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永城芒砀山西汉古墓群

永城芒砀山西汉古墓群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永城芒砀山西汉古墓群


永城概况


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河南省加快城镇化发展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和河南重点扩权县(市)。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万亩。辖29个乡镇(12镇17乡),739个行政村,总人口 140万人。

永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设县,始名永城,沿袭至今。境内芒砀群山中,孔夫子避雨处、陈胜墓、汉高祖斩蛇处、张飞寨、文庙、郭塔等众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为国内乃至世界所罕见,被誉为“汉十三陵”。境内还有周总理题写碑名的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和抗大四分校、崇法寺塔、萧何造律台以及远近闻名的永城“八大景观”。永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永城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芝麻等农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棉基地,粮棉油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县行列。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精查储量50多亿吨,绝大部分为低磷、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此外,还储有铁、钴、水泥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石英斑岩、膨润土等17种矿产资源,而且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便于开采,开发前景广阔。永城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连接欧亚大陆的霍尔果斯至连云港高速公路、通往东南沿海的永淮亳高速公路及永(城)青(疃)铁路、311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随着全市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目标的实现,永城正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航运、国省道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支脉的立体交通网络。永城政策优越,民风淳朴。2002年,永城市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25个小城镇建设示范市中5个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2004年,省委、省政府赋予永城市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2005年,又赋予永城除法律法规规定之外与省辖市相同的管理权限。2006年,省八次党代会确立“支持永城发展成为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2007年,省委、省政府赋予永城支持黄淮四市发展的28项优惠政策。永城是革命老区,作为淮海战役决战决胜主战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风淳朴,民情开化,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

芒砀山历史悠久,属皖北丘陵西延部分,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0.8—1.37亿年。春秋时期属宋国,秦初置砀县,又置砀郡,以有砀山故名,砀郡城址至今犹存。西汉时期置芒、砀二县,砀县属梁国,芒县属沛郡,东汉时芒县改称临睢县。芒砀山之名,起于汉高祖刘邦早年曾“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古时,芒砀山群周围湖泊沼泽相连,树木茂盛,河流纵横。历史上许多重要战争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历史上许多有影响的名人常在芒砀山一带活动,留下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芒砀群山就是一幅历史的画卷,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春秋末年,孔子“去曹适宋”,推行仁政,途经芒砀山,天降大雨,在夫子崖避雨,现存有夫子避雨处和孔子石像以及为纪念孔子而建的文庙;秦朝末年,陈胜起义,后被部将庄贾杀害:埋葬在芒山主峰南侧脚下,现存有陈胜墓和郭沫若手书石碑;汉高祖刘邦以亭长身份带领民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经芒砀山,斩蛇起义,故有汉高祖斩蛇碑;刘邦起义后,隐藏在芒砀山泽间,其夫人吕雉从沛县前往芒砀山寻夫,望紫气祥云笼罩山岩而得刘邦,故有紫气岩;汉文帝年间,为纪念刘邦发迹之地,在芒砀山南侧脚下建高祖庙;西汉建立后,分封诸王,芒砀山属梁国,梁孝王刘武为梁王时,筑东苑,苑内有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诸景色,俱在芒砀山左右,并把芒砀山看成风水宝地,在保安山为自己修筑陵墓,以至西汉梁国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死后都葬于芒砀群山;东汉末年,蜀将张飞等与曹操大战徐州,兵败后退居芒砀山,筑寨称王,寨址犹存,至今石墙高2米有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墓,得金宝万斤,养兵三年;唐时,义兵与唐兵大战于磨山;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占据芒砀山与明军抗衡;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芒砀山,现建有鲁雨亭纪念馆。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景观遍布,实属国内少见的文物富集地之一。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西汉梁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青铜器、玉器、鎏金车马器等大批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考古科研价值。汉墓中所遗存的“四神壁画”,早于敦煌壁画600余年,被世人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西汉梁王陵墓群以其庞大的规模与非凡的价值,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区内,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概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芒砀山以它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探秘。

最令人叹为观止和富有考古欣赏价值的当属西汉梁国王室陵墓。西汉分封诸王、芒砀山属梁国,梁王刘武建梁苑三百里,把芒砀山视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不惜巨金在此修筑陵墓,此后梁国八代九王、王后、大臣死后均葬于此,形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群。1996年,芒砀山西汉梁王墓群 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发现西汉王室墓葬二十二处,已发掘并对外开放的梁孝王陵、梁孝王王后陵及梁共王刘买陵,“斩山为椁,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令人为之震惊。

特别是梁孝王王后陵,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容积6500多立方米。由东宫、西宫及三十四间贮藏室组成,犹如庞大的地下宫殿,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规模大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誉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墓内有构筑绝妙的坐便、冰窖、壁柜等。这是地下汉文明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王后陵中还有一条长达53米的相思甬道,相传便是梁王与王后地下相会的通道。

梁共王刘买陵内遗存的《四神壁画》,早于敦煌壁画630余年,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作为“国之瑰宝”先后赴美国、日本、新加坡各国巡回展出,为古老悠久的中原文化增添光彩。

汉礼仪

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了大汉江山,汉族、汉语、汉人自此而兴。芒砀山也被专家定为“汉兴之地”。千年古镇,孕育了山乡文明,丰厚的人文资源,成就了中国汉礼第一乡的美誉。

除成童礼之外,景区有为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幼童提供“开笔礼”。为高二、高三和大一学生行象征成熟的“成人礼”。为新人成婚举行“汉礼仪婚礼”。为游客、团体、学校举行“宴礼”。为成人举行的弘扬孝道的敬老礼。

传说故事

【奶奶庙】

在芒砀群山中,有座山叫保安山,以前也曾叫南泰山,山上有座奶奶庙.山前有个柿园村,关于奶奶庙和柿园村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美妙的传说。

很早以前,山东境内的泰山叫北泰山,保安山虽小却有南泰山之称。北泰山前有一樵夫姓何名振公,此人吃斋好善.积德甚多,感动上帝,下凡三位姐妹,投胎到何家。何老汉一生无子,视三个女儿如掌上明珠。家务粗活不让干,大门二门不让出。只在家中纺花织锦.做些针线。

三姐妹到底是天上神仙,下凡期满就要招回天宫。一天.上神托梦给三姐妹,保安山为她们建了庙,设了神位要她们择吉日前往,天明各说其梦,内容相同。于是她们便觉此事是真.当下便商量如何去保安山一探虚实。

此事本该大姑娘去的。怎奈她生性懒惰.怕吃苦.推脱身体偶有小恙。叫二姑娘走一趟。二姑娘也找了借口不愿去.这事自然落在三姑娘身上,她心地善良。自幼勤快.对大姐、二姐言听计从。就辞别了二老爹娘.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奔保安山而去。

三姑娘历尽艰险,来到保安山。只见崇山峻岭.古木参天。虎啸狼嚎,一派凄凉景象,却不见庙宇的影子。她心下暗想:也许是时候不到,不如暂且住下,等一段时间再作理会.就投奔到山下一家土财主家里当佣人。这财主心眼狠毒,让三姑娘每天上山剖两捆青草,幸亏三姑娘在家勤快,也吃得了这苦。

三姑娘天天到山里割草,一转眼到了冬天.雪花纷飞草木枯萎,百花凋谢。土财主可容不下别人在他家坐吃闲饭.便想赶走三姑娘,可一时又没法张口。于是想了一条毒计.想让三姑娘不撵自走。虽是寒冬天气.仍然叫三姑娘每天上山割草,割不来草,不给饭吃。可她如同平时一样.每天照样割来青草.财主心中犯了疑惑:数九寒天.百草皆枯,她如何能割来青草呢?这天,三姑娘踏着积雪,又去山里割草,财主悄悄地在后面跟着。只见她进山后往一个山坳里走去。财主跟过去一看.惊得目瞪口呆。但见一片青草迎着寒风长得格外茂盛。三姑娘在前割过去,草在后面又长出来。“宝地!宝地!财主差点叫出声来.他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等到三姑娘走后跳出来,折下一根柿树枝插在草地上,作个记号.准备第二天带人来扒宝物。

天亮了,财主带人进了山。到地方一看,满山遍野都是柿树。从此,这些柿树年年结满了柿子.遇上灾荒年景.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摘柿子充饥.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他们也就在山前定居下来。这里逐渐成了一个村庄,三姑娘的美名也自此传颂开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联名上书,请求给三姑娘建庙立碑,官府顺应民心,拨了银两大兴土术.在保安山上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并修了神位。三姑娘昔日的梦境实现了。这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想想自己历经的艰辛,两行泪珠儿夺眶而出。 她不想再跑老远去告诉大姐、二姐,这也是对懒惰的惩罚.姑娘坐上正位,立刻脱凡成神去了。

三姑娘一去几年无音讯,家中等急了,大姑娘又让二姑娘去看看。二姑娘启程,来到保安山一看,庙宇已经建成,三姑娘满面笑容地在正位坐着。她不回去告诉大姐,就坐在了偏首。

大姑娘在家等啊,等啊,二妹、三妹都一去不回来,不知是何缘故,只好自己走一趟。她来到保安山一看,气得眼斜鼻子歪,喉咙眼里冒青烟,正位,偏位都占住了,没办法,自己只好坐在了下首。

三姐妹都脱凡成神了,人们为了纪念三姑娘和救人度荒的柿树林,把保安山的庙叫做“奶奶庙”,把山前的村子叫做“柿园村”。三姑娘脱凡成神的日子——农历三月二十日,成了人们进香朝拜的日子。这事越传越远,烧香朝拜的人越来越多。从此在保安山兴起了香火庙会。虽历经改朝换代,但盛况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夫子崖避雨处】

清朝成_丰年间,捻军在永城除暴安良杀富济贫势力发展很快,全县各大集镇几乎都驻扎有捻军。永城在捻的头目主要有:县南苏平楼的苏天福(黑旗总目,后被封为扫北王)、苏天才.县东呼庄的冯震、车集的李月、县西北赵庄的赵浩然等。就连芒砀山的山域集也白一支捻军,首领是余德合。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初八日.捻军盟丰张乐行、黑旗总目苏天福等配合太平天军北伐,一举攻占永城县城。从此捻兵军威大震.到咸丰十年(1860年).山城集在捻的发展有数百人。当时永城知县陈灏听报非常害怕,担心在山窝里捻子发展大很了,不好消火。于是年四月十二日,他带领全县乡勇团练前往山城集剿捻。祭德合带兵奋力反击双方都有伤亡不分胜负.黑旗旗主赵浩然闻讯亲率千余人开赴山城集支援余德合。援军兵进芒砀山杀得官兵人仰马翻,死伤过半。知县陈灏走投无路,一面急忙派人突出重围向僧王求援,一面仓皇带部分团练骨干逃到夫子山上的文庙固守. 文庙俗称夫子庙,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途经芒砀山遇雨在此避雨.后人在他的避雨洞前修建文庙作为纪念。陈知县

躲进夫子庙惊魂稍定令人关闭山门重兵把守.随后想道:料你赵老浩(赵浩然的绰号)也不敢攻打艾庙,不然就会留卜糟蹋孔圣人的万世骂名。

赵涪然和余德合带领追兵团团围住了文庙。顿时二人确实作难.孔子至圣先师.他有教尢类.天下老百姓公认的圣人,我们捻车岂能破坏他的庙宇?可是面对凶恶的敌人焉能放纵不打。一旦僧格林沁统兵来救岂不等于放虎归山.到那时将悔之晚矣!赵、余二人即召集几名谋士商议对策.决定:不用枪战救用火攻诱敌出庙而后一网打尽。

于是捻军站在夫子山避雨洞上向庙内喊话:“清兵听真.我们大捻上千人包围了你们.陈灏快快出来受降,如若不然我们就放火烧庙了。”就这样轮番喊了半天,庙内的官兵纹风不动。赵浩然气不打一处来,随命手下人点着火把去烧山门。谁知山外一点火,清兵“哗”的一声都跑入了大殿。赵浩然命令在大殿后点火吓唬敌人。可是无论庙外火光耀天,陈知县就是按兵不动.最后赵浩然万般无奈只好让人把大火把投向庙院,浓烟滚滚,火势冲天,县官怕被活活烧死,急令人向外冲。凡向外突围的;一是被枪杀就是被刀砍.团练死伤成堆,庙门外血流成河。知县陈灏化妆成乡勇在数十名团练保护下逃出了重围,险些丢了狗命。

庙内官兵被斩尽杀绝,赵浩然、余德合急令人全力救火。火很快被扑灭,赵浩然和余德合走进夫子庙,当看到大殿外两棵柏树的北面被烧掉了两大块皮,赵浩然心疼的落泪,急忙刷水和成泥巴亲手糊上两块树疤,所以两棵青松才得继续生长,争今我们还能看到烧伤的树疤。赵、余二:首领进了大殿看到孔夫子的塑像被火熏黑,急忙双膝跪倒祷告道:

“孔夫子,弟子为追杀清兵冒犯了圣颜。等我捻军推翻了清朝打定了天下’,一定来重修文庙重塑金像。”

【萧何造律台】

西汉年间,酂县城里有一位才子邱生,家有母亲和妻子3人。婆媳辛勤耕织,邱生埋头苦读,面壁十年,只修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腹锦绣文章。邱生早已踌躇满志,成竹在胸:有朝一日,定施展才华,定国安邦,造福于人。这一年朝廷开科选贤,邱生便千里迢迢奔赴京城。考场上,邱生真是妙笔生花,应付自如,三篇文章一挥而就。走出考场,邱生更是春风得意。他滞留京城,坐等金榜题名,便可蟒袍玉带,荣归故里。

主考官为当朝丞相萧何。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常以为自己是天下奇才,英明盖世。今替国家选择栋梁,定以才论人,无愧汉室。他连续阅卷数篇,都觉文采一般。当拿起邱生文章,抬眼细看,只觉得如行云流水,锦华满篇,不由得陡然一惊。再看卷头的一首律诗:“身居穷乡僻壤中,吞吐天地志生平。良骥得鞯千里走,鸿鹄乘风万里行。三韬六略胜乐毅,治国安邦盖管仲。雄鸡啼破晨前雾,红日一轮照苍穹。”细琢磨,更觉出手不凡,令他震颤不已。萧何看完邱生试卷后伏案深思:该生文才出众,我恨不如他。如若招取邱生,有口皆碑是他,众人便不再传扬我萧何了。他由嫉生怒,一狠心将邱生的试卷付之一炬。

再说呆在京城的邱生,望眼欲穿的盼望出示金榜。不几日,金榜揭晓,邱生连看三遍都无他的名字,便知自己名落孙山,连声叹气不止。他深知是萧何弄权,嫉贤妒能,但又束手无策,只有含泪扫兴而归。回到家中,邱生一连仰天长叹数声。为防外界干扰,邱生决心筑台造律,誓杀萧何。

邱生天下奇才,名富古城。人们见他苦苦筑台,虽不知其意,但都来相助。花开花落,转眼又是一年,一座高大的平台筑成。邱生怕自己日久思变,心猿意马,便在台上盖间小屋,四壁无门,仅留一个送饭取明的小窗口。从此身居斗室,晚上思索,白天写作。含辛茹苦,造律不止,《治汉律典》上卷终成。

一日,邱生的妻子去造律台送饭,路经桃园,见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多情的妻子灵机一动:夫君他独困小屋,经常废寝忘食,何不摘个桃子让他尝尝,也好让他知道又到麦忙五月。遂顺手摘了一个桃子揣在怀里。到了造律台,丈夫吃完饭,她把桃子递过去。邱生接住桃子,忙问:“桃从何来?”贤妻说了实话。邱生大惊,责问妻子“你知罪吗?”为了安慰夫君,妻子答道:“知罪。”“好,你犯律了。偷盗者,知罪:将削去一手。”尽管邱生看到窗外的妻子已站立不稳,但他仍然接着说:“我是造律者,律人必律已。你是我的贤妻,你能明白我的心迹,定能帮我完成大业。请你自断一手,去吧!”从此以后,一只手的妻子再也无法给丈夫送饭。这个爬高下低的苦差,便落到邱生年迈的母亲身上。

转眼又是半年,红桃早去,白雪又来,整个造律台在白雪覆盖之下。邱母又走出家门,踏着白雪给儿子送饭来了。她一手攥着树枝,一手提着饭篮,好久才爬到造律台上,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当她走到窗前,一不小心,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挣扎几次仍站立不起,只好顺势在雪地上跪着喘息。恰在此时,全部完成《治汉律典》的邱生,长舒一口气走到窗前。邱生见母亲跪在雪地上,不禁隔窗连喊数声,待母亲站起,他连忙隔窗跪着母亲,痛苦着说:“娘,儿女使父母乱伦到跪地警子,天理不容,当死。娘,儿触犯自编的《治汉律典》,末日到了,但儿已把《治汉律典》上、下两卷全部写完,死而无憾了。娘,儿死后,您把《治汉律典》上卷拿到京城去卖,需得5000两银子。下卷与儿陪葬,如有客家要买,需银5万两。娘,只要能成全儿的遗愿,儿死也瞑目了,请您恕儿不能行孝了。”说毕,遂用削竹刻刀当胸刺去,倒地身亡。邱母哭得死去活来,但也无济于事,只好同乡邻一起把儿尸体就地埋葬在造律台上。邱母安顿好儿媳,便按儿子的遗嘱,沿途乞讨,直奔京城。

再说萧何,白把邱生的文章付之一炬后,转瞬问已过几年。一日朝毕,回府的路上见许多人聚在一起,个个脸上露出惊叹之色。萧何为了摸清事情端倪,差人前去打探,得知是一个乡间老妪欲卖一本《治汉律典》,要价银5000两。萧何更感奇怪,竞亲自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邱母跟前,拿起《律典》细看。他看了几页,便大惊失色,欣然许下5000两纹银,买下《治汉律典》,并带邱母一同回府。

萧何细阅《律典》,知有下卷,便传唤邱母。邱母说,《律典》下卷已与儿子陪葬,再高的价钱也不能掘墓卖书。萧何为求得全册律典,便差亲信二人,连夜前往邯城,偷掘盗墓。亲信二人从邱生墓中盗出《律典》下卷交与萧何。萧何为早受皇封,当即将《治汉律典》全册呈给皇上。汉帝刘邦展卷,不禁拍案叫绝:“吾汉室正缺律典,真是雪中送炭。有此律典,汉室江山不愁永存。”刘邦喜不自胜,又连翻数章,忽发现最后一款明刻:“私盗葬物,大伤朝廷风化,当斩。”刘邦为了《治汉律典》的实施,为了汉室江山,只得忍痛杀了等待封赐的萧何。

从此以后,“邱生造律萧何犯,不斩萧何律不全”的故事便流传开了。

【刘邦斩蛇起义】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