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榆林窟

榆林窟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榆林窟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佛教石窟,敦煌石窟的组成部分。俗称万佛峡。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约70千米的踏实河两岸。榆林窟 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娇纵姊妹窟。位于甘肃西北敦煌不远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中文名:榆林窟

别称:万佛峡

地理位置:位于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



简介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而命名为捻芰挚。榆林窟是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第六窟高2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三窟的18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的塑像虽有不少佳作,但它还不能代表榆林窟的价值。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十分丰富,有精美的佛和菩萨画像,有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有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有极为精致的装饰图案。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画,是世所罕见珍品。

历史


清嘉年间,喇嘛吴根栋在榆林窟发现象牙佛一尊,在榆林窟代代移交,解放后由榆林窟最后一代主持献交给人民政府。象牙佛正名象牙造橡,为像牙牙稍雕琢而成。据说象牙佛世上有两尊,由

同一根象牙雕出,另一尊留存国外。造像时代待考,状如手掌,高15.9厘米,上宽11.4厘米,下宽14.3厘米,厚3.5厘米。造像分两片扣合,内刻54个不同情节的佛传图,共刻279人,12辆车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两片合在一起外形是一骑象普贤,手捧宝塔,袒胸赤足,头发呈波纹状;象背鞍俱全,装饰美观。整个造像刻艺高潮,刀法细腻,形制上表现了印度建佗罗艺术风格。 据此推断,可能是唐代僧人从印度携归,是一件在榆林窟历经一千多年保存下来的稀世珍品。现造像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安西县博物馆存有复制品,与原品毫无二致。榆林窟25窟、3窟、29窟堪称为其代表。《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所描绘的天国世界、楼台亭阁、再现了唐代高超的艺术技巧,再现了唐代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幻化在漂渺虚无的佛国世界里。这两幅大型壁画临摹品,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甘肃厅。

五代、宋初、西夏、元各种题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耕获、嫁取、宴饮、奕棋、酿酒、冶铁、音乐、舞蹈等画面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29窟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安西县博物馆存有复制品,与原品毫无二致。

主室形态


主要有3种:

①主室呈长方形,偏后有中心柱,四面开龛,有前室及长甬道,多为唐初开凿,有的甬道长达8米;

②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设须弥座(佛床),其余与前者相同;

③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置圆坛,无甬道,多为密宗窟。

壁画种类


榆林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可分6类:①经变。主要有《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文殊变》、《普贤变》、《观音经变》、《梵网经变》等。唐代后期经变多有墨书内容榜题。

②佛像。主要有千佛、说法图、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水月观音、天龙八部等。

③密教图像。有坛城图、明王像、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等。

④佛教史迹。有《牛头山组画》、《唐僧取经》等。值得注意的是,唐僧取经故事进入经变,悟空已变为猴像。

⑤装饰图案。用于藻井、圆光、边饰、地毯、桌围、器物;服饰方面的装饰纹样有团龙、翔凤、麒麟、天马、华鸭、

莲花、宝相花、几何纹、法器纹等;结构严密,色彩清丽。

⑥供养人。有瓜沙曹氏家族功德像,如归义军节度使托西大王曹议金和夫人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公主陇西李氏的供养像(第15窟),节度使曹元忠和凉国夫人浔阳翟氏及其幼子曹延禄供养像(第19窟);有都勾当画院画家的形象,如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保供养像(第35窟),左厢都画匠作白盘供养像(第33窟),知画手武保琳供养像(第35窟)等;也有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如“大瓜州监军司(唐盘)皈依像”,“内宿御史正统军使赵……皈依像”(第29窟)等;还有蒙古贵族画像,如“思贺答里太子”、“平牙答思达鲁花床”供养像(第3窟)等。

另外,第25窟壁画中的藏文题记,说明该窟是吐蕃占领瓜州后最早的洞窟。壁画内容和风格完全继承盛唐遗规,造型丰腴,构图严谨,色彩绚丽,线描圆润飘洒,兰叶描意趣颇浓,保留着吴道子的风格。

榆窟瑰宝


简介

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共有100余身,壁画约5000余平方米,约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全国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更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5幅经变画

25窟主室现存5幅经变画。北壁的“弥勒净土变”是一幅构思精密的大幅画。画面结跏趺坐的弥勒佛居中正在说法,宝盖悬空,圣众围绕,众多的人物姿态、性格和神情迥然不同,佛的庄严肃穆,菩萨的恬静美丽,天王、力士的勇武有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惊人的技艺。经变中还穿插着许多小型构图。左上角的“农作图”绘一农民扶犁耕地,后面跟一撒种的妇女,旁绘一农民持镰收割,场上堆放着粮捆,一农民双手执六齿叉扬场,一妇女待扫帚掠扫。这些生产场景具体而真实的反映了唐代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农民的劳动生活。经变下方左右对称的“男女剃度图”,有剃头的、盥洗的、更衣的、侍立的,还有徘徊观望的,各种各样的姿态动作,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此外,还有“扫街图”、“宴会图”、“写经图”、“探亲图”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这些小构图是经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使神秘而肃穆的天国充满了浓郁的人间生活的气息。

南壁画

南壁是《西方净土变》,画面展示了佛徒理想中的极乐世界;画面上楼台亭阁平列环抱,菩提树下阿弥陀佛朗朗说法,十大菩萨次第拥坐,静听佛语。天上仙鹤起舞,飞天散花;地上荷花盛开,碧波荡漾。殿堂前舞女伎腰悬长鼓,舒臂轻击,双脚起落交错作踏歌状。两边八位乐师亦皆是女性,或签、或笛、或萧、或琴,各执一技,悠然自得,观之使人有飘然欲仙之感。

西壁门两侧画

西壁门两侧对称绘的《文殊变》和《普贤变》也各具特色。25窟的壁画,色彩绚烂富丽,人物丰腴健美,构图宏伟严密,富于想象,线条道劲流畅,具有吴道子一派的风格,“良工运精思,巧极似有神”,充分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高度艺术成就。

五代宋初时期

五代宋初,曹议金祖孙三代继张议潮之后,统治瓜、沙等州128年之久,曹氏家族利用河西一隅的暂时安定,大力兴建石窟,彩绘壁画,以粉饰太平。所以,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较多,占榆林窟全部洞窟的一半。曹氏家族修建的洞窟市道上大都绘着他们的巨幅供养肖像。如16窟曹议金夫妇供养像,曹氏夫人像的榜题上写“北方回鹘圣天公主李氏一心供养”,显示了这位于闽国王李圣天之女的显赫身份。榆林窟的供养人画像,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这些画像和题记为研究瓜沙曹氏统治河西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五代宋初诸窟的壁画,内容风格大都承袭前代。但在一些洞窟出现了敦煌石窟少有的题材。如五代32窟西壁的《梵同经变》,五代19窟雨道的《地狱变》等。32窟北壁东侧的《维摩诘经变》中还有"围棋图"等文化娱乐场面。

西夏和元代时期

西夏和元代壁画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由于受密宗的影响,出现了水月观音,密宗曼陀罗等前代少见的题材。特别是在西夏第2、3和29窟的三幅水月观音壁画中绘出了三幅“唐僧取经图”。在人物中,出现了衣冠、相貌都很特殊的西夏人和蒙古人的形象。因此,西夏和元的壁画,更强烈地反映出汉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艺术传统互相影响,争奇斗艳的特色,在这方面,榆林窟可补莫高窟的不足。

科技史画


榆林窟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反映唐至元代现实社会形象的历史资料宝库。其中的一些画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的《千手观音》壁画,可以说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反映科技史的杰作。画工在观音的每只手中描绘了一件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物品,这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工农业生产工具及其他物品的形象。而且大都是左右对称绘画两幅相同的画面。其中的《酿酒图》和《锻铁图》最为有名,受到国内外科技史学家的珍视。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这两幅画给予高度评价。他把酿酒装置考证为酿造烧酒的蒸馏器。“锻铁图”中冶炼炉上鼓风用的是竖式梯形木风箱。公元1044年,我国就有了木风扇的记载。到14世纪初的元代,又将木风扇用于“水排”。我国采用木风扇鼓风进行熔冶,比欧洲早五六百年。边远的西夏银铁炉上,出现这种先进鼓风技术,说明早在八九百年前,鼓风箱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推广。画面上还有两只构造特别的方头船。属于农业方面的有二幅犁耕图、二幅加工稻谷的“踏碓图”。还有犁、耙、锄、锹、木斗、锯子、锛、斧头、手钳子、墨斗、规尺、剪刀、熨斗等生产和生活用具。观音的若干手中还拿有许多人物、动物、花卉草木、瓜果食品、建筑物、兵器、法器、乐器、雨伞、瓶、盘、坛、罐、壶之类的各式容器,以及日月图形等等。琳琅满目。这些图像是我们研究西夏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发展的极好资料。

历代壁画中都有反映古代科技方面的画面,农业耕获方面的场景在五代20、36、38窟中也有。壁画中还有放马、牧牛、拉赶毛驴上坡、挤牛奶、井上打水以及院落马厩、牲畜饲养等方面的画面。大量的衣冠服饰、精美的藻井、装饰图案、织锦、染织图案显示了历代丝绸等纺织品的技术水平。各种不同建筑形式在壁画中也有反映。一些经变中还绘出了车、船等古代陆水交通工具。《剃度图》中还有不少洗、浴、剃发、刮脸、漱口、揩齿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宋初35窟“炽盛光佛并诸星”壁画中仅以“人马宫”等二宫代替天文图像“黄道十二宫”的形式,这在国内外同类题材中是一种独创。五代、宋、元壁画中还有一些日、月天象图。历代壁画中都有不少兵器。特别是五代33窟北壁的“降魔变”中,奇形怪状的妖魔鬼怪们手持各种兵器向释迦进攻。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的科技发展。

突出的价值


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 第六窟高2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三窟的18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的塑像虽有不少佳作,但它还不能代表榆林窟的价值。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十分丰富,有精美的佛和菩萨画像,有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有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有极为精致的装饰图案。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画,是世所罕见珍品。

石窟彩塑


榆林窟的彩塑以第6窟唐塑大佛为代表,此塑高约20米,虽经历代修改装銮,但仍保留唐代余风。其余造像多为清代制作,形象色彩,粗俗恶劣。

石窟描述


现存41窟,其中东岸30窟、西岸11窟。无纪年题记,依洞窟形和壁画判断,唐4窟、五代8窟、宋12窟、西夏4窟 、元代4窟、清9窟。彩塑多经过清人之手,艺术性极差,仅第六窟内高约20米的唐代大佛塑像,虽经后代装銮,仍保留大唐风韵。榆林窟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主要有经变、佛像、密教图像、佛教史迹、装饰图案、供养人等。其中有些形象为其他地区石窟所未见,如描写瓜州节度使曹氏家族的供养像(第十九窟)、都勾当画院画家的形象、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保供养像、知画手武保琳供养像(第35窟)、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唐僧取经图等。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像,皓月当空为背景,观音坐水旁石上,婀娜多姿,五官清秀,半裸的身躯,装饰华丽,一派温柔女相。壁画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也有兰叶描。

交通


榆林窟距敦煌170多公里,驱车路途较远,但榆林窟西夏时期的洞窟壁画精美,弥补了莫高窟西夏壁画的不足之处,为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代表作。可坐公共汽车到安西县城再乘出租车前往。从敦煌市汽车站坐客车到达。

住宿


位于安西县城南76公里处可住安西宾馆县府街48号。

美食


烧三羊色泽红亮,咸鲜辣香,羊血筋滑,羊肺、羊心脆嫩爽口,三种原料同烹成菜,富有新意。

购物


甘蓝产量: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年产量6000吨。价格:200元/吨。特点:华亭县境内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适宜秋甘蓝生长,所产秋甘蓝结球坚实,质地脆嫩,品质优良,纤维含量低,适口性好,耐贮运。

小贴士


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分词: 榆林窟 榆林 林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