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食物中获取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而使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形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常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疾病概述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

贫血人群


我国有1亿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孕妇占40%,儿童占50%。因此,孕产妇、婴幼儿、儿童及一些贫血的人,应多吃些能促进造血功能的食物,以防止贫血。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治疗原则


1.查明和去除病因;

2.防治感染;

3.补充铁剂;阿胶是我国传统的补血配方,乳酸亚铁是很好的二价补铁制剂,市场上很多补血产品将它们单独作为配方来用。而铁之缘片是将乳酸亚铁、阿胶和蛋白锌都作为功效成分,补铁、生血加营养三效合一,能更好的预防和改善贫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4.纠正偏食习惯,根据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铁质的食品。

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与轻型低贫的RBC比较

对造血的影响经小肠吸收的食物铁或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经运铁蛋白转运至幼红细胞及储铁组织。幼红细胞摄取的铁在线粒体内与原卟琳结合,形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因此,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严重铁缺乏必然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人体血红蛋白铁约占机体总铁量的70%。余下的30%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等组织称储存铁,当铁供应不足时,储存铁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铁缺乏早期无贫血表现。当铁缺乏进一步加重,储存铁耗竭时,才有贫血出现。故缺铁性贫血是缺铁的晚期表现。 酶

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体内许多含铁酶和铁依赖酶,如细胞色素C、过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这些酶控制着体内重要代谢过程。其活性依赖铁的水平。因此,铁与组织呼吸、氧化磷酸化、胶原合成、卟琳代谢、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功能、神经介质的合成与分解、躯体及神经组织的发育都有关系。铁缺乏时因酶活性下降(可开始出现于缺铁的早期),导致一系列非血液学改变。如上皮细胞退变、萎缩、小肠粘膜变薄致吸收功能减退;大脑皮质层、下丘脑5-羟色胺、多巴胺等介质堆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坏死、T4分泌减低;细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减低。

诊断检查


(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小细胞的表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pg。

(2)贫血的诊断标准 (以海平面计)

①生后10d内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L;10d~3个月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 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3个月~不足6岁<110g/L,6~14岁<120g/L。海拔每增高1000m,血红蛋白升高约4%。

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③血清(浆)铁<10.7μmol/L(60/μg/dl)。

④总铁结合力>62.7/μmol/l(350/μg/dl)。运铁蛋白饱和度<15%有参考意义,<10%有确切意义。

⑤骨髓细胞外铁消失或基本消失(0-),铁粒幼细胞<15%。

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89nmol/L(500/μg/L)。⑦血清铁蛋白<16/μg/L。⑧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

符合第①条和②~⑧条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注:影响缺铁指标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除炎症等病理因素和技术操作影响外,年龄、标本采取时间(昼夜、上下午)等生理因素也有影响,故应对各项检测结果作综合分析。

治疗方案


1.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尽力查明和祛除病因: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慢性失血,手术矫治消化道畸形等。

3.开始补铁时间:足月儿4个月左右,未成熟儿2个月左右,根据膳食含铁情况持续1~3年。

4.以含铁丰富的食品或铁强化食品补铁,每天总摄入量以元素铁1mg/kg为宜,最多不超过15~18mg/d,并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以利于铁吸收。注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5.根据缺铁程度用铁剂治疗,每天口服元素铁2~6mg/kg,口服制剂有枸橼酸铁铵(含铁20%)10%溶液1ml/(kg.d);硫酸亚铁(含铁20%)0.3~0.6g;富马酸铁(含铁30%)150~600mg/d;服用后反应强烈的小儿可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12%)或琥珀酸亚铁。贫血纠正后继服2~4周,以后半量服用2~3月,以补足铁的贮存量。注意副作用,控制剂量与疗程,以免毒性反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50~100mg,3/d,以利铁的吸收。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用右旋糖酐铁(含铁50mg/ml),深部肌注,每次0.5~2mg/kg,总剂量1岁以内4ml,1~2岁6ml,2岁以上8ml;亦可用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含铁50mg/ml)肌注,1~3d一次,2~3周内完毕。含糖氧化铁静脉注射(含铁20mg/ml),应谨防静脉炎。

6.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以及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宜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每次5~10ml/kg,或浓缩红细胞每次2~3ml/kg,缓慢静滴以防心衰。血红蛋白低于30g/L者,为防猝死,应立即输新鲜血5~7ml/kg。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运动产品,运动资讯)时较同龄正常儿童(少年儿童营养产品,少年儿童营养资讯)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合理安排饮食

①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②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补铁产品,补铁资讯)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维生素产品,维生素资讯)c、肉类、氨基酸(氨基酸产品,氨基酸资讯)、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③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

④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mg/(kgd)。

食疗饮食营养

⑤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①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健食品维生素麦

②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

③可与稀盐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c资讯)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服。

④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

⑤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蛋白补充产品,蛋白补充资讯)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

病健康中心保健

⑥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

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

饮食原则


1.宜食含铁丰富的食物。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含血红素铁。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烹调用具宜用铁制的锅。

2.宜食高蛋白饮食,促进铁的吸收和合成血红蛋白。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用以合成血红蛋白。

3.宜食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有西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

4.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克服长期偏食素食等不良习惯。合理安排餐次和内容,食欲差、胃纳少的患者可少量多餐进食。

【食谱举例】

早餐:红糖小米粥(或牛奶),咸面包、五香茶蛋、水果1个;

午餐:红烧鱼、香菇炒油菜、鸡血豆腐汤、米饭、桔子1个;

加餐:红枣银耳羹;

晚餐:水饺(猪肉小白菜馅)、卤猪肝、呛莴笋胡萝卜、水果1个。

贫血自测


贫血的慢性症状较多,很难直接感觉,但如果经常出现如下现象,就应警惕:

1.容易感觉疲劳、憋气、心跳。

2.头重、头晕,早晨很难起床。

3.脸色不好,眼皮里变白。

4.指甲变薄易折,或翘成匙状。

5.食欲不振、恶心、便秘。

6.食物难以下咽。

注意: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不要随便让外行诊断,而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让医生告诉你确切的结果。