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远方的萤火

远方的萤火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远方的萤火




图书信息


作 者:吴昕孺 著

丛 书 名:走进大师心灵系列丛书

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2065925

出版时间:2008-12-01

版 次:1

页 数:23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历史与未来也并无依托,英雄与小丑同时出场。自我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像没有根的浮萍,或没有肉体的游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无序的漂流。没有热情,也无所谓感动。芸芸众生变成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却又从没有想过为什么如此忙碌。结果,这些蚂蚁就是个人的文化身份,就是碎片化的符号宿命。因为碎片化的文化可以拼贴、复制、放射、重叠,形成镜像和暗喻,与精神无关,与思想无关。

作者简介


吴听孺.本名吴新宇。1967年1 2月出生于长沙县。1985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同年开始文学创作,于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所涉猎,出版散文集《自己是谁》《声音的花朵》,长篇小说《高中的疼痛>《空空洞洞》,诗集《两个人的书》、文化随笔《发现夹山寺》等十余部。有作品被译为英语、日语、意大利语、世界语等。2003年参加台北世界诗人大会。现为湖南省诗歌委员会委员、湖南教育报刊社编审、中国报业网百人专家团专家。

目录


第一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雕刻刘半农

一、“她”的父亲

二、疑似鸳鸯蝴蝶派

三、《新青年》“台柱”

四、国外苦修

五、诗人的平民本色

六、得罪鲁迅

七、为妓女写传

八、墓志铭

第二章 (狂人日记)的催生者——雕刻钱玄同

一、纲常名教中的完人

二、为新文化运动揭幕

三、还孔子以本来面目

四、名片事件

五、文字改革的先驱

六、名师风范

七、一生死过三次

第三章 哭鲁迅先生——雕刻孙伏园

一、鲁迅的学生

二、副刊大王

三、阿Q的接生婆

四、一记耳光抽出《语丝》

五、青年必读书与青年爱读书

六、哭鲁迅先生

第四章 莫须有先生传——雕刻废名

一、为什么叫废名

二、狂放与隐逸

三、打通文体界限

四、跟青年谈鲁迅

五、如梦的真实与梦的真实

六、你一定要读废名

第五章 落花生——雕刻许地山

一、三怪才子

二、许氏小说

三、空山灵雨

四、爱情公约

五、抗日斗士与宗教学者

六、永不会说“不”

第六章 泪与笑——雕刻粱遇春

一、留下一个春天

二、少年教授

三、迟起,一门亡命的艺术

四、六朝文与流浪汉

五、泪痕里的微笑

六、还我头来

七、吻火

第七章 亡友鲁迅印象记——蘼刻许寿裳

一、奇怪的“许氏定律”

二、《自题小像》

三、改变鲁迅的人生轨迹

四、女师大校长

五、亡友鲁迅印象记

六、遇害之谜

第八章 月夜——雕刻沈尹默

一、百年书法第一人

二、诤友陈独秀

三、沾章太炎的光

四、中国新诗的启明星

五、从北大教授到北大校长

六、魂归东海

第九章 八月的乡村——雕刻萧军

一、拯救萧红

二、鲁门弟子

三、劳燕分飞

四、两赴延安

五、《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

六、白云厚自一身轻

第十章 孩儿塔——雕刻白莽

一、不可思议的选择

二、戴着诗意的花圈

三、别了,哥哥

四、若为自由故

五、鲁迅的器重

六、为了忘却的纪念

七、孩儿塔

前言


时间如水一样流去。

如水一样流去的时间没有皱纹。

但是,没有皱纹的时间不仅催生了历史的苍老,而且催生了人类自身的皱纹。

各个时代的文化大师就是这种苍老的镜像;

各个时代的文化大师就是这种皱纹的缩影。

时间是有背影的,但时间的背影被许多人所忽略。

大师是有重量的,但大师的重量被许多人所遗忘。

原因在于,如果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不要崇高只要低俗时,人们就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看看大街小巷那些眼花缭乱的广告吧,那些张牙舞爪的嘴唇和碎片化的喧嚣带来了集体失语的无意识。正是这种没有中心、没有焦点、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语言,虽然满足了个人的言说欲望,却因为没有认真的倾听者而使所有的言说失去意义,也使得许多言说者因为“言说”而变成“不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的话语系统撕碎了传统的游戏序列。时间可以任意地插入进来,正义的故事可以突然夭折,生活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沉默的语言可以在任何时刻被激活。

这不是人在言说,而是语言在说人。

换句话说,言说的主体再不是所指的“我”,而是能指的“他者”。语言在说我,昔日那些能写出“真理”、“信仰”和“终极意义”的心灵冲动至今只能化作无序的语言碎片,以自言自语或自言他语的方式泡沫一样流向四方。这样一来,昔日的“我说语言”,变成了“语言说我”,甚至无奈地退化成喧哗的“无言”。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双重挤兑,一些人的体力消耗殆尽,精力也消耗一空,大家麻木地生存着,处于非我的“耗尽”状态,人成了非中心化的空壳主体。在此情境下,自我与现实并不联系。历史与未来也并无依托,英雄与小丑同时出场。自我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像没有根的浮萍,或没有肉体的游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无序的漂流。没有热情,也无所谓感动。芸芸众生变成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却又从没有想过为什么如此忙碌。结果,这些蚂蚁就是个人的文化身份,就是碎片化的符号宿命。因为碎片化的文化可以拼贴、复制、放射、重叠,形成镜像和暗喻,与精神无关,与思想无关。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雕刻刘半农

一、“她”的父亲

有人称20世纪为“她世纪”,那这个世纪的源头就在一个矮个子男人那里,他叫刘半农。

刘半农是江苏江阴人。江阴澄江镇西横街,现在有刘氏兄弟纪念馆。一座富有典型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掩映在绿林市井中。馆内有两株刘半农父亲手植的天竺葵,百余年过去了,依然葱郁如昔,花期如旧,貌似“鸳鸯蝴蝶”的表面下,深藏着与日月同辉的内心追求。

江阴自古繁华,物阜民丰,2 500年来,这里的人民基本上都过着平静富裕的生活,偏偏刘半农出生在一个寒士家庭,因父亲是塾师,他4岁识字,6岁能作诗,11岁把《长恨歌》《琵琶行》背得滚瓜烂熟,活脱脱一副小神童派头。但在常州中学还有一年就毕业时,学校因故停办,他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小学母校教书,期间他结识了大他5岁、后来成为著名教育家的吴研因,他们一起编辑《江阴杂志》。

相关分词: 远方 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