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雨雪曲

雨雪曲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雨雪曲


1 江总诗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雨雪曲》

【创作年代】南朝陈

【作者姓名】江总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①,从军度陇西②。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③,苍苍别路迷④。

^注释译文


【注释】

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译文】

大雪纷飞隔断了边塞,出征的戍卒越过了陇西。围绕着军阵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依傍在山脚下可以看见马匹留下的蹄痕。天气寒冷得军队旗帜上的色彩似乎也变得不好了,阴暗的大地上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了许多。无边无际的暗淡的云气升了起来,(使得)空阔辽远的离别家乡之路迷失远方。

^作品简析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中。

《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作者简介


江总

(519—594)梁陈隋之际诗人。字总持,南北朝考城人。工文辞,长于艳诗。初仕南朝梁,后入南朝陈为仆射尚书令,故世称为江令君。后为陈后主宠爱,君臣日夜游宴,不理政务,以至于国家灭亡。后入隋,拜上开府。卒于江都。原有集三十卷,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一卷,存诗约百首。

2 卢照邻诗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雨雪曲》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姓名】卢照邻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作品简析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作者简介


卢照邻

(635?-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博学能文,仕途不顺,一生悲苦。曾因事入狱,幸为友人救护得免;后隐居太白山,染风疾,服丹药中毒,手足俱残;又迁隐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得友人资助,购园而居,竟预筑坟墓,僵卧其中。终因不堪精神身体双重折磨,自沉颖水而死。有集二十卷,又《幽忧子》三卷,汇编诗二卷。

相关分词: 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