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狱中记

狱中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狱中记




基本信息


作者: (英)奥斯卡 王尔德

译者: 孙宜学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98-02

页数: 195

定价: 1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210737

内容简介


这位自称“除了天才就一无所有的爱尔兰的绿孔雀”,在狱中搓完粗麻绳,以泪洗面给自己的同性恋密友道格拉斯写这封长信的时候,还恍惚置身于鲜花与掌声、机智的谈吐与百合花的清香中。他曾遍尝人间的鲜果,曾自由或自以为自由地飞翔在精神的天堂,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天才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精神的地狱。读这样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也许并不是对他天才的激赏,而是对一位真正天才同情,以及对命运女神喜怒无常本性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又译奥斯卡怀尔德)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怀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恩(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

1887年,王尔德成为一家妇女杂志的执行总编辑,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些小说、评论和诗。王尔德的作品以其词藻华美、立意新颖和观点鲜明闻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两部作品都十分成功,但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他的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他的这些佳构剧被称为自谢里丹的《造谣学校》以来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上流社会新旧风尚的冲突激烈。王尔德的自由作风和大胆的政治作风很快使他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1895年,昆斯贝理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因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 别名“波西(Bosie)”)与王尔德交往而导致父子不和,并公然斥责王尔德是一个鸡奸者(当时尚未诞生“同性恋”这个名词)。

对此,愤怒的阿尔弗莱德叫王尔德立刻上诉,告侯爵败坏他的名誉。结果王尔德上诉失败,更被反告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 (committing acts of gross indecency with other male persons)。根据当时英国1855年苛刻的刑事法修正案第11部分,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在狱中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在这两部作品中,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已很难寻见唯美主义的影响。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与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寥寥数人如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立刻动身前往巴黎,对于英国他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其后他为了两名孩子曾尝试与康斯坦斯复合,但阿尔弗莱德亦同时表示想与王尔德重归如好,最后王尔德放弃两名孩子而选择了阿尔弗莱德。王尔德在以化名居住法国期间完成并出版了《瑞丁监狱之歌》,之后与阿尔弗莱德同游意大利。但几个月后,两人再次分手。

1900年王尔德终于在好友罗伯特.“罗比”罗斯(Robert ''Robbie'' Ross)帮助下改信天主教。同年11月30日因病于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Hôtel d’Alsace)去世,享年46岁,死时只有罗比与另一朋友陪伴。他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

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的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王尔德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同性恋平权运动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在同性恋不再被视为异端、被普遍接受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他成了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

一个诗人灵魂的呢喃,一个唯美主义者最后的呼喊,一部在全球销售超过2000万册的书信集。 王尔德的喜剧百年之后仍然逗得伦郭的观众哄堂大笑。他的妙语名言仍然频频被引用,令人会心微笑,并不觉得过时。百年以来,他的传记不断出现,引领好奇的读者从都柏林追到牛津,从伦敦到巴黎,去重游这位爱尔兰奇才的真幻世界。

这位自称“除了天才就一无所有的爱尔兰的绿孔雀”,在狱中搓完粗麻绳,以泪洗面给自己的同性恋密友道格拉斯写这封长信的时候,还恍惚置身于鲜花与掌声、机智的谈吐与百合花的清香中。他曾遍尝人间的鲜果,曾自由或自以为自由地飞翔在精神的天堂,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天才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精神的地狱。读这样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也许并不是对他天才的激赏,而是对一位真正天才同情,以及对命运女神喜怒无常本性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雅典娜思想译丛”之一。本书收录王尔德一生书信的精华,反映了他从“快乐王子”到“悲哀王子”的陨落过程,可以当作一部王尔德为唯美的生活和艺术进行辩推论性的自传来读,从中获得一种悲哀的美的享受:为王尔德悲哀,为缺少美却又拒绝美的时代悲哀,为历史上或将来美已经遭受或者将要遭受的毁灭的命运悲哀。王尔德是美的殉道者,是美在精神黑暗时代的命运的象征。

叶石涛作品,李淳的复仇

叶石涛(1925.11.1—)台湾台南人,是经历日据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1942年读中学时开始写作。1943年4月,在日文刊物《文艺台湾》第一次发表小说《林君寄来的信》。中学毕业后到该刊任助理编辑。《文艺台湾》停刊后回到故乡。1945年初,曾被征召入伍当兵半年,除这段时间外,一直担任小学教师。光复后努力学习中文,写作逐渐减少。1965年考入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底在停笔10多年后重新发表小说和评论。此后写作大多是评论文章。成为台湾地区著名文学评论家。他对台湾许多新老作家都有专文评论,对台湾乡土文学也有研究专著。

台湾光复后,曾任成功大学科员和小学教师。1965年入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后任文华出版社编审委员,吴浊流文学奖评审委员,高雄小学教师,致力研究乡土文学,评论吴浊流、林海音、钟肇政、钟理和等作家作品,所论精湛深刻,在文艺界影响强列,为研究乡土文学著名评论家。参与发起组织台湾史研究会。2001年获台湾文艺奖。另与钟肇政编有《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8册,为研究台湾新文学运动之重要资料。

他是经历日据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1942年读中学时开始写作。1943年4月,在日文刊物《台湾文艺》第一次发表小说《林君寄来的信》。中学毕业后到该刊任助理编辑。《台湾文艺》停刊后回到故乡。1945年初,曾被征召入伍当兵半年,除这段时间外,一直担任小学教师。光复后努力学习中文,写作逐渐减少。1965年考入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底在停笔10多年后重新发表小说和评论。此后写作大多是评论文章。成为台湾地区著名文学评论家。他对台湾许多新老作家都有专文评论,对台湾乡土文学也有研究专著

叶石涛的<<狱中记>>中,李淳向“杀他老子抢他马子”的日本人复仇,参加抗日活动,结果被捕,他碰上他的同窗,菊池薰检察官,整个故事都是以讲叙李淳与菊池的斗法为主,同时也插叙李淳的身世。故事到尽头,李淳胜利了,可作为“日本人的精华”的菊池却成为历史车轮下的螳螂……

目录


目录

控诉状与自供状――关于《狱中记》

狱中记

附:《狱中记》出版前后

译后记

相关分词: 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