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游浯溪日记

游浯溪日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游浯溪日记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游九疑山日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徐霞客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初十日[1]余念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病亦稍差[2],而舟人以候客未发,乃力疾起。沿江市而南,五里,渡江而东,已在浯溪下矣。第所谓狮子袱者[3],在县南滨江二里,乃所经行地,而问之,已不可得。岂沙积流移,石亦不免沧桑耶[4]?浯溪由东而西入于湘,其流甚细。溪北三崖骈峙,西临湘江,而中崖最高,颜鲁公所书《中兴颂》高镌崖壁,其侧则石镜嵌焉。石长二尺,阔尺五,一面光黑如漆,以水喷之,近而崖边亭石,远而隔江村树,历历俱照彻其间。不知从何处来,从何时置,此岂亦元次山所遗,遂与颜书媲胜耶!宋陈衍云:“元氏始命之意,因水以为浯溪,因山以为峿山,作室以为?亭,三吾之称,我所自也。制字从水,从山、从广,我所命也。三者之目,皆自吾焉,我所擅而有也。”崖前有亭,下临湘水,崖巅石巉簇(立),如芙蓉丛萼[5]。其北亦有亭焉,今置伏魔大帝像。崖之东麓为元颜祠,祠空而隘。前有室三楹,为驻游之所,而无守者。越浯溪而东,有寺北向,是为中宫寺,即漫宅旧址也,倾颓已甚,不胜吊古之感。时余病怯行,卧崖边石上,待舟久之,恨摩崖碑拓架未彻而无拓者[6],为之怅怅[7]!

作品注释


[1]初十日:指公元1637年(农历)三月初十日。

[2]差(chài):同瘥,病愈。

[3]第:但。狮子袱:石头名。

[4]岂:是否。“岂沙积流移,石不免沧桑耶?”意为“是不是因泥沙堆积成流动,狮子袱这块石头(或这个地方的石头)经不起沧桑变化而消失了呢?”

[5]萼(è):花萼。环列在花的最外面一轮的叶状薄片。

[6]拓(tà):把石碑或器物上文字、图象拓印在纸上。“彻”通“撤”,意拆除。“恨摩崖碑拓架未彻而无拓者”句意为“可惜摩崖碑旁的拓字架没有拆除而又见不到拓字的人。”

[7]怅怅(chàng):失意,不称心,不痛快。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徐霞客自丁丑年正月十一日(1637)出发,过茶陵、攸县、衡山到衡州,二月十一日晚在往永州途中遭遇强盗,深受其害,身无分文。复返衡州,借资由常宁县、祁阳县、过永州至道州,抵江华县,由临武县、郴州过耒阳县,复至衡州。再自衡州过祁阳、永州、入东安,闰四月初七入粤。

《楚游日记》备述详细,共有约60000字。其中在永州境内的日记达22000字,给我们研究历史地理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徐霞客从祁阳到永州,在船候客未发的上午,步行5里过湘江到浯溪。对浯溪的山、水、石、亭、祠(寺)、摩崖碑刻等景物进行了考察,写出了500余字的日记。在短短的时间内,对浯溪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进行了详尽的了解,作了细致的描述,真是了不起。他在候船空隙带病登浯溪揽胜,为未拓得摩崖碑《中兴颂》字迹而怅怅,表明他对浯溪胜地的久久向往和对文化古迹的高度珍惜。阅读此《日记》,对现代的人们保护、珍惜浯溪文化古迹具有启迪作用。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1587年1月5日(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马镇南旸岐一个没落士绅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亲徐有勉隐迹田园,母王氏豁朗节俭,能“贸布以易糈”。徐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15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特好古今史籍、地志图经,萌远游五岳之志。18岁,父亲受群豪欺侮,忧愤而死。他决意不应科举,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相关分词: 游浯溪 游浯 浯溪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