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原文


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有僧曰觉照,照居寺西庑下。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篠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照谓余曰:“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众山之会,果去是,其见远矣。”遂命仆人持刀斧,群而翦焉。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而增广之者。夫其地之奇,必以遗乎后,不可旷也。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乎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

或议照之居于斯,而不早为是也。余谓昔之上人者,不起宴坐,足以观于空色之实,而游乎物之终始。其照也逾寂,其觉也逾有。然则向之碍之者为果碍耶?今之辟之者为果辟耶?彼所谓觉而照者,吾讵知其不由是道也?岂若吾族之挈挈于通塞有无之方以自挟耶?或曰:然则宜书之。乃书于石。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法华寺


一、湖州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南端,也是南太湖主峰弁山的东麓,又名“白雀寺”。是太湖沿岸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名刹之一。传说弁山是一座神山,原名凤凰山,山中有王气。秦朝初年,湖州城区归属乌程县,秦始皇不知从哪里听到有“乌程乌山王天子”之说,因为凤凰属于鸟类,就下令将这座山的颈脉切断,硬是从山中开出一条河,破掉山中的王气。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十年以后,楚霸王项羽正是在这弁山中避难,而后又在这里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项羽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时隔770年以后,在弁山的西麓下箬寺,终于冒出了一个皇帝陈武帝陈霸先,这是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的。他更不会想到,就在陈霸先称帝的70年前,被他凿断颈脉的弁东麓,因为出了一个比丘尼道迹,而引出了一座白雀山。正好印了“鸟山出天子”的征兆。

白雀山原名石斗山。传说南北朝刘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有位叫道迹的尼姑在这里住下来,每天念诵法华经,前后20年昼夜不停。而每当道迹念经时,总有一群白雀在旁旋绕中,像是在朝拜听法,也是20年不断。当地人敬为灵异,于是就把这山改称为白雀山。道迹圆寂后,其弟子将其灵骨藏于宝龛,归葬于她经常念书经的山屋之后,上覆青石板。谁知过了数年,突然从青石板之间生出了一朵青莲花,十分神异。人们认定道迹就是观音大师的化身,于是就在她的归葬处建造了一座“真身殿”。

这座殿宇从建筑构造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占的这块地却非同一般,刚才讲的这个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殿堂中间的这座佛坛下面就是原来归葬神尼的宝龛,一朵青莲正是从这下面的青石板之间长出来的。佛坛上端坐的佛像就是观音菩萨。这尊观音菩萨与其他寺庙的不一样,一身仕女装饰,像是一位美貌俊丽的公主。其实她真是一个王侯的公主,人们把她当做观音菩萨来供奉,是由于一则悲壮而动人的民间神话故事引起的。

相传梁武帝萧衍对佛教十分推崇,他当了皇帝后,到处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当他听说湖州白雀山道迹神尼的故事后,惊讶不已,圣驾亲临朝拜,并且当场下圣旨,敕令地方官在白雀建造法华寺。之所以取名法华寺,是因为当年道迹在这里每天都念诵《法华经》,以铭纪念。在此同时,还下一道特殊规定,法华寺可僧尼共侍,僧在前,尼在后,真身殿只归比丘尼供养。这一年是梁武帝普通三年,即522年,从此白雀山法华寺和真身殿声名大振,成为江南一大古刹,老百姓习惯称它为白雀寺。

梁武帝手下有位大将名叫婆伽,因为忠心耿耿战功显赫,深受武帝信任,视为兄弟。梁武帝当上皇帝以后,就封婆伽为妙庄王,掌管朝廷的御林军,权倾朝野。妙庄王的王妃名玉德,与妙庄王同年,常行慈善,万事宽宏。他们没有儿子,只生有三个女儿,长女叫妙书,次女叫妙音,三女叫妙善。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妙庄王为她们选招女婿。长女次女都顺从了父母的意旨,妙书招了一个文官,妙音纳了一位武将,唯有年已十九的妙善违背了父母的意旨,不愿成婚,而径自跑到湖州法华寺做尼姑。一开始,寺的当家总觉得妙善来头不凡,不肯收,可时妙善态度十分坚决,当家尼姑看劝不回她,就派她在厨房当苦役,给五百多僧尼烧饭,想吓跑她。可怜妙善在家是金枝玉叶,哪里经得起这样折磨。灶王爷看到妙善有难,马上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刻传旨三山五岳,差拨劳役,同时,又命太湖龙王将青莲古涧的泉水引到厨房里,命令各山走兽送柴,各处飞禽送菜,就这样,妙善在寺里倒也过得坦然自在。

再说妙庄王得知三女儿到法华寺出家为尼后,十分恼火,认为有辱门庭,就派了朱、叶两将率御林军火烧法华寺,威逼女儿回家。眼看法华寺就要遭灭顶之灾,妙善只能祈求上苍保佑,情急之中,抽下竹钗,划舌出血,向空中喷去,霎时间天降红雨,火熄烟灭。妙庄王听说后勃然大怒,以父女之情已绝,就把妙善绑赴刑场,斩首示众。这时佛祖显灵了,刽子手刚举刀,一道金光射来,刀断剑折。妙庄王又下令用弓弦绞咽喉,致使妙善气绝身亡。此时,忽然有一只猛虎咆哮着冲进刑场,将妙善尸体衔住,窜进松林。在太湖龙王等众神仙的诊治下,妙善终于苏醒复活了,又吃了王母娘娘派专人送来的仙桃,然后到长兴县的香山隐身修炼。妙庄王因为违背了天意,终究有报应,九年以后,生了一场恶疾,百治无效,濒临死亡。到了这时,妙庄王已经悔悟,他恨自己害死了亲生女儿,以致得此报应。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一位神医,神医对他说,你能悔悟,病尚有救,但必须用亲人的手与眼来合药,方可治愈恶疾。梦醒后,妙庄王叫来长女妙书和次女妙音,要取他俩的手眼来治病。两个女儿哪里肯从,说父王老昏,害死一女不够,难道要把全家都害死方休。妙庄王仰天长叹,更加思念原来最孝顺的三女儿妙善。于是妙庄王派人到香山求药,那位仙长一听情由,二话不说,当场割出自己的双眼,又自断手腕,让来人拿去合药。妙庄王服了手眼,病很快就好了,于是就亲赴香山拜谢仙长。一见面方知仙长竟是三女妙善,已经无手无脚,血淋满身。妙庄王老泪纵横,跪拜天地,祈求复原妙善的手眼。顷刻间,天空万道金光,妙善身上竟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妙庄王敬服佛道,在妙善的劝说下,一心修善。后来干脆辞掉了王位,带领全家眷属、亲信将领,同往香山修行。这就是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的传说。

由于法华寺流传两则神话传奇故事,因此对佛教信徒的吸引力特别大,尤其是苏南与浙北一带的善男信女,更是崇拜至极,每逢佛圣节,人山人海。平时也是香火不断。民间认为,白雀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处,普陀是观音菩萨的得道处。凡崇信观世音菩萨的人,就不能不到白雀和普陀两处来朝山进香。

二、北京法华寺

(1) 崇文区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 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该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2) 东城区法华寺在东城报房胡同103号(现从多福巷44号可进入原后半部)。法华寺为明景泰中太监刘通及其弟刘顺舍宅为寺,天启年间重修,诏赐藏经玺书。

该庙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和旁门共三座,进山门有旗杆二,钟鼓楼各一,甬道正对天王殿,穿药王殿直通大雄宝殿,大殿月台前有穹碑二,东西两侧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带抱厦,西配殿为法云堂,再后为大悲坛,最北为藏经阁,阁西为祖堂。进东大门迎门为影壁,过穿堂可直入方丈院,院北有后罩房及炊房,入西大门进入西院,北有学校及梧桐院,学校北为西方丈院。

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门额有砖砌匾:“敕赐法华禅林”,东西侧门为歇山筒瓦顶,天王殿、娘娘殿及药王殿均为硬山筒瓦调大脊,钟鼓楼为歇山筒瓦调大脊,大雄宝殿为五间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五踩重昂斗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的是浮雕盘龙,两边的为彩绘盘龙,殿后墙中间挂一“慧照登清”木匾,金柱上对联:“如来如不来为佛来早我来迟咄者是胡说”“本觉本无觉惟性觉真麈觉惩噫全在当人”,为光绪七年岁次重光大荒落丁酉日。外檐明间门楣上有木匾“大雄宝殿”。明间檐柱上对联:“芳蔼氤氲尽是旃檀之气”“莲花涌现无非宝洛之光”。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廊。毗卢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灰筒瓦,后抱厦三间,黄琉璃剪边歇山顶,该殿正脊上有砖质透雕二龙戏珠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踩重昂斗拱,明间横木匾上书“弘室妙法”。上层檐下有“毗卢殿”木匾,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正脊上透雕仙鹤、莲花,殿内为彻上明造。藏经阁七间,前出轩五间,阁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东西配殿各三间。

该庙内碑很多,大雄殿前除有二穹碑外还有四座碑,其中有二碑为石经,还有明万历时碑,为螭首,长方形双龙戏珠座,但碑文不清,无法辨认。较为清楚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德悟和尚事实碑。该寺到民国时期,香火日衰,解放前夕,此地除主要殿宇尚存外,西院已成为学校和操场,后来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在,只山门还在,但已改成住房,其它殿宇拆除建成大楼,从多福巷44号进去,还可看到部分配房和德司和尚行实碑。

东城区法华寺曾为京师第一大寺。清末袁世凯曾在寺内居住,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谭嗣同奉光绪皇帝密旨,深夜到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议,为袁世凯出卖。

法华寺(杭州)※

法华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高峰下。

据《西溪梵隐志》,法华寺是“西山一支,其阳为竺国鹫岭,其阴为法华。”

阴,即西湖北高峰的北面,峰南便是著名的灵隐寺,它与法华寺正是在一峰南北的两面。

在西溪之东,法华山下的法华寺约有1700年的历史。东晋时,昙翼法师开山。

据《庐山高贤传》记,法志门徒昙翼,七岁入寺学法,成为佛教史上著名高僧,曾在此山诵《法华经》十有二载,遂感普贤菩萨现法相,凌其空。郡太守孟公闻达于朝,故上勅建法华寺以表之。(据传说,普贤菩萨为了考验昙翼的道行,曾幻化成美女,深夜入寺去“调戏”过他呢。这故事远近流传,还被融入宋元之间无名氏的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之中)。宋建炎间,高宗驾幸西溪,改赐法华寺为龙归寺。后寺废。明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云栖寺高僧莲池大师弟子云间青莲居士郑昭服变卖住宅家产在法华寺旧址重建寺宇,号称云栖别院。莲池大师命其弟子济舟住持,为当时西溪最大佛院。崇祯时(公元1628~1644年)又改名古法华寺,修缮得极为壮观,设施相当完备。设有放生池,隔月有一次放生活动。

原法华寺于1958年倾毁,1999年经省佛教协会和原东岳村委会筹资复建,2003年建成。重修后的法华寺占地百亩,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祖师堂、钟楼、鼓楼等组成。供奉佛像,香火日盛,是杭州西部极为重要的一个宗教活动场所。

相关分词: 永州 法华 新作 西亭 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