理解:如大约在西元前5世纪,巴比伦天文学家已经知道月食有大约18年的沙罗周期,印度天文学家已经对月球每个月的距角进行描述,中国天文学家石申(fl. 4th century BC)确定了一套预测日食月食的公式。之后,月球的天然形状和月光的成因也被了解,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d. 428 BC)推断太阳和月球都是巨大的岩石球体,而且后者通过反射前者的光来发光。虽然中国在汉朝时认为月球等同于“气”,他们的“辐射影响”理论还认识了月球的光只是反射自太阳,并且京房(前77年—前37年)注意到月球是球体。在西元499年,印度天文学家Aryabhata在他的Aryabhatiya记录了月球的耀眼光芒是反射阳光的缘故。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海什木(965–1039) 发现月球不是像镜子那样反射阳光,而是从月球表面的每一个地方向所有的方向发射出去。中国宋朝的沈括(1031–1095) 创造一个被涂上白色粉末的银球反射阳光,来解释月相的变化,而当从侧面看时就能呈现眉月的月相。亚里士多德的(384–322 BC) 宇宙的描述,月亮标示出可变元素 (土、水、风和火) 的球和不朽的恒星 (乙太)之间的边界,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主导的世纪。然而,在西元前2nd世纪,塞琉两亚的西流基的理论正确的认为潮汐是月球引力引起的,因为朝汐的最高点都与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相对应。在同一个世纪,阿里斯塔克斯计算月球的大小和距离大小和距离,获得地月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20倍,这些数值再被托勒密(西元90–168年)改善:他的数值是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58倍,直径是地球的0.29;很接近现在的值,非常接近现在个别的值60和0.273。阿基米德(287–212 BC) 发明了可计算当时已知行星和月球运动的天象仪。

在中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月球是一个球体,但许多人却认为它的表面是非常平滑的。在1609年,伽利略在他的书Sidereus Nuncius中使用了第一架伸缩望远镜描绘的月球,并且注意到他并不是光滑的,而有着环形山和山。望远镜描绘出如下的月球:在17世纪后期, 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和Francesco Maria Grimaldi的努力,导致现今在使用的月球命名系统。Wilhelm Beer和Johann Heinrich Mädler在1834-6年间发展出更精确的Mappa Selenographica,并且在1837年出版相关的书Der Mond,第一次用三角法准确的研究月球特征,包括一千多座山的高度、并引导对月球研究的精确度可能如同地球的地理。月球环形山,伽利略最先注意到的,一值被认为是火山,直到1870年代,Richard Proctor才建议是由撞击形成的。这种观点在1892年获得地质学家Grove Karl Gilbert的实验支持,和来自1920年至1940年的比较研究,引导月球地层学的发展,并且在1950年代成为天体地质学的一个新和不断进展的分支。

^初探月球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殊,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60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号探测器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了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 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勘测者探测器

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 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 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 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有传言说阿波罗号并无登月,具体有待证明)。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和地球几乎是由同样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只是组成的成分有所不同。例如,月岩所含的钙和铝比地球上的岩石,其含量要高,月球没有磁场,其外壳比较稳定,近30亿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尽管天文学家早就认为,月球体态娇小,引力柔弱(为地球的1/6),根本不具备缚住大气的能力,在向阳面的高温下,任何气体分子都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脱离速度而逃之夭夭。但对月球的实测表明,月球表面并不是没有任何大气的不速之国,只是大气层太稀薄,表面大气压仅为2X10“巴,而且大气成份比较复杂,随时空多变,通常在黑夜时的大气成份主要由40% 的氩、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极少量的甲烷和氨等,有些地区的大气中还会发现极微量的氢、氡、钠、钋和钾原子等。美国科学家日前宣称,月球上有冰存在,这就可能为探索月球奥秘的人们提供饮用水,也可将冰分解为氢和氧,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着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寸乘7英寸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杰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中国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第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嫦娥一号” 在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向月面,完整的结束了它的使命。“嫦娥二号”也于2010年10月1日晚成功发射。中国将计划于2012年以前发射 “嫦娥三号”并把无人驾驶月面车发射到月球;2015年以前通过这一轨道飞行器在登月中进行采样工作,并以执行最初的登月计划。中国“奔月”工程的机器人探索方面将扮演主要角色,有可能第一步就是机器人登月。中国的载人登月三部曲为“一探”,“二登”,“三驻”。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人后。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着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日本已成功发射“月亮女神”号探测器,“月亮女神”

进入的是近月点约100公里、远月点约11,700公里的椭圆形极地轨道度。日本计划于2025年开建月球基地。

印度已成功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月船一号”。但最近印度当局与“月船一号”的联系全部中断,"月船一号"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任务。印度当局决定于2013年再探月。印度当局表示,印度将继续为2013年的第二次月球探测计划“月船二号”和2015年的载人航天计划做准备,并将于2015年后启动火星无人探测计划。

2010年,高温月球上竟出现了一块冰,这为人类在月球建立家园的梦想注输了新动力。

^诞生之谜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俘获月球的四种力

月球进入地球引力圈后,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卫星轨道上绕行。俘获月球主要有四种力,即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气的阻力。

一般来说,飞进地球引力圈的小天体,包括月球在内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仅有地球引力,俘获后的小天体轨道未呈椭圆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阳引力之后,使小天体轨道有了改变。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进入地球引力圈内的小天体的轨道也不完全是椭圆形的,而且飞行若干周之后必然脱离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卫星轨道上。 但是,月球并未脱离地球引力圈跑掉,这是由于原始大气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内的原始大气阻力对飞来的月球起了急剧的制动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轨道半径变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说来,月球因受大气阻力作用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岂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来,与地球相撞吗?不必担心,当月球飞进地球引力圈时,原始大气已开始逐渐飘散,月球所受的大气阻力越来越小,原始大气消失后,月球所受阻力也随之消失,因而轨道半径没有变小,也没有与地球相撞。

大气阻力消失后,还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转速度加快,离心作用强化,轨道反而向外推移。通过观测得知,目前月球轨道半径事实上每年大约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种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后既未掉到地球上来,也没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终在卫星轨道上运行,与地球长期相伴。

月球来自哪里?这是一个人们在不断探求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星演化理论的飞跃发展以及现代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一种月球起源的新学说,叫做新俘获说。但在这之前,还有外星人一说。

经过一些科学家的调查,发现月球中心是空的,也就是说,月球有可能是外星人建造、驾驶的聚集地或飞船。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而地球的年龄只有46亿年。

^碰撞说

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名叫塞亚,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月球形成过程的成果。据他们的模型,月球是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后不到1亿年时,由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

这个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运行中和地球相遇,从侧面给了地球一击,使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起来,撞击的冲击力从地球的外层和这个无名撞击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质,其中大约一半最后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来的物质被加热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蒸发后膨胀。

^月球说

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其他

到目前为止,几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月球──宇宙飞船说”。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这个理论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地球岩石必然经历了风化作用和板块运动以及造山运动导致了过于古老的岩石难以保存,另一方面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的多,形成期冷却速度也要慢的多,早期岩石的形成自然也要晚的多。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另外还有月球是不是外星人基地一说,以及月球上发现英文字母,美国二战飞机和疑似月球内部入口洞穴等谜团。

^历史记载


月球的通称。通常指其明亮的部分,故称。语出 唐 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诗:“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月》:“月者,太阴之精。然举世乡言无谓太阴者,通谓之月亮。

唐 李益 诗“……以‘繁’对‘亮’,言其光也。相习不察,遂若成月之名矣。或曰月儿。”《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不如等到下半夜月亮上来,潮水来的时候。” 胡云翼 《西泠桥畔爱神落在谁的发上》:“回想三年前订交此地,恍如昨日;昔时的月亮,又照着我们飘泊东流了。”

^日食月食


当地球、太阳和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出现食。日食发生在朔(有别于新月),当月球介于地球和太阳中间。对照过来,月食发生在满月,当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中间。从地球看月球的角视直径和太阳的角视直径变化的范围是重叠的,因此日食时会有日全食和日环食的可能性。在日全食,月球会将太阳的盘面完全遮蔽掉,因此以肉眼就能看见日冕。由于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缓慢的在逐渐增加中,月球的角视直径逐渐减小。这意味着在数百万年前的日食,月球都会完全遮蔽掉太阳,而没有发生日环食的可能。同样的,从现在开始大约6亿年之后,月球将不再能够完全遮蔽掉太阳,因此将只会发生日环食。由于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相对于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有大约5的倾斜,所以不是每个新月和满月都会发生食。 当食发生时,月球必须在两个轨道平面交集的附近。日食和月食复发的周期性,由沙罗周期来描述,其周期大约是18年。

由于月球在天空中总是会遮蔽大约半度直径圆型区域的视野,当一颗亮星或行星经过月球的后方时,就会发生掩星的现象:从视线中隐藏。这样一来,日食只是太阳被掩蔽。由于月球飞长得靠近地球,单独一颗恒星被掩蔽的现象不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能见到,也不是同时见到。并且因月月球轨道的进动,每年会被掩蔽的恒星也都有所不同。

^占星学说


月亮是颗阴性的星,代表我们的肉体和物质的身体,它的本质是柔软的、平滑的、思虑的。其性质是阴性的、寒冷的、潮湿的。表示家居生活的养育的驱力。在人物方面则代表女性,如母亲、妻子与女人。 两个弯弯组成的半圆,这是月亮的图腾,它的符号象征是“第一个新月状的弦月”,代表月亮在它的第一个四分之一的周期。

属于月亮的字诀是“感情”。它的影响如:个人情绪的转变、物质生活的原则、感受的能力、持续的能力等。

盈亏而易变的月亮,支配着我们的本能、情绪、周期运转、变动、感情、习惯、反射动作等各行为。月亮在星盘中的宫位,表示星盘主在该领域中易有情感的起伏。

月亮对于身体也有相对的感应部位,如胸、胃、体内的流体平衡、消化、腺体分泌、男性的左眼、女性的右眼。所代表的疾病如水肿、肿瘤、脓疮,及类似起因于体液的病痛、胃及消化方面的疾病、女性生理和内分泌失调、癫痫症、精神错乱、视力不明、频发抱怨。

月亮正面特征有:机智的、喜好文学的、敏捷的、记忆力强的、有才能的、勤勉的、讨人喜欢的。

而负面特征如:无原则的、搬弄是非的、易受影响的、投机的、自大的、世俗的、粗俗的、健忘的、欺骗的、神经质的、焦虑的。

月亮:情绪、需要、情感、情感依赖,本能,对环境的本能反应,筑巢本能,滋养情感,抚育后代,母性,安全感和不安全感,基本的直觉,情绪调节,与生俱来的熟悉感,多愁善感,情感依附。

相关身体部位:胸部(乳房),胃,上消化道以及情绪健康问题——这与生命的头三四年中的情感发展状况有关。

相关其它事物:母亲,母性,家庭以及家庭事务,生命中重要的女性角色,家乡,生活习惯,房地产,财产,家具,供给,食物,花园,与建筑、园艺和园林相关的职业。

^国际条约


虽然月球登陆者将苏联的旗帜散布在月面各处,美国国旗也象征性的插在阿波罗太空人登陆建立的工作站,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宣称月球表面的任何一部分是他们的领土。苏联和美国在1967年签署的太空法,它定义了月球和外太空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地方",这份条约也限制了月球只能供和平目地的使用,明确禁止军事设施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设置。 1979年的月球协约限制单一国家对月球资源的创建、开发与利用,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航太国家签署。虽然有一些个人曾经宣称拥有月球的全部或部分,但这些没有一件是真实的。

^相关传说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玉兔捣药。●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古诗歌记载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外星文明传说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月亮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蟾兔”、“金蟾”、“银蟾”、“玉蟾”、“蟾宫”、“蟾蜍”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轮”、“桂宫”、“桂魄”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传说为月亮驾车神将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姮娥”、“素娥”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满月如轮、如盘、如镜、如壶、如壁,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冰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飞镜”“玉壶”“玉璧”还有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与“太阳”相对,称“太阴”地理老师说过“新月”也叫“朔月”,“满月”也叫“望月”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Supermoon)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1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将仅有35万多公里,看起来会异常巨大。 有网友把2011年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等灾难和“超级月亮”扯到了一起,天文学家则称超级月亮影响日本地震海啸之说等猜测毫无科学依据。

^相关新闻


月亮绕地球转动将近四十亿年了,而我们也一直认为在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月亮。不过,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月亮至少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同伴”。

现在了解的月球直径为2000英里,远挂在高空中的它一直是诗人、艺术家和浪漫主义的“宠儿”。但是,夏威夷大学一个天文研究团队最近发现,它还有一个体积比它小很多的堂兄——“迷你月亮”。

这个团队运用超级电脑模拟出了1千万颗小行星掠过地球的场景,最后得出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在给定时间内,至少有一个“迷你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这种“迷你月亮”是被地月日合力拖入地球轨道的。

3 中国大陆歌手韩红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歌手:韩红

作词:韩红

作曲:崔浚荣

编曲:峦树

和声:芭比娃娃

专辑:歌唱

发行日期:2002.11.01

语言:国语

发行公司:京文唱片

专辑信息

《韩红:歌唱》专辑除继续展现韩红民间曲风的创作和演唱特色,在电子音乐元素的运用和管弦乐编曲的拓展上也有突破性的表现:忧伤纯美的傣乐小品的《月亮》。歌迷对专辑主打曲《月亮》的评价:“委婉的歌声最能沁人心脾,喜欢就是喜欢,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歌曲停止的那一瞬,悠扬的旋律仍萦绕在耳边,唯美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月光打在竹楼上,柔柔的……”

歌曲歌词

月亮悄悄爬上夜空

月光照的脸儿通红

风儿轻轻摇着那凤尾竹

心也随着风儿飘动

我那在远方的情人

你可曾想起傣家阿妹

如今我独自坐在小竹楼

日日夜夜把你牵挂

yeah ya yi yeah

yeah ya yi yeah

月亮啊请你保佑他

yeah ya yi yeah

yeah ya yi yeah

月亮啊请你告诉他

yeah na yi ya yi yeah

4 中国大陆歌手高晓松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词曲:高晓松

编曲:小柯 演唱:老狼 吉他:李延亮 键盘:小柯

创作背景

原载于1996年发行的《高晓松-青春无悔作品集》(该专辑于2002年再版),纪念朦胧诗人顾城(1956-1993.10.8)的三首组曲第二首,由老狼演唱。

三首歌都是那一阵得知一位诗人的死讯后写的组曲。似乎每一位杰出的人都不应平凡的死去,尤其当他做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者时。谈不上纪念,找个机会抒怀罢了。我无法描述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集、校园里的诗社、还有女生们收集的写满小诗的书签。那时候写一首诗比现在唱红一首歌收到的信还多,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死去的人是幸福的,而我们还要继续在这个滑稽得令人绝望的世界上坐着,在黑夜里为一张赖以糊口的唱片撰写文案,并且试图讲述你们。

歌曲歌词

一直到星星闭上眼睛

一直到黑夜哄睡了爱情

一直到秋天欲说又远行

一直到忽然间你惊醒

一直到忽然间...

大雨如注风在林梢

海上舟摇楼上帘招

你知道他们终于来到

你是唱挽歌还是祈祷

有一天孩子们问我

那本书写的是什么

我说什么我说什么

我为什么我为什么

唱起了歌我唱起了歌

那一天落山风吹过海洋

那呜咽声仿佛少年泪光

有多少人会打开窗

有多少人痴痴地望

那么蓝的月亮那遥远的月亮

5 中国香港歌手陈慧娴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作词:陈少琪

作曲:陈小霞

编曲:赵增熹

专辑简介

归来吧:1992年慧娴在美国学习之余低调录制的一张新专辑,出乎意料地成为大热的经典,成为慧娴音乐史上又一个巅峰之作。“归来吧”取源自陈小霞的台语歌“傀儡尪仔”,“七分爱情三分骗”则出自美国音乐大师D.WARREN的手笔。“月亮”、“孤单背影”也翻唱自国语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和“什么样的爱情你会懂”,演绎的风格均有别于原唱,却不逊于甚至超过了原唱。飘雪、红茶馆亦是经典之作。至此,陈慧娴完全形成了清新温婉的都市淑女的个人风格与形象。红茶馆让她在阔别香港歌坛三年后再度入围十大中文金曲,专辑也在慧娴无法到香港宣传的情况下,卖出了4白金的成绩。

歌曲歌词

临别了拥抱吧

不必说话

倘你心暗地有雷雨在降下

明白我要飞去

不用牵挂

倘要哭让我先走了好吗?

愿我的生命运璨

要闪得漂亮

愿我足迹如风如霜

月儿明亮但曙光终要亮

月儿离别像我心所想

月儿投射在我的肩膊上

夜行流浪未怕伤心更伤

临别了起舞吧

光阴纵逝

请记起最后这微笑是美丽

原谅我这一切

不着边际

心到底愿扑风中作依归

6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

普希金1816写下的诗。

作品原文

孤独、凄怆的月亮,

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

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

投下清辉一片?

你的忧郁的脸容

引起我悲伤的浮想,

和爱情的无益的哀痛;

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

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

飞走吧,往事的回忆,

不行的爱情啊,请你安息!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

当你以神迷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梣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

淡淡地,隐约地

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情欲的欢快啊,你算什么?

怎能比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

已逝的喜悦怎能再往回奔?

光阴啊,那秒秒分分

为什么如此飞快地消失?

当那朝霞突然升起

轻盈的夜色为何就淡去?

月亮啊,你为什么要逃走,

沉没在那明朗的蓝天里?

为什么天上要闪出晨曦?

为什么我和恋人要别离?

相关分词: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